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硕果  唐亚 《山地学报》2006,24(B10):343-348
旅游是合理开发并保护资源、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是我国西南地区山区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开发景点之一。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数据来源,参考政府部门相关资料,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农民生活的可持续性为研究内容,探讨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带来的一些正面以及负面影响,并对资源的优化管理模式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结论表明,旅游开发在对地方基础建设、经济发展起到重要带动作用的同时,对于当地农民没有带来明显的经济增收;当地农民受旅游开发的影响较小,就业机会与增收渠道有限;旅游开发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和农民薄弱的环境意识,仍然是当地生态环境巨大的潜在威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农民生活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资源管理和利益分配模式;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需要加强管理部门与当地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农民旅游的基本涵义,分析了在我国发展农民旅游的现实意义和市场前景,并提出了开发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考察,作者认为旅游资源也是西区的优势资源之一,在分析有利条件 基础上,提出西区旅游开发的思路;以白藤湖农民度假村为支撑,积极开发其它旅游资源,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功能区,并通过快公路网同东部市区相连,共同组成集观光,购物。娱乐,疗养于一体的珠海市旅游网。文章最后指出了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5年,被大家称为高含金量的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对农民的增收问题给以了极大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顺应市场的需求,近些年来在广大农村所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农业旅游则为有效解决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并且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新的亮点。文章对洛阳市栾川县重渡沟风景区农业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旅游产品开发不够、客源市场、协调发展、政策配套、竞争等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轨迹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超  马海涛  陈楠  陈胡玥 《地理研究》2014,33(7):1306-1314
农民旅游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旅游重心能综合反映旅游流网络的空间扩散和集聚特征。运用国内农村居民旅游者的流向抽样调查数据,构建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旅游流向、移动距离模型,对农民旅游流的重心轨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隐含农民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双重心的内在联系特性,两种重心呈现“偏南-西南-东北-偏东”的演变轨迹,农民旅游客源地重心与目的地重心存在空间错位;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的移动幅度东西方向大于南北方向,2003-2004 年与2004-2005 年的重心移动距离尺度大于其他时期;其网络重心与经济收入、人口、入境旅游三项重心比较明显偏西南部,呈现客源地重心向东南部、目的地重心向东转北的发展趋势,农民旅游客源地出游力存在区域差异、目的地吸引力存在空间不平衡。本研究作为旅游产业的区域布局与旅游资源的科学配置的基础工作,可为深化农民旅游市场开发以及预测旅游流的动态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旅游认知特征分析--以湖南省四县市为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郑群明  钟林生 《地理研究》2005,24(4):591-600
论文通过对湖南省四个县市1200个农村居民抽样调查,分析了农村居民对旅游的认知特征,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对旅游的态度普遍较好,但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层的农民对旅游的认知差异较大,农民接受旅游信息的渠道还较单一。(2)农民出游动机出现多元化,但出游目的较为集中,旅游偏好受年龄和经济来源的影响较大。(3)农民的出游愿望很高,出游时间充裕而且较集中,但出游预算比实际花费明显偏高。(4)多数农民出游的主要限制因素还是可自由支配收入,而担心影响农业生产和不能照顾家庭也限制了中青年人外出旅游。  相似文献   

7.
土地流转方式下的乡村旅游开发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具有较好旅游资源禀赋的农村土地不断得到开发。乡村旅游的土地开发利用一般有征地与土地流转两种方式。此文基于土地流转方式,对农民集体和旅游开发企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合作进行博弈分析,认为加强合作对于政府、旅游开发企业和农民三者来说都具有利益驱动性,从而通过土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达到帕累托最优。根据当前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土地流转模式分析,提出土地流转方式的改进建议,保护农民的应得权益,以期促进新农村下乡村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腾冲旅游开发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腾冲县1997~2003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资料和旅游景点所在乡、村的农民收入与就业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腾冲旅游总收入、游客人次对县域经济、农业产值、农民收入与就业的影响。腾冲旅游开发对腾冲县3次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关键作用,加速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分析年份中旅游总收入平均增幅达35.0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平均达14.6%,占第三产业比重平均达34.42%。但是,农业生产总产值、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与旅游总收入、国内游客人次呈负相关。旅游业给景区农民增加了新的收入渠道,但旅游景区内农村人均年收入并不比全县其它地区高。旅游业用地征自于农民耕地,但景区农民收入并未得到与旅游业同步的增幅。旅游开发对“三农”发展的带动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应进一步完善旅游可持续发展与“三农”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以体验农民生活、享受农业风光、欣赏农村风情为主要特点的农业旅游,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扩散开来。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相当规模,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这些国家现代化水平和对环境生态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作为度假地。  相似文献   

10.
湘鄂渝黔边旅游扶贫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论述了湘鄂渝黔边自然生态游、文化游等旅游开发项目;吸引贫困农民参与旅游开发、转变贫困地区人们观念和扩大就业的旅游产业带动;筹集旅游扶贫开发资金、建立旅游扶贫开发经济实体、解决发展旅游业所需人才问题;推进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一体化、建立旅游扶贫开发基金的政府扶持旅游业机制;转变旅游开发者观念、实施旅游收入绿色核算制度、建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民跨省旅游网络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陈超  刘家明  马海涛  王润  周彬  陈楠 《地理学报》2013,68(4):547-558
依据《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8》,利用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流的内在联系特性,构建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运用GIS 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技术,对农民旅游空间的网络节点中心性与结构洞分析,对旅游空间的整体网络的密度、中心势、核心-边缘结构、凝聚子群分析。结果表明:① 中国农民旅游流网络密度低,随时间发生微弱增密态势,旅游空间的节点呈现“东部沿海密、内陆疏、偏远地区游离”的格局,网络整体结构比较松散而且不均衡;② 网络中心势内向高于外向,旅游目的地集中度高于客源地,东部沿海旅游节点兼具客源地与目的地功能,内陆与偏远地区基本是单一的旅游客源地或目的地;③ 网络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核心区辐射能力弱,仅限于部分边际省域,中心度指数高的节点占据网络的核心位置,具备核心竞争优势,东部沿海旅游点入度普遍高于内陆与偏远地区,点出度与出游力成正对应;④ 网络区域集聚子群各自形成核心、边缘旅游空间,内部联系紧密,构成与子群相对应的核心旅游地,形成5 个区域集聚子群。构建以省域为节点的农民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并进行深度分析,为中国农民旅游空间均衡发展和旅游通达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张环宙  李秋成  黄祖辉 《地理科学》2019,39(11):1787-1795
基于“亲缘网络”这一农村基本人际关系要素,探讨家人亲戚构成的亲缘关系网对农民旅游创业意愿的影响,分析感知创业风险、创业警觉在上述影响中所起的中介效应。基于浙江浦江240户农户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亲缘网络三维度(网络结构、网络关系、网络认知)对农民旅游创业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创业风险在亲缘网络关系、网络认知与农民创业意愿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创业警觉在亲缘网络关系与农民创业意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亲缘网络认知与农民创业意愿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利用好亲缘关系要素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农民自主创业,推动乡村旅游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华 《地理科学》2016,36(6):863-870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揭示1980~2014年间丹霞山瑶塘村和断石村在旅游引导下实现农村城镇化的过程特征和机制。研究发现,在旅游驱动下,地方政府、农村社区、外来力量等多元主体共同作用下两村逐步实现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农村城镇化;地方政府的有效管理和资金扶持,有力保障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旅游企业发展,防止“公地悲剧”和“虚假城镇化”现象发生;农村社区以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主动参与旅游经营和社区建设,实现了产业、就业和生活方式的非农化,是农村城镇化的主导力量;以外来资本、旅游移民和旅游者等为主的外来力量为农村城镇化提供了资金、劳动力、文化和信息等支持,其作用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加大。研究认为,当前旅游驱动型农村城镇化并非传统意义上农民空间、职业和身份都发生转化的城镇化,而是农民通过参与旅游就地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内生型城镇化,未来可通过“村改居”方式逐步向区域城镇化转换。  相似文献   

14.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4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为城市合理规划布局及其旅游空间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支持,该文论述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六大基本要素,城市旅游目的地区域,城市旅游客源地市场,旅游节点,城市旅游区,城市区域内旅游循环路线及城市旅游入(出)口通道,笔者认为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空间规划布局模式有单节点,多节点及链状节点三种。  相似文献   

15.
海南旅游资源结构特征与开发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军 《热带地理》1996,16(2):175-182
文章对旅游资源岍予新的内涵,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基础,海南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社会文化旅游资源,两类交流蕴含了三种属性,即自然属性,文化属性和超自然一文化属性。本文在以上资源认知基础上,分析了海南旅游产品开发的交流基础和旅游资源结构特征,并对其核心旅游资源进行了开发性模糊评价,对海南旅游开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形象导向的城市旅游规划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文章从城市旅游规划的中心任务分析入手,提出了城市旅游规划应坚持以形象为导向的基本观点,并根据我国一段时间以来旅游规划发展的主流思想,探索了形象导向的城市旅游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其技术路线。其基本思路,首先设计和营造城市旅游总体形象,然后以形象为核心规划城市旅游系统,规划出的城市旅游系统又反过来使城市旅游总体形象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最终形成一个功能齐备,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的城市旅游发展体系。在此思想指导下,形象导向的城市旅游规划从规划入手到规划成果的最终出台要依次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城市旅游动力模型分析、城市“文脉”分析,城市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城市旅游形象现状分析,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城市旅游形象营造,城市旅游形象传播和旅游相关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7.
粤西旅游:定位、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区域角度概述了粤西旅游资源的状况和特点,根据粤西旅游资源区域优势,提出了粤西旅游业的正确定位;并进一步阐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及其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粤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立各区协调开发的机制,改善开发的基础条件,协调旅游项目布局和优化旅游线路,培育扶持旅游组织,实现组织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长春市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搞好长春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对其旅游业的发展极为重要,长春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生态旅游资源,电影文化旅游资源,产业旅游资源,殖民遗迹旅游资源,辽金文化旅游资源等五大资源优势。文章在分析这些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结合长春市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背景与现状,提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思路,即在今后的开发中应突出地方特色。增强参与性,以七大旅游产品系列为依托,重点开发冰雪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产业旅游。  相似文献   

19.
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旅游形象承载着旅游的无形价值,是吸引游客的重要环节。区域旅游发展必须更加重视该地旅游形象的创意、设计和宣传。以云南省元谋县为例,运用SWOT、CIS等分析方法,对元谋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全方位分析,探讨了元谋旅游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和形象定位,构建了视觉、行为识别系统,提出元谋旅游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乐山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评价了乐山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乐山旅游产品特征,旅游业各部门的关系、旅游宣传促销等问题,提出了乐山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策略:(1)培育旅游精品,构成3条各具特色的世界遗产地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以乐山大佛--峨眉山旅游为核心产品,以市中心区向周围区,县呈放射状的旅游线路和联接周围区,县的环状旅游线路为辅助产品的体系。(2)旅游业各部门协调发展,重点提高餐饮,购物,娱乐业的发展水平。(3)通过旅游产品和服务及旅游宣传,塑造个性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4)大力发展度假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