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2010年8月8日0时12分,甘肃省舟曲县城区及上游村庄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7人遇难和298人失踪。三眼峪、罗家峪2条山洪泥石流沟共冲出固体堆积物181×104m3。三眼峪山洪泥石流前锋从出山口到达县城的运动时间约为2.1min,罗家峪山洪泥石流前锋从出山口到达县城的运动时间约为4.3min。二者自出山口距离县城均约2km。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因素包括:该地历史上就是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山高沟深具备强大冲击的重力势能条件,沟域崩塌滑坡堆积提供了物源,历史地震导致山体松动破碎,2010年以来区域持续干旱造成雨水更易渗入岩土体,8月7日的局地过程降水量远超过历史记载,山洪泥石流暴发的突然性、毁灭性,舟曲县城部分建筑占用了山洪泥石流进入白龙江的通道等。  相似文献   

2.
甘肃舟曲三眼峪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8月8日,舟曲县城北侧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暴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给舟曲县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基于现场调查,分析了三眼峪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未来泥石流的发展趋势。调查发现,独特的地形条件、极其丰富的固体物质储备和极端降雨条件,导致了"8.8"特大泥石流灾害。崩塌堆积体是三眼峪沟泥石流固体物质的最主要来源,受"8.8"泥石流的影响,沟内堆积物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一旦有强降雨发生,该沟很可能再次发生泥石流,并且泥石流的规模和活动性可能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舟曲县三眼峪沟特大型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8月8日凌晨,舟曲县城北侧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暴发了自1949年以来强度最大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本文基于现场调查,对三眼峪沟泥石流的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该流域泥石流的特征显示,三眼峪沟"8.8"泥石流在流域中游已基本形成,但是,由于沟谷不同地段沟谷形态及固体物质的特征不同,泥石流在冲淤和流量方面差异显著。三眼峪沟的两个支沟汇合后,泥石流流量迅速增大,但其最大峰值流量未形成叠加,主沟出山口处最大峰值流量达1833.18m3/s。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舟曲8.7特大泥石流调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舟曲县城后山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质和降雨条件入手,分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特征与成因: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形成区在2010年8月7日23~24时的1h降雨量达77.3m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两条沟内的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泥石流冲出总量和泥沙总量分别为 144.2104m3和97.7104m3; 泥石流携带具有强大冲击力的巨石冲毁房屋5500余间; 在白龙江内形成长约550m,宽约70m,高约10m的堰塞坝并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回水长3km,使县城一半被淹; 泥石流造成1744人死亡和失踪。分析研究表明,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如果在近期遭遇强降雨还会暴发泥石流,但规模比87特大泥石流小;如果强降雨发生在数年后,暴发的泥石流规模比87特大泥石流略小;在20a或更长的时期内,没有发生新的地震影响下,在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经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暴发后,泥石流的规模将回到汶川地震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城北部山区强降雨引发三眼峪沟、罗家峪沟突发山洪泥石流,造成城区及上游村庄1765人死亡失踪。封面照片为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治理现场,摄于2012年5月15日,镜向上游出山口。该项工程以“8.8”特大山洪泥石流规模为标准,采用拦排结合的治理方案,通过构筑中上游拦挡坝、中下游排导堤、排导堤上部设复式挡墙等三道工程防线,保护两岸及舟曲县城安全。在西部山区,受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历史人文地理的影响,分布着一些与舟曲县城相类似的人口聚集区。在不可逆转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发展规划系统性差、资源环境超载或巨灾应对能力弱等新老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0年8月8日,舟曲县城北侧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暴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给舟曲县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基于对舟曲"8.8"泥石流灾害的现场勘查和治理工程设计项目,从施工的难易程度、工程投资、安全性和服务年限4个方面对拦挡坝的类型,以及从工程投资、占地和安全性3个方面对排导渠的路线进行了详细的论证,选取钢筋混凝土拦挡坝和在原有排导渠的基础上截弯取直修建复式排导渠作为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最优的治理措施,该措施的应用对同类工程地质条件下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方案的选择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眼峪特大泥石流沟流域分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眼峪“8.8”特大泥石流属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整个沟域具有明显的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通过野外调查,竹塔沟-桥子沟以上的大、小眼峪上游沟脑为雨洪产流汇流区域,产流区与罐子坪-峪支沟一线之间为主要的固体物源区,大、小眼峪口至三眼峪口之间以过流为主,峪口至白龙江之间为堆积区。通过分析三眼峪流域分区特征和泥石流在不同分区的沿程冲淤变化,以期为建立三眼峪泥石流监测预警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地矿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西北分院承担、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参加的《甘肃省舟曲县三服峪沟泥石流灾害勘查报告》最近在兰州通过专家评审,可为整治该沟20年一遇的泥石流、保护舟曲县城2.14万居民生命和110家企、事业单位1.96亿元资产提供科学依据。地处秦岭西段的舟曲县,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所辖的少数民族贫困县之一。近年来,位于该县城北部的三眼峪沟泥石流频繁发生,对县城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据悉,三眼峪沟自解放以来每年都有小规模泥石流发生,较大规模的2~3年一次。近20年来,由于人为的伐木毁林,植被…  相似文献   

9.
在对甘肃省舟曲县“8.8”特大泥石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三眼峪泥石流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值。三眼峪泥石流重度介于2.O~2.15t/m^3之间,属于黏性泥石流;支沟大眼峪和小眼峪坡降大,谷底窄,泥石流流速比主沟流速大,最大流速达9.2m/s,流通区积蓄能量巨大;主沟最大流量位于大眼峪沟与小眼峪沟交汇处(峪门口),流量达1830m^3/s,一次最大冲出量为152×10^4m^3,泥石流规模为特大型;三眼峪沟泥石流冲压力最大为小眼峪沟沟口断面处,冲击力为245kPa;实测泥石流堆积扇中石块最大粒径为11.2m,计算三眼峪沟泥石流中石块最大运动速度达15.06m/s。特征值分析结果可为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过程中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8月7日晚23:00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罗家峪、三眼峪流域突然降强暴雨,在三眼峪支流和罗家峪上游形成洪流,降雨持续40min后,在两泥石流沟谷中形成特大泥石流灾害。由于其特有的峰尖谷深地形、坡体表面丰富的松散物质本质条件,在多雨季节降强暴雨诱发了本次泥石流的产生。本文从泥石流形成的潜在性、泥石流降雨诱发因素、城建开发不合理三方面分析了此次泥石流灾难的形成原因。作为泥石流频发区,可采取监测预报,加强管理以遏制人类活动,实施工程治理的综合方法减少和避免灾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之后,研究其发展趋势是做好舟曲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通过现场调查和搜集历史数据,分析了泥石流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认为三眼峪沟爆发泥石流的地形地貌和降雨条件依然存在,“8.8”特大泥石流的下泄量体积仅180×10^4m^3,仅为总物源的1/15,大量的松散物质仍然堆积在沟谷内,三眼峪仍然具有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三眼峪沟泥石流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频率和规模将呈现增大的趋势,灾后泥石流堆积扇上人员、住房和基础设施减少会使泥石流造成的灾害损失减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舟曲三眼峪沟流域固体松散物质的调查勘测,阐述该沟"8.8"特大泥石流形成过程中松散物质的补给特征,对沟内固体松散物质的稳定性及可转化数量进行分析评价。分析认为,三眼峪沟泥石流的形成具有以主沟冲蚀再搬运为主的显著特点,以崩塌及沟床松散物质补给为主。沟内极不稳定易转化为泥石流的固体松散物质540×104m3,不稳定的松散物质1 730×104m3,较不稳定的423×104m3,稳定而难以转化的松散物质1 450×104m3。泥石流的主要补给沟段集中于大眼峪沟的竹塔沟—罐子坪沟段、大峪口段,小眼峪沟的滴水崖—峪支沟沟段、小峪口段,控制了上述沟段固体松散物质,将有效控制该沟泥石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三眼峪特大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舟曲县"8.8"特大山洪泥石流三眼峪沟进行现场调查,从泥石流的岩土体类型及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等方面,对物源条件的地质环境背景进行了总结.调查结果表明:①三眼峪沟泥石流的松散固体物质主要包括崩塌堆积物、滑坡堆积物、残坡积物和冲洪积物.②三眼峪沟松散固体物质总量4079.42×104m3,流域...  相似文献   

14.
三眼峪特大泥石流堆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勘查与试验,认为三眼峪泥石流沟是一个高频泥石流沟,历史上发生多次重大泥石流灾害事件,多期泥石流堆积物在沟道及沟口上下超覆叠置。结合泥石流发生前后遥感影像对比,采用ArcGIS平台进行分析,“8.8”特大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固体物质总量达152.18×10^4m^3,所到之处房毁江堵,并形成长约1.9km的狭长堆积,堆积量110.58×10^4m^3,最大堆积厚度达10.8m。因泥石流堆积特征是泥石流发生、发展、活动过程的客观记录,分析了三眼峪早期和“8.8”泥石流在不同部位的堆积特征和破坏程度,为泥石流综合整治和灾后重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对舟曲三眼峪沟“8·8”特大泥石流灾害现场调查、勘测,对激发泥石流的暴雨范围及特征、流域内松散物质补给特征、泥石流发生过程及流速变化、堆积区冲淤变化等特征的分析认为。激发舟曲特大泥石流的暴雨区域集中于擂鼓山东坡—陡石山—东山一带,局地性强,面积小于50km2。暴雨区距离舟曲县城4.0~4.5km,具有突发性、骤然增强、破坏力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泥石流重力式拦挡坝的设计安全和避免资金投入过大而造成浪费,选择合理的泥石流冲击力作为设计依据尤为重要。文章结合舟曲县三眼峪沟灾后重建防治工程相关数据,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计算分析,采用增量加载的数值计算方法,分别求得2种工况下重力式拦挡坝的抗冲击力。根据三眼峪沟治理工程运行至今的反馈情况,证明在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中,冲击力选择工况1和2的平均值较合理,同时说明该方法与经验公式结合使用,其结果更加精确可靠,在泥石流工程设计和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甘肃省舟曲县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8.8"特大暴雨型泥石流的调查分析,认为突发性强降雨、高山峡谷地貌和丰富松散堆积物是该泥石流灾害发生的3个成因特征.就致灾特征而言,涉及到承灾对象,包括3个方面,首先是堆积区高密度建筑的挤占造成行洪能力不足,致使出谷口后的面状泥石流再次汇集,引起泥石流流量集中和过流断面不足,破坏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甘肃省舟曲三眼峪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水动力条件人手,以ArcGIS为平台,运用DEM数据,分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三区地形地貌特征、固体松散物特征、降雨特征以及泥石流静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三眼峪三区为泥石流的形成和径流流通提供了极为有利地形条件;固体松散物质补给量潜力巨大,会导致堰塞坝的放大效应;诱发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是一场局地性、短时强度大的暴雨过程,泥石流容重在2.10t·m^-3左右,属于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泥石流屈服应力在8000Pa以上,大小眼峪(降雨汇流区)及三眼峪(泥石流堆积区)泥石流流速分别为8.97m/s、7.06m/s和6.02m/s,洪峰流量分别为1659m^3/s、1553m^3/s和1896m^3/s,冲击力分别为46676tf、40236tf和21182tf,其破坏力巨大,危害严重,使得泥石流在汇流区破坏力巨大以切蚀为主,受地形影响,三眼峪出口处,冲击力减小,泥石流发生堆积。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6,(2)
通过对唐山市迁西县干柴峪村三漫子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机制及特征的研究,阐述了该沟泥石流的严重性和治理的必要性,提出了以拦挡为主,并结合排导沟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5,(6)
通过对唐山市迁西县干柴峪村后头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机制及特征的研究,探讨该沟泥石流的严重性和治理的必要性,提出以拦挡为主,结合排导沟的治理措施,在泥石流沟原有简易谷坊坝相邻处设计修建4处谷坊坝,并另修导流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