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鄂西地区高铁高钛煤系高岭土矿为原料,采用浮选脱硫、强磁选除铁的浮-磁联合流程,选矿除杂效果显著。选矿产品经搅磨超细磨和煅烧工艺处理,最终产品产率77.5%,白度90.3,粒度90.2%、2μm。精矿各项指标均达到90级高级加工纸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富钴结壳超细标准物质的加工制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气流磨制备了2个具有超细粒度的海山富钴结壳标准物质MCPt-1和MCPt-2。原样先经球磨成74μm(-200目),再用气流磨进行超细加工。样品粒度采用激光粒度仪检测,用粒度分布图和特征粒度来表达测量结果。两个样品的平均粒度分别为1.8μm和1.5μm(约2 000目),是目前粒度最小的标准物质。文章介绍了用于超细加工的流化床式气流磨原理与方法,展示了样品加工后的粒度分析结果,对比了国内外超细标准物质的概况。最后讨论了当前关注样品加工的重要性、超细加工的问题及超细样品分析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特大沙尘暴沉降物的粒度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2年3月20日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遭遇的特大沙尘天气沙尘沉降物进行的粒度分析表明,沙尘沉降物属粉质亚砂土,以4~63μm的粉砂为主,占71.18%,〉63μm的砂粒组分占21.7%,〈4μm的粘土组分含量最少,仅占7.13%。粒度为二峰态分布,292~34.7μm粒级的粗粉砂形成第一主峰,含量约占7.4%,420.5-500μm粒级的中砂组分形成第二主峰,含量约占1.29%,而0.69-0.82μm粒级的细粘土组分形成第三主峰,含量约占0.52%。平均粒径Mz为28.4μm,分选系数为181,偏态为0.044,峰态为1.494,粉粘比为7.3。粒度分布显示这次哈尔滨市沙尘沉降物是迄今为止国内有见报道中最粗的,沉降物是不同来源沙尘远距离和近距离搬运的混合体,粗颗粒为低空气流搬运的近源物质。哈尔滨市或周缘邻近区域是这次特大沙尘暴的降尘中心,属大气动力条件较强的中心或近中心地带。哈尔滨城市扩展区域的疏松地表裸土、河床及漫滩细粒冲积物以及市内地表建筑沙土等都可以是哈尔滨市沙尘沉降物的主要物源。因此哈尔滨地区防治沙尘暴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哈尔滨市周边沙尘源区的治理上。  相似文献   

4.
沸石的活化处理及其对铅、钴的吸附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易发成 《矿物岩石》2005,25(3):118-121
通过对沸石的活化方法和其基本物化性能(主要包括化学成分、阳离子交换容量、密度、比表面积、孔径、渗透系数及热稳定性)及Pb^2+,Co^2+离子的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认识到:1)经过酸化并经热处理后的沸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原土;2)通过实验得出粒度为100目的天然沸石经酸活化处理后在300C下热活化,1.5h后测得离子交换量为最佳;3)沸石的密度为1.789g/cm^3;渗透系数为0.087cm/s(20℃);体积平均粒径为13μm;比表面积为190.67m^2/g,平均孔径为102.27nm;4)沸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实验表明沸石对重金属离子Pb^2+的吸附性能优于Co^2+,20min时Pb^2+和Co^2+的吸附比(Rd)分别为20238.8ml/g及63.8ml/g;Pb^2+和Co^2+去除率分别为99.50%和40.00%。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研磨时间磷块岩样品的粒度、比表面积、XRD分析、SEM分析以及元素溶出性能的测试,系统的研究了湿法研磨时磷块岩的机械力化学效应。结果表明:在湿法超细研磨体系中,研磨时间的增加可以显著降低磷块岩颗粒粒径、增大比表面积、改善矿粉表面形貌并提高晶格结构无序化程度。这些物理性质的改变促进了磷块岩中P、Ca和Mg元素的溶出,在研磨25 h时,3种元素释放量最大,分别为28.51、24.65和10.04 g/kg。  相似文献   

6.
氡及其子体是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主要贡献者,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设计了一种简易的表面氡析出率测量装置,可以用来测量某些样品表面的氡析出率。为了了解所设计装置的性能,对不同氡析出率大小的样品进行了测量,同时对这种防氡涂料的防氡效果进行了测评。测量结果表明,该测量装置可较为准确地给出所测样品的表面氡析出率,且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可改进余地较大,缺点是测量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7.
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粒度组分变化的古环境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激光粒度仪对位于东海陆架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B2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根据标准偏差变化检出了B2孔含有4个粒度组分:〉65.6、65.6~10.5、10.5~1.3和〈1.3μm,其中〉65.6μm粗组分含量很低,主要是以底栖有孔虫为主的生源沉积.各组分平均粒径和粒度含量随孔深的变化显示了65.6~10.5μm组分在B2孔含量较高(21%~30%),变化最明显,是该孔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粒度组分.研究表明该敏感组分的粒度含量和平均粒径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制约,其变化恢复的近2ka来东亚冬季风变化和中国东部气候变化序列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65.6~10.5μm粒度组分可以作为东亚冬季风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8.
林友坤  张其焕 《福建地质》1992,11(2):131-139
摘要本文介绍了用福建龙岩东宫下高岭土,经选矿、煅烧、晶化、过滤、干燥成功地合成新型洗涤助剂——4A沸石的工艺条件。高岭土经煅烧使其脱羟形成具有反应活性的无定型非晶质偏高岭石,偏高岭石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一定的时间即形成4A沸石。我们合成的4A沸石的主要技术指标为:钙交换容量290—316(mgCaCO_3/g沸石),白度>85%,平均粒度4μm。我们合成的4A沸石应用于洗涤剂工业,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肥皂中。可以用3%的沸石代替4%的脂肪酸钠,在超浓缩洗衣粉中,可以用4A沸石代替其中5%的三聚磷酸钠。  相似文献   

9.
山西耿庄黄铁矿晶须形貌的显微观测及其标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铁矿的晶须状生长是一种特殊的结晶类型,本次运用激光显微镜,对耿庄重晶石晶体中不同部位黄铁矿晶须,进行了微形貌三维观测.数据显示:在重晶石晶体的不同部位,晶须尺度差异较大.长度一般150~1700μm,直径3.504~113.720μm;晶须表面起伏程度从0.349~35.128μm.从a到d区表现出晶须长度逐渐均匀,...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封闭压力酸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超细样品的42个元素,研究了样品的粒度、分解条件、取样量对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超细粉碎样品(〈30μm),取样量减小至2mg仍能保证取样代表性,总用酸量可减至0.5mL,反应时间也可大大缩短。采用超细样品可更好地发挥ICP—MS技术高灵敏度的效能,从而达到保护环境、降低分析成本、提高分析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大直径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在水平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方面评述大直径桩承载特性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各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三组结构面产状模型力学实验结果, 揭示了这种组合条件岩体中产生压剪区、张剪区及结构面、结构体的多种变形成分, 也揭示了压剪区和张剪区形成机理、及三组结构面组合下结构面产状的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3.
胡远超 《安徽地质》2007,17(2):154-157
观赏石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经济矿产资源,安徽复杂的地质背景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观赏石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安徽的观赏石资源,本文对安徽观赏石资源的品种、分布、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合理开发和利用观赏石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成矿预测中证据权重法与信息量法及其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简述了证据权重法及信息量法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同时分别用证据权重法模型和信息量法模型对同一研究区进行预测,取得了极为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钇钽矿形成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验表明,黄钇钽矿需要在温度≥500℃,溶液pH≈4.0-7.5,压力500—1500bar的范围内形成,与褐钇铌矿相比,其形成条件的范围要窄得多。 不同的稀土元素在形成黄钇钽矿时的成矿温度亦不同。钇族稀土成矿温度相对较低且相互接近,铈族稀土的成矿温度比钇族稀土高得多,并随原子序数减小而迅速增高,以致La、Ce、Pr、Nd在一般的地质条件下难以形成这种结构的矿物,这就是至今在自然界发现的黄钇钽矿均为钇族稀土占优势的原因之一。实验还表明,大量F、P等组分的存在,对黄钇钽矿的形成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庄儒新  李峰  庞君 《云南地质》2005,24(4):455-461
独龙江地区岩体破碎,暴雨强度大,边坡稳定性差。独龙江公路下段Ⅰ号滑坡体位于贡山县普拉河旁,为确保公路安全,我们采用抗滑力/下滑力的方法来分析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石英热发光特征研究,发现石英热发光曲线的复杂与否,与矿床的形成深度、多期次成矿作用和矿化的贫富有一定的关系。进而,为在该区进一步深入找矿及寻找其它内生矿床提供一项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新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晓英 《安徽地质》2004,14(2):95-98
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实际探测法;另一类是理论计算和经验公式计算法。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又产生和发展了许多新的探测技术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探测新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准确地探测导水裂隙带高度,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地选择探测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较系统地研究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干旱荒漠景观风成沙、土壤及水系沉积物表生介质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风成沙、水系沉积物的粒级组成、颗粒成分、元素含量变化及三者的关系.研究了土壤各发生层元素的分布规律,以钙积层为主碱性障对元素迁移和富集贫化的影响.上述基础性研究为化探方法技术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断裂多期活动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断层多期活动的客观存在出发,在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论述了断层多期活动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对断裂多期活动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