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青海夏吾一带巴龙贡噶尔组的岩性特征、基本层序、沉积构造、岩相变化、时代依据等进行了系统收集及研究,于该套地层中新发现了变玄武安山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27.2±2.8Ma,即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早志留世。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巴龙贡噶尔组的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研究成果对于厘定南祁连的早古生代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分布一套变形较强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岩系,前人将其划归为巴龙贡噶尔组。通过对该套地层开展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地层对比研究,发现其明显区别于典型的巴龙贡噶尔组,将该地层重新厘定为拐杖山组。该组岩石由片岩段与火山岩段组成,构造变形强烈,片岩段原岩为成熟度较低的杂砂岩与岩屑砂岩,火山岩段则以中基性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为主,总体表现为火山-沉积建造特征。在火山岩段获得玄武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734±8.5Ma,确定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地层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拐杖山组在南祁连地区出露较好,分布广泛。在沉积环境上,拐杖山组的物源与沉积建造均指示其具有大陆裂谷盆地特征,是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沉积响应。因此,拐杖山组的发现与确立为正确建立祁连陆块地层格架、研究祁连山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巴龙贡噶尔组是广泛分布于南祁连地区的古生代地层,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研究,将祁连山西段当金山一带原巴龙贡噶尔组中的变质岩系厘定命名为拐杖山岩群(Pt_(2-3)G.),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该地层形成于1662.8±5.7~962.9±4.4Ma的中新元古代。区域构造分析认为,南祁连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很可能是古老的柴达木地块的基底组分,是南祁连向南逆冲推覆于柴达木地块上的大型构造窗。  相似文献   

4.
南祁连阳康地区分布着一套变形较强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岩系,前人将其划归为巴龙贡噶尔组。通过对该套地层进行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发现其与巴龙贡噶尔组的原始含义不同,对该地层中不同的岩石组合重新进行了划定,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的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和板岩等变质变形较弱,与巴龙贡噶尔组的原始含义相吻合,时代为志留纪;而其中的片岩类岩石,变质变形较强,恢复原岩为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SiO_2含量为57.1%~68.74%,Al_2O_313.04~14.98%,Al_2O_3(K_2O+Na_2O+CaO)(分子数)1,里特曼指数(σ)在1.4~4.42之间,大多在2±,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REE=186.17×10~(-6)~203.79×10~(-6),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曲线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型,铕略亏损,具负异常,亲石元素Ba和Sr富集,而Rb强烈亏损,Ba相对Rb和Th、Ti相对于Sm和Y呈明显负异常,反映出具有典型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微量元素特征。在火山岩中获取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岩浆形成的时代为新元古代(819±2 Ma)(阳康片岩),为一套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建造,具有大陆裂谷盆地的特点,该片岩的发现填补了该区域未有新元古代历史记录的空白,反映了该地区与全球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聚合事件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认为志留系巴龙贡噶尔组广泛分布于南祁连地区,近年来在其中解体出了新元古代拐杖山岩群,对其开展锆石年龄研究对了解该地层的沉积时代、物源性质以及与邻近板块的亲缘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党河南山地区拐杖山组岩群中的黑云斜长石英片岩和石英片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并讨论其地质意义。实验结果表明:由下及上碎屑锆石样品的U-Pb测年的最大沉积年龄分别为-794Ma、-746Ma和-713Ma,表明该变质地层至少沉积于-794Ma之后,在-740Ma时期伴有火山活动,并且部分地层可能沉积于-713Ma以后,时代应划归为新元古代。样品碎屑锆石以867-700Ma年龄区间最为集中,表明全吉地块与中祁连地块的基底岩系可能作为源区为拐杖山岩群提供了碎屑物质,同时响应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通过与全吉地块、中祁连地块、柴达木地块、华北板块、澳大利亚板块以及扬子板块的碎屑锆石频谱对比,南祁连地区与其周缘地块以及扬子板块在元古宙时期显示了较好的亲缘关系,但其物源主要来自全吉地块与中祁连地块,而与扬子地块关联较小。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协和尔斯德一带出露一套中生代地层,岩石组合主要为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夹碎屑沉积岩及酸性火山熔岩。1∶50000区调依据在该套地层上部层位发现的木化石组合确定其时代为中—晚侏罗世,结合岩石组合,将该套地层划分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为了准确厘定该套地层时代,为木化石延限研究及区域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在低于产木化石层位的酸性火山碎屑岩中采取了锆石测年样品(LA-ICP-MS),获得锆石U-Pb年龄(165±1)Ma,时代为中侏罗世。同时采取了侵入该套地层的斑状细晶闪长岩测年样品,获得锆石年龄(131±1)Ma,限定了地层形成的上限年龄。根据岩性组合的区域对比、测年结果、木化石组合时限、地层产状特征,认为该套地层应划为中侏罗统新民组,是突泉火山-沉积盆地充填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德令哈市拜兴沟地区分布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前人报告中命名为巴龙贡噶尔组,时代确定为志留纪。本文在浅析该岩片的岩石组合、变形变质特征及沉积环境的基础上,经对侵入于其中的花岗岩同位素测年的年代学等研究,经区域对比,将巴龙贡噶尔组解体,将原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厘定为早奥陶世盐池湾组。对其中存在的一套浅中变质的、但变形特征明显的强变形带岩石,命名为哈尔达乌片岩(Pt2-3Hsch),划归为中—新元古代,哈尔达乌片岩的发现与确定,对研究南祁连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泛分布于南祁连的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的形成时代和构造归属存在很大分歧,为了说明土尔根达坂巴龙贡噶尔组英安岩-流纹岩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本文选择代表性岩石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地球化学结果表明,巴龙贡噶尔组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的结晶分异作用。火山岩微量元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K、Pb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Zr、Ce、Nb,具有明显的P、Ti负异常。LREE/HREE之比为6.98-10.13,δEu介于0.40-0.54显示负异常,表明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各样品稀土曲线具有相似的右倾型配分模式,反映为同源岩浆产物。三个样品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438.1±2.2Ma, 403.0±2.6Ma, 404.9±2.8Ma,说明火山岩的形成地质时期为早志留世-早泥盆世。综合对比得出原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应进行解体及重新认识,土尔根达坂地区巴龙贡噶尔组火山活动与南部柴达木花岗岩岩浆活动近于同期,两者可能都与柴达木陆块与中南祁连板块碰撞造山带上不同块体之间的伸展、滑塌等一系列岩浆侵入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9.
余吉远 《地质与勘探》2010,46(4):592-598
哈曼大阪花岗岩体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中祁连造山带接壤地带。结合阴极发光,对哈曼大阪花岗岩体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单颗粒锆石的微区U-Pb年龄为478.8±1.2Ma。认为哈曼大阪花岗岩体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获得的红沟铜矿直接赋矿围岩双峰式火山岩中基性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43.2±1.2Ma,认为红沟铜多金属矿床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因此,认为哈曼大阪花岗岩体与红沟铜矿没有成因上的联系。这一认识,对进一步深入研究祁连造山带陆缘裂谷环境的Cu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山岩群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的标山一带,主体为一套变质程度较深的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该套变质地层的时代归属缺少古生物化石等定年依据,本次野外调查也未发现该岩群中有生物化石。为限定北山岩群形成时代,对北山岩群长石石英岩中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共获得112个碎屑锆石年龄,结果显示,~(207)Pb/~(206)Pb年龄值为1.8~3.3 Ga,最小碎屑锆石年龄为(1 782±18) Ma,代表北山岩群形成时代的下限。通过同位素年龄图谱比较,此次在北山岩群中获得的碎屑锆石年龄频谱图与敦煌岩群类似,推测北山岩群的沉积物源区为敦煌地块。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西部的熊耳山地区是重要的金成矿集中区,区内环形--线性构造与成矿存在耦合关系。本研究中对最新高分SPOT--5图像和Aster的遥感地质解译发现,熊耳山北部上观周围区域存在多个环形构造,主要发育于太华群古老变质岩和熊耳群火山岩中,南部附近为中生代花山岩体。环形构造集中分布,大环套小环、线性和环形构造交切。影像蚀变信息提取研究发现,环形构造周围及其内部发育较好的铁染异常和羟基异常,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附近和周围已知的金矿床和金矿点零星分布,但其遥感图像与熊耳山其他类似环形构造发育地区相比,影像特征更为典型,且成矿条件似更为优越,有可能成为熊耳山地区又一个金银成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12.
党河南山位于南祁连地块北缘,以党河断裂为界,北邻中祁连,属南祁连Au、Pb、Zn、Cu、Ni、W、Cr成矿带。金矿为该成矿带的主要矿种,素有72道金沟之称,目前已发现贾公台、黑刺沟等大中型金矿床2处,小型金矿床及金矿点10余处。乌兰达坂沟—扎子沟地区位于党河南山中段,小比例尺化探显示金异常强烈,且区内可见大量的砂金采矿点及民采坑硐,显示了该地区良好的找矿地质条件。本文是在对区内开展调查研究基础上,利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对区内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等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并结合异常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化蚀变特征等成矿地质条件,圈定成矿远景区。通过本次工作在该地区圈出11处金的成矿远景区,并对其进行了分类排序。一类成矿远景区有扎子沟南、钓鱼沟脑、钓鱼沟、红庙沟、背架子—乌兰达坂沟成矿远景区,对一类成矿远景区内地质成矿条件进行了概略论述,并对其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成矿远景区的圈定为该地区下一步继续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e South Qilian belt mainly comprises an early Paleozoic arc-ophiolite complex, accretionary prism, microcontinental block, and foreland basin. These elements represent accretion-collision during Cambrian to Silurian time in response to closure of the Proto-Tethyan Ocean in the NE of the present-day Tibet Plateau. Closure of the Proto-Tethyan Ocean between the Central Qilian block and the Oulongbuluke block and the associated collision took place from NE to SW in a zipper-like style. Sediment would have been dispersed longitudinally SW-ward with a progressive facies migration from marginal alluvial sediments toward slope deep-water and deep-sea turbidites. This migration path indicates an ocean basin that shrank toward the SW. The Balonggongga'er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South Qilian belt represents the fill of a latest Ordovician-Silurian remnant ocean basin that separated the Oulongbuluke block from the Central Qilian block, and records Silurian closure of the Proto-Tethyan Ocean and subduction beneath the Central Qilian block. However, alluvial deposits in the Lajishan area were accumulated in a retro-foreland basin, indicating that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in the eastern South Qilian belt occurred at c. 450–440 Ma.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to-Tethyan Ocean closed diachronously during early Paleozoic time.  相似文献   

14.
吉林地区的马达岭组为一套河流相紫色、紫红色砂砾岩,前人曾先后将其置于中侏罗世、晚株罗世、新元古代、古元古代。但由于缺少直接或间接的地质证据及同位素年龄资料,故其时代问题一直悬而未决。1991 ̄1993年笔者等在红土崖幅(1/5万)进行区调工作,发现了青白口纪的鱼台组不整合覆于马达岭组之上,根据层序学的理论分析,马达岭组应属新元古代海侵早期深切河谷沉积。故将其时代置于青白口纪早青白口世。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祁连山山高谷深、地质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且强度大,再加上高寒低温的恶劣气候条件,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长期破坏森林、草地,也威胁道路、矿山等安全,对祁连山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产生危害和不利影响,近年来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本文根据遥感解译和调查的280余处滑坡,对祁连山甘肃境内滑坡灾害类型、发育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祁连山滑坡类型主要为岩质滑坡和堆积层滑坡。岩质滑坡规模较大,发育多处巨型滑坡;堆积层滑坡规模较小,其稳定性较差,长期缓慢蠕动。特殊的地质环境孕育了一些形态特殊的碎屑流型滑坡、冻融泥流型滑坡和堰塞湖等典型地貌景观。祁连山滑坡发育分布主要受地形和地质构造控制,总体呈NW—SE向展布,空间分布不均匀且差异较大。滑坡发育主要与石炭系、白垩系、新近系等软岩和第四系堆积层有关。地震、地下水和季节性冻结滞水促滑效应是祁连山滑坡发育的重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舫  刘建辉  刘超辉 《岩石学报》2017,33(9):2785-2791
南辽河群里尔峪组主要分布在华北克拉通胶-辽-吉活动带的大石桥-岫岩-凤城-宽甸一带,主要岩性为各类长英质粒状岩石(浅粒岩-变粒岩组合)。通过前人长期深入研究,在区域构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变质作用以及构造演化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是,有关其变质作用特征、沉积时代、源区特征以及辽河群乃至整个胶-辽-吉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形成的构造演化过程长期以来存在着裂谷开启-闭合模式、弧-陆碰撞模式和陆-陆碰撞模式的争论。本文在辽南地区1∶5万变质岩区专题填图的基础上,选择三家子地区南辽河群里尔峪组的疙瘩状长英质粒状岩石、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含黑云母长英质粒状岩石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锆石阴极发光图像特征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测试,综合限定研究区南辽河群里尔峪组变质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和原岩形成时代,进而探讨其形成的构造背景。3件样品中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核-边结构,核部具振荡环带,Th/U比值较高(Th/U=0.12~4.95),表明其岩浆来源;U-Pb年代学测试分别得到2140Ma、2170Ma和2150Ma的年龄峰值。综合前期研究成果,锆石U-Pb年代学测试结果在年龄直方图中显示明显的2137Ma的峰值。该组年龄与区域上大量出露的辽吉花岗岩的年龄具有一致性,表明南辽河群里尔峪组的物质来源于辽吉花岗岩,其沉积时限应晚于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17.
对红沟铜矿床含矿火山岩进行高精度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单颗粒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43.2 Ma±1.2Ma。红沟铜矿床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形成环境为晚奥陶世陆缘裂谷环境。高精度年龄的获得对于整个祁连山地区产于陆缘裂谷环境的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和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