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的研究历史、现状与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多年来涠洲岛珊瑚礁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认识:1)近20多年来涠洲岛活珊瑚覆盖率呈快速下降趋势,北部活珊瑚覆盖率由2005年的63.70%下降到2010年的12.10%,东南部由1991年的60.00%下降到2010年的17.58%,西南部由1991年的80.00%下降到2010年的8.45%;2)处于相对高纬度区域的涠洲岛珊瑚礁,是研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珊瑚向高纬度或相对高纬度海域迁移的珊瑚避难所这一假说的理想区域;3)涠洲岛的珊瑚礁直接发育于火山基岩之上,是检验达尔文关于环礁成因假说的理想场所;4)涠洲岛珊瑚礁主要受到极端气候事件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是研究珊瑚礁响应人类活动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天然实验室。因此,涠洲岛珊瑚礁除了与其他珊瑚礁一样具备重要的资源、生态与环境特征之外,还具有独特的科学研究价值,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有效保护,为南海珊瑚的北向迁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广西涠洲岛海域珊瑚礁现状及其保护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2005年涠洲岛珊瑚礁生态调查,结合对以往资料和数据的分析,对比1984年和1964年2次调查结果,掌握涠洲岛珊瑚礁的现状.同时讨论了涠洲岛珊瑚礁区面临的生存威胁,提出保护和管理涠洲岛珊瑚礁的建议,以期建立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开发与新型的生态保护生态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未来海平面上升对涠洲岛珊瑚礁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涠洲岛珊瑚样品资料和涠洲岛海洋站实测雨量、盐度、pH、潮位、最大波高及珊瑚普查历史资料,分析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对涠洲岛珊瑚礁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1)涠洲岛的多年平均雨量为1388mm,多年平均盐度为32.1,目前海水pH值为8.0~8.23,均在珊瑚生长合适范围内;2)用P-Ⅲ型算式得出涠洲岛的水文要素百年一遇极值为:年雨量2313mm,最高潮位514cm,最大波高6.1m;3)涠洲岛珊瑚生长率(6~8mm/a)大于海平面上升率(2.2mm/a),涠洲岛最大潮差为450~500cm,夏季白天遇低潮时,会增加珊瑚白化概率;4)若未来海平面上升30cm,遇上512cm高潮位与580cm最大波高,不会对涠洲岛珊瑚礁造成毁灭性破坏。  相似文献   

4.
近45年涠洲岛5次珊瑚热白化的海洋站SST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涠洲岛珊瑚礁普查(Reef Check)历史资料和涠洲岛海洋站实测海表温度(SST)历史资料,采用对比分析与相关分析方法,分析1966―2010年该岛珊瑚热白化的SST指标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涠洲岛珊瑚热白化的最热周平均SST值为31.6℃或最热日平均SST值为32℃;2)1966―2010年涠洲岛的逐年最热月月均SST、最热日日均SST、年极端最高SST及最热周平均SST呈准同步变化,彼此间的相关系数为0.71~0.89,4种珊瑚热白化SST指标没有显著上升趋势;3)最热月月均SST和最热周平均SST的变化趋势与全球变暖在统计上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1959―2014年中国西沙站和涠洲岛站及其临近陆地台站的基本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个海岛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近岸陆地的差异。结果表明:1)近56年西沙和涠洲岛及近岸陆地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西沙增暖速率(0.19℃/10 a)大于涠洲岛(0.104℃/10 a)。显著的差异出现在近10年,西沙持续增暖(0.38℃/10 a),而涠洲岛气温却呈下降趋势(-0.48℃/10 a)。从季节变化上,2个海岛都有春季越来越暖、冬季越来越冷的趋势。与周围陆地的气温相比,2个海岛的气温均高于近海陆地,但增温速率却小于近岸陆地。2)分析近56年降水量的变化,发现海岛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天数均小于陆地。受冬、夏季风转换的控制,海岛及近岸陆地有旱季、雨季的划分,且近半个世纪以来降水量波动大、变化趋势不显著,但伴随降水天数的减少,降水强度呈显著增长趋势。对比2个海岛近10年的降水变化特征,发现西沙站的旱季有越来越旱的趋势,涠洲岛及近岸陆地无论旱季、雨季降水量都有增加的趋势,表现为湿润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涠洲岛位于北海半岛东南面36海里处,由南至北长65公里,由东至西宽6公里,最高海拔79米,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岛上住有2000多户人家,16000多人口,85%以上都是客家人。岛上气候宜人,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四季如春,气候温暖湿润,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清新宜人,具备世界旅游界向往的“三S”(海水sea、阳光sun、沙滩sand)旅游资源的岛屿,故素有“大蓬莱”仙岛之称。在高空鸟瞰,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涠洲岛犹如一枚翡翠漂浮于湛蓝的大海中。踏上这座火山岛,撞入眼帘的是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与火山熔岩景观。猪仔岭憨态可掬,鳄鱼石栩栩如…  相似文献   

7.
近50年涠洲岛5次珊瑚冷白化的海洋站SST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涠洲岛海洋站实测海表温度(SST)历史资料和涠洲岛珊瑚礁普查历史资料,采用对比分析与相关分析方法,分析1960―2009年冬季珊瑚冷白化4种SST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涠洲岛珊瑚冷白化的该站SST值为极端低海温(SSTMIN)≤13.2℃或最冷周海温(SSTMCW)≤14.0℃;(2)4种珊瑚冷白化SST指标呈准同步变化,无上升趋势,且其变化趋势与全球变暖无明显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北部湾沿海7个气象站建站至2008年最大风速资料,采用指数律风速廓线公式和"时次换算"方法订正最大风速,得到长年代10m高处10min平均年最大风速序列;采用极值I型分布估算北部湾沿海各地50年一遇最大风速,通过伯努利方程计算基本风压。结果表明:北部湾沿海的基本风压以涠洲岛最大,达1.13kN/m2;其次是东兴、北海,分别为0.59和0.58kN/m2;第三位是防城港和合浦,分别为0.49和0.47kN/m2;最小是防城和钦州,分别为0.39和0.33kN/m2,表明越靠近海的地方基本风压越大。利用建站至2008年的极大风速资料对北部湾沿海的阵风风压进行分析,发现阵风风压分布特点与基本风压相同,而且阵风风压比基本风压大,海岸区域的阵风风压约为基本风压的2倍,涠洲岛则是1.54倍。  相似文献   

9.
基于Reef Check调查的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eef Check(珊瑚礁健康调查法)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因素分析法,对广西北海涠洲岛珊瑚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Reef Check调查从2001―2012年共进行了11 a,调查区为涠洲岛的竹蔗簝、公山、牛背坑3个地点,调查项目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珊瑚礁底质。调查结果表明:涠洲岛周边不同区域的珊瑚礁生态状况有较大差异,在竹蔗簝和牛背坑调查区的珊瑚礁覆盖率较为稳定;而在公山调查区,则发现珊瑚在2002年间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的情况,至今尚未恢复。利用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因素分析法对涠洲岛珊瑚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竹蔗簝和牛背坑的珊瑚礁健康状态相似,都属于一般,其中牛背坑略好,而公山的珊瑚礁健康状态较差。  相似文献   

10.
涠洲岛海洋站1960-2010年DHW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涠洲岛海洋站实测海表温度(SST)历史资料和该岛珊瑚礁普查(Reef Cheek)历史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法探讨该站SST变化中夏季DHW(Degree Heating Weeks)的变化趋势及珊瑚白化的海洋站DHW临界值,结果表明:(1)1960-2010年涠洲岛DHW有轻微的上升趋势,与气候全球变暖统计...  相似文献   

11.
彭静  杨艺 《热带地理》2012,32(6):639-646
不同的族群来源和地理环境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地区语言文化景观的形成与分布特征,在海岛背景下尤其如此。以自然地理空间上的涠洲岛(不涉及同一行政区划的斜阳岛)作为研究区域,以其方言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以广西北海市地名志、内部影印资料、访谈材料和笔者于2004―2009年4次上岛调研考察所得资料作为数据源,通过对北部湾涠洲岛村落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发现岛上方言文化景观的形成受不同文化源流的影响,形成了由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三大块构成的方言文化景观和区域差异,分别呈片状、板块状和方言岛分布,呈现出由岛中心向四周扩散直至沿海的圈层状分布格局,是最能反映涠洲岛多元文化内涵的“活化石”,对于认识方言传播规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涠洲岛自然保护区牛角坑湿地所出现的水源不足、生境退化、生物量下降等问题,通过实施牛角坑湿地保水工程、鸟类饵料生物培殖工程、鸟类栖息地通道修复工程、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湿地生态修复。重点实施沼泽-觅食地-引水渠-湿地调节库4级保水工程来提高牛角坑湿地的保水能力,把牛角坑间歇性沼泽地改造为永久性湿地,提高牛角坑湿地对鸟类的承载力,丰富涠洲岛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涠洲岛活珊瑚覆盖率变化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理解环境参数对珊瑚礁生态的影响,以涠洲岛为研究区域,结合历史文献所记载的活珊瑚覆盖率(Live Coral Cover, LCC)资料,利用MODIS 2003-2015年遥感观测获取的环境参数,即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a)、海表温度(SST)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探讨LCC变化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LCC变化模型。首先计算出每个环境参数3~10个月的移动平均值,并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得到与LCC变化相关性最大的环境参数值;然后考虑环境参数值之间、前后不同年份的LCC之间可能存在的自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这些自相关之后,再利用非线性约束优化方法估计LCC与环境参数值关系的经验模型。该模型的系数为Chl-a(-0.109 04)、SST(-0.061 62)和PAR(0.013 58),据此推测,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海水富营养化可能是涠洲岛LCC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最后,对涠洲岛珊瑚礁未来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仿真和预测,结果表明:涠洲岛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其LCC会稳定在10%左右,而在当前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其珊瑚有可能会在2120年左右存在开始消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12,(7):62-63
刚到东京的那天,手里捏一把废纸和矿泉水瓶子,走几里路还找不到一个垃圾桶,真不方便!但我心里清楚,在这一尘不染的街道上乱扔垃圾肯定是不道德的,我只好把它们塞在挎包里,到了酒店才扔掉。  相似文献   

15.
幽默     
《西部资源》2011,(4):46-46
鹦鹉的反应某饭店养了一只鹅鹅挂在门口,有客到就说:"你好,欢迎光临!"一常客想,我快点进看你有何反应。一天他"噌"就跑进去了。鹦鹉说:"他奶奶的!吓我一跳!"太太换新装一位太太有天突发奇想,想给丈夫个意外惊喜,于是戴上假发,换上一套全新的衣服,并化了一个与平日不同  相似文献   

16.
云南腾冲北海湿地是我国湖泊湿地中的独特类型,其漂浮在平均水深6m以上水体中的"浮毯"是北海湿地最为独特的特征,在我国极为罕见。随着人口的膨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北海湿地资源的过度依赖,以及不断加剧的人为干扰,加剧了北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压力,严重威胁"浮毯"沼泽及其珍稀动植物的生境。通过对腾冲北海湿地资源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科学合理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孟磊 《中国地名》2012,(2):64-65
"梦笔生花"是安徽省黄山的一处奇异景观,位于黄山的北海景区,在黄山东北部、北海散花坞左侧,笔架峰相近处,是一孤立石峰,形同笔尖朝上的毛笔,峰尖石缝中,长有一株奇巧古松,盘旋曲折,绿荫一片,宛如盛开的鲜花。峰下有一巧石,形如人卧睡,故名"梦笔生花",为黄山胜  相似文献   

18.
正在朋友的指引下,我在北京看到了一种既上得了豪宴,又经常出现在普通人的家庭餐桌上的北京名酒——红星二锅头。位于一座免费参观的中国第一瓶二锅头酒诞生地"源昇号"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色屋檐下的一组雕塑,两个长袍、瓜皮帽、大辫子的人在一张小桌前正划拳,一个得意扬扬地捋起袖子,翘起大拇指,仿佛说"四喜来财",一个急得屁股离开了板凳,脚丫子都跑到了鞋子外边,伸开五指,似乎在喊"全到了!"在两人的身后,弓腰站立着小二哥儿,肩膀上搭着  相似文献   

19.
华南大陆沿岸不乏造礁石珊瑚生长,但能成礁的仅在西部广西涠洲岛、斜阳岛和广东雷州半岛西南海岸,均为岸礁,累计礁体长约63 km,约占华南大陆(含近岸岛屿)岸线的1%,礁厚1~4 m,总面积约45 km2。礁体在全新世中期形成,胶结程度差,内礁坪部分已被沿岸泥沙覆盖,活珊瑚种类较少。进入全新世晚期,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冬季表层平均水温略低,沿岸泥沙运动活跃,人类生产活动对水质的影响等,珊瑚礁发育受到制约。但在西部海岸局部地方造礁珊瑚仍然顽强地生长,礁体向海拓展。预测未来冬季水温升高,更有利于珊瑚礁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20.
试论广西自然带及其生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正确认识广西自然带的必要性广西位于我国南部,濒临热带海洋,处于北纬20°54′——26°20′,东经104°29′——112′04°之间,属低纬地区。北回归线位于全区中部偏南位置。地势上大致从北向南倾斜。由南海海面进入内地的潮湿气流能长驱直入,从而使广西全区形成自南而北的水热差异,与水热条件相适应的土壤、生物也形成相应的纬度差异,使其自然带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关于广西自然带的划分,目前的看法是:“广西几乎全部位于亚热带范围,南部属南亚热带,北部属中亚热带”。只有“涠洲岛和斜阳岛,虽已具热带农业气候特征,但其面积小,故未作热带范围划出”。常见于政府文件和报刊文献的说法,自然是“广西地处亚热带”了。我国目前所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