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6 毫秒
1.
唐塘颖  周泽甬 《地理教学》2023,(7):43-46+50
本文借助POI兴趣点可视化呈现技术,探究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及选址决策分析。本文以“浙南青田咖啡店布局”为例,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助力中“洞见”了一个真实复杂、利弊共存的服务业区位因素分析及选址决策模型,以期为一线教师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大数据与学科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影响下服务业区位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对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服务业区位研究主要领域及其进展,指出西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办公活动区位的区位演变及区位影响因素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较,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研究集中在信息产业、办公活动、商业等领域的区位研究。其次,概括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信息技术影响下服务业区位研究存在的问题,如研究范围较窄且不平衡,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最后,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服务业区位影响更加深刻,应加强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服务业区位系统研究,发展服务业地理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为例,依托真实情境,创设了一条基于全球、全国、长三角、杭州萧山区等不同尺度空间下“主题公园布局影响因素分析”的认知主线。该教学设计渗透地理空间尺度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区位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培养其区位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等素养。  相似文献   

4.
公维民  张志斌  高峰  李瑞红  马晓梅 《地理研究》2021,40(11):3154-3172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从关联性视角对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特征和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区位选择因素的异同。研究表明: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均呈现出以主城区为主体、外围局部地区为补充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的主城区,制造业集聚区则呈现出明显的郊区化趋势,二者在空间上存在关联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可分性。② 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以城市中心区和郊区国家级新区及卫星城镇为多元空间载体的“紧凑型-中心性”模式,制造业则形成了以国家级新区和产业园区为空间载体的“离散型-郊区化”模式。③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需在产业环境、要素禀赋以及政策导向方面进行权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较为关注区域整体发展氛围,制造业企业则更注重自然因素、区位历史和产业政策的影响。④ 传统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受到地方化经济、区位资源禀赋的影响最为显著,现代型和高端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则更容易受到政策的导引从而形成空间集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主要依附在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且交通便利的地区,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倾向于具有产业政策优势及土地成本优势的开发区和新区布局,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受成本要素的制约较小且更加注重集聚经济的外部效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服务业的区位在现行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并没有直接出现,但是近几年各地的高考中却经常出现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等这些概念,甚至要求学生分析其区位条件。例如2012年福建卷第37题第4问——"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这就要求运用知识迁移能力,把工业的区位分析迁移到现代服务业上来。本文以"印度服务外包业"为例分析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与工业区位的联系及差异,以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服务业区位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45,自引:6,他引:39  
张文忠 《地理研究》1999,18(3):273-281
文章从经济区位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服务业的类型和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区位特征,以及服务业布局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大城市服务业布局的特征和空间演变趋势。最后就大城市服务业的区位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时事热点——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以“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区位”为例,对城乡规划中“服务业区位分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切入真实情境,挖掘地理原理,实施问题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区位通达性与在京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张华  贺灿飞 《地理研究》2007,26(5):984-994
利用北京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以邮政编码区为空间单元,采用泊松回归模型探讨了在京外资企业的城市内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涵盖了2001年全部的在京外资企业,模型估计中有效样本240个。外资企业具有显著的向中心城区集聚的分布态势,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服务业外资企业更为集中。分析结果表明,区位的通达性和城市结构对在京外资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接近高速公路、高等院校、外国使馆以及工业园区等对外资企业具有显著吸引作用,离城市中心、火车站和机场距离过远则不利于吸引各类外资企业。研究也发现,制造业外资企业和服务业外资企业以及投资来源地不同的外资企业,在进行城市内部区位选择时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服务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服务业正在成为不同大洲和国家大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不同规模、类型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也被视为塑造大城市内部经济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基于此,本文从空间分布格局、区位选择偏好、主要影响因素等3个方面对国外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结论包含:①集聚与扩散的解读是区位研究的核心。②交通要素在集聚与扩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③研究视角趋向微观化。④强调地方政策、人居环境等非经济要素对于服务业的影响。⑤开始关注社会公平。最后,本文针对中国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研究与实践提出:应加强基于企业个体数据的演化规律探讨,推动地理空间分析的社会经济转向以及有机嵌入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论生产服务业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国外生产服务业的研究综述,探讨生产服务业发展的3个理论问题,包括生产服务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服务业的外部化以及生产服务业的区位。指出加强生产服务业的理论研究、拓展我国的生产服务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句法、核密度估计和皮尔森相关分析等方法,以北京城市中心区为例,结合空间句法轴线模型与百度POI(Points of Interest)数据,探讨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交通网络指向规律。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网络总体呈现"东优西劣、北优南劣、西南最劣"的空间格局,高层级网络则呈现"中心环状集聚—外围多极分布"的分布模式。2与高穿行度交通网络相比,高整合度交通网络的区位指向性更强,在不同尺度均更易诱发服务业的集聚。3总体而言,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交通网络指向性明显,但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区位指向程度依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具有显著差异,并据此将25类主要服务业划分为街区指向型、街道指向型、双重指向型和无指向型四类。本文对探索服务业集聚发展规律、提高服务业和交通网络规划的科学性具有参考意义,并可为北京城市中心区服务业存量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句法、核密度估计和皮尔森相关分析等方法,以北京城市中心区为例,结合空间句法轴线模型与百度POI(Points of Interest)数据,探讨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交通网络指向规律。结果表明:①北京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网络总体呈现“东优西劣、北优南劣、西南最劣”的空间格局,高层级网络则呈现“中心环状集聚—外围多极分布”的分布模式。②与高穿行度交通网络相比,高整合度交通网络的区位指向性更强,在不同尺度均更易诱发服务业的集聚。③总体而言,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交通网络指向性明显,但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区位指向程度依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具有显著差异,并据此将25类主要服务业划分为街区指向型、街道指向型、双重指向型和无指向型四类。本文对探索服务业集聚发展规律、提高服务业和交通网络规划的科学性具有参考意义,并可为北京城市中心区服务业存量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普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海量网络资源和新技术的支撑下,深圳市南山区在地理教学方面尝试探索新型混合式学习方式,即线上开展以培养文献检索等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为主的学习活动,线下开展以田野考察为主的调查研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项目式学习.本文以疫情期间火神山医院的修建为例,线上指导学生综合分析服务业区位的方法,线下以南山区中医院的选址利弊为案例进行实地考察.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方式开展,用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影响服务业区位因素的过程中获得不同角色的身份意识,并将其与相关的生活经验及认知性任务真实融合,完成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4.
空港经济对推动城市产业空间调整和城市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首都机场为例,运用Ripley’s K函数及核密度估计法分析机场周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布局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区位布局均呈现出明显的向心性,其中,物流业、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向心性最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空间集聚强度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特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聚强度明显高于制造业企业集聚强度,不同行业企业空间区位选择距离阈值存在差异。不同行业空间分异特征显著,集聚模式不同。制造业呈"大分散、大集聚"模式;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及物流业呈"小分散、大集聚"模式;金融业呈"大分散、小集聚"模式。城市主要交通干线附近及成熟的产业园区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主要集聚地,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以及科技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具有较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研究进展及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开始从空间角度探讨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议题.其中从空间角度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理论主要分析其区位选择与空间分布,形成了中心地理论、竟租理论、空间选择性扩散理论和集聚理论等理论,研究议题则涉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与模式、空间分布、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产业转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论文基于2010—2015年北京企业对河北亿元以上项目的投资数据,分析历年投资规模、行业特征和区位特征及变化,进一步利用条件Logit回归模型,分别探究北京全行业、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对河北投资区位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2010—2015年,北京企业对河北的投资规模大幅提升,制造业投资占比有所下降,服务业投资占比显著提高,且投资行业类型多样化,呈现升级趋势,对一般性产业的疏解已初步取得成效。② 北京企业对河北各地级市投资额分布的层级分化明显,且在各地级市的市区、县域均有分布,呈现广域散布的特征。③ 2010—2015年,北京企业对河北各地级市的投资区位较为集中,但略趋分散,投资份额有从唐山、承德、廊坊向保定、邯郸转移的趋势,基本形成以唐山、石家庄、保定、张家口为核心承载地的投资格局。④ 产业基础、时间距离、政策环境、创新能力是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特征。制造业受时间距离、劳动力成本、政策环境的影响,容易形成企业投资的“区位锁定”和“行业锁定”;服务业较高的企业经济效益克服了劳动力成本的影响,高素质人才更能吸引服务业企业投资。  相似文献   

17.
李佳洺  孙威  张文忠 《地理研究》2018,37(12):2541-2553
以微观企业数据为基础,采用核密度空间平滑和条件逻辑选择模型等方法,重点关注企业在城市内部微观尺度下的区位选择,并对北京典型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 北京中小型制造企业倾向于在集聚区分布,符合马歇尔式产业集群的特征,而服务业则是大型企业更倾向于集中布局;② 尽管微观尺度下多样化和上下游产业链对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依然有重要影响,但是与宏观尺度下不同的是对于现代服务业来说过度多样化并不利于其发展,对于制造业来说区域专业化劳动力规模而非专业化程度更为重要;③ 政府对地铁等公共设施布局选址将对现代服务业的微观区位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方远平  陆莲芯  毕斗斗  彭婷 《地理科学》2020,40(9):1421-1428
香港与珠三角地区历来有着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研究港资服务业在珠三角的空间布局,有助于发现港资服务业在珠三角不同等级城市的跨制度边界分布规律,并对揭示香港与珠三角之间的服务业合作关系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 050家珠三角港资服务业企业POI点数据,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地理集中指数等定量方法和GIS技术,研究珠三角港资服务业企业的总体空间布局及局部区位特征,并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揭示其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 珠三角港资服务业企业的整体空间表现为集聚型,形成了“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空间分布特征;② 分行业来看,除分配性服务业企业具有空间多中心特征外,其余服务业企业均形成了以广、深为核心的空间分布结构,且4类珠三角港资服务业企业均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集聚特征最为突出;③ 除分配性服务业企业外,其他类别港资服务业企业的空间分布受到不同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9.
西方办公活动区位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地理学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研究中相对成熟的重要领域。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将办公区位研究的进程划分为萌芽阶段、拓展阶段、系统化阶段和成熟阶段;并归纳了各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角度及不同流派的办公区位理论的发展。研究发现,西方早期办公活动区位呈现强烈的中心性倾向,进入后工业时代以来,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办公活动区位出现了郊区化和非CBD倾向。最后总结了西方办公活动区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统计数据的限制、理论体系不成熟、城市内部尺度研究不足及信息技术影响下办公活动区位研究不深入等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内容简介:《应用区位论》阐述现代区位理论的发展演化、研究视角和社会经济意义,论述应用区位理论及其实践路,;结合社会经济实际探讨商业、住宅与房地产业、办公型生产性服务业、城市产业、旅游业、公共设施等区位问题。书中汇集了现代区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