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根据济南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职能对土地的要求,采用多目标规划法,建立济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对济南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分析.优化后的济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其城市总产值有所增加,城市绿地、道路广场及公共设施用地和对外交通用地的比例增加,同时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的比例降低.优化结果充分体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性质和职能发挥对用地调整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掌握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内部各类用地的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效益等内容,实现城镇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控制城镇规模,本文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土地利用的典型特点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自治区城镇用地在数量与结构、土地利用强度水平、土地利用协调状况及地利用潜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因此,建议在今后城镇用地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用地结构与布局,盘活城镇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再开发成效,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说过“土地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线”,用地问题人们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江苏省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土地节约利用、优化布局等土地利用经验,但是目前江苏省在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城镇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小城镇建设用地秩序紊乱,园区建设规划不科学,基建用地量不断增加,征地成本偏低农民利益受损等一系列问题,由此提出创新优化调整园区建设用地,挖掘现有建设用地的空间,城镇化用地和农村用地相协调匹配,借用市场力量抑止土地浪费,清查整顿城镇发展而超标的土地等浅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直是城市规划学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能促进城市功能发挥及用地效益提升,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在总结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演变、驱动机制、结构优化及动态模拟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发现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深化.本文认为,未来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应从城市功能结构合理配置的角度,探究不同产业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不仅关注城市数量结构研究,更注重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研究;研究方法从以静态为主向动态化转变,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不同类型城市发展必须的功能性用地及用地比例的理论框架,为城市规划编制和优化用地空间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保育尺度下铜陵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长春  曹敏政  谢婷婷 《地理研究》2014,33(12):2217-2227
与传统发展模式相比,新阶段的土地利用应该与区域自然基础和生态环境格局相匹配,科学判别和保护土地空间增长的生态底线,引导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铜陵市为例,从生态环境约束角度出发,利用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对区域用地进行分等定级,设定了不同生态保育尺度和不同发展情景下的用地约束界限。在此基础上对铜陵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多目标情景分析与优化配置研究,从保障生态环境约束并实现效益最优的角度提出铜陵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国城镇土地利用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主要利用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从城镇土地数量、人均城镇土地、城镇 建设占地、城镇内部用地结构和城镇土地空间格局及其时空变化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快 速发展阶段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 并将这一阶段的主要城镇土地利用问题归结为总量失控、 粗放利用、影响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影响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危及社会和谐发展、土地利 用结构失调, 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 最后从合理引导城镇扩张并加强农地保护、优化区 域和城镇内部用地结构布局、多手段节约集约利用城镇土地、统筹协调区域城乡居民点建设 用地, 以及防治并举促进城镇土地生态良性化等角度探讨了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用地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模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涵义及其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指出城市人口规模增加是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的前提,城市经济规模发展是土地集约利用的保障,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使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必然。结果表明:城市现代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还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化用地结构和推行新的用地模式,才能有效地防止城市土地的低效利用和粗放经营,把集约化经营不断推向更高的水平,缓解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地矛盾。  相似文献   

8.
黄河故道区域土地利用的合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以柱 《地理学报》1996,51(2):172-181
本文叙述了黄河故道区域的土地自然类型与农业最适宜用地的构成,分析了区内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预测了本世纪末农村生活达到小康时对土地的需求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土地利用合理结构的初步设想和实现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花楼 《干旱区地理》2001,24(2):172-176
在提出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结构,指出我国现有开发区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不合理是引发开发区土地利用问题的根源。实现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有赖于优化目前的结构,即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系统的各要素进行优化重组,从而改革其功能,以解决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最后对如何优化开发区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及其潜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建周  刘彦随  张灵 《地理学报》2010,65(11):1391-1400
基于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地区经济、生态与社会特点,结合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对广州市域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生态经济效益-自然生态效益导向的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对广州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调整,一定时间内能够满足地区可持续发展;但是,土地仍然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焦点是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之间的数量转变,以耕地为主,也包括对未利用土地的利用;土地利用潜力度模型结果显示,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系统的协调度增大而潜力度减小:在生态经济效益目标下,潜力度分别为0.628~0.661,0.372~0.339;在自然生态效益目标下,分别为0.531~0.782,0.469~0.218,表明土地利用系统将趋于更高的协调状态,而其数量结构优化配置的潜力减小,优化各产业部门内部土地资源结构及其空间布局,将是广州市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和进一步挖潜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年平均高潮线向陆一侧延伸2 km的陆域部分作为研究范围,分析和评价了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状况及问题。结果表明:1)海南岛12个沿海市县位于2 km宽度海岸带内的土地资源共计228 166.44 h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63%;2)文昌市海岸带土地面积及农用地面积均居全省首位,但海岸带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的为三亚市,其次是海口市;3)海岸带是全省建设用地分布最密集的地带,其建设用地平均密度约为全省的4.5倍;4)海岸带土地利用率高,但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尚待优化;5)海岸带土地利用已引起部分地段的生态环境明显退化,这在文昌、万宁与海口3市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最后从海岸带土地利用程度、利用结构、利用方式、空间布局和开发效益5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土地利用活动,随着露天煤矿开采进程加快,矿区内碳排放量增加、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等问题显著,亟需探索低碳下生态效益最佳的土地利用优化结构,为西北干旱荒漠矿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以乌海市骆驼山矿区为研究对象,在矿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核算的基础上,利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以低碳排放和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目标,探究矿区土地利用最优结构。研究结果:优化后的草地和水域面积有所增加,采矿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与2021年相比,优化后方案碳排放量降低了19045.93tC,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了5338.14万元。研究结果表明,以土地利用碳排放最小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矿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可以在低碳减排下,实现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提升,以期为西北干旱荒漠区矿山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是重要的能源富集区。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呼包鄂经济圈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内蒙古矿业用地需求量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矿业用地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蒙古经济发展。因此,本文从矿业用地角度出发,探索矿业用地制度改革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提出保证矿业用地与土地规划协调发展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1996~2004年福州市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探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选取代表性指标对建设用地和耕地数量与各自的驱动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构建了驱动模型。结果表明:(1)1996-2004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较大;(2)地均GDP的提高、GDP总量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是建设用地拓展的主要驱动力;(3)耕地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则是建设用地占用、粮食播种面积和耕地保护政策强度。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土地承载力空间分异特征及协同提升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承载力是区域协同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要素。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要素,构建由人均建设用地、规划人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耕地、人口密度、单位土地产出和土地利用率6项指标构成的京津冀土地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与GIS空间分析进行京津冀土地承载力评价与空间分异研究。研究表明:1)京津冀土地承载状态分为良好状态、一般状态、警戒状态和危机状态4个级别,空间分布上呈点状分散与带状聚集的分布特征;2)在京津冀经济发展快速与建设需求旺盛的环渤海地区、京津走廊、冀中南区域等均具有较好的土地承载状态;3)通过推进京津冀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统筹与协调配置,实施建设用地规模管理与空间管制机制,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可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土地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以陕北黄土高原长城沿线的神木县作为研究区.利用土地利用变化详查数据,并结合野外实际考察,分析了农牧交错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互动变化的特征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神木县各类用地中:耕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呈现减少趋势,但前两者减少幅度较大;其它用地都有增加。其中园地增长最快。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政策,人口,以及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生态用地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供给源,最小生态用地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从生态安全的基本内涵出发,选择西北内陆河黑河中游为研究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模型确定维持社会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小生态用地数量,在此基础上综合生态重要性与土地生态适宜性识别进行生态用地优化。研究表明:(1)黑河中游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5.567 5,而人均生态容量为4.839 2,人均生态赤字0.728 3,维持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需要3 010 km~2的林地或9 086 km~2的草地或1 431 km~2的水域。(2)研究区最重要的生态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与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 767 km~2,土地覆被以林地与草地为主;次重要生态区域主要分布在甘州区中部、临泽县东南部,总面积964 km~2,土地覆被以耕地为主;重要生态区域主要分布在甘州区、临泽县中部与山丹马场的北部,总面积3 058 km~2,土地覆被以耕地与未利用地为主。(3)基于最小生态用地确定、生态重要性与土地生态适宜性识别结果,研究区生态用地优化需要退耕还林369 km~2、退耕还草191 km~2、生态林建设141 km~2及相应的空间格局优化。研究结果对黑河中游生态建设和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POI数据的建设用地多功能混合利用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多功能混合利用对提升区域用地效率、增进国土空间效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即三生空间)的建设用地多功能混合利用分析框架,以济南市为研究区,采用POI数据,利用熵模型、景观格局分析和关联规则挖掘方法,探究土地混合利用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建设用地混合利用以生产空间、生产—生活空间和生活空间为主;核心城区的建设用地混合利用度较高,而生产、生活空间集中连片,生态空间嵌入不足;乡村地区景观的破碎化特征明显,以生产—生活空间引领的建设用地混合利用度较低;产业园区的生活—生态空间在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加强园区内部规划与周边区域形成互补的生活、生态空间,是实现园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关联规则的分析结果表明,科学的生产空间规划是优化混合利用的重要抓手,而合理的生态空间布局对带动区域建设用地混合利用起着关键作用。研究基于POI数据,从行为空间互动理论视角探究建设用地多功能混合规律,丰富了现有土地混合利用理论与方法体系,也为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及城市空间格局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安徽省池州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展的现状, 运用空间分析模型、STIRPAT模型, 采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数理分析方法, 对建设用地扩展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 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2000-2010 年, 池州市建设用地年平均扩展速率为3.36%;2000-2005 年为1.70%;2006-2010 年为4.62%。②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绿地面积、城镇化水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对建设用地扩展的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1835、0.0779、0.1320、0.5821、0.3419、0.1939、0.0415。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强化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严控房地产和工业经济建设用地, 明晰发展思路, 优化经济结构, 适度控制景观用地及城镇化水平, 强化政府土地监管是减缓池州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福州市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以及相关经济统计数据,对福州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的城镇规模、人口数量、劳动力质量等因素做出分析,揭示上述因素影响城镇用地经济效益的特征,提出提高城镇用地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利用需要着重解决的若干问题和合理利用城镇土地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