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环渤海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差距性,使得各城市在合作中处于不同的层级。论文基于帕累托改进分析,将旅游合作划分为合作自由区、合作滞后区、合作困难区3个层次,之后通过系统聚类确定环渤海地区各城市所处的层次,并从合作策略、运行保障机制、空间合作机制上提出各城市在旅游合作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浅论民族旅游资源产权界定的功能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民族旅游资源因产权界定不明确致使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引发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民族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合理的产权界定能够促进民族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顺利实行;促进民族旅游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促进民族旅游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使民族旅游业的收益分配实现公平性;是民族旅游资源保护的驱动力;为最终实现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量农访数据,检查了家庭承包制度下农业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测算了样点村现有土地流转状况及其农户解释。结果表明:流转规模,总体呈渝西经济走廊快于都市发达圈,更快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流转模式,转包已逐渐被农民所接受和采用,而以现金兑换的出租和转让方式,也渐渐被部分农民所喜欢;流转用途,都市发达圈土地流转后土地利用主要向非农用转变,而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除小部分向非农用转变外,大部分土地流转后提高了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土地权属在总量上制约着土地流转的规模,但这一作用的区域差异不明显;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程度不仅影响区域土地流转的总体规模,而且是导致不同区域流转规模各异和流转方式演化差异的根本原因;社会保障的完善程度对农民是否愿意离土和采取何种方式离土具有决定性作用;土地流转管理包括权益保障管理和流转后土地用途管理,是规范土地流转主体行为,减少流转纠纷,保障土地流转依法展开的基础性力量。土地流转中,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背景下的农户心理及其对现有土地流转驱动因素的响应,对安排遵循市场规律和贯彻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土地流转制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开发不可避免会重构人地关系,对农户、乡村社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同旅游开发模式直接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绩效。以三类乡村旅游地为例,在总结资源、管理和发展主体差异的基础上,发现其呈现三类模式,各自特征分别表现为社区集体发展的民俗体验、社区主导的农家乐休闲和政府主导的遗址景区休闲。进而利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和旅游效应理论,系统分析旅游开发模式对农户生计变化和社区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模式下农户生计策略都由传统农业生计方式向新型旅游经营主导生计转型,农户金融、物质、社会资本提升明显;其资源开发模式决定农户生计多样性与务工选择,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影响生计资本变化方向和社区旅游效应差异。其次,通过逻辑回归模型深入解释了三种类型旅游开发模式的影响作用,并给出其影响机理的理论解释。研究指出三种模式旅游影响途径都以农户金融、物质资本提升、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主导,相比而言,社区集体运营、农户主导的袁家村模式以"人"为核心,促进了乡村旅游全面发展。总体来说,资源差异与社区基础是农户生计变化、社区影响的原动力,政府角色、社区(企业)作用与农户利益是旅游开发管理的核心,旅游开发模式中政府有效管理、农户主体地位与外界力量正确介入才能保障乡村旅游有序进行,促进乡村社区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5.
旅游综合体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景区已成为中国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形态,具有高端化、综合化发展趋势.旅游综合体作为一种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利用形式在人工景区开发中逐渐兴起,并拓展到城市土地发展领域.通过旅游产业、非旅游产业关联整合,旅游综合体有望成为旅游地段与城市土地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借助新增、置换、关联、储备、协调等途径,旅游综合体具有域内更新、域外联动、综合统筹3种开发形式,旅游综合体在功能结构、运营模式和选址特征三方面促进主题公园与主题景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黑河调水的生态经济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黑河流域由于人类在20世纪对水资源的非理性利用,使得水资源在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分配严重失调,生态经济问题突出。黑河分水的目的是遏制下游额济纳旗生态的进一步退化,本文以水资源为主线,对黑河分水后流域内社会经济和生态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流域综合治理和张掖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保证,流域整体生态经济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符合帕累托改进原理,为流域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以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为案例,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利益主体共生模式以及旅游精准扶贫路径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泉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景区过度商业化、利益分配不公平、弱势群体发展权利无保障等突出性问题。村落利益主体之间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应为最佳合作模式。据此提出竹泉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应实现求同存异、资源共享、利益共享以及加强利益协调监管、加强社区管理自治、建立共生参与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等优化路径,解决竹泉村乡村旅游扶贫困境。  相似文献   

8.
专业化城市的工业旅游开发研究--以独山子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工业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产品,具有观赏性、知识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多种特点和优势,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逐步成为一个新的开发热点。专业化城市是我国数量众多的一类城市群体,其工业旅游开发的主要特征是工业与其所在的城市融为一体,形成典型的工业和城市复合型旅游产品。本文以独山子为例,通过对其工业旅游开发条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开发思路、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企业与政府间合作等方面探讨了这类城市的工业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河湟地区乡村聚落位序累积规模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万状  石培基 《地理学报》2021,76(6):1489-165
科学确定乡村聚落体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一,研究乡村聚落规模分布规律有助于乡村聚落体系优化。基于理论假设推导出了位序累计规模模型的准确表达及其规律,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了位序累计规模模型和乡村位序—规模法则在河湟地区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厘清了河湟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分布的特征和演变规律。研究显示:① 位序累积规模模型是一个单调递增的凹函数(P ≥ 1),函数表达式随着聚落规模分布的帕累托系数变化而变化。当1 ≤ P<1.20225时,Si=aln(Ni)+b,拟合系数a与首位聚落规模呈正相关;当P ≥ 1.20225时,$S_i=be^{aln(N_i)}$,聚落规模变异系数和首位聚落规模与拟合系数a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拟合系数b则呈正相关关系。② 位序累积规模模型在河湟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分布研究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而乡村位序—规模法则不适用。③ 河湟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分布为接近于帕累托系数为2的均衡分布且总体趋于集聚。未来河湟地区应有序推进乡村聚落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区域适度集聚,合理制定区域乡村聚落布点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融合发展的具有河湟地区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原始的生产资料,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是农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生产生活资料,"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根本与关键都在于土地。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方法,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对促进统筹城乡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