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方迎尧 《中国地质》1998,(4):35-38,48
我国南海地区为浩瀚的海水覆盖,地质观察很困难,在它的周围边部浅海区中除地球物理资料外,还可进行钻探了解其地质情况,但在南海中部深水区,则主要靠地球物理测量进行地质调查。解放后我国各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对南海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取得了大量宝贵资料,其中磁测资料(航磁和船磁)最完整且精度高,为了解和研究南海地质构造特征提供了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化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有序进行,为全面掌握磷矿、硫铁矿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水土环境质量现状,保障资源、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通过开展我国主要磷矿、硫铁矿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对采集调查区的水土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综合评价磷硫矿山集中开采区水土环境质量,针对存在的水土污染问题提出治理对策及建议,促进化工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玉石洼铁矿位于我国著名的邯邢铁矿区。通过玉石洼铁矿地质资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资料,借鉴前人研究方法,从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方面提出了玉石洼铁矿的找矿预测靶区;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Ⅰ号预测靶区进行检验,表明玉石洼铁矿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华北断块区中、新生代地质构造特征及岩石圈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华北断块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岩石圈断块。它经历了前古生代的形成及古生代的平稳发展阶段而进入中、新生代的激发阶段。我们运用地质历史分析与地质力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该区中、新生代的建造和改造历程、地壳和岩石圈结构,探讨了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建立了岩石圈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前言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建国以来,广大地质工作者对陕、甘、宁、青四省(区)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作了大量的工作,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矿产资源,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据已知资料,陕甘宁青四省(区)基性、超基性岩体(群)达500余处,总面积在280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基性岩占81.9%,超基性岩占18.1%,它们呈群、成带分布于中国西北部的各大山系中(图1)。超基性岩体集中出现于北祁连山、秦岭南、北坡及布青山一积石  相似文献   

6.
《地学前缘》2017,(4):102-111
我国深水区海洋灾害地质研究成果较少,而南海北部东沙陆坡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进一步勘探急需弄清海底地质环境。研究区缺乏浅地层剖面资料,因此,本文基于高分辨率2D地震资料等实测资料,率先在东沙陆坡深水区开展灾害地质研究。文中识别出地震、活动断层、海底滑坡、浅层气、泥火山、陡坎及侵蚀沟(谷)共7种具有活动能力的破坏性灾害地质因素,还识别出浅埋基岩面、海底火山、岩浆底辟共3种不具有活动能力的限制性灾害地质因素,同时总结了各灾害地质因素的平面展布特征并研究了其地震反射特征及灾害性。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陆坡深水区应重点避让海底滑坡、活动断裂、浅层气、侵蚀沟等与海洋工程关系密切的灾害地质类型,研究成果虽然精度有限,但可初步为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进一步勘探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瞬变电磁法在探测小窑采空区、陷落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矿区勘探的三个典型实例,介绍了使用CUGTEM-2002型瞬变电磁系统在探测小窑采空区积水和陷落柱方面的应用。根据瞬变电磁法对低阻地质体的灵敏性,采用在已知地质异常位置布设测线获取地质异常资料特征,然后推断整个测区资料成果的勘探方法,可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实践证明,瞬变电磁法是探测金属矿体、小窑采空区等地质异常体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关士聪等所著的《中国海陆变迁、海域沉积相与油气》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地质、石油学界有关岩相古地理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值得研读的一本重要著作。该书在认真研究了建国以来丰富区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了千余条地层剖面,总结了我国自晚元古代到三叠纪各历史时期的沉积特点,按系、统编制了海  相似文献   

9.
2000年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在新疆白干湖地区发现了大型钨矿床,2006-2008年吉林省第三地质调查所在该区开展了1/5万矿产远景调查,笔者参考已取得的各类地质资料对本区的成矿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成矿预测区划分,并对预测区的地、物、化、遥等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该区钨、金等矿产的找矿方向和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提高,突破卫星遥感对宏观地质灾害、地质环境进行微观研究的限制,为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利用遥感技术多源、多时相、高精度的优势,在全面收集、分析已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学信息技术,快速、准确、客观地获取工作区矿山地质环境信息,查明研究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研究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以CSAMT法在东岗铜、铁矿勘查为例,结合地质及物性资料,圈定了岩体的分布情况,为下一步地质工作及钻孔布置提供了可靠的物探依据。经过钻孔及重力资料的验证,确定了研究区的铜、铁矿主要产于角砾岩中,铁矿一般位于低电阻率中心地带,电阻率在20Ω·m以下,而铜矿位于相对低电阻率地带,电阻率在20~80Ω·m之间。  相似文献   

12.
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为适应地质工作发展的需要,遵照毛主席关于“要认真总结经验”的教导,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系统收集整理了西北四省(区)基性、超基性岩及有关矿产的实际资料,编写了《陕甘宁青四省(区)基性、超基性岩及有关矿产资料汇编》一书。其内容以反映岩体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等方面的资料为主。共收集整理区内基性、超基性岩体(群)504处,附不同比例尺地质图93幅,各类基础资料表格170余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光盘存储地质资料已是国际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它有利于地质资料这一宝贵信息资料快速二次开发,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地质研究、地质找矿中的作用。山东省已建成了地质资料光盘存储系统,目前1:20万区调资料全部存入了光盘,为实现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江苏省地质局区调队编制的我国第一份省、市、区区域地质志——《江苏省及上海市区域地质志》,已于一九八二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由江苏省地质局主持召开的公开出版审查会议审查通过。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程裕淇同志及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司、地质出版社和国家测绘总局、江苏省测绘局、南京大学以及江苏邻省地质局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出版审查工作采用以评审员和与会代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5.
自1981年我国农业地质用于生产实践以来,全国各省(区)均已蓬勃地开展此项工作。近几年来,南方各省(区)的农业地质研究起步早、进展快、效益大,获得了一批新的成果。宁夏农业地质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宁夏地矿局主要在矿物饲料研制、盐渍土改良、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等方面开展了工作,获取了宝贵资料,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某海域为例,探讨了航空重、磁相关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通过计算航空重、磁相关系数,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将航空重、磁异常划分为三类:即同源异常、半同源异常和非同源异常,分别描述了这三类异常的重、磁特征,推断了异常源性质及地质特征,不仅减少了研究区地质解释的多解性,而且使解释成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7.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而整装勘查工作则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地质资料管理的角度,结合整装勘查区找矿所需地质信息,提出了地质资料数据集成与服务整装勘查的技术与方法,即汇集整装勘查区的资料数据及分布图,对数据进行集成整合后制作成公开版数据,研发相应的资料管理与服务系统进行数据发布,便于地质工作者查询以往工作形成的资料。以整装勘查区地质工作为例的资料数据集成与服务研究工作是对地质资料产品开发的一次新尝试,这为今后地质资料产品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寻找大型、超大型铀矿床的找矿方向和有利靶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70年代以来,国外通过地质找矿、成矿模式研究、物化探新方法的应用先后发现了一批超大型铀矿床。深入开展与寻找超大型铀矿床有关的地质研究,已引起国际地学界的高度重视。争取在我国发现更多的大型超大型铀矿床是广大铀矿地质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综合分析了世界超大型铀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地质成矿条件,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我国寻找超大型铀矿床的找矿方向和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9.
论舟山-国头断裂带的性质及其向陆区的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荣昌 《物探与化探》1988,12(4):249-255
本文根据东海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讨论横贯我国东海海域的舟山—国头断裂带对东海地质构造的控制作用及其延伸问题。“东西分带,南北分块”是东海地质构造的基本特点,也是东海地球物理场的基本特征。但南北分块的界线在何处?舟山—国头断裂带是否向陆区延伸?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它涉及我国东部的大地构造格局。作者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及部分地质资料,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供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现有调查研究成果资料的分析和认识,本文探讨了海洋灾害地质区划的原则,首次提出了我国全海域的海洋灾害地质区划方案,按大型构造地貌界线作为一级灾害地质分区,划分为海岸带、陆架、陆坡(岛坡)、海盆与海槽4个灾害地质区,然后根据地理位置及灾害地质环境特征划分出24个灾害地质亚区。此外,从灾害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角度出发,定性的将中国海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危险性)划分为4级,在24个灾害地质亚区中,较高风险区11个,约占近总数的一半;其次是较低风险区7个,占近三分之一;高风险区、低风险区分别仅4个、2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