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老湾沟金矿位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海西褶皱带东段西部,处于唐藏-丹凤-商南大断裂带和礼县-凤镇-山阳大断裂带之间,属凤太多金属成矿带。通过对区域地质特征和老湾沟地区金矿的地层、构造、岩性及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分析,结合以往在该地区的工作成果及认识,认为该地区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金矿化在构造带中以浸染状分布于硫化物石英细脉、网脉中,是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老湾沟金矿进行了控矿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2.
河坝金矿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南侧之白龙江复式背斜北翼,迭部—舟曲—武都砷汞锑金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当多组硅质灰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自然金和黄铁矿为主,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褐(赤)铁矿化为特征。矿石主要为毒砂黄铁矿化蚀变岩型、黄铁矿化蚀变岩型。成矿主要受构造、岩浆岩因素控制,金矿成矿对地层和岩性的选择性不强,金矿化主要产在印支期岩浆岩岩体的接触带上,在断裂构造的走向转弯处、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金矿化较强,一般形成富矿体。金矿化和岩浆岩可能是统一的受深部构造制约的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体系的系列演化产物。  相似文献   

3.
胡培强 《山东地质》2014,(10):15-20
唐家沟金矿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西南段;历经数次勘查工作,近期获得较大突破,累计金金属资源量规模达到近大型。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岩及新生界第四系,构造以古元古代褶皱构造和中生代断裂构造为主,其中含金矿化蚀变带受 NNE 向、NE 向、近 EW 向断裂控制。主要控矿构造呈 NNE 向、近 EW向展布,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矿化石英脉、黄铁矿化花岗质碎裂岩和黄铁矿化大理岩,矿化具多期活动特点。研究发现,控矿构造局部引张段与其他构造交会处是储矿的有利部位,矿化蚀变叠加地段预示着深部成矿可能性极大。深部预测 NNE 向金矿化断裂构造与 NE 向硫化物富集带交会部位,残留荆山群地层与侵入岩接触部位、接触带与NE 向硫化物富集带交会部位为成矿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4.
尹家坪金矿位于西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北缘,矿体赋存于海西—印支期侵入的闪长岩岩体及围岩接触部位。文章分析了尹家坪金矿体产出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认为地层岩性及火山喷发、断裂构造、岩浆岩作用三位一体控制着尹家坪金矿金的富集与成矿,特别是F2断裂破碎带是成矿的关键构造条件;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海西中-晚期闪长岩,源自地壳深部,热液来源有岩浆热液、大气降水。尹家坪金矿为浅层中低温热液活动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河南许窑沟金矿位于东秦岭造山带朱阳关—夏馆断裂和瓦穴子—乔端断裂共同控制的二郎坪群地层中,矿体主要产于牧虎顶花岗岩岩体与火神庙组接触带中。矿石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2类,矿体围岩蚀变发育,蚀变类型较多,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钾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含矿石英脉主要包裹体类型包括富气和H2O-NaCl-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期的均一温度主要为310~350℃,盐度一般为2%~7%;成矿晚期均一温度主要为300~340℃,盐度为10%~15%。综合分析认为,许窑沟金矿成矿过程比较复杂,成矿过程中有沸腾作用,同时又存在大气水和岩浆水混合作用,为构造破碎带型的金矿。  相似文献   

6.
陇南市安坪金矿位于秦岭褶皱系南秦岭迭部—武都断裂褶皱带东段,小金厂岩体及其外接触带附近。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古道岭组(D22g1)和下石炭统(C1),岩性以砂质板岩、千枚岩,中厚层灰岩为主,金矿体严格受EW向(F2)断裂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为特征,主要载金矿物为褐铁矿、黄铁矿、毒砂。断裂构造、中酸性侵入岩是控制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近EW向构造蚀变带、石英闪长岩岩体外围及区内化探异常发育部位是找矿有利地段。初步评价认为该金矿成矿条件优越、化探异常发育、地表和浅部延伸稳定,具有一定潜力,对西秦岭地区金矿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家沟金矿为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西南段的一个中型金矿床。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岩及新生代第四系,构造以古元古代褶皱构造和中生代断裂构造为主,其中含金矿化蚀变带受NNE 向断裂控制。主要矿体呈NNE向展布,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和黄铁矿化碎裂岩,主要矿体厚度与品位呈正相关关系,矿化具多期活动特点。研究发现控矿构造与其他构造交会处以及控矿构造的拐弯处是储矿的有利部位,矿化蚀变叠加地段,预示着深部成矿可能性极大。找矿预测NNE向金矿化断裂构造与硫化物富集带及隐伏断层交会部位、残留荆山群地层与侵入岩接触部位为成矿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8.
甘肃冯家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孙明  段晓华 《黄金地质》2003,9(4):34-38
冯家场金矿床位于祁连—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接合部位,金矿化严格受震旦—奥陶系李子园群木其滩组和近EW向断裂及小山坡闪长岩枝联合控制。在2 0km2矿区范围发现4条等间距平行展布的金矿化带,金矿化主体为石英脉型,次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次为金银矿。金的赋存状态以粒间金为主,裂隙金和包裹体金次之,最大粒度0 58mm×0 96mm×0 22mm,Au品位8×10-6~10×10-6。成矿阶段包括石英脉、黄铁矿 石英、黄铁矿细脉、多金属硫化物、方解石 石英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已发现的金矿化断裂与岩体内外接触带为本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义寺山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东端,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赋矿围岩为太古界太华群的中深变质岩系。金矿体与韧-脆性构造带关系密切。矿体以含金硫化物石英脉为主,膨大收缩、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现象普遍。主要围岩蚀变为硅化、钾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金与多金属硫化物(尤其是黄铜矿和黄铁矿)及石英脉关系密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矿(化)体与原生晕异常叠合较好,对找矿有重要意义。硫化物石英脉、蚀变韧-脆性剪切带和围岩蚀变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礼县庙山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岷(县)—礼(县)金成矿带,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热液蚀变强烈,容矿、导矿构造发育。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整理勘查区内的地质特征,认为庙山金矿赋存于中石炭统碎屑岩建造中,岩浆热源和含矿热液沿断裂、裂隙运动,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该金矿具有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特征。勘查区出露的中石炭统第一岩性段内的粉砂质板岩、变石英砂岩是找金的有利岩相、岩性标志;NE向断层破碎带以及断裂旁侧与其平行、分枝的次级断裂的膨大部位、断裂交汇部位是金的储矿空间;金属硫化物细脉、褐铁矿化、辰砂化、硅化和褪色蚀变标志明显;花岗斑岩脉和煌斑岩脉与金矿体常相伴出现。近年来持续勘查取得显著成果,主矿体深部延伸稳定,矿床规模扩大,总结庙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对于西秦岭地区岷(县)—礼(县)金成矿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洋县铁河石墨矿区大安沟矿段是一个大型晶质石墨矿床,处于秦岭褶皱系印支褶皱带白水江—白河褶皱束的中部,南界以马道断裂为界与康县—略阳华力西褶皱带分开,北界以白水江—留坝断裂为界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留凤关—金鸡岭褶皱束相邻。该石墨矿床赋存于中—上志留统第五岩性层内,属于变成矿床。  相似文献   

12.
阿尔金喀腊大湾铁矿田褶皱构造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阿尔金山喀腊大湾铁矿田内构造的系统研究,确认矿田中东段为单斜层构造,南侧为较老的下部岩层,北侧为较新的上部岩层,岩层总体倾向北,在7910铁矿床局部出现倒转倾向南。铁矿田西段为陡枢纽褶皱构造,含铁层位(卓阿布拉克组第三岩性段第一岩性层,即下部玄武岩层)与其上覆的第二岩性层(大理岩层,标志层)、第三岩性层(上部玄武岩层)以及第四岩性段沉积岩系自7914铁矿床向西逐渐转向呈半圆形状弯曲(由EW向逐渐转向至SW向?NS向?SE向?SEE向)延伸,转折端及附近发育低级别"M"型及"S"型和"Z"型褶皱,构成直立陡倾伏背斜构造,轴面近直立东西走向,枢纽约71?向西陡倾。卓阿布拉克第四岩性段组成的外层也呈现同样的褶皱构造形态。褶皱南翼大部被后期中酸性侵入岩侵位吞噬,仅残留八八铁矿床一带一小部分,形成铁矿带和含矿层位呈横卧"L"状形态;该陡枢纽褶皱形成时间介于517~482 Ma之间。铁矿田东段7910铁矿床深部的铁矿体呈向形构造,不是较大规模的褶皱,而是规模有限的局部次级褶皱构造,在自东向西观察的剖面中其形态特征为"Z"形(因为岩层产状近直立,更像"N"形)。该次级褶皱的形成与剖面上南侧较老下部岩层的相对上升、北侧较新上部岩层的相对下降的层间相对运动以及铁矿南侧花岗质杂岩体侵位和隆升有关。铁矿床和铁矿层均受火山岩特定岩性和层位以及褶皱构造控制,依据次级褶皱的形态,含铁层位将继续向深部延伸,所以深部存在很大的铁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张建明  程培生  李壮 《江苏地质》2023,47(3):249-258
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庐枞矿集区北部、NE与近EW向基底断裂交会处,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区地质、矿化蚀变、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西湾铅锌矿的主要赋矿围岩为中三叠统周冲村组灰岩角砾岩,控矿构造为基底褶皱隆起带、基底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和“硅钙面”对铅锌矿体的控制明显。NE向断裂为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及其形成的破碎带和“硅钙面”为容矿构造。根据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及铅锌矿赋存特征,认为西湾铅锌矿床的控矿因素为地层和构造,该矿床为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4.
明溪出水坑银多金属矿位于明溪县中溪乡西南侧,根据矿区老硐调查地质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构造分布特征,探索发现的1处矿产地。矿区总体为一倒转背斜褶皱,矿体贮存在背斜褶皱轴部张性断裂带内,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通过对矿体产状、矿石组分及矿化蚀变等特征分析认为,矿床成因属构造蚀变-热液充填型。  相似文献   

15.
兴隆沟金矿区位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系,吉林优地槽褶皱带,吉林复向斜,双阳—磐石褶皱束南东段,辉发河深大断裂北侧槽区边缘。为金及多金属的重要成矿区。文章通过对构造运动、岩浆岩分布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的研究,指出了构造、岩浆活动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分析的岩浆岩与构造作用,对扩大矿区的找矿规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威宁县黑石头铜矿床矿体空间分布及矿石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铜矿主要矿源层为岩浆喷溢间断面的玄武岩及玄武质凝灰岩,区域构造为含矿热液提供了通道,次级小断裂和背斜褶皱倾伏端复合(叠加)部位、断层破碎带中碎裂状节理、裂隙以及多孔的玄武岩为成矿物质提供了富集沉淀的空间。铜矿在暴露地表后,发生了表生氧化及次生富集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成矿条件,并依据成矿条件圈出5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赣北地区属扬子准地台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地台盖层中的滑脱断裂与滑脱褶皱紧密伴生,共同构成滑脱构造。滑脱断裂沿地台盖层中的软弱面、润滑层发育。滑脱断裂的总体产状是后缘倾角较缓,向前缘逐渐变陡至倒转;在平面上与地层走向一致,方向变化较大,因地而异、各不相同。滑脱断裂的构造样式,以短轴背形、向形构造为主,另有穹窿构造、滑来峰构造、滑覆窗构造。滑脱断裂是良好的内生热液矿床的储矿构造;滑脱断裂形成于中生代,大多己褶皱变形,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18.
花仁忠  杨正学  田云 《云南地质》2014,(1):36-39,50
新民铁矿位于北北西—南南东向雪龙山—桥后断裂(弥沙河断裂)东侧之云岭褶皱束三级构造单元中,赋矿层位为中三叠统上兰组下亚段泥质灰岩.地层、构造控矿,为沉积—后期改造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