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资料,结合飞机定位播撒,在目标云体上截取一个作业区,同时在作业区两侧设立2个对比区,计算3个区域的雷达强度数值。随着雷达观测的继续,可以得到3条雷达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对比分析3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初步得出:飞行播撒催化剂后,作业区、扩散区较上风方的自然区,雷达回波强度值有明显增强趋势。本文应用2007年12月26日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数据、雷达站上游气象探空以及人工增雪飞机播撒催化剂的航迹等资料,针对新疆冬季层状云的早期催化效果评估,作者设计了新的检验模式,进行了定量化计算。具体方法为:(1)在雷达的平显气象回波(PPI)上,截取一段飞机播撒催化剂航迹;(2)设定宽10 km的带状航迹为“播撒区”,代表播撒状态下云的演变;上风方宽10 km的区域为“对比区A”,代表自然状态下云的演变;下风方宽10 km的区域为“对比区B”,代表扩散状态下云的演变;(3)分别计算3个区域的雷达回波强度(dbz)总值。随着雷达观测的继续,可以得到雷达回波强度(dbz)随时间变化的3条曲线;(4)对比分析3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初步得出结论:人工增雪飞机进行播撒催化剂后,作业区及“对比区B”的回波强度总值,比“对比区A”的回波强度总值,有明显地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NCEP模式再分析资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C)、FY-2E卫星实时云图和闪电定位仪等资料,结合大理特殊的地理环境,对2013年6月23日发生在大理的一次雷暴致灾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防御对策。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在西北移动的热带风暴背景下产生的,高温高湿、强烈的热力不稳定、弱的不稳定能量积累和弱的低层触发为雷暴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但不完全确定的环境条件。多普勒雷达和卫星资料上显示雷暴灾害区上空自东向西移动的对流单体,雷暴灾害区共发生雷暴79次,其中,16:40~17:00雷暴灾害发生时方圆5 km范围内共有地闪26次,对应的1小时降雨量达14.1 mm。雷暴出现时活动人员在山坡坡顶跑动,多山的环境使得活动人员难以快速采取防护措施,灾害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据此,提出了应对措施,避免同类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将199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如下: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大气 1991年,全国城市大气污染仍呈煤烟型污染,冬春季重于夏秋季,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大中城市重于小城镇。全国废气排放量为10.1万亿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为131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火电厂排放364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天气雷达共有30多类70余个产品,每个雷达产品在进入业务运行以前,都经过非常严格的筛选和评估,实用性非常高,日常应用效果不错。雷达每6分钟一次体扫,这样多的高密集产品生成,靠传统的"看图识字"办法进行服务将会兼顾不全。20世纪90年代,Johnson等提出了利用风暴定位(SC IT)来识别风暴单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冰雹探测的新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冰雹产生时风暴单体的反射率值,零度层高度及强回波高度的关系。根据NCDC(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最新产品文件格式说明,成功地用C#语言解读了冰雹指数产品数据格式,实现了雷达产品应用从"看图识字"到程序自动识别的转变。应用新的冰雹探测算法,自动将降雹概率预报分区域、定点预警,通过短信将预警信息自动推送到相关责任人,提高了警报时效和服务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极地冰盖底部的冰-基岩界面记录了冰盖的历史演变,反映了冰层的几何特征和冰底环境属性,是推断冰盖动力学和解释冰下地貌的重要指标。机载冰雷达是一种有效的极地冰盖探测方法,但雷达数据受探测环境和仪器自身局限性的影响,会包含各类噪声。为了高效准确地提取冰雷达图像中基岩界面和冰面、降低噪声干扰,利用2015—2016年度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在伊丽莎白公主地的航空冰雷达观测数据,基于深度学习的pix2pix算法建立了一种自动化提取雷达图像冰面和基岩界面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提取冰面/基岩界面的精确率为0.863/0.948,峰值信噪比为24.814 dB,均高于以往的K-SVD和CycleGAN同类算法,能更有效地去除噪声、提高图像质量,更高精度地还原现在通用的人工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气探测资料对2010年5月1日红河州蒙自出现的一次中气旋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中气旋强对流天气的结构特征及其引发的气象灾害。分析结果表明:处于高空槽后的西南高原地区在高空西北急流的控制条件下,有偏南暖湿气流的配合持续输送,其低层切变线是形成强对流天气的重要条件,从天气系统和雷达资料分析表明,中高层冷平流的入侵触发了低层强位势不稳定层结的抬升,使得局部对流加强、发展,并演变为超级单体和中气旋的形成,造成强风、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导致气象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西部资源》2015,(2):64
<正>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为贯彻落实《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80号)和《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令第57号),贵州省"双管齐下",通过开展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登记和打击违反古生物化石保护行为专项行动,加强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一方面,省财政安排361万专项资金,利用3个月(3月至5月)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登记,对象为全省范围内各类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和个人,且登记不涉及化石所有权的变更。以此建立全省档案和数据库,并为建立全国数据库提供信息支持。另一方面,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击违反古生物化石保护  相似文献   

8.
贵州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与解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气象局16号令《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的特点,选用或者增设本办法规定的预警信号种类,设置不同信号标准,并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查同意。"贵州省由于特殊的地形地势,不能完全适用《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办法》中的标准,急需制定贵州省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标准,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多谱勒雷达探测较大范围强降水时其速度场特征明显:低层外层为辐合而内层为辐散与辐合相混合;高层外层为辐散而内层为辐合面积较大且带有逆风区的典型组合。应用云南东南部文山雷达站(编号:Z9876;东经104°15′,纬度23°23′)的资料,结合乡镇自动雨量站资料,分析了发生在2008年06月01日晚20时左右的一次小尺度的局地破坏性强降雨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当回波块低层出现朝向雷达站的负速度区面积大于正(离开)速度区面积时,预示随后的降水是加强的;(2)回波块高层内部速度区有正有负而边缘速度区均为正(辐散)时,表明该区域为强降雨区,强降雨维持;(3)当上述两种速度场发生明显改变时,该区域的降水减弱或停止。这种对雷达回波速度场低、高层的辐合、辐散分析对较大范围强降雨的形成、维持和消散具有很好的临近预报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针对贵州省清镇市铝土矿猫场矿区0-24线外围红花寨、白浪坝矿段开发利用后的环境治理与矿区土地利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牟欢  赵丽  孙硕阳  汤浩  贾健 《干旱区地理》2019,42(6):1262-127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数据、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_v4.9)、FY-2E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4年2月和2016年3月天山北麓的两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雪过程的降雪落区均是出现在500 hPa槽前、低层切变或辐合区、高层辐散区、温度平流梯度在垂直方向大值区、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BB)中心边缘的梯度较大处重叠区域。通过诊断发现,2016年暴雪天气的暴雪区上空有类似于暴雨过程的湿对称不稳定存在,使得大气潜在不稳定能量较大,为暴雪提供了不稳定机制。而在2014年暴雪天气中没有发现湿对称不稳定,说明条件对称不稳定并不是造成暴雪的唯一原因,还可能受别的不稳定机制或动力因子、热力因子影响,但其对单位时间内降雪强度有明显的增幅作用。分析雷达回波特征的演变发现,雷达回波中心的强度、持续时间、范围与强降雪中心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2.
贵州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湿地立法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缺乏上位法指引,贵州省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存在法律概念不清、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效果不佳、公众参与制度缺失等方面的内容,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湿地保护法》的颁布给贵州湿地保护带来新契机,以《湿地保护法》为原则,根据贵州省情况调整不适应上位法的内容,适时修改以《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为代表的其他配套法律规定,努力打造美丽贵州、生态贵州。  相似文献   

13.
使用综合性(电阻率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法、直流电测深与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测量法、浅层高分辨率地震法、重磁法)的地球物理办法对A市活断层进行探测,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等方法,可以对活断层位置、产状与形态的探测发挥巨大优势。本文还对各个区域的多环境复杂等相关因素,使用新型的数据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可以加强探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为日后的活断层探测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进行了探地雷达在福建漳浦六鳌半岛海岸抛物线沙丘沉积构造探测中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1)被探测海岸沙丘的粒度、含水量等理化性质,不同的天线频率,室内数字滤波、增益调适等图像处理环节,均会对探地雷达的探测结果产生影响。(2)本次探测结果以及人工砂坑剖面表明探地雷达是探测海岸沙丘沉积构造的良好手段。(3)通过判读探地雷达图像显示的沉积构造序列组合特点,并根据最近数十年研究区海岸环境演变初步调查结果,认为所探测海岸抛物线沙丘的发育过程,经历了早期海滩脊出露海面、继而发育植被和抛物线沙丘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文山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及PUP提供的雷达产品对2008年4月12日下午发生在文山州东北部的强对流降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风暴表现为一带状单体强降雹回波分裂为2条EN-W S向带状强对流回波带。在两条带状回波沿雷达径向的伸展方向又有多个强对流回波单体的生成发展。在强对流发展旺盛阶段一直有风向辐合和逆风区伴随。最大回波强度达61.2 dB z,≥50 dB z的强回波高度,最高≥10 km,回波垂直伸展高度大于13 km,最高≥16 km。在强对流风暴发展旺盛阶段,相应的垂直液态水含量和密度分别超过50kg/m2和10 kg/m2,最大达55 kg/m2。强降雹过程具有非常典型的冰雹云回波特征:"V"型缺口、回波悬垂结构、回波墙及有界弱回波区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冰雷达是用于极地冰雪探测的主要技术手段,为研究极地冰雪的几何特征、内部结构、冰下地形地貌和冰底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观测数据。20世纪50年代,人类首次发现特定频段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南极冰盖,进而在60年代研制出用于极地冰盖冰下探测的冰雷达系统。之后60多年里,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和卫星定位导航等技术的发展,冰雷达技术研究取得快速发展,形成了适用于极地冰盖、海冰及其上覆积雪不同探测需求的多样化冰雷达系统。本文在简要回顾了早期冰雷达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着重从极地冰盖深部探测、极地冰盖和海冰浅表层探测以及新型极地冰雪探测冰雷达技术3个方面,回顾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主要进展。未来,为适应极地冰盖、海冰及其上覆积雪观测研究的多种需求,需要进一步提升冰雷达系统性能(探测深度、跨轨迹向分辨率、垂向分辨率等),并且研制满足新型平台(无人机、卫星等)搭载需求的小型、低功耗冰雷达系统,以及发展多通道、多频、多极化集同观测模式的综合冰雷达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今年9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十年来,全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全面履行职责,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思路,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明显增强,发挥作用进一步突出,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为促进全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发保护并举人与环境实现双赢 ——发力夯实基础 为了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贯彻落实,我区相继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等多项与《条例》相配套的规定要求,初步形成了以《条例》为主体的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相继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1:50万环境地质调查”等多项调查、评估、规划工作,以及山地丘陵区63个旗(县、市、区)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等项工作.基本查明了全区矿业开发对土地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植被和水资源的破坏程度,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及危害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及地质灾害、地质遗迹防治与保护现状,对自治区国土资源家底了然于胸.  相似文献   

18.
天气、气候被认为是旅游动机形成的重要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对旅游需求以及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外鲜有系统梳理天气气候对旅游需求影响的研究成果。鉴于此,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脉络,即目的地和客源地天气气候对旅游需求影响两条主线。其次,归纳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包括从目的地角度探讨气温、降雨等重要气象因子对旅游需求的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目的地旅游需求的影响,以及综合气象指标的影响;从客源地的角度探讨天气气候对旅游客流和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以及客源地-目的地天气气候相互作用对旅游需求的影响。第三,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包括加强对客源地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深入揭示客源地和目的地天气气候相互作用对旅游需求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探讨旅游者对不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建立更适用的气候-旅游需求模型,扩展对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不同旅游目的以及不同气候区的旅游需求与天气气候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FY2E卫星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常规高空及地面观测数据和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CEP,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3月3—6日南疆西部一场极端暴雪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中亚低涡是此次极端暴雪天气的影响系统.暴雪的水汽主要有3支输送路径,分别是中高层的偏西、偏南和中低层...  相似文献   

20.
建立对黔南气象灾害历史数据库并应用GIS技术进行灾害区划,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重大灾害重现期指标,构建黔南城镇化建设中气象灾害影响的决策建议平台.用针对不同区域研究得到的气象灾害预警阈值,来自动过滤系统调取的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要素数据,同时结合提取的雷达回波和数值预报等气象预报指标,完成系统对各乡镇和重点区域的实时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