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海纳日贡玛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矿体脉石英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纳日贡玛铜矿具有典型的斑岩型铜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纳日贡玛斑岩铜矿成矿温度为246~300℃,具高盐度特点,w(NaCl)为31.3%~42.2%,且其矿体均产于高盐度包裹体分布范围内,成矿流体属岩浆水和大气水的混合流体,具沸腾特征.  相似文献   

2.
与同一花岗质岩浆系统密切相关的不同成矿作用在成矿流体性质、组成、演化及成矿物质沉淀等特征既存在相似之处,也表现出明显差异。本文对赋存在社山复式岩体中的社垌石英脉型钨钼矿床和宝山斑岩型铜矿床进行的对比研究表明,钨钼矿体呈石英细脉状产出在社山加里东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铜矿体呈浸染状分布在宝山燕山晚期隐伏花岗斑岩体中。流体包裹体研究数据表明,社垌钨钼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0 ℃~320 ℃和340 ℃~440 ℃,其中主峰值范围为180 ℃~320 ℃,盐度峰值范围分别为0~10%、16%~20%、30%~34%,集中在0~10% NaClequiv.峰值范围内(n = 177),显示社垌钨钼矿床的成矿流体形成于一种中高温、中低盐度的H2O-NaCl±CO2体系。宝山斑岩型铜矿床中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在136.6 ℃~440.0 ℃,峰值为240 ℃~360 ℃,盐度主要集中在0.18%~34.83% NaClequiv.(n = 154),显示宝山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高盐度的NaCl-H2O-KCl±CO2体系。结合包裹体岩相学以及均一温度和盐度的特征,我们认为社垌脉状钨钼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经历了早期岩浆流体与晚期大气降水逐渐混合的过程,流体混合作用可能是引起矿石沉淀的主要因素,而宝山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可能是早期岩浆结晶分异的中-高温、中-高盐度初始成矿流体,晚期又分异为高温、低盐度流体和高温、高盐度流体,流体沸腾和相分离作用对Cu金属元素的运移和沉淀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驱龙铜矿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驱龙铜矿是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分为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类,它们的均一温度为190℃~510℃;盐度为0.5~52.5 wt%NaCleq.激光拉曼显微探针(LRM)分析表明,各类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与不同气相充填度的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共存,且均一温度相近,但盐度相差很大,表明成矿流体经历了沸腾作用.从蚀变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及LRM分析可以看出,驱龙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富含Cl-、SO2-4、Na 、K 、Ca2 、CO2-3,具有较高盐度和较强的Cu溶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卢焕章  毕献武  王蝶  单强 《矿床地质》2016,35(5):933-952
斑岩铜矿是主要的铜资源,是矿床研究和勘查的重要目标。斑岩铜矿按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可分为2种:俯冲带斑岩铜矿和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它们在成矿流体方面有很多区别,其中较大的差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钾化蚀变带比俯冲带斑岩铜矿的钾化蚀变带强得多,且范围也相对较宽。文章简述了这2种斑岩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着重从流体包裹体、蚀变作用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来探讨斑铜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特征,包括成矿流体的成分、形成温度和压力,氢、氧、碳和硫稳定同位素组成。这两种类型的斑岩铜矿中主要发育5种包裹体:M熔体包裹体;Ⅰ液体包裹体;Ⅱ气体包裹体;Ⅲ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和CO2_H2O包裹体。Ⅱ类和Ⅲ类包裹体常共存,且均一温度相似,表明成矿流体经历了不混溶和沸腾作用。在Ⅲ类含子矿物的包裹体中发现了含金属硫化物(黄铜矿、黄铁矿)和氧化物(赤铁矿、磁铁矿)子矿物。在斑岩金矿和碰撞造山带的斑岩铜矿中出现CO2_H2O包裹体,在斑岩的斑晶和一些早期石英脉的石英中可见到熔体包裹体以及熔体_流体包裹体,它们代表斑岩岩浆的样品,说明斑岩铜矿的形成经历了岩浆和热液阶段。最近的研究表明,斑岩铜矿的初始流体是中等盐度和密度的岩浆流体。这种流体在上升过程中因压力释放而发生沸腾,形成气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高盐度包裹体。  相似文献   

5.
桂花冲铜矿床是铜陵矿集区沙滩脚矿田内新发现的一个以斑岩型矿化为主的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铜矿床。文章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和斑岩型矿化成矿流体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根据脉体的穿切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桂花冲铜矿斑岩型矿化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钾化、硅化、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5个阶段。硅化阶段主要发育纯气体、含子矿物及富气相包裹体,石英黄铁矿阶段主要发育纯气体、富液相、富气相及含子矿物包裹体,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阶段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从硅化阶段至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由高温(472.9℃)、高盐度(47.7%~74.0%)的岩浆热液逐渐向中低温(140.2~280.3℃)、低盐度(1.6%~7.7%)的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演化,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沸腾及混合作用,混合作用是导致铜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了我国主要的一些斑岩铜矿床成矿溶液包裹体资料,提出了我国一些大中型斑岩铜矿床成矿温度一般有大于300℃、350~250℃、250~150℃三个阶段;成矿普遍有高温沸腾现象;成矿溶液的盐度可分为高盐度(大于36%wt)和低盐度两种类型;成矿压力一般较小(140~200大气压)的认识。结合地质和实验资料,把成矿溶液分为三类,提出了成矿模式。结论是高盐度包裹体和气体包裹体的存在是寻找斑岩铜矿化富集地段的标志之一,也可作为岩体含矿性评价的依据,蒸发晕找矿可作为一个斑岩铜矿找矿勘探工作中钻孔评价和检查剖面测量成果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西藏冈底斯三处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对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中的驱龙、冲江斑岩铜矿床和与斑岩有关的帮浦铜多金属矿床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对斑岩中斑晶石英、硅化脉石英和热液矿物硬石膏内流体包裹体的观测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分为气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等3类。它们的均一温度变化较大(191~550℃),气相包裹体与含子晶多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主要集中于300~550℃之间。流体的盐度ω(NaCleq)为1.91%~66.75%,含石盐子晶包裹体的盐度ω(NaCleq)范围为32.70%~66.75%。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子晶以石盐为主,并有较多的黄铜矿;气相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的气相中含有CO2。低密度的气相包裹体与高密度的液相包裹体、高盐度的含子晶包裹体共生,其均一温度范围一致,但盐度相差较大,指示成矿流体有不混溶作用或沸腾作用。成矿流体来自于岩浆的出溶;金属硫化物直接来源于岩浆。斑晶石英内流体包裹体中的不混溶作用与岩浆的初始沸腾有关;硅化脉石英捕获的流体包裹体与岩浆的二次沸腾有关;而硬石膏内流体包裹体的不混溶与两种不同性质流体的混合作用有关。斑晶石英中包裹体内的黄铜矿子晶是岩浆流体高金属含量的表征而不是矿化开始的标志。冈底斯成矿带内斑岩铜矿的成矿始于岩浆期后高温阶段,随后的高-中温热液阶段是流体大量沉淀矿质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
江西德兴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砂红斑岩铜矿位于德兴斑岩铜矿矿集区的西北方向,紧邻铜厂铜矿.本文在前人有关德兴铜矿研究基础上,以铜矿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内容,通过野外详细的岩芯采样,室内石英斑晶、石英脉和方解石脉中包裹体测试及数据整理分析后初步发现: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大致可以分成五大类型(富液型包裹体、富气型包裹体、含CO2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型和固液两相型);相比铜厂整体成矿温度略低,盐度略高;由成矿流体压力47.27~184.47 MPa,推导出成矿深度达2~4 km,以及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流体中含有CO2、H2S和CH4等挥成份气体,它们可能与Au等元素的运移成矿有关.因此,从包裹体性质推测朱砂红铜矿不只是斑岩铜矿,可能是浅成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此外,朱砂红矿区成矿流体来源至少有两种:高温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伴随流体演化期次大致可以划分出3个成矿阶段:硅酸盐硫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即主成矿阶段,温度:200~340℃,盐度:2.0%~15%NaCl)、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阶段.同时,均一温度、盐度及压力等暗示在流体演化和成矿过程中岩浆流体发生过沸腾或不混溶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西德兴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朱砂红斑岩铜矿位于德兴斑岩铜矿矿集区的西北方向,紧邻铜厂铜矿。本文在前人有关德兴铜矿研究基础上,以铜矿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内容,通过野外详细的岩芯采样,室内石英斑晶、石英脉和方解石脉中包裹体测试及数据整理分析后初步发现: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大致可以分成五大类型(富液型包裹体、富气型包裹体、含CO2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型和固液两相型);相比铜厂整体成矿温度略低,盐度略高;由成矿流体压力47.27~184.47MPa,推导出成矿深度达2~4km,以及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流体中含有CO2、H2S和CH4等挥发分气体,它们可能与Au等元素的运移成矿有关。因此,从包裹体性质推测朱砂红铜矿不只是斑岩铜矿,可能是浅成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此外,朱砂红矿区成矿流体来源至少有两种:高温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伴随流体演化期次大致可以划分出三个成矿阶段:硅酸盐硫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即主成矿阶段,温度:200~340℃,盐度:2.0~15wt.%NaCl)、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阶段。同时,均一温度、盐度及压力等暗示在流体演化和成矿过程中岩浆流体发生过沸腾或不混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富铜流体物理—化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培荣  徐士进 《地球化学》1997,26(5):54-61,T001
西范坪斑岩铜矿成矿母岩为黑云母石英二长斑岩,其多相流体包裹体中普遍含有黄铜矿子矿物,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铜的H2O-NaCl体系,具有高温、高盐度和沸腾和特征,多相包裹体捕获的最小压力51MPa左右,成矿流体水的氧同位素组成与典型岩浆水一致黄铁矿的S、Pb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所有些特点吻合于斑岩铜矿的正岩浆模式。多相流体包裹体发育的部位曾经是高盐度高矿质流体活动的地位,这种包裹体是一  相似文献   

11.
雪鸡坪铜矿床产于印支晚期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侵入体内,为一斑岩型铜矿床。矿床形成经历了多阶段热液成矿作用,主要有微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细脉状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及微细脉状贫硫化物-石英-方解石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及碳、氢、氧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微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含Na Cl子矿物三相及气液两相包裹体,与含矿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中高温、高盐度Na Cl-H2O体系热液,可能主要来源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体;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中主要发育含CO2三相及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Na Cl-CO2-H2O体系热液,与前者来源明显不同;贫硫化物-石英-方解石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Na Cl-H2O体系热液,推测其可能较多来自于大气降水。因此,雪鸡坪铜矿床为不同来源、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朗铜矿床为滇西北地区一超大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它产于印支晚期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复式侵入体内,已有研究表明其形成于印支期。本次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碳、氢、氧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石英中主要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相、气液两相及富气相3种类型的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中高温、高盐度(w(NaCl))NaCl-H2O热液体系,来源于印支晚期岩浆活动;辉钼矿±黄铜矿-石英脉石英中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相、气液两相及含CO2 3种类型的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中高温、高盐度NaCl-CO2-H2O热液体系,推测来源于后期岩浆活动;晚期黄铜矿±辉钼矿-方解石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NaCl-H2O热液体系,系NaCl-CO2-H2O型成矿流体演化产物。据此,结合区域广泛叠加发育燕山期斑岩钼矿化成矿背景,提出普朗超大型斑岩矿床可能存在燕山期Mo、Cu成矿作用叠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位于柴北缘中北段,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隐伏斑岩型矿床,矿体产出于海西晚期—印支期花岗闪长(斑)岩和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接触部位。为探讨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机制,本文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不同类型矿脉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热液成矿期次划分为成矿早期石英阶段、成矿期辉钼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和成矿晚期石英-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以Ⅰ型(富液相L+V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型(富气相L+V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Ⅲ型(含子矿物三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显微测温及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体系为中高温、中低盐度、中高密度的NaCl-H2O体系,至成矿晚期,流体性质变化为低温、低盐度、高密度流体,矿床形成深度为0.40~4.00 km。氢氧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δDV-SMOW值为-92.9‰~-78.4‰,δ18OH2O值为-7.4‰~2.0‰,表明成矿流体以混合流体为主,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有更多的大气降水不断混入。矿石中金属硫化物δ34S值处于9.4‰~11.7‰之间,平均值为10.2‰,表现出明显的地层硫特征,为岩浆热液与围岩地层相互作用所致。综上认为,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为矽卡岩型-斑岩型矿床,形成于海西晚期—印支期俯冲碰撞构造环境,混合成矿流体强烈的不混溶作用为斑岩型铜钼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冷水沟矿床位于南秦岭山阳-柞水地区,是秦岭地区发现的与复式岩体有关的铜钼金矿床,矿化类型可分为产于岩体内的斑岩型铜钼矿化、产于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部位矽卡岩型铜矿化和产于斜长角闪岩内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斑岩型铜钼矿石中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含少量Na Cl三相包裹体,属中温、中等盐度H2O-Na Cl体系;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中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2包裹体和CO2包裹体,属中温、中等盐度H2O-CO2-Na Cl体系,显示两种矿石成矿流体类型不同。H-O-S同位素分析表明,斑岩型铜钼矿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有少量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以幔源为主;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成矿流体受建造水或大气降水强烈交代,成矿物质壳源物质为主。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流体沸腾是引起铜钼沉淀的重要因素,流体不混溶是引起金沉淀成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近年来勘探发现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通过冷热台显微观察与测温、扫描电镜、激光拉曼探针测试,对甲玛矿床各成矿阶段典型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富含挥发分,临界相均一的流体来自岩浆超临界流体出溶,主成矿阶段具有沸腾包裹体组合特征,有机质包裹体荧光效应显著。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岩浆-热液阶段斑岩中石英斑晶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50~540℃,含石盐子晶高盐度包裹体盐度范围为35~61(wt%)NaCl.eq,中等盐度的临界均一的气液包裹体盐度范围为3~29(wt%)NaCl.eq,岩浆期后热液阶段斑岩、角岩中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10~410℃,盐度范围为33~41(wt%)NaCl.eq,与其不混溶共生的中低盐度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盐度范围为5~25(wt%)NaCl.eq。矽卡岩阶段矿物均一温度范围为130~360℃,盐度范围为3~41(wt%)NaCl.eq,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到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与盐度呈阶梯式降低趋势。斑岩体石英的流体包裹体中含有较多黄铜矿子矿物,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已经具成矿元素的富集。激光拉曼探针测试结果显示,成矿早期至主成矿期矿物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CH4和N2,各阶段矿物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具有继承性。成矿流体为高温度高盐度,富含CO2、CH4的流体。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岩浆,后期混有大气降水。当岩浆热液上升时因压力的突然释放造成高温含矿热流体发生减压沸腾,CO2和CH4等气体大量逃逸,导致成矿物质快速沉淀。矿床在成因上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北段旁开门金(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旁开门金(银)矿床地处爱辉—呼玛成矿带,矿床主体赋存于侏罗系甘河组火山岩中,矿体主要以脉状形式产出,严格受硅化角砾岩带控制。区内甘河组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流纹岩属过铝高钾钙碱性系列,玄武岩和石英斑岩属过铝质钾玄系列,它们均来源于地幔岩浆,为同源岩浆分异的产物。矿石中流体包裹体发育较差,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仅见少量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68.8~331.6℃,盐度(w(NaCl))为8.67%~13.11%,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88.8~313.3℃,盐度为37.32%~39.23%;表明成矿流体为中温、中—高盐度的热液体系。根据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推断其为岩浆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热液。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及火山岩地层,成矿温度为中温,成矿深度属浅成,其成因类型为浅成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
滇西北红山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红山铜矿床为滇西北地区一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它产于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及燕山期石英二长斑岩体内及其周边地层中,其形成经历了多期次热液叠加成矿作用过程.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矿区早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高盐度NaCl-H2O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印支晚期岛弧型岩浆活动,对区内矽卡岩型矿化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晚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高盐度NaCl-CO2-H2O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隐伏的燕山期后造山伸展型花岗质岩浆侵入体,形成了区内斑岩型Cu、Mo及相关的Pb、Zn多金属矿化.因此,红山铜矿床是两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and detailed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the Dexi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the Yinshan Ag-Pb-Zn deposit and the Jinshan shear zone – hosted gold deposit in the Dele Jurassic volcanic basin, in the northeastern Jiangxi province, East China, we propose that the three deposits share spatial, temporal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belong to the same metallogenic system. Dexing is a typical porphyry Cu–Au–Mo deposit in which both ore-forming fluid and metals are derived from the granite porphyry. The Yinshan deposit consists of a porphyry copper ore located in the cupola of a quartz porphyry stock, in the lower part, and Ag–Pb–Zn ore veins in the upper part. The hydrothermal fluid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magma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mineralizing event and became mixed with meteoric waters in the late stages. Its ore metals are magma-derived. Both the Jinshan base metal veins and the Hamashi, Dongjie and Naikeng quartz vein-type gold deposit are hosted by brittle–ductile structures, which are distal in relation to the porphyry intrusions and were formed by mixed magmatic fluids and meteoric water, whereas the gold was mainly leached from the country rocks (Mesoproterozoic Shuangqiaoshan Group phyllite and schist). The deposits show a distinct spatial arrangement from porphyry Cu, to epithermal Ag–Pb–Zn and distal Au. We suggest a porphyry–epithermal–distal vein ore system model for this group of genetically related mineral deposits. They were formed in a back-arc setting in a Middle Jurassic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with magmas derived from the subducted slab.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农坪金铜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形成机制,采集细脉浸染状金铜矿石中的石英--硫化物细脉,对石英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脉石英中主要发育Ⅰ型气液两相、Ⅱ型含CO2三相、Ⅲ型含子矿物多相、Ⅳ型纯气相和Ⅴ型纯液相等5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不同类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37.8℃~399.4℃,主要集中于310℃~370℃,盐度w(NaCl)变化范围于1.39%~12.3%和33.32%~42.03%两个区间。代表性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气相成分为H2O、CO2,并含有少量的CH4。综合研究后认为,农坪矿床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以至流体中的H2O、CO2等挥发组分大量逸出,引起金、铜等有用组分的沉淀富集。农坪金铜矿床与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在成矿条件及矿化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二者同为斑岩型金铜矿床,均属燕山晚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