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区早前寒武纪地壳曾经历了三期区域变质和变形作用:中太古宙最早期是上壳岩系沉积的形成,后来在2.605Ga时发生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至晚期是英云闪长岩的侵位,并伴生有韧性剪切变形;晚太古宙时期,上壳岩系和英云闪长岩于2.538Ga前后发生低角闪岩相变质,在晚期出现NE向韧性剪切变形事件;至早元古宙时期,早期是黑云钾长花岗岩侵入活动,大约在2.380Ga时发育了绿片岩相变质,并发生二次浅层次的NW  相似文献   

2.
本区经历四期变质作用,太古宙上壳岩系麻粒岩相变质、晚太古宙英云闪长岩高角闪岩相变质、早元古宙紫苏花岗岩类低角闪岩相变质和元古宙绿片岩相变质。麻粒岩相变质期可分三个阶段,早期角闪岩相、峰期麻粒岩相和晚期角闪岩相,其P-T-t轨迹为逆时针,与IBC型轨迹相似。导致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热源为英云闪长质岩浆的垫托作用,形成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区内广泛发育的钾长花岗岩与晚太古宙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晚期的深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活动观点划分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和低角闪岩相3个地层区。将全省太古宙地层划分为子岭片麻岩,变质火山-沉积岩系,面型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TTG型高位侵入岩套和花岗岩等5大套岩石地层,并按基本岩石地层单位建立地层序列表,对太古宙一早元古代壳运行和主要构造事件,多期变质作用等进行论述,划分出三期褶被,三期韧性剪切带,提出区域性递增变质带新概念,论证了安子岭片麻岩是最古老的的陆壳。  相似文献   

4.
何政伟 《矿物岩石》1995,15(3):24-31
在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存在再造太古宙基底,它经历了太古宙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早元古宙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再造作用,再造太古宙基底岩石即为再造岩系,它是一套混合岩化变晶糜棱岩。再造岩系中混合岩化作用与再造作用同时,亦受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夹皮沟太古代岩石分布及变质、变形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胜龙 《吉林地质》1992,11(2):61-70
在野外1∶10000地质填图及室内研究工作基础上,认为夹皮沟地区太古代主体岩石是中酸性侵入体(TTG),已变质成为长英质片麻岩。太古代上壳岩以包体形式分布在长英质片麻岩中。太古代岩石经历了三期变质作用和三期变形作用。太古代上壳岩经历韧性变形作用和具有麻粒岩相变质怍用,长英质片麻岩经历早期韧性变形作用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而晚期经历脆—韧性变形作用和绿片岩相变质作用。低级变质作用和晚期变形作用改造、叠加早期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6.
辽南州地区的太古宙侵入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辽南金州地区的太古宙变质侵入岩,是由得胜片麻杂岩为代表的早期TTG岩系和由亮甲店片麻岩。小黑山片麻岩及赵屯片麻岩组成的晚期石英闪长岩-低硅英云闪长岩-花岗岩系构成的,早期岩系呈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晚期岩系显钙碱性演化趋势,属太古宙常见的两类岩石系列,其源岩来源陆壳,是陆壳角闪岩或石榴角闪岩部分溶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鞍山地区太古宙地壳的构造演化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山地区的太古宙变质岩,主要由花岗质岩石(约占90%)和表壳岩(含铁岩系)组成。其中花岗岩包括铁架山花岗岩和弓长岭花岗岩,表壳岩由磁铁石英岩和绢云绿泥石石英片岩组成。表壳岩沉积年龄大于3000Ma,铁架山花岗岩侵位于2900Ma,稍后即发生第一幕韧性变形,在铁架山花岗岩中发育了NE走向片麻理,在表壳岩中形成同斜褶皱及轴面片理S_1。2600Ma左右弓长岭花岗岩侵位,稍后又发生第二幕韧性变形,产生了NNW逆向剪切带和NEE走滑剪切带,这时含铁岩系中形成平行韧性剪切带的片理S_2。2000Ma发生第三幕韧性变形,其中NEE和NNW向剪切性质与第二幕恰好相反。以上三幕韧性剪切序次,相对应的形成了片麻岩、糜棱岩和构造片岩。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太古宙岩石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地区太古宙大漕-沙厂表壳岩系的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年龄,苇子峪TTG(A)-M-Me杂岩中表壳岩系的高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年龄,以及两个单元中的早期TTG质岩成岩年龄均为2650Ma左右,推测表岩成岩时人代为中太古代晚期,四合堂表壳岩系的低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年龄和该单元内太古宙TTG质岩的成岩时代约为2539Ma至2580.7Ma推测表壳岩系成岩时国新太古代早期(2650~2800Ma)阳坡  相似文献   

9.
姜继圣  刘志宏 《岩石学报》1997,13(3):346-355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区内的早前寒武纪基底划分为变质上壳岩、中粗粒黑云长英片麻岩、变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和变质基性岩四个岩石单元。通过对上述岩石单元岩石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变质变形作用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对其形成时序进行了讨论,由此确定了本区早前寒武纪基底的地质演化轮廓,即在中晚太古时期,本区经历了由玄武安山岩和英安岩双峰式火山建造为主体的上壳岩系的形成阶段,并于2.6Ga遭受角闪岩相变质;随即伴有大规模的TTG深成岩浆活动,晚太古末经历绿帘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至早元古初期,深熔成因的钾质花岗岩侵位,区内已存的早期变质岩石受到该期钾质岩浆的交代改造,并在其成岩之后遭受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  相似文献   

10.
泰山地区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与陆壳演化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24  
庄育勋  任志康 《岩石学报》1997,13(3):313-330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工作,建立了鲁西泰山地区地质演化框架、晚太代早期表壳岩形成(2840 ̄2820Ma),晚太古代早期望府山期英云闪长岩侵位和高角闪岩相变质变形改造(〉2700Ma);晚太古代晚期绿岩建造形成和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变形改造(2700 ̄2600Ma),晚太古代晚期大众桥期基性-中酸性岩侵位(2560 ̄2530Ma);晚太古代晚期傲徕山期二长花岗  相似文献   

11.
李尔峰 《辽宁地质》1995,(4):291-297
大巴-建设地区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由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属TTG岩系。地质、岩石学及地质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古深成侵入体,变质程度属绿片岩相。同位素年龄为2443Ma。岩浆来源于陆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太古宙TTG岩类型成于变质上壳岩系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晚期阶段。详细的岩相学研究表明,TTG岩类中存在岩浆结晶的绿帘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绿帘石的出现标志了一定的压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地质调查和显微镜下观察方法,研究了辽南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包括上壳岩、古老片麻岩和变基性岩脉,它们在小黑山变质岩体中呈包体出现。上壳岩由黑云变粒岩、条带状闪石磁铁石英岩组成;古老片麻岩为条带状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条带状角闪斜长片麻岩,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变基性岩脉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石岩。上壳岩堆积之后有英云闪长岩侵位,基性脉侵位于上壳岩和英云闪长岩(古老片麻岩)。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经历了2幕变形:D1幕变形主要表现为褶皱构造(DF1)、与褶皱轴面平行的面理(DS1)、矿物线理(DL1);D2幕变形在叠加褶皱作用下形成斜歪倾伏褶皱(DF2),面理和线理不发育。小黑山区太古宙变质岩中发育的变形序列、构造特征、变形特征、变质条件表明,这2幕构造形迹群属于中部构造相。D1幕变形形成逆冲推覆构造,D2幕变形形成第Ⅲ型叠加褶皱,它们都是在同方向的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江淮地区北部晚太古宙TTG质片麻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江淮地区北部的灰色片麻岩是深成侵入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以高铝型为主,具弱的负Eu异常或不明显。从英云闪长岩到奥长花岗岩,TiO_2、FeO、Ca0、MgO减少,而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增加。形成于晚太古宙华北陆台南东大陆边缘挤压的构造环境下,由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15.
辽南太古宙古陆壳构造变形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Gang江  韩小平 《辽宁地质》1999,16(2):121-127
由早期绿岩、变质TTG杂岩及闪长岩为主构成的院南古陆壳,在新太古宙末期-古元古代初期遭受了四期构造变形,以主期变形(第三期)最为显著。该期变形重塑了古陆壳上的太古宙岩石,形成密集而普遍的区域透入性主期片麻理(S3),矿物线理(L3)及“顺片”掩卧褶皱(f3),并伴随高温低压条件下的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变形机制属中构造环境下由南至北的韧性水平剪切滑脱,其动力学成因可能的诱发古元古代辽东裂谷的幔软流  相似文献   

16.
孙德有  林强 《吉林地质》1997,16(4):61-69
吉林省太古宙TTG岩石形成于2.7~2.8Ga,其母岩浆来自于下地壳角闪质岩石的部分熔融。母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了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类和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类两大类岩石,早期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类构成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晚期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类则构成钙碱性演化趋势。研究表明这两种演化趋势的形成与岩浆结晶分离矿物相的种类及其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琉璃庙地区变质杂岩主要由变质上壳岩、变质深成侵入杂岩及其脉岩群组成.它们多数经韧性变形改造形成各种类型糜棱岩和构造片岩.研究表明,变质上壳岩原岩主要以钙碱性火山(熔)岩为主.本区变质杂岩经历了三期变质变形作用,即高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型复式同斜紧闭褶皱;绿帘角闪岩相动力变质作用及强烈的韧性变形,形成了以蓝闪石为特征的不同强度的糜棱岩带;绿片岩相动力变质作用和韧脆性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辽西变质杂岩特征和变质作用的PTt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早太古宙变质杂岩是由85%~90%长英质片麻岩(主要是英云闪长岩—花岗间长岩—花岗岩组合(简称TTG)的深成花岗杂岩)和10%~15%上壳岩(包括层状火山—沉积岩、脉岩及基性超基性侵入岩等)组成.斜长角闪岩和基性麻粒岩可与世界变质拉斑玄武岩对比.TTG岩石可能由中酸性岩浆与围岩熔融而成.麻粒岩相是中压区域高温变质作用的产物,变质作用的演化为退变质、近等压冷却(IBC)反时针型的PTt轨迹.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太古亩大漕.沙厂表壳岩系的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年龄,苇子峪TTG(A)-MMe杂岩中表壳岩系的高角门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年龄,以及两个单元中的早期TTG质岩成岩年龄均为2650Ma左右,推测表壳岩成岩时代为中太古代晚期;四合堂表壳岩系的低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年龄和该单元内太古宙TTG质岩的成岩时代约为2539Ma至2580.7Ma,推测表壳岩系成岩时代为新太古代早期(2650~2800Ma);阳坡地TTG-M-Me杂岩中的太古宙晚期ITG质岩成岩时代为2522~2563Ma,推测其中表壳岩系的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及早期TTG质岩的成岩时代稍大于2563Ma;马圈子TTG-M-Me杂岩中TTG质岩成岩时代为新太古代晚期(2500~2650Ma)。结论为本区太古宙表壳岩系峰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太古宙TTG质岩形成时代均发生于新太古代。  相似文献   

20.
辽宁建平北部海西-印支期韧性剪切带卷入变形的岩片为早二叠世八家超单元二长花网岩、太古宙曹家烧锅片麻岩(TTG岩系)。该剪切带构成了辽西地区华北地台与内蒙兴安褶皱系两个构造单元重要分界线。前切带从东至西,构造线方位由EW向逐渐转向NEE至NE向。前切带内各类构造岩具眼球状构造、条带状及细纹状构造,普遍发育有A型褶皱、σ型长石残斑、压力影、S-C组构等指向构造,表明剪切方向由NE向SW左旋剪切,具走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