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综合地球化学、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利用双河露头资料及样品分析测试,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优选出陆源输入强度相关元素组合Al-K-Ti-Mg-Rb-Cr-Zr、自生沉淀强度相关元素组合Ca-Mn-Ba-Co、有机质吸附及还原强度相关元素组合V-Ni-Mo-U-Cu-Zn作为化学层序地层划分指标体系,将双河露头五峰组划分为LCW四级层序,龙马溪组下段自下而上细分为MCL1-1、MCL1-2、MCL1-3、MCL1-4四级层序。陆源输入强度相关主微量元素组合总量在层序界面附近相对较高,而最大海泛面附近相对较低,具有元素总量减少-增加旋回性变化特征;而自生沉淀强度相关主量元素组合总量和微量元素组合总量、有机质吸附及还原强度相关微量元素组合总量在层序界面附近一般较低,在最大海泛面附近一般较高,具元素总量增多-减少旋回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刘淼  李伟  陈井胜  李斌 《地质与资源》2016,25(3):213-217
赤峰敖汉旗丰收附近石炭系地层比较发育,上石炭统酒局子组为一套陆源碎屑岩组合,在区域上较为特殊.在野外实测剖面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组合特征、组构特征、垂向变化规律,将酒局子组划分为1个Ⅲ级层序,2个Ⅳ级层序,3个Ⅴ级层序(高频旋回层序).  相似文献   

3.
利用便携式X衍射荧光仪对泌阳凹陷BY1井2 415~2 451 m取心段进行分析,获得多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并将其中与古气候、古盐度、古生产力和古氧化还原替代指标相关联的部分元素进行归类。结果显示这些相关联的部分元素垂向上的变化和准层序旋回变化两者之间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利用这些相关联的部分元素旋回变化可进行更高频层序划分。在一个高频层序划分单元内,随着水深由深向浅变化,页岩中部分元素呈现明显规律性的变化,特别是高频旋回界面变化最为明显,如咸水环境高频层序界面附近出现石膏、半咸水环境界面附近出现白云石,相对应的古生产力降低以及向氧化环境逐渐转变,进而导致高频旋回顶部界面附近有机质含量明显减小。利用这些相关化学元素的旋回变化可以进行高频地层单元划分和有机质非均质性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黔东北松桃-江口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调查研究及系统的样品控制,以岩石学、层序地层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为技术手段,研究发现该组地层岩石主要为富含炭质细碎屑岩组合,沉积构造丰富,识别出该地层组为完整的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可进一步划分为盆地-大陆斜坡-深水陆棚相沉积。微量元素总体上富亲铜、亲铁元素,贫亲石元素;以V、Ni、Mo、Re、As、Cd、U元素丰度及U/Th、δU、V/(V+Ni)、V/Cr、Ni/Co比值指标证实研究区牛蹄塘组中下部沉积条件均位于氧化界以下,属于贫氧-厌氧还原环境,为区域上V、Mo等元素的超常富集提供必要条件,至本组上部为贫氧-弱氧化环境,划分出Ⅶ个氧化还原幕次,细化了研究区牛蹄塘组沉积环境条件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白平  肖加飞  何熙琦  石磊  李艳桃 《贵州地质》2014,31(4):291-296272
黔北西部遵义-大方一带早寒武世沉积地层发育完整,中下部以陆源碎屑岩为主,上部则主要为碳酸盐岩。金沙岩孔剖面露头良好,标志清楚,具有多个相对深-浅变化旋回,共划分为5个沉积层序,第一、第二、第四层序及第三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为陆源碎屑沉积,第三层序的海侵体系域和第五层序由碳酸盐沉积构成。层序地层格架显示沉积厚度具有西厚东薄的变化特点,各层序的体系域厚度总体上表现为海侵体系域小于高水位体系域。早寒武世沉积环境具有由深变浅的演化特点,总的沉积环境变迁为深水滞流陆棚→广海陆棚→碳酸盐岩缓坡→广海陆棚→浅水滨岸→碳酸盐岩台地。  相似文献   

6.
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结合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将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和10余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细地讨论了短期、中期和长期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沉积序列和叠加样式;建立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为等时地层格架,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以及地层格架中生储盖组合特征,认为下沙溪庙组下部具备良好的油气储、盖组合和形成大、中型次生油气藏的务件。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认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层序格架和时空分布,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心的观察及测井、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开展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研究,结果发现盆地内虽然具有构造复杂、物源多样、岩相不均、组名不统一的特点,但依然具有全盆地范围内可追溯的不整合面和湖泛面。通过层序界面追踪及沉积旋回分析,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划分为3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及2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并建立了盆地内各级旋回的对比关系。通过全盆地对比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在南北方向上各级旋回个数变化不大,沉积厚度相对稳定;东西方向上旋回变化复杂,西部缺失LSC6旋回和大部分LSC5旋回,东部则缺失大部分LSC1旋回,由于沉降与沉积中心位于龙门山前缘坳陷,盆地近西部沉积速率极高,整体的沉积体展布呈现西厚东薄的楔形体形态特征。在层序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建立了年代地层格架,通过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的综合对比,推测了各旋回的相对年龄值以及不整合面的沉积间断时间,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下一步油气资源探勘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录井剖面、测井曲线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在识别出5种不同成因类型层序界面的基础上,将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区域上分布稳定的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LSC2、LSC3、LSC4)。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层序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指出生储盖组合特征与长期基准面旋回最为密切,有利储层发育位置主要出现在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以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基准面升降转换位置发育的湖相泥、页岩为良好的烃源岩及盖层。  相似文献   

9.
王峰  田景春  陈蓉 《新疆地质》2007,25(1):96-100
依据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识别了盐定地区层序界面的基础上,将研究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4个长期旋回层序.详细论述了各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地层堆砌样式和充填特点,建立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对层序与生储盖组合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生储盖组合特征与长期基准面旋回关系密切,生油岩和储集层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和可容空间变化的影响,在长期基准面旋回升降转换面附近是生油岩和盖层发育的有利位置,优质储层主要出现在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和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区上生下储、下生上储的生储盖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典型露头剖面及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大量测井曲线,详细地分析了延长组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由1个超长期旋回,4个长期旋回,9个中期旋回及若干个短期旋回组成。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在研究区形成了两个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升降面(SLSB2和SLSB1),该界面为超长期旋回的顶、底界面。长期旋回层序为一套区域性湖进-湖退沉积序列,界面是低角度的侵蚀不整合面和与其相应的整合面。研究区3个长期旋回层序界面自下而上依次为:区域性基准面抬升所形成的水进界面,相当于"李家畔页岩";区域性的泥岩、凝灰岩标志层,相当于长6油层组底部的k2标志层;区域性的相转换界面,相当于长4 5和长3的分界面。中期旋回和短期旋回层序界面主要为不同级次的湖泛面、冲刷侵蚀面、岩石类型或相组合的转换面、岩石相内部的层理变化界面、砂泥岩厚度旋回性变化界面等。在界面识别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沉积旋回及界面的空间配置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级次界面的识别是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的核心,对于油田勘探和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综合利用卡姆斯特煤田钻孔测井、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卡姆斯特煤田八道湾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6个体系域。通过沉积基础图件、沉积环境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八道湾组沉积演化主要受古地形起伏、古气候条件等古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确定研究区内目的层段主要在高位和低位时期聚煤,湖侵时期不利于聚煤。通过详细研究卡姆斯特煤田八道湾组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为今后寻找和开发卡姆斯特地区煤炭资源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台中寒武统张夏组上部高频层序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华北地台东部寒武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将张夏组划分为两个正层序,其中上部正层序(530-525MaB.P.,三叶虫带Amphoton-Taitzuia带至Damesela带)由4个亚层序和17-23个小层序组成,其中正层序和亚层序具有高分辨率区域地层对比意义。每一级层序均表现为向上变浅和变粗进积型序列,底部常以间断-加深面或洪泛面为界。该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具有高频振荡特点,构成一个三级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由不同级别层序所反映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可以分别与天文周期的奥特周期(2—5Ma)、米兰科维奇长周期(0.1—0.4Ma)和米兰科维奇短周期(0.02—0.04Ma)相对比。据层序地层和相序及相模式的研究,识别出6种类型的小层序,陆棚盆地至上缓坡显示出由A—F类型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应用陆相断陷湖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芯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北部地区层序界面、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首次湖泛面进行识别,建立了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两个三级层序(层序I、层序Ⅱ),每个三级层序又划分为3个体系域,其识别标志为地震、露头、测井等资料上的特征,层序I的体系域为N1-HST、N1-TST、N1-LST,层序Ⅱ的体系域为N2-HST、N2-TST、N2-LST,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屯组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即构造断裂活动、气候条件、湖平面升降和物源供应。  相似文献   

14.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层序地层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须家河组二段是川西坳陷中的区域气层。长期以来,地质分层采用岩石地层单位界面。这一界面的穿时性,造成了构造演化分析中的误差。笔者以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引入地震反射“等时”约束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对须家河组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及须二段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划分和对比,在建立高分辨率时间一地层格架的基础上,经过地震微相特征的仔细分析,确认须二段顶面属Ⅲ级整合界面。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井震基准面旋回匹配的概念与方法。该方法通过测井和地震层序地层分析,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为约束,利用合成记录建立测井和地震反射之间的匹配关系。采用该方法可获得更可靠的井震匹配关系,并能赋予各主要地震反射轴的层序地层意义,搭建起地震层序地层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之间的桥梁。孔南地区沙河街组30多口井的井震基准面旋回匹配研究结果表明:层序Ⅰ包括4个主要反射轴,A1、A2和A3分别代表了层序Ⅰ内部的3个四级层序初始洪泛面,A4反射轴相当于层序ⅠC3U旋回上升半旋回的初始洪泛面;层序Ⅱ内部主要包括B1和B2 2个正相位连续反射轴,分别代表了层序Ⅱ内部2个基准面旋回的洪泛面;层序Ⅲ内部主要发育了C1和C2 2个明显的正相位较连续的反射轴,其中C1相当于层序Ⅲ的C2U旋回与C3D旋回的分界,C2反射轴对应于层序ⅢC3U旋回的初始洪泛面。各三级层序内部的正相位反射轴通常为四级层序的初始洪泛面或最大洪泛面。  相似文献   

16.
Outcrop and microscopic studies have been applied in this research paper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Asmari Formation depositional sequences in the Shajabil Anticline section located at the north of the Izeh Zone,Zagros Basin,Iran.Five depositional sequence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11 facies types (bioclast Nummulitidae Lepidocyclinidae packstone,bioclast perforate foraminifera Nephrolepidina Miogypsinoides wackestone-packstone,bioclast perforate foraminifera Corallinacea wackestone-packstone,bioclast echinoid Neorotalia Brachiopoda wackestone-packstone,coral floatstone-rudstone,bioclast Corallinacea imperforate foraminifera wackestone-packstone,bioclast imperforate foraminifera Archaias wackestone-packstone,bioclast imperforate foraminifera Dendritina wackestone-packstone-grainstone,bioclast imperforate foraminifera Borelis wackestonepackstone and very fine sandy mudstone) corresponding to the tidal flat,restricted and semirestricted lagoon and open marine environments of an inner and middle shelf areas.Well-exposed outcrop horizons of Thalassinoides at the study section are a favorable tool for the regional outcrop sequence stratigraphy.Thalassinoides is considered as an outcrop key-bed for recognition of the Rupelian-Chattian maximum flooding depositional sequence.Coral remnants (small colonies) in outcrop exposures also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HST depositional sequence (Chattian) for the Asmari Formation.The most important achievement of this research is use of associated maximum flooding surfaces (Pg30,Pg40,Pg50,Ngl0 and Ng20) in the Arabian plate.These maximum flooding surfaces could be recorded as an isochrones surface.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理论基础,将山西组划分为6个中期旋回层序,并以此为编图单元编制了相应的砂体等厚图、地层等厚图及砂地比等值线图。基于基准面和可容空间的变化,分析了研究区古地理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山32期至山12期,沉积作用以进积-加积为主,发育较大规模三角洲,沉积砂体较厚;山31期至山11期,沉积作用以进积-加积-退积为主,湖岸线向北推进,湖泊具有扩大的趋势;山2期三角洲平原规模较三角洲前缘大,山1期三角洲前缘有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钻孔岩心数据等资料及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聚煤作用的研究。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地层颜色、岩性突变界面等4个层序界面,并划分出了3个三级层序及相应的低位、湖侵及高位体系域。从时间上看含煤性以层序3最好,层序2次之,层序1较差,煤层主要形成于三级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其次为高位体系域,厚煤层(5煤层)主要发育于三级层序最大湖泛面附近。综合研究区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等研究成果,得出了主要煤层(5煤层)形成于湖侵过程中湖湾沼泽、三角洲平原间湾沼泽和曲流河泛滥平原沼泽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