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何剑锋  陈波 《南极研究》1995,7(4):53-64
从1992年4月12月对东南极中山近央求发年冰生物是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预测。冰底有色层出现在4月下旬和11月下旬,集中于冰底2-3cm,叶绿素α最高含量分别为88.3mg/m^3和2810mg/,^3,相应的冰藻数量分别为3.5×10^6和1.21×10^8个/升。  相似文献   

2.
何剑锋  陈波 《极地研究》1997,9(3):22-31
自1992年4月12日至12月30日对中山站以西内拉峡湾海冰和冰下水柱中藻类优势种组成和丰度进行了测定。4月份和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冰柱和水柱(0~50m)藻类丰度高达108~109cels/m2。冰藻的普遍或季节性优势种主要包括Amphiprorakjelmani、Berkeleyarutilans、Naviculaglaciei、Nitzschiabarkleyi、N.cylindrus、N.lecointei和Nitzschiasp.。由于藻类结合入冰后自身的演替,春-夏季海冰剖面中所记录的优势种组成并不能准确反映冰底优势种的季节演替过程。从冰底和水表藻种组成的对比表明,两者仅在春末冰底冰藻水华期间具有较强的相似性。秋、春季冰底冰藻水华的形成以现场生长为主,夏初冰藻释放入水后对冰下浮游植物的播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4月12日至12月30日对中山站附近内拉峡湾冰下水柱中浮游植物生物量以及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水中叶绿素a含量在0.03-21.40mg/m3之间波动,在覆冰期间,生物量基本上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5-9月份各层次的生物量普遍低于0.5mg/m3,8-9月份低于0.1mg/m3。各层次中以水表含量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成冰后在9月份形成低谷,于12月中旬紧接着冰底水华的消失而形成单一峰值。生物量中微型浮游植物(<20μm)的比重在4-9月份的多数层次占有一半以上,10月份后随着生物量的上升而下降,在水华期水表的比重最低,仅占总量的3.2%。其柱总生物量基本上与冰中生物量处于同一数量级,在冰藻水华期其量值甚至低于冰中生物量。营养盐(μmol/L)的波动范围为PO4-P:0.32-0.79,SiO3-Si:26.47-69.92,NO3-N:1.41-31.75,尽管水华期水表营养盐含量降至观测期间的最低点,但仍能满足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所需。光辐照度由于在冰水界面的量值仅为冰表入射光的不足5.3%至低于1%,成为水中产量最为可能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何剑锋  陈波  吴康 《极地研究》1999,11(1):28-36
对1992年4月至12月间中山站近岸海冰营养盐状况以及与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了能与海水中的营养盐进行对比,对海冰融化样的营养盐数据进行了同期冰下海水表层盐度的校正。结果显示,海冰中多数层次的硝酸盐浓度低于冰下表层海水的浓度,而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则正好相反,亚硝酸盐浓度在观测期间均高于冰下表层海水的浓度。海冰营养盐浓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呈现较大的波动,它可以是冰下表层海水的数分之一直至高出一个数量级,除显著的冰底水华期外并不构成冰藻生长的限制因素。海冰营养盐的分布与叶绿素a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南极长城湾夏季叶绿素a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12月~1993年3月、1993年12月~1994年2月、1994年12月/1995年3月连续3个夏季期间在南极长城湾进行了海洋生态系统调查,利用获得的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a)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92/1993年夏季叶绿素a含量最高,平均值为3.79mg/m3,变化幅度也最大,为10.10mg/m3。连续3个夏季的年际变化趋势是3.79mg/m3(1992/1993)>1.80mg/m3(1993/1994)>1.20mg/m3(1994/1995)。而变化的幅度也同样依次为10.10mg/m3>6.57mg/m3>2.41mg/m3。所获得的结果与南极地区相同季节其它近海海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进行比较得知:除Gerlache海峡(1959年1月)11.60mg/m3和McMurdo海峡(1961年12月)56.10mg/m3外,这次调查结果属中上水平。本文还对该海域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何剑锋  陈波 《极地研究》1997,9(3):182-191
自1992年4月12日至12月30日对中山以西同拉峡湾海冰和冰下水柱中藻类优势种组成和丰度进行了测定。4月份和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冰柱和水柱藻类丰度高达10^8-10^9vcells/m^2。冰藻的普遍或季节性优势种主要包括Amphiprora kjellmanii,Berkeleyarutilans,Navicula glaciei,Nitzschia barkeyi,N.cylindrus,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道东南极中山站沿岸潮间带冰融期砂和砾质砂中微小型硅藻的分布、种类组成及各站位间种类组成的相似性。中山站潮间带微小型硅藻主要分布在中山湾B站,1989年1月和1990年2月每克砾砂细胞丰度分别在0.8×103~3651×103个和4.5×103~2618×103个,并具有细胞个体小、丰度大等特点,其优势种为冰川舟形藻Naviculaglaciei。  相似文献   

8.
陆钧 《极地研究》1997,9(3):9-15
对南极普里兹湾NP93-2和NP95-1两柱样沉积硅藻进行了定量分析。两柱样分别可划分出3个和7个硅藻组合带。前者的优势种是Nitzschiacurta和Thalasiosiraantarctica,次优势种是N.kerguelensis和N.ritscheri;后者常见的优势种有N.kerguelensis,N.curta,Denticulopsisspp.和T.lentiginosa,常见的次优势种有Eucampiabablaustium,T.antarctica和T.gracilis。利用N.curta/N.kerguelensis比值并结合14C测年数据,可将15000年以来南极气候的变化划分出8个古气候带,其中完好地记录了Heinrich1事件、波令-阿德罗暖期、新仙女木冰期、全新世低温期等重大的气候变化事件,而南极的全新世低温期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对1999年春季采集于北极拉普捷夫海东南部的冰藻和冰下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统计和对比。藻种以硅藻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羽纹硅藻为主。优势种集中,主要包括海洋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oceanica)、圆柱拟脆杆藻(F.cylindrus)、寒冷菱形藻(Nitzschiafrigida)、普罗马勒菱形藻(N. promare)、带纹曲壳藻(Ach nanthestaeniata)、新寒冷菱形藻(Nitzschianeofrigida)、大洋舟形藻(Naviculapelagica)、范氏舟形藻(N. vanhoeffenii)、北极直链藻(Melosiraarctica)、北方舟形藻(N. septentrionalis)、新月细柱藻(Clindrothecaclosterium)和绿藻门的塔形藻(Pyramimonassp. )。微藻主要集中在冰底10cm,丰度为14. 6-1562. 2×104 cells·L-1,平均为639. 0×104 cells·L-1;生物量为7. 89-2093. 5μgC·L-1,平均为886. 9μgC·L-1,总体上比次冰底高1个数量级,比冰下表层水柱高2个数量级。冰底20cm冰柱的累计丰度和生物量平均分别为冰下20m水柱累计量的7. 7和12. 2倍,显示冰藻在春季海冰融化前在近岸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各站位冰底和冰下表层水柱藻类群落的相似性普遍不高,但整个调查海域冰底和冰下水柱优势种极为相似,春季期间冰藻对冰下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明显。由于  相似文献   

10.
陈波  何剑锋 《极地研究》1994,6(2):56-64
本文分析了长城湾夏季作为异养微型浮游生物主要类群的领鞭毛类(choanoflagelates)的生态分布和丰度。共记述7个属的11个种。领鞭毛类是长城湾夏季的一个丰富的类群,其总丰度在5.1×103-5.3×104细胞/升范围。但其最大丰度和最大叶绿素a浓度不在表层,而分别在20米和30米水层。在垂直丰度上领鞭毛类显现随叶绿素a浓度而增减的趋势。根据对40组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长城湾夏季领鞭毛类总丰度和叶绿素a浓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长城湾夏季领鞭毛类四个优势种Bicostaspinifera,Crinolinaaperta,Diaphanoecamultiannulata和Parvicorbiculacircularis广泛地分布于自表到底的各水层中,占各水层领鞭毛类总丰度的90%以上。B.spinifera是表层最丰富的种类,占表层领鞭毛类总丰度平均值的41%。D.multiannu-lata在1991年1月25日的20米水层达到2.2×104细胞/升的单种最大丰度  相似文献   

11.
在 CHINARE- 1 5考察期间对中山站及毗邻地区的湖泊和冰雪进行了采样。它们的CODMn指数与中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相比 ,可分为三类 :一类水质所占比重最大 ,大约为56% ,二类和三类分别为 37%、7%。各类水体的 CODMn指数主要为自然源所贡献 ,人为污染不明显。湖水的 CODMn指数是生物生长状况、有机质含量、盐度和水体氧化还原程度的综合体现 ,新鲜降雪样的 CODMn指数指示了该地区的大气洁净度。  相似文献   

12.
何剑锋  陈波 《极地研究》1996,7(2):150-163
何剑锋,陈波VerticaldistributionandseasonalvariationinicealgaebiomassincoastalseaiceoffZhongshanStation,EastAntarctica¥Hejianfengan...  相似文献   

13.
自1988年11月至1989年3月,对南极长城湾(62°13′S,58°57′W)中5个站位的水温、pH值、海水透明度、水下照度、水中和海冰中叶绿素含量、磷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等理化要素,每月进行1至2次不定期的常规测定。在整个调查期间,海水温度变化范围在-1.6~2.2°C之间,pH值变化范围在8.0~9.1之间,海水中叶绿素a的变化范围在0.30~1.48mg/m3之间,叶绿素a的最大值出现在11月26日5号站的表层水中,海冰中叶绿素a的含量远远高于海水中的含量,海冰中叶绿素a的变化范围在2.55~56.84mg/m3之间。磷酸盐含量变化范围在1.023~2.187μgP/L,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在0.093~0.186μgN/L之间,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在13.308~26.584μgN/L之间。本文对以上结果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Abundance,biomass and composition of the ice algal and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Laptev Sea in spring 1999.Diatoms dominated the algal communities and pennate diatoms dominated the dia-tom population.12 dominant algal species occurred within sea ice and underlyingwater column,including Fragilariopsis oceanica,F.cylindrus,Nitzschiafrigida,N.promare,Achnanthes taeniata,Nitzschia neofrigida,Naviculapelagica,N.vanhoef fenii,N.septentrionalis,Melosira arctica,Clindrothecaclosterium and Pyrarnimonas sp.The algal abundance of bottom 10 cm sea icevaried between 14.6 and 1562.2×10~4 ceils l~(-1)with an average of 639.0×10~4cells l~(-1),and the algal biomass ranged from 7.89 to 2093.5μg C l~(-1)with an av-erage of 886.9μg C l~(-1),which were generally one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than those of sub-bottom ice and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ose ofunderlying surface water.The integrated algal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lower-most 20 cm ice column were averagely 7.7 and 12.2 times as those of upper 20 mwater column,respectively,suggesting that the ice algae might play an importantrole in maintaining the coastal marine ecosystem before the thawing of sea ice.Icealgae influenced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of the underlying water column.However,the“seeding”of ice algae for phytoplankton bloom was negligible be-cause of the iow phytoplankton biomass within the underlying water column.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 1 988年 6 - 1 2月 (结冰期 )南极长城站附近海区冰藻色素的分离、鉴定结果。探讨了该海区冰藻色素的种类组成 ,季节变化以及冰藻色素在海洋生态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该海区冰藻已分离出色素 1 5种 ,可鉴定的有 1 3种 ,分别为 :胡萝卜素 ,脱镁叶绿素 a,叶绿素 a、b、c,叶黄素 ,岩藻黄质 ,脱植基叶绿酸 a,紫黄质 ,脱镁叶绿素 c,叶绿酸 a,叶绿素 c的衍生物 ,di-adinoxanthin,二种色素未能鉴定。该海域冰藻色素具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6.
1992年3-5月极星号ANT/X3秋季航次,对南极威德尔海东北海域浮冰区形成期新冰生态结构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海冰物理结构特征与海冰生成环境及其形成过程有很大关系。冰体结构以颗粒冰、柱状冰以及混合冰为主,以颗粒冰为主结构的海冰较多地聚集浮游生物细胞,消耗部分冰中营养盐,柱状冰较少聚集生物细胞,其营养盐波动较小。同时,新形成期海冰中,叶绿素含量普遍低于一年冰,而营养盐含量则较高,基本处于初始状态,由此表明,海冰中生命活动随海冰冰龄增加而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