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祁连阳康地区分布着一套变形较强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岩系,前人将其划归为巴龙贡噶尔组。通过对该套地层进行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发现其与巴龙贡噶尔组的原始含义不同,对该地层中不同的岩石组合重新进行了划定,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的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和板岩等变质变形较弱,与巴龙贡噶尔组的原始含义相吻合,时代为志留纪;而其中的片岩类岩石,变质变形较强,恢复原岩为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SiO_2含量为57.1%~68.74%,Al_2O_313.04~14.98%,Al_2O_3(K_2O+Na_2O+CaO)(分子数)1,里特曼指数(σ)在1.4~4.42之间,大多在2±,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REE=186.17×10~(-6)~203.79×10~(-6),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曲线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型,铕略亏损,具负异常,亲石元素Ba和Sr富集,而Rb强烈亏损,Ba相对Rb和Th、Ti相对于Sm和Y呈明显负异常,反映出具有典型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微量元素特征。在火山岩中获取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岩浆形成的时代为新元古代(819±2 Ma)(阳康片岩),为一套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建造,具有大陆裂谷盆地的特点,该片岩的发现填补了该区域未有新元古代历史记录的空白,反映了该地区与全球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聚合事件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分布一套变形较强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岩系,前人将其划归为巴龙贡噶尔组。通过对该套地层开展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地层对比研究,发现其明显区别于典型的巴龙贡噶尔组,将该地层重新厘定为拐杖山组。该组岩石由片岩段与火山岩段组成,构造变形强烈,片岩段原岩为成熟度较低的杂砂岩与岩屑砂岩,火山岩段则以中基性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为主,总体表现为火山-沉积建造特征。在火山岩段获得玄武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734±8.5Ma,确定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地层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拐杖山组在南祁连地区出露较好,分布广泛。在沉积环境上,拐杖山组的物源与沉积建造均指示其具有大陆裂谷盆地特征,是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沉积响应。因此,拐杖山组的发现与确立为正确建立祁连陆块地层格架、研究祁连山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巴龙贡噶尔组是广泛分布于南祁连地区的古生代地层,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研究,将祁连山西段当金山一带原巴龙贡噶尔组中的变质岩系厘定命名为拐杖山岩群(Pt_(2-3)G.),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该地层形成于1662.8±5.7~962.9±4.4Ma的中新元古代。区域构造分析认为,南祁连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很可能是古老的柴达木地块的基底组分,是南祁连向南逆冲推覆于柴达木地块上的大型构造窗。  相似文献   

4.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青海夏吾一带巴龙贡噶尔组的岩性特征、基本层序、沉积构造、岩相变化、时代依据等进行了系统收集及研究,于该套地层中新发现了变玄武安山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27.2±2.8Ma,即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早志留世。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巴龙贡噶尔组的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研究成果对于厘定南祁连的早古生代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泛分布于南祁连的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的形成时代和构造归属存在很大分歧,为了说明土尔根达坂巴龙贡噶尔组英安岩-流纹岩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本文选择代表性岩石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地球化学结果表明,巴龙贡噶尔组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的结晶分异作用。火山岩微量元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K、Pb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Zr、Ce、Nb,具有明显的P、Ti负异常。LREE/HREE之比为6.98-10.13,δEu介于0.40-0.54显示负异常,表明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各样品稀土曲线具有相似的右倾型配分模式,反映为同源岩浆产物。三个样品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438.1±2.2Ma, 403.0±2.6Ma, 404.9±2.8Ma,说明火山岩的形成地质时期为早志留世-早泥盆世。综合对比得出原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应进行解体及重新认识,土尔根达坂地区巴龙贡噶尔组火山活动与南部柴达木花岗岩岩浆活动近于同期,两者可能都与柴达木陆块与中南祁连板块碰撞造山带上不同块体之间的伸展、滑塌等一系列岩浆侵入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6.
张国英  丁书宏 《甘肃地质》2004,13(1):38-45,37
在南祁连西段清水沟南广泛分布着一套深色碎屑沉积岩系,经区域对比划归为巴龙贡噶尔组,其时代定为早志留世。该组岩石由细砂岩类—粉砂岩类—泥岩类(已变质成千枚岩岩类)组成,砂岩层中见有粒序层理、交错层理,发育水平纹理。细砂岩、粉砂岩中杂基含量高达25%~45%,指示浊流沉积特点,岩石中发育不完整的鲍马层序。该组岩石沉积构造、基本层序、粒度曲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都反映出该组形成于海底扇区,浊积岩与深海泥岩以不同比例随机重复组合构成复理石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7.
在概要地讨论了辽河岩群基本地层学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变质岩石地层的概念,其含义为经强烈构造变形的中浅变质沉积(含火山沉积)岩系构成的岩石地层单位的一种类型。构造变质岩石地层单位是强变形、中浅变质沉积岩区1∶5万填图的基本填图单位。建议采用岩群、岩组、岩段等地层单位命名系统,强调了变形、变质、沉积综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塔尔气地区佳疙瘩组地质特征及锆石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  马瑞  和钟铧  陈飞  隋佳轩  高博 《世界地质》2016,35(2):357-369
通过对塔尔气地区佳疙瘩组的岩石学、构造、地球化学及锆石年代学等特征的研究,对该组岩石的变形特征、构造背景及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出露的佳疙瘩组以二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片岩及石英岩为主,变质矿物组合为:石英+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变质程度相当于绿片岩相。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应为晚奥陶世晚期,原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后期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事件:第一期应力场为北西—南东向挤压,形成北东向展布的构造线;第二期变形应力场为近南北向挤压,形成近东西向展布的构造线方向,时代可能为早石炭世之后。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南缘浅变质岩系变质矿物特征及变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地区的阿其克、皮牙曼、杜瓦、康开依、桑株水库一带断续出露一套浅变质岩地层,主要岩石类型有变质杂砂岩、变质钙质砂岩、细粒片岩及少量千枚岩、变质砾岩、大理岩等.岩石中主要变质矿物为绿泥石、白云母、石英、方解石和少量黑云母、钠长石.本文着重就岩石中片状变质矿物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的发育特点、化学成分特征、变质矿物组合以及它们的晶体化学成分所反映的变质温、压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该套变质岩属于由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引起的低绿片岩相变质产物.  相似文献   

10.
羌塘中部的高压变质带位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之上,由榴辉岩、蓝片岩和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组成,其形成过程对探讨板块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其中的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研究并结合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认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中的石榴子石具有多期次变质结晶的特征,保留了岩石多期次变质的信息。结合岩石组构特征,最终确定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至少经历了3期次的变质作用。第一、二期均为绿片岩相,当时岩石不具定向构造且未达到高压;第三期为低温高压蓝片岩相变质作用,与区域上蓝片岩的形成及榴辉岩的蓝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大体同时,该期变质变形作用形成了岩石的片理,最终成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变质作用时代为218Ma左右。  相似文献   

11.
青海刚察泉吉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发育,为了进一步查明侵入岩的特征、侵入时代和形成环境,对其进行了地质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中酸性侵入岩侵位年龄主要集中在430~455 Ma,指示岩体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指示两个期次岩浆产物,侵位于巴龙贡噶尔组的花岗闪长岩测年结果显示锆石206Pb/238U值为444±11 Ma,指示该花岗闪长岩体的侵位时代属晚奥陶世,因此限定了巴龙贡噶尔组(Sb)时代上限应该早于晚奥陶世。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来看,花岗岩类表现为富钾、准铝—过铝质,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和P,具弱铕负异常;闪长岩类表现为富钾、准铝质、铕负异常特征不明显。从形成环境来看,研究区中酸性侵入岩均具有大陆碰撞环境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环境及前人研究成果,研究区侵入岩是俯冲—碰撞环境下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的加里东期产物。  相似文献   

12.
对阿尔泰山西段不同地区喀纳斯群自然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进行初步梳理和研究。认为其整体上表现为变质程度深浅不一的巨厚复理石建造。将喀纳斯群自下而上解体为依列克塔斯组片麻岩-混合岩建造、贝留特组结晶片岩建造、苏木代尔格组浅变质中细粒碎屑岩建造、哲里开特组浅变质细碎屑岩沉积建造。通过对沉积层序的分析研究,认为喀纳斯群古沉积环境为被动大陆边缘相浅海—半深海的陆棚边缘环境,沉积时限应早于古亚洲洋和蒙古湖区洋盆的闭合时间(早奥陶世),时代为震旦纪—早寒武世。  相似文献   

13.
牛广智  黄岗  邓昌生  徐岩  陈涛  季春  李文军 《地质通报》2016,35(9):1441-1447
广泛分布于南祁连的巴龙贡噶尔组一直缺少精确的化石和同位素测年依据,其地质时代备受关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青海省天峻县织合玛乡南部的该套地层中新发现了英安质火山熔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1件英安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457.6±2.4Ma,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晚奥陶世。这是首次获得的有关巴龙贡噶尔组的高精度测年数据,为该组的解体及其时代归属提供了可靠的同位素年代学依据。这一新发现和成果对于研究南祁连的早古生代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华中陆壳高压变质带类白片岩的岩石矿物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中陆壳高_压变质带以蓝片岩-榴辉岩-类白片岩三位一体为特征。类白片岩为一套富含高铝质矿物的岩石类型,分布在中元古界。主要岩石类型为刚玉蓝晶石岩、蓝晶石钠云母片岩,蓝晶石自云石英片岩和蓝晶石黄玉石英岩。变质矿物有蓝晶石、蓝刚玉、黄玉。钠云母、硬绿泥石和白云母等。类白片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为P=2000MPa,T=850—900℃,为高压条件下变质的泥质岩石。该类岩石与西德岩石学家Schreyer(1973)命名的典塑白片岩(蓝晶石+滑石)在矿物组合上略有不同,但其地质意义却很一致,都代表高压变质的泥质岩石,可作为地壳物质俯冲到地幔深度的指示剂,故称为类白片岩。  相似文献   

15.
在1:25万仓来拉幅区域地质调查中首次发现上三叠统结扎群底部出露的一套变质岩系,通过与区域上变质基底岩系对比,将其归并为吉塘群酉西岩组,主要岩性为云母石英构造片岩、石英钠长构造片岩等.根据野外露头接触关系及“构造角砾岩“特征,确定该套岩系与上覆上三叠统为滑脱构造接触关系,滑脱面迁就了早期的角度不整合面,并认为研究区为“浅基底“.  相似文献   

16.
秦岭商丹构造带商南段岩石变形与变质条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商丹构造带(商南-丹凤构造带)商南段南缘出露一套构造岩组合,其中包括变质砂岩、云母片岩、含石榴子石云母石英片岩、初糜棱岩以及糜棱岩等.岩片之间呈逆冲叠置关系、褶皱和断裂发育,其中保留大量的岩石变形—变质方面的信息.本文以含石榴子石云母石英片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矿物学特征研究并结合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认为其中的...  相似文献   

17.
江西大背坞地区浅变质碎屑岩中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柏林  沈庭沅 《现代地质》1998,12(3):311-317,T001
浅变质碎屑岩中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不同于长英质岩石中的韧性剪切带。以江西大背坞地区为例,阐述了在浅变质碎屑岩中鉴别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提出这种变形的构造岩的分类方案,同时对大背坞地区韧性剪切带进行应变测量和剪切位移估算,最后在岩石组构特征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指出这种韧性变形机制是粒间滑动和粒内变形,其形成深度5~8km、温度250~350℃、压力010~020GPa,是一种发育在地壳浅层次的低温低压条件下的韧性变形,其变形变质作用相当于低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18.
磨子潭—晓天断裂南侧发现佛子岭岩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往在对大别造山带的研究中 ,多将磨子潭—晓天断裂作为北淮阳构造带与大别地块的构造分界 ,其北侧出露卢镇关岩群、佛子岭岩群 ,广泛发育中生代火山岩 ,南侧为大别山中深变质岩系 ,变质侵入体广泛发育。近来通过大别山地区 1∶ 5万区调工作 ,在磨子潭—晓天断裂南侧岳西县沈桥、舒城县花坪一带发现一套大理岩及片岩岩石组合 ,其下与强烈变形的大别山片麻岩群二长花岗质片麻岩、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接触。片岩、大理岩组合的变形特征、稀土元素含量特征与大别山片麻岩群差异较大 ,而与北部佛子岭岩群相似 ,可划分为仙人冲岩组、诸佛庵岩…  相似文献   

19.
一、本区志留纪地层研究概况昭乌达盟以赤峰—具子府一线为界,其北即属内蒙华力西晚期褶皱带。志留系为本区出露最老之地层。河北省地质队于1960~1965年作区域地质调查时首次研究了该地层,将出露于锡林郭勒河畔乌套海一带之结晶片岩系命名为“锡林郭勒杂岩”,并与该区以南零星出露地以绿色片岩为主的一套变质杂岩一同划归志留泥盆系。1964~1970年,我队作中  相似文献   

20.
延边地区青龙村岩群主要分布于和龙至龙井一带,沿北西向断续发育,原岩为一套碎屑岩+大理岩建造,其中碎屑岩分布于风昭水文站—伊泉村一带(称新东村岩组),大理岩分布于獐项村—勇泉坪、伊泉村(称长仁大理岩)。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初步确定该青龙村岩组地层为一套构造堆积地层,其岩石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主期变质作用为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后期经历了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叠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