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2010年8月8日凌晨,舟曲县城北侧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暴发了自1949年以来强度最大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本文基于现场调查,对三眼峪沟泥石流的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该流域泥石流的特征显示,三眼峪沟"8.8"泥石流在流域中游已基本形成,但是,由于沟谷不同地段沟谷形态及固体物质的特征不同,泥石流在冲淤和流量方面差异显著。三眼峪沟的两个支沟汇合后,泥石流流量迅速增大,但其最大峰值流量未形成叠加,主沟出山口处最大峰值流量达1833.18m3/s。 相似文献
2.
甘肃舟曲三眼峪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8月8日,舟曲县城北侧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暴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给舟曲县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基于现场调查,分析了三眼峪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未来泥石流的发展趋势。调查发现,独特的地形条件、极其丰富的固体物质储备和极端降雨条件,导致了"8.8"特大泥石流灾害。崩塌堆积体是三眼峪沟泥石流固体物质的最主要来源,受"8.8"泥石流的影响,沟内堆积物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一旦有强降雨发生,该沟很可能再次发生泥石流,并且泥石流的规模和活动性可能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4.
基于对舟曲三眼峪沟流域固体松散物质的调查勘测,阐述该沟"8.8"特大泥石流形成过程中松散物质的补给特征,对沟内固体松散物质的稳定性及可转化数量进行分析评价。分析认为,三眼峪沟泥石流的形成具有以主沟冲蚀再搬运为主的显著特点,以崩塌及沟床松散物质补给为主。沟内极不稳定易转化为泥石流的固体松散物质540×104m3,不稳定的松散物质1 730×104m3,较不稳定的423×104m3,稳定而难以转化的松散物质1 450×104m3。泥石流的主要补给沟段集中于大眼峪沟的竹塔沟—罐子坪沟段、大峪口段,小眼峪沟的滴水崖—峪支沟沟段、小峪口段,控制了上述沟段固体松散物质,将有效控制该沟泥石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6.
舟曲三眼峪泥石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泥石流风险评价仅局限于某个单一时点的风险分析,而对泥石流发生前后和治理前后的评价因子变化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变化则缺少分析和研究。选择舟曲三眼峪泥石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沟泥石流风险度评价模型,利用现场调查、工程勘查、工程设计等资料,分析“8.8”前、现状情况下和治理后3个不同时点的评价因子变化情况,得到各自的危险度和易损度评价参数;分别对这3个时点的泥石流风险度做了计算,得到各自风险度的大小;最后对评价结果做了讨论,分析了不同时点风险度发生变化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7.
8.
2010年8月8日,舟曲县城北侧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暴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给舟曲县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基于对舟曲"8.8"泥石流灾害的现场勘查和治理工程设计项目,从施工的难易程度、工程投资、安全性和服务年限4个方面对拦挡坝的类型,以及从工程投资、占地和安全性3个方面对排导渠的路线进行了详细的论证,选取钢筋混凝土拦挡坝和在原有排导渠的基础上截弯取直修建复式排导渠作为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最优的治理措施,该措施的应用对同类工程地质条件下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方案的选择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在对甘肃省舟曲县“8.8”特大泥石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三眼峪泥石流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值。三眼峪泥石流重度介于2.O~2.15t/m^3之间,属于黏性泥石流;支沟大眼峪和小眼峪坡降大,谷底窄,泥石流流速比主沟流速大,最大流速达9.2m/s,流通区积蓄能量巨大;主沟最大流量位于大眼峪沟与小眼峪沟交汇处(峪门口),流量达1830m^3/s,一次最大冲出量为152×10^4m^3,泥石流规模为特大型;三眼峪沟泥石流冲压力最大为小眼峪沟沟口断面处,冲击力为245kPa;实测泥石流堆积扇中石块最大粒径为11.2m,计算三眼峪沟泥石流中石块最大运动速度达15.06m/s。特征值分析结果可为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过程中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甘肃省舟曲三眼峪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水动力条件人手,以ArcGIS为平台,运用DEM数据,分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三区地形地貌特征、固体松散物特征、降雨特征以及泥石流静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三眼峪三区为泥石流的形成和径流流通提供了极为有利地形条件;固体松散物质补给量潜力巨大,会导致堰塞坝的放大效应;诱发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是一场局地性、短时强度大的暴雨过程,泥石流容重在2.10t·m^-3左右,属于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泥石流屈服应力在8000Pa以上,大小眼峪(降雨汇流区)及三眼峪(泥石流堆积区)泥石流流速分别为8.97m/s、7.06m/s和6.02m/s,洪峰流量分别为1659m^3/s、1553m^3/s和1896m^3/s,冲击力分别为46676tf、40236tf和21182tf,其破坏力巨大,危害严重,使得泥石流在汇流区破坏力巨大以切蚀为主,受地形影响,三眼峪出口处,冲击力减小,泥石流发生堆积。 相似文献
14.
舟曲“8.8”特大泥石流是我国有历史记载以来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灾害,如实地记录这次灾害的特点、形成条件及致灾因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风险减缓措施,对指导灾后重建和今后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以舟曲“8.8”泥石流中的罗家峪为对象,通过泥石流勘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描述了三眼峪泥石流的分区特征和堆积物特征,从泥石流的堆积特征、重度、流速、流量的特征值等方面阐述了本次泥石流的发育特征;从地形地貌、固体物质和极端降雨等方面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三眼峪特大泥石流堆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勘查与试验,认为三眼峪泥石流沟是一个高频泥石流沟,历史上发生多次重大泥石流灾害事件,多期泥石流堆积物在沟道及沟口上下超覆叠置。结合泥石流发生前后遥感影像对比,采用ArcGIS平台进行分析,“8.8”特大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固体物质总量达152.18×10^4m^3,所到之处房毁江堵,并形成长约1.9km的狭长堆积,堆积量110.58×10^4m^3,最大堆积厚度达10.8m。因泥石流堆积特征是泥石流发生、发展、活动过程的客观记录,分析了三眼峪早期和“8.8”泥石流在不同部位的堆积特征和破坏程度,为泥石流综合整治和灾后重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之后,研究其发展趋势是做好舟曲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通过现场调查和搜集历史数据,分析了泥石流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认为三眼峪沟爆发泥石流的地形地貌和降雨条件依然存在,“8.8”特大泥石流的下泄量体积仅180×10^4m^3,仅为总物源的1/15,大量的松散物质仍然堆积在沟谷内,三眼峪仍然具有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三眼峪沟泥石流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频率和规模将呈现增大的趋势,灾后泥石流堆积扇上人员、住房和基础设施减少会使泥石流造成的灾害损失减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甘肃省舟曲县城三眼峪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采用有限差分FLAC^3D方法对该流域重力条件下侵蚀机理进行了探索,对流域应力场、位移场以及塑性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流域天然状态下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位移主要以压缩变形为主,最大位移主要出现在沟道两侧梁峁顶处的松散碎石土层内,局部区域已经破坏,且表现为竖向位移最大;由于碎石土、灰岩分界面的存在,使其附近区域的最大主应力方向较其他区域变化大而且迅速;流域内以剪切、张拉并存的破坏的塑性屈服模式为主,沟道两侧的表层碎石土层梁峁顶和梁峁坡上部同时处于张拉塑性屈服区和剪切塑性屈服区,破坏程度较为严重。建模方法和模拟结果可为泥石流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20.
甘肃省舟曲县因发生"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而倍受世人关注。本文在概述县域自然地理条件,地质背景及生态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舟曲县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状态及危害性特征,并以泄流坡滑坡和三眼峪泥石流为例,详细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发育特征及危害评估,以期对正在舟曲实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