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应用突变模型研究沙漠化过程的演变——以东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漠化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作用下,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违背了自然规律,进行了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致使具有绿茵的地区,产生了类似沙漠或沙地的环境变化,同时呈现出了沙漠化土地,这种环境衰变的过程,我们通称为沙漠化过程。近些年来,特  相似文献   

2.
陕北长城沿线地区1986-2000年沙漠化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以毛乌素沙地的东南缘部分——陕北长城沿线地区为研究区,以1986—2000年沙漠化动态数据为依据,分析了陕北长城沿线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0年沙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14 a来沙漠化土地减少735.1 km2,局部处于稳定的逆转过程,沙地逆转以半固定沙地和半流动沙地为主。但耕地、草地和林地沙漠化仍非常严重,而且新增沙漠化土地中极重度沙漠化土地所占比例较大。近14 a来,沙漠化逆转的原因主要是人类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治理沙地措施和国家政策导向。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滥垦、滥牧和滥樵的继续存在,及大规模煤矿资源开发和治理保护的不相协调,致使土地仍在发生沙漠化。  相似文献   

3.
青海贵南草原沙漠化影响因子的贡献率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影响因子贡献率是目前沙漠化研究的焦点之一,诸因子对沙漠化发展的贡献和对沙漠化现状的贡献是这一科学问题的两个方面。利用风洞模拟实验和137Cs示踪技术,建立了青海贵南现代草原沙漠化多因子方程,分别区分了该区风速变化、植被变化、牲畜践踏(滥牧)、樵采破坏(滥樵)和草地开垦(滥垦)等五个主要影响因子对沙漠化现状及其发展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牲畜践踏、樵采活动和草地开垦对沙漠化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54.78%、4.66%和40.56%,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是近40a来沙漠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平均侵蚀风速变化很小,对沙漠化发展的贡献率为零。植被盖度的变化对沙漠化发展具有显著的贡献,但在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尚不足于对植被盖度造成明显影响的前提下,对沙漠化的影响作用被进一步归结为人文因子的贡献。沙漠化现状是在自然沙漠化过程的基础上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进一步叠加的结果,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对当前沙漠化现状的贡献率分别为27.8%和72.2%,人文因子中牲畜践踏、樵采活动和草地开垦对沙漠化现状的贡献率分别为39.55%、3.37%和29.28%。沙漠化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因时、因地而异。  相似文献   

4.
耦合自然-人文因素的沙漠化动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漠化土地是自然、人文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地表复杂系统,建立耦合自然-人文因素的沙漠化动态模型对于理解沙漠化演变过程、预测发展趋势以及进行科学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为典型研究区,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针对气候变化、土壤水分、人口、经济、放牧、土地利用六大沙漠化驱动力建立其与植被NPP的影响与反馈,结合不同沙漠化等级对应的NPP阈值范围,构建耦合自然-人文因素的沙漠化动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的植被NPP与基于MODIS影像反演的实际NPP的对比表明,模型总体较为可靠。对不同情景下研究区2011-2030年植被NPP及沙漠化动态模拟分析表明,降雨是控制研究区沙漠化动态的主要因素,但在未来人类活动不变的情况下降雨量增加50%仍不能改变现有的沙漠化状态; 禁牧休牧相对于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等政策更有利于植被恢复,但总体成本较高; 单独政策均无法改变现有的沙漠化状态,而这些政策的取消则会在不同的时间内导致沙漠化朝重度和极重度方向发展。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则需要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选择不同政策组合来确保沙漠化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5.
张民力 《中国沙漠》1989,9(1):101-112
本文对内蒙乌兰察布草原农垦区沙漠化形成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 认为, 该区处于不稳定的半干旱气候临界地带, 人们不分地域、非适度的草原农垦造成地表风蚀, 土地生产力下降是沙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取样分析及风洞模拟实验证明, 沙漠化是以地表形态变化为标志, 以上壤肥力不断丧失为核心, 以自然一社会生态系统持续退化终至瓦解为结果的环境渐变过程。而且这个过程由于人为活动的反复干预会加速。在对典型区土地沙漠化速率分期进行计算后认为, 如果不采取措施, 沙漠化土地面积继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将是这个地区沙漠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控制人口, 调整农业结构,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是解决沙漠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晋西北土地沙漠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马义娟  苏志珠 《中国沙漠》1996,16(3):300-305
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样品的测试分析,认为晋西北地区现代土地沙漠化是在脆弱不稳定的自然因素基础上产生的自然沙漠化过程和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的人为沙漠化加速过程的迭加结果,它是人类不合理的、过度的土地利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间不相协调的产物。并指出,该区土地沙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2.沙漠化的研究内容   总被引:50,自引:19,他引:31  
王涛 《中国沙漠》2003,23(5):477-482
我国开展沙漠化的研究与防治已有半个世纪,但沙漠化土地一直在加速扩展,目前仍然处于"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严峻态势,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在认识沙漠化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建立比较完善的沙漠化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来指导防治实践。沙漠化过程研究与防治实践中许多科学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以沙漠化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的研究。作者就我国沙漠化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开展讨论,认为沙漠化研究应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时间序列上,将沙漠化环境背景的形成演化、沙漠化与沙尘暴的现代过程及其在全球变化格局下的发展趋势的研究系统化,以揭示沙漠化的形成与演变;在空间结构上,将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退化过程与区外乃至全球的大气环流格局视为统一的环境动力系统进行研究,以揭示沙漠化与沙尘暴的空间分异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通过定量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研究沙漠化的演变规律及其调控的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为沙漠化防治提供科学基础。据此,提出沙漠化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沙漠化过程的自然与人文背景研究、沙漠化(沙尘暴)动力学过程及其调控、沙漠化的生物学过程与植被恢复重建机理和沙漠化综合防治战略与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方山地和丘陵的荒漠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漠化问题及其带来的巨大危害与后果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 我国南方许多山地与丘陵区正在广泛、迅速发展的山地荒漠化和谷地沙石化过程, 同样不能忽视。它使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劣、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土地退化和生产能力衰退或枯谒, 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向恶性循环发展的严重恶果。我国南方山地荒漠化和谷地沙石化的土地面积估计约1.0-1.3亿公顷。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江西等十多个省(区), 其中云南的小江流域, 四川的金沙江河谷及岷江上游; 广西的南流江一带, 江西的兴国县和鄱阳湖区等尤为严重和典型。我国南方山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所引起, 而不利的气候和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促使其不断加剧和扩展之势。  相似文献   

9.
沙漠研究     
沙漠化及其防治S8122005032070草原沙漠化成因的探讨/王艳,杨剑虹∥草原与草坪.—2004(4).—28~32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草原沙漠化形成原因的研究.我国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2%,而全国草原沙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35.6%,潜在沙漠化面积占46.7%.目前,草原沙漠化的成因可归纳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1.气候干燥化加剧,为沙漠化的扩展创造了环境条件;2.大风频发,构成沙漠化扩展的重要动力;3.地表裸露面积大、组成物质松散、沙漠丰富,提供了沙漠扩展物源基础.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垦殖、樵采挖药、水资源利用不当、工…  相似文献   

10.
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土地沙漠化的形成是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不仅是促进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因 ,同时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只有采取合理的符合生态原则的治理活动 ,诸如一系列政策保护与技术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才能实现土地沙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张掖市土地荒漠化发展动态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掖市土地荒漠化的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到1993年增加了一倍,1999年比1993年增加59265hm2;土地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土地荒漠化发生与发展的客观原因,但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人为因素是导致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和加剧的最直接、最主要因素。对于客观原因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作用,人类在有限的发展过程中很难改变,人类能做的仅仅是在认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来抑制土地荒漠化进程,恢复退化的自然植被。人为因素的作用体现在人口激增、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政府决策失误三个方面,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表现为超载过牧、过度垦荒、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利用喀斯特石漠化生态脆弱区2004年的ASTER遥感影像,在GIS操作平台上获取了研究区喀斯特石漠化景观和人口分布信息,用数学方法定量分析了石漠化比重与人口指标的相互关系,并建立起与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石漠化的严重程度只与人口密度、农户居住的聚集程度及单位面积上的壮劳动力数量等3个人口指标有密切关系,与其他人口指标关系不大,且不同强度石漠化的人口影响因子不同,数学关系迥异。在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人口密度、农户居住的聚集程度、单位面积上的劳动力数量等人口指标相对较低。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石漠化面积比例相对较小的地区,但这些区域的潜在石漠化比例却相对较高,这是值得引起重视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方湿润区红层荒漠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国内外荒漠化概念的演变和国内对荒漠化问题的研究,认为发生在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极端土地退化也是一种特殊的荒漠化。中国南方湿润区的红层分布区由于岩性的特殊性,在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影响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土地退化现象,暂称之为红层荒漠化。作为对该问题研究的初步成果,本文提出了红层荒漠和红层荒漠化的概念,重点阐述了红层软岩区荒漠化的地貌特征、生态特征和土壤特征。然后以南雄盆地为例,分析了劣地式红层荒漠的分布特征及盆地尺度的荒漠化格局,认为红层荒漠最初以点状揭露的方式形成,然后发展为呈斑块状分布;劣地式荒漠化基本都发生在盆地中部由软岩构成的缓丘和岗地区域。在面上调查和案例地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岩石特性、自然影响和人为干扰等方面探讨了劣地式红层荒漠化的形成机理,劣地式红层荒漠化过程的诱发因素较复杂,主要是人为影响,可概括为:粗放开垦、林地过火、旱地退化、人为取表土以及村庄内的多因素干扰。红层暴露后在自然力和人为作用下都可能发生荒漠区扩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沙漠化过程中人文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沙漠化过程中的人文作用研究是沙漠化的重要研究领域,是沙漠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在人文因素在沙漠化过程中的作用、人文活动对沙漠化的作用机理、历史上沙漠化与人文活动关系、沙漠化中的人文作用定量分析研究、人文活动的驱动因子取得了重大进展,沙漠化治理的技术、模式、策略等方面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试图对沙漠化中人文作用研究做简要综述,并展望未来沙漠化人文作用研究。认为未来沙漠化人文作用研究要以人的行为作为研究的主题,结合多个学科综合研究,把更多研究方法应用到这项研究中,同时拓展沙漠化人文作用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0  
张登山 《中国沙漠》2000,20(1):59-62
通过对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农牧业人口、牲畜总数、耕地面积、降水量和大风日数42 a资料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作为最主要综合指标的第一主成分中的人口、牲畜总数及耕地面积的影响,贡献率是46.5%;第二主成分中的降水量和大风日数的作用,贡献率为24.6%;第三主成分中的自然、人为因素,贡献率为14.9%。土地沙漠化是众多因子综合作用下生态与经济不相协调的产物,其中人口压力下生态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期以来,麻山喀斯特山区随着周边社会环境的巨变,这些巨变冲击了麻山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环节,使麻山地区石漠化灾变日趋扩大。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虽经多方救治,成效甚微。我们在对苗族生计方式的田野调查后发现,生息在这里的苗族积累有高效利用与精心维护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经验和技能,发掘和利用苗族传统的地方性知识和技能,在石漠化灾变救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生态环境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经历了曲折的变化过程,但是总体来说该区生态环境一直在退化,只是在不同时期其退化的速度有所不同。虽然目前阿勒泰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所减缓,但是曾经导致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纵观从1950年代至今的生态环境变化,阿勒泰地区的草场退化、森林资源剧减、耕地次生盐渍化、沼泽化、土地沙漠化、河流水量减少、虫鼠灾害及工矿对环境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在我国的西部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回顾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和恶化过程,分析其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探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宁夏1999-2009年土地荒漠化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宁夏1999、2004年和2009年荒漠化土地监测数据,对宁夏土地荒漠化的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9年间,宁夏荒漠化土地面积呈递减态势,由320.74万hm2减少至289.88万hm2,逆转趋势明显.其中水蚀荒漠化和风蚀荒漠化土地明显减少,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由151.91万hm2减少至134.58万hm2,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由165.72万hm2减少至148.97万hm2;盐渍化土地明显增加,由3.11万hm2增加至6.33万hm2.荒漠化程度明显减轻,重度、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轻度荒漠化土地明显增加.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由100.98万hm2减少至27.57万hm2,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由142.70万hm2减少至138.38万hm2,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由71.0万hm2增加到117.08万hm2.荒漠化地区植被状况进一步改善,植被盖度逐渐增加.国家政策项目支持、荒漠化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各类生态保护政策机制的制定完善和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等人为因素对荒漠化逆转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气候变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被上述因素所产生的有利影响所抵消;人口压力、历史人为不合理活动和水资源低效利用等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宁夏荒漠化的逆转趋势,将成为宁夏未来荒漠化防治过程中需要重点克服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InChina,desertsmovingnorthwardduetotheupliftingoftheQinghai-TibetPlateauaredistributedinarid,semi-aridanddrysub-humidareasof35°-50°Nand75°-125°E.Deserts,GobianddesertificationaffectedareashorizontallycrossedNorthwest,NorthandNortheastChinainalengthof4,500km.Thev…  相似文献   

20.
西藏贡嘎机场周边风沙灾害成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贡嘎机场周边因沙源丰富,造成每年的1-5月扬沙满天,严重影响了飞机正常的起降和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经实地调查和气象、水文资料的收集,以及对沙漠化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提出机场周边地区土地沙化和风沙灾害的成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为因素中的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因子和自然因素中的大风日数因子是风沙灾害形成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