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区水文地质及环境工作对矿产普查和勘探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矿区作业安全以及矿产资源的经济开发,是客观评价矿区开采技术条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矿区制订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提供参考。矿区水文地质和环境工作的精度和准度,势必极大程度地影响矿区的开采和规划工作。本文以麻江县摆沙煤矿为例,结合前期收集的相关资料,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区水文地质及环境工作提出几点设想,期望能为后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煤矿资源开发建设所引发的地质灾害等问题,文章以西容光乡云龙村煤矿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煤矿引发地质灾害造成的崩塌地质灾害,并提出了房屋开裂的作用与影响,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只有在明确煤矿资源开采所处地质条件背景下,才能规避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对房屋工程建设使用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3.
A煤矿位于甘肃省平凉地区,矿区东西最远相隔1.65km,南北最长距离2.4km,实际面积约为2.667km~2。下面我们对A煤矿地质环境影响问题展开评估研究,得出了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和预测条件下对矿山环境的影响水平。结合可能出现的矿山环境问题,也给出了详细的预防对策和监测方法,进而实现对矿区环境问题的解决,为A煤矿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给出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矿区矿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确定了该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类型;调查分析了矿区的环境地质现状并对矿山开采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基本明确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的建设和开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阿尔玛勒煤炭勘查区位于新疆伊犁盆地南缘伊南煤田东段。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第三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及零星的石炭系。南部、东北部含煤地层与基底石炭系、二叠系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开采地段内未发现有断裂构造,构造类型初步可确定为简单类构造。根据物探勘探原理:不同岩性的地层或地质体的电性特征是有差异的(如煤层的电阻率值是砂泥岩层的数倍),利用EH4和瞬变电磁等物探综合方法,依据多数据解释及矿区地质条件和收集以往煤矿开采资料来确定勘查区的采空区及隐蔽地质灾害,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矿区地层岩性、厚度和分布规律,划分岩(土)体工程地质岩组,查明对矿床开采不利的软弱岩组的性质、产状与分布,确定矿床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露天开采矿床开采边坡稳定性,以广东省恩平市某钼矿为例,通过矿区钻孔工程地质编录、岩(土)体力学实验等方法,确定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确定开采边坡稳定角不大于43°。  相似文献   

7.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目前的储量现状,因此煤炭资源长期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发作为南疆库尔勒地区重要产业,大规模开采对地质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破坏。南疆库尔勒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该地区煤矿的上覆岩层多为弱胶结,为此开展对弱胶结覆岩煤矿开采所产生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本论文采用现场取样与实验分析的手段,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影响破坏、水土污染三个方面对该地区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该地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弱胶结覆岩煤矿的开采易引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矿山涌排水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对地下含水层产生疏干破坏;煤矸石淋虑液会对地表土壤产生污染,但由于南疆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在短时间内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以为弱胶结覆岩煤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龙场煤矿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矿山及其周边煤矿开采及地质环境现状,选取地质环境条件、拟开采煤层地质特征和预测产生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3个地质环境要素,地形高差、植被覆盖率、居民户数、拟采煤层顶板厚度、地质构造、拟采煤层平均厚度、预测沉陷区面积占比、地下水SO42-离子含量和预测含水层破坏厚度等9个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9.
孙水河流域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地质灾害在形成与发展演化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链式效应。采用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综合分析相结合方法,查明了孙水河流域地质灾害链的主要诱发因素:强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及其共同作用;基于灾害链激发环、灾害链演化环、灾害链损害环分别论述了孙水河流域境内强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及两者共同作用下诱发地质灾害链的类型结构和成灾特征;从监测预警网络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实施以及地质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推进等方面,提出了孙水河流域地质灾害链的断链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龙窝煤矿的地质构造,研究其演化历史,探讨构造发育对煤矿开采的影响。综合研究发现区内发育褶皱1条(龙窝向斜)和断层7条。研究区的构造演化是在黔中隆起的基础上经过燕山期NW-SE向挤压形成了先期的龙窝向斜及逆断层F_3和F_7,后期构造反转发生伸展作用形成了正断层F_1、F_2、F_4、F_5和F_6。区内构造的发育,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还导致矿区的开采技术条件变得复杂,对矿区的煤炭资源开发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地质工作研究,查明了矿区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和可采范围,控制主要可采煤层。矿区的构造形态及断层,控制可能影响开采的构造情况,评价矿区构造复杂的程度。矿区可采煤层的煤类、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对研究区内其他矿产进行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2.
煤矿开采形成了大片的采空区,为合理利用采矿区土地,以平顶山新华区褚庄小学建设场地为例,通过研究老空区地质条件及煤层开采情况,分析建设场地残余变形及建设工程诱发采空塌陷活化的可能性,认为在老采空区新建6层及以下建筑是可行的,对建筑物设计提出了防治措施,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从2005年至2016年十多年间,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先后实施了26个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对京藏高速公路(罗家营—毫沁营段)两侧废弃采砂坑、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陶思浩段)闭坑采石矿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中后河砂金矿区、清水河县塔尔梁煤矿区、城湾地区煤矿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土默特左旗麻达赖沟、白只户井沟泥石流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新城区红山口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进行了综合治理,共治理砂坑20个,砖场1个;治理后建成物流园区1个,地下仓储中心1个。通过综合治理,恢复治理总面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煤矿集中区土壤性质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对矿区土壤性质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矿区土壤性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煤矿开采对土壤性质影响显著。土壤性质随矿区影响半径的增加,采煤活动对其影响程度逐渐降低,且表层土壤受到的扰动最为强烈。相比矿区外部,矿区内部土壤受到影响较大,深层与表层土壤稳定性较差,而矿区外部土壤受到影响较小,土壤肥力流失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缓。  相似文献   

15.
小回沟煤矿9号煤层为大部分地段奥陶系灰岩带压开采煤层。本文通过分析矿井地质条件、构造规模、奥陶系灰岩含隔水层特征、奥陶系岩溶水化学特征、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和充水条件等,初步查明了9号煤层奥灰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突水系数法对井田内9号煤层在带压范围内的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为9号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毕节地区自然条件和开采的施工工艺及施工组织条件,分析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破坏情况,提出了植被恢复是生态重建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并根据生态学上的“适地适树”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位”等原则,筛选出了目前在煤矿工业场地区、生活管理区、排矸场区等主要区域生长良好的具有功能性的乡土树种,指出了选择树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力争为创建毕节地区生态煤矿探索一种模式并实现矿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调查区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高原向南倾斜的斜坡地带,大地构造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矿床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调查区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差。区内发育4条地裂缝和1处潜在滑坡,位于煤矿矿区范围内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地层和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地层,为岩、土层裂缝。安全采深、爆破震动、矿井疏排水和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等都影响房屋开裂。这些地质灾害与云贵煤矿采煤活动有关,研究结果为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作者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本文论述了凉城县十三号—红旗沟一带密集数十家矿山开采,对矿区土地植被资源、地形地貌的破坏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给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提出了恢复治理的措施与方法。凉城县十三号—红旗沟一带有数十条西北向雁行式密集分布的辉绿岩矿脉,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数十家矿山在开采。采坑边坡陡立,大量废石堆积在山坡、沟谷中,使矿区的土地植被资源、地形地貌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潜在地质灾害危险,给地质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D-InSAR的煤矿区开采沉陷遥感监测技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开采沉陷监测技术现状、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差分干涉测量(D-In SAR)技术发展及其在地表沉陷监测中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D-InSAR技术在煤矿开采沉陷变形监测中的特点与技术优势。指出:应用D-InSAR进行煤矿区开采沉陷监测的具体目标是矿区地表沉降演变过程分析、采区地表沉陷动态监测与分析和矿区DEM数据更新;亟须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源数据获取与选择、数据处理方法、地面配合措施、精度与可靠性评价、多源信息集成分析等。D-InSAR为煤矿区地表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和开采沉陷实时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作为"数字矿山"的重要内容,D-InSAR可以有效地指导矿区生产、整体规划与长远发展,并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全面调查分析连云港市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分布状况的基础上,从诱发地质灾害的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地形地貌及气候植被因素考虑,选取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露天开采、降雨强度、植被覆盖率等15个评价因子,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利用模糊评判法对各隐患点的易发性指数进行计算、统计,将连云港市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最后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生成了易发性分区图,实现了地质灾害易发防治分区的目的,为连云港市后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