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游憩是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游憩休闲的需求也呈逐步上升趋势。该文从游憩定义人手,探讨了城市游憩用地选择的以人为本原则、娱乐性原则、美学价值原则、个性原则、协调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及多样性原则。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城市游憩用地的储备构想:根据城市历年开发资料的用地状况、专家学者建议的标准及人口成长的合理需求来测算城市游憩用地量,然后在游憩用地多少与集散程度原则、全局观念原则、突出特色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及资源保护原则基础上布局游憩用地,最后提出建立游憩用地规划开发处对城市游憩用地进行专门管理,这样可更好地执行游憩用地规划,发挥好城市游憩功能。  相似文献   

2.
苏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航片、城市平面图及城市用地调查等资料,分析了苏锡常地区城镇用地扩展和结构变化特点,发现苏南地区城镇用地扩展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呈现为以下特征:大城市用地扩展速度由80年代前的缓慢发展转变为80年代后的快速发展,其主导因素是新区开发建设;其用地结构变化以居住及公建性用地扩展占用地扩展的第一位,工业用地扩展由80年代前第一位退居第二位。县城镇的用地发展基本与大城市相同,但其发展速度快,工业用地扩展居次的时间也比大城市迟。小城镇的大量兴起和小城镇用地的大规模扩展造成苏南乡村景观巨变,其主因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目前用地扩展居主导地位的仍是工业用地的扩展。交通用地的扩大及耕地面积的减少是苏南区域用地景观80年代以来的变化主流。  相似文献   

3.
王博  黄晓军  刘萌萌 《干旱区地理》2020,43(6):1635-1647
区域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是揭示土地利用效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土空间开发状态的 重要指标,对其变化进行监测与管治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 段。构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量化模型,以陕西省为例,计算 2000—2015 年县域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指数,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其空间格局和演化特征,并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和地理加权 回归(GWR)模型识别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5 年陕西 省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内部空间分异显著,高强度区集中在榆林、延安、西安、安 康等地,低强度区集中在咸阳、宝鸡、铜川、商洛、渭南、汉中等地。(2)陕西省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呈 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热点区稳定分布在西安市辖区及周边区县,冷点区分布在延安南部、咸 阳、铜川、渭南和汉中等部分区域;县域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逐步提升的同时,区域开发不平衡现象 日益突显。(3)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水平、财政投入力度、耕地资源和地形条件是影响陕西省建 设用地开发强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但在不同县域其影响程度大小具有显著差异,且个别因素 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采取扩张强度指数、等扇形法、空间自相关、PCA-STIRPAT模型((1))、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揭示1990—2018年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增长格局特征及时空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1990—1999年间扩张缓慢,2000—2009年迅速扩张,2010—2018年缓速扩张。这三个阶段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主要扩张方向不同,长沙都市区为东北-正东-西南,株洲都市区为西南-西南-正西,湘潭都市区为正南-东南-正北,可见受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影响,三市的扩张方向有向中心交汇地靠拢的趋势。(2)1990—2018年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扩张整体呈集聚态势,长沙市望城区和长沙县是建设用地增长的热点区,株洲市渌口区与湘潭市湘潭县是建设用地增长的极冷点区。(3)建设用地扩张的时间演化驱动因子是地方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公路客运量、总人口、职工数量和专利授权数。综合来看,社会经济投资、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是驱动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动力,人口和GDP是建成空间扩张的主导空间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5.
一、建设用地供应情况 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同比保持增长,房地产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2.30万公顷,同比增长7.6%。从供地结构看,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壤侵蚀背景下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本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不同土壤侵蚀背景下土地利用的时间动态特征和空间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具体表现为通过空间分析,对中国近五年来不同土壤侵蚀背景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状况、森林植被覆盖、城镇工矿建设用地等时空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壤侵蚀以水力、风力、冻融侵蚀为主,水力侵蚀以微度水力侵蚀为主,在微度水力侵蚀区,耕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中耕地增加最多,林地、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风力侵蚀以剧烈风力侵蚀为主,在微度风力侵蚀区,草地面积减少,而未利用地的面积增加;在轻度、中度、强度风力侵蚀区,耕地、林地、未利用地用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在冻融侵蚀区,草地面积有显著增加,而未利用地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7.
珠海旅游用地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莹雪 《地理科学》2010,30(2):306-312
运用ArcGIS技术、动态度模型和马尔科夫模型,定量分析了1996~2007年珠海旅游用地数量、来源、类型与结构以及空间分布的演变特点、原因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数量变化方面,规模增长迅速;自然生态类旅游用地增长率和动态度最大;各类型旅游用地增长量由自然生态、度假村、主题公园、文化景观到园林游憩依次递减;香洲区旅游用地规模增长最显著,金湾区旅游用地总体动态度最大。来源方面,林地是珠海市旅游用地增长的主要来源;来源于耕地的概率较小;各区旅游用地来源的地类与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度假村主要来源于林地和建设用地,文化景观类和主题公园类旅游用地主要来源于建设用地,自然生态类旅游用地主要来源于林地。空间分布演变方面,在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的背景下,呈现出“十”字形扩展特征,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地和岛屿;各类旅游用地因资源与客源市场的吸引力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演变形态。类型与结构演变方面,以林地变化最突出。珠海旅游用地变化趋势表现为:面积增加,自然生态类旅游用地仍将是规模增长最大的类型,香洲区增长将最为显著;未来旅游用地来源主要为万山群岛的灌木林地和裸地。空间分布主要向“两区一带”(东部海岛生态旅游区、西部休闲旅游区、北部绿地与湿地生态旅游带)演变;受人类影响低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向受人类影响高的类型转变,旅游设施建设用地比重将不断增加。研究对珠海市旅游用地变化调控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1996~2004年福州市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探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选取代表性指标对建设用地和耕地数量与各自的驱动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构建了驱动模型。结果表明:(1)1996-2004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较大;(2)地均GDP的提高、GDP总量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是建设用地拓展的主要驱动力;(3)耕地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则是建设用地占用、粮食播种面积和耕地保护政策强度。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中国人地关系紧张,争地现象多发。为兼顾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协调土地不同功能用地的矛盾。现行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注重土地的生产、生活功能,欠缺对土地生态功能考虑。本研究从土地的主体功能出发,强调生态用地的概念和地位,构建了"三生用地"分类体系,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空间。所谓生态用地,是指以调节、维持和保障生态安全功能为主的用地。三生用地分类体系,将生态用地纳入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有助于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空间的统筹兼顾和规划。该分类系统包括三级的分类体系,一级类包括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产生态用地和生活生产用地等4类;二级类具体分为生态用地(重点调节生态用地,一般调节生态用地和生态容纳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牧草地,用地林地和渔业养殖地),生产生态用地(耕地和园地)和生活生产用地(城镇建成区用地,农村生活用地和工业生产用地)等共15类;三级类则主要依据传统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基于多数据源,通过先分区再分类的策略,本文提取了中国"三生用地"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产生态用地和生活生产用地等面积分别为603.70万km~2、135.38万km~2、200.19万km~2和20.73万km~2,各占国土面积的62.89%、14.10%、20.85%和2.16%。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生态生产用地因其生产功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生产生态用地和生活生产用地则更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功能空间演进会产生重要影响,厘清承接地功能用地扩展的特征和驱动力差异,有助于深刻理解与掌握产业承接背景下其用地功能演变的基本规律。该文以赣州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年、2010年、2016年城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诊断工业、居住、商业用地的空间演化特征及主控驱动力。结果表明:1)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背景下,不同功能用地的扩展规模、速率等差异显著,工业用地增长由快转慢,居住用地持续快速增长,商业用地扩展呈加速态势。2)功能用地扩展形态演化趋势迥异,工业用地核心区不断扩大,沿交通轴带扩展形成放射型空间形态,并催生居住和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异;居住用地沿产业园区扩展,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组团式分布形态;商业用地由产业引导衍生专业市场,不断向团块集中型转变,形成点-轴式空间形态。3)政策性要素是功能用地扩展的主导因素,工业用地在政府主导下呈现显著的园区化成片开发趋势,居住和商业用地则受到较强的空间规划限制,不同功能用地扩展的区位选择因素差异显著。研究结论可为差别化调控产业承接地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关于香港人口的分布与其土地利用问题的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汇  林慧玲 《热带地理》2000,20(1):12-15
概述了香港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 ,根据香港的土地利用特点 ,结合香港地势图分析 ,全区的土地利用以城市用地为主 ,主要利用沿海冲积 -海积平原和坡地。文中针对高台地和斜坡地利用提出一些新意见 ,务求全体香港市民不受滑坡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香港港口的发展与粤港港口衔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群亮 《热带地理》1997,17(2):139-148
本文在宏观上论述了香港港口具有典型的山地溺谷湾形态特征和潮流强、波浪弱、泥沙淤积少的动力特性,指出过量的围海造地威胁天然良港的永续利用。文中从港口的历史发展阐明香港港口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根据货运量持续增长尤其是集装箱运输快速增长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隐优和挑战、未来运输量增长的预测,讨论了香港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新港址,提出屯门龙珠岛-青山电厂煤码头,赤Lie角新机场以东的大屿山岛北岸两处深水岸段作为新发  相似文献   

13.
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参加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管理培训以及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了米埔保护区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公众意识及环境教育、生态监测和科研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内地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比较分析,归纳出一系列值得内地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借鉴和参考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为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香港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极为迅速,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中遥居首位,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香港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明显的地域集中性,主要投资地为中国大陆。本文在分析大量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香港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变化、区域格局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大陆直接投资给香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5.
21 世纪将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世纪, 粤港澳共同开发邻近海洋资源已成为必然。粤港澳所辖我国海域内, 海洋资源类型丰富多样, 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开发利用条件, 海洋产业发展迅速, 但海洋资源开发中又存在一定问题, 成为该地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限制因素。针对所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以保证21 世纪科学合理地开发和持续利用粤港澳地区的海洋资源。  相似文献   

16.
“九七”后香港与内地合作趋向及港资进入内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英  周辉 《热带地理》1997,17(2):122-130
本文讨论香港与内地进行经济合作基础与环境,分析了“九七”后两地经济合作的新趋向及港资进入内地将采取的基本策略,并对如何更好地引导港资进入内地提出若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杨禄华  区树鸿 《热带地理》1997,17(2):191-195
本文介绍了香港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分析了香港自50年代以来旅游业开发的进程,预测香港回归祖国之后,旅游业必将进一步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澳门的城市性质及其在我国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舜赞 《地理研究》2000,19(4):351-358
文章分析了澳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基础,其性质和功能特点,当前的经济结构状况及其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它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和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一国两制”)条件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深港边界是全球跨境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以通过深圳湾口岸前往蛇口消费的香港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定量和空间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香港居民来往深圳的消费模式和行为影响因素,发现在蛇口的跨境港人多来自“新界西”的屯门、元朗、荃湾三地,呈现以公交出行为主、出行频率高、消费低、时间短、老龄化、女性多的特点,其跨境行为主要受到个人年龄及收入、出行距离、区位等因素影响;港人在深港边界的跨境活动开始出现与收入、年龄相关的空间分异现象,呼吁展开针对不同过境群体的进一步研究,厘清其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这将有助于建构粤港“优质生活圈”、促进粤港两地间更便利的跨境活动和更深层次的协作。  相似文献   

20.
香港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与亲景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年为界将2004-2009年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对比分析发现,香港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集聚在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分布于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的很少.市场竞争态转移表现为幼童市场向瘦狗市场回落,金牛市场朝瘦狗市场退缩.市场竞争态呈现逐渐衰退的迹象.亲景度除韩国和澳门外,其余主要客源市场均属于亲景市场,在空间上变动相对平稳,在时间上均值降幅不大.将竞争态与亲景度进行联合分析,显示亲景度与市场占有率的相关性更大,据此可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聚为4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