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中国北方大陆可区分为造山带型和裂谷型两类岩石圈,其中造山带型又可区分出分别代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物质结构的造山带型岩石圈:在从空间上,自西向东分别由以天山为代表的新生代造山带型、以额济纳旗为代表的古生代造山带型、以大兴安岭为代表的燕山期造山带型和张广才岭为代表的新生代裂谷型岩石圈组成,反映了古生代形成的中亚造山带在中新生代大陆动力学过程中的分异演化,导致不同类型岩石圈形成和陆壳、岩石圈地幔物质组成、结构的不均一性,以及构成大规模成矿作用大体上以E110°为界,西部主要为晚古生代,东部主要为中生代的格局.简要讨论了不同岩石圈类型的壳幔物质、结构的地质含义,以及区域找矿方向和深部找矿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宗秀  李涛 《地质通报》2004,23(3):286-293
博格达山链是新生代成长起来的山脉,经历了古生代初始造山、中生代伸展调整、新生代复活造山的完整发展演化历程,是开展陆内造山和再生造山研究的理想之地。针对博格达山链新生代再生造山过程中无明显变质作用、岩浆活动、韧性变形等这种“强造山”“弱表现”的造山地质记录特征,根据山体新生代的变形特点、变形构造组合,并结合深部探测资料,提出“双向挤出”断块隆升的造山模式,认为深部南北向相向运移及岩石圈的深部约束是博格达山链新生代再生造山的主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郑建平  路凤香 《地学前缘》1996,3(4):187-194
古生代含捕虏体的金伯利岩和新生代含捕虏体的玄武岩同出于华北地台,提供了研究自古生代以来岩石圈演化的深源探针。古生代含金伯利岩的侵位表明古生代时曾存在冷厚的岩石圈;而新生代含捕虏体玄武岩的喷发,表明新生代时存在热薄的岩石圈。岩石圈减薄与“大洋化”是层圈物质交换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中的反映。地幔流体是地幔演化产物,反之又作用于地幔演化。富含地幔流体的幔内剪切带及交代矿物层作为幔内软薄弱带,存在热、流体、化学及机械的耦合,是岩石圈减薄拆沉作用的重要界面位置。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大陆岩石圈类型、岩石学结构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西北地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区分出中国西北大陆以准噶尔和塔里木为代表的克拉通型岩石圈和造山带型岩石圈,而造山带型岩石圈又可以区分为以额济纳旗为代表的古生代造山带型岩石圈(老物质新结构)和包括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在内的新生代造山型岩石圈(老物质新结构);依据岩石学方法、壳幔演化模型和造山带形成过程以及地震波速与岩石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类型岩石圈的壳幔岩石学结,讨论了不同岩石圈类型的壳幔物质结构、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厚度的地质含义及其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断块新生构造的继承性发育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五大阶段(太古宙—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重塑了鄂尔多斯断块的构造演化,探讨了各阶段的构造—沉积格局。分析了不同方向的断裂(包括基底中的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在盆地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强调了中元古代出现的南北向新生构造和早奥陶世出现的北西向新生构造在断块演化和油气成藏中的重要性,并以"盆"山"耦合发育为指导探讨了这两者及东西向断裂与邻侧造山带演化间的有机联系。鄂尔多斯断块的构造稳定性在于它在中—新生代没有新生构造出现,而只有南北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的继承性活动,前者在白垩纪(—古近纪)的冲断决定了油气的保存或调整。基于这一实例分析了新生构造继承性发育的某些特点,尤其强调北西向构造在控制后期沉积格局和油气成藏中的意义,提出(海相)油气勘探中构造分析的关键是新生构造的继承性发育。  相似文献   

6.
辽东湾—下辽河盆地新生代构造的运动学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辽东湾-下辽河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新生代裂陷盆地。裂陷作用使盆地区的地壳或岩石圈被不同尺度的断裂肢解为形体各异的断块体,并使这些断块体在复杂而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形成了裂陷盆地及盆地中的两个相对独立而又有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盆地构造的运动学特征可以用断块间的相对运动和断块体本身的运动来描述,包括水平伸展运动、差异升降运动、相对走滑运动和断块体掀斜运动等四种主要形式。本文描述和讨论了各种形式的“运动”在辽东湾-下辽河盆地中的表现特征,测算了新生代盆地的伸展量、沉降量等主要构造运动学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将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演化划分为早第三纪裂陷阶段和晚第三纪-第四纪后裂陷阶段。早第三纪的裂陷事件具有分期次、呈幕式的特点,进一步可以分为始新世和渐新世两个具不同特色的伸展幕。  相似文献   

7.
扬子断块区基底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焕章 《地质科学》1985,(4):334-341
扬子断块区的躯干主要位于长江流域两侧,向东经江苏滨海穿过黄海南部伸进朝鲜南部。扬子断块区的周界被岩石圈深断裂带所围限,以此与其毗邻的其它大地构造区隔开(张文佑等,1983)。扬子断块区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很复杂的地质问题,它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历史,包括前震旦纪晋宁地槽发展阶段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的地台发展阶段,前者形成了断块基底,后者形成断块盖层,盖层与基底之间被区域性不整合面分开。本文主要讨论扬子断块区基底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满州里—缓芬河地学断面域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福元  叶茂 《地球科学》1995,20(5):535-539
在对新取得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以及对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域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断面域地质演化所经历的古生代古亚洲域和中新生代太平洋域两大阶段的造山带;后都主要表现为中生代以走滑-伸展为主要地质演标志的斜向俯冲活动陆缘和新生代太平洋板块的正向俯冲造成本区深部地幔主动向太平洋方向的蠕散。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地质特征和地壳构造格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东缘,发育中国乃至地球上最古老的地质记录、多个时代的古洋岩石圈残片和活动陆缘及陆间碰撞岩浆岩带,具有独特的盆山-山脉相间地貌特征,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迄今为止,对于该区古生代构造单元如何划分,一直存在截然不同的认识;对于该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格架,缺乏系统的论述。本文在简要介绍现今不同山脉和盆地等地理单元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断裂构造和地貌特征等方面的资料,把该区新生代构造单元划分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阴山-燕山和长白山等4个隆起带,海拉尔-锡林浩特、松辽、三江-兴凯湖和下辽河等4个断陷带。基于岩浆活动和沉积盆地分布,结合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提出了该区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和早白垩世晚期至古新世等不同阶段构造单元划分的初步方案。基于对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对该区古生代构造单元的特征、松辽盆地的基底组成、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北部边界的位置以及古生代洋盆演化及结束时间等重大地质构造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阴山-燕山地区在古生代晚期由克拉通转化为陆缘活化造山带;松辽盆地基底具有与周缘造山系相同的地质组成;该区古生代构造单元是陆缘造山带与碰撞造山带的复合而不是地块拼贴;该区在二叠纪晚期遭受了碰撞造山并在华北北缘形成了高耸的近东西走向的碰撞造山带等新认识。根据洋岩石圈残片和古陆缘岩浆岩的分布,把该区古生代构造单元划分为大兴安岭、阴山-燕山、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等5个造山系及华北克拉通,简要介绍了不同造山系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北山北带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北山地区主体属塔里木板块的北缘,其内部可划分出北、中、南三个构造带.北带主体为加里东期岛弧带.北山地区于古生代经历了弧一盆体制及裂陷槽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壳形成阶段、加里东期岛弧及陆缘裂陷一闭合阶段、海西期岛弧期后构造一岩浆活动及陆壳再次裂陷一闭合阶段和中、新生代差异断块升降阶段.  相似文献   

11.
北山北带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北山地区主体属塔里木板块的北缘其内部可划分出北、中、南三个构造带,北带主体为加里东期岛弧带,北山地区于古生代经历了弧-盆体制及裂陷槽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形成阶段,加里东期岛弧及陆缘裂陷-闭合阶段,海西期岛弧期后构造-岩浆活动及陆壳再次裂陷-闭合阶段和中、新生代差异断块升降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东部岩石圈深部地质结构与主要的中新生代盆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小林  殷勇 《江苏地质》1994,18(1):10-18
中国大陆东部岩石圈深部地质结构与主要的中新生代盆地范小林,殷勇无锡地矿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无锡,214151关键词:地质构造,深部岩石圈,中新生代盆地,中国东部TheGeologicalStructureofDeeperLithosphereand...  相似文献   

13.
从地壳的深部地质作用,讨论了扬子地区主要中、新生代原型盆地生成与发展的深部过程。认为扬子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对古生代盆地的叠加方式各有所不同,对盆地下伏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所产生的叠加效果也因古生代盆地改造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现今四川、江汉、苏北三个中、新生代盆地在三种不同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沉降机制,制约了对下伏古生代盆地的叠加,依此出现了有利于或不利于古生代海相油气生成聚集的各种条件。提出了开展扬子地区海相领域油气地质工作的关键,是要研究推覆构造,评价海相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海相古生界的破坏程度与保存条件,寻找仍被保留下来的“残留盆地”。  相似文献   

14.
作为阐述地球岩石圈块断结构及其运动的假说—断块构造学说,是以地质力学分析和地质历史分析相结合、建造与改造以及边界断裂的力学机制与褶皱的伴生关系相结合为主要研究方法。因此,各断块间的相互运动方式和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无疑是断块构造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断块运动的结果必然集中表现在断块的边缘或结合地带,并在沉积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北非地区不同沉积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证实该地区的海西运动控制了北非古生界盆地的构造格局、变形样式及油气运聚;北非地区划分为6大构造分区和3大油气富集区;北非地区沉积盖层分为古生代碎屑岩沉积冈瓦纳超旋回、中-新生代碎屑岩、蒸发岩和碳酸盐沉积特提斯超旋回;有效烃源岩的分布和差异是北非油气富集程度的主控因素,并形成北非古生代及蒸发岩下含油气系统及中新生代含油气系统两大油气聚集系统。在此认识和非洲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北非油气潜力及勘探方向为古生界克拉通坳陷盆地的岩性油气藏、低幅度构造,中新生界裂谷盆地的锡尔特盆地、佩拉杰盆地的岩性油气藏及断块、新生界三角洲的深海扇沉积体。  相似文献   

16.
江苏地区位于下扬子盆地的东北部,是晚震旦世以来各主要地质时期沉积物在纵向上叠置的地质综合体。基底由元古界—太古界硬结程度较高的变质岩系组成。在漫长的地史发展中,经历了海相中、古生代稳定沉降和陆相中新生代断—坳转化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以沁参1井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构造演化及邻区对比等,以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为主要手段,配合锆石裂变径迹、矿物流体包裹体、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区域岩浆活动及盆地演化分析,较系统地研究了沁水盆地晚古生代以来的区域构造运动与构造演化。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山西高原中—新生代岩石圈构造热演化与高原的隆升过程,提高了对沁水盆地的地质评价,为下一步研究华北克拉通东部沁水盆地及邻区的古地热演化历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郭峰  范蔚茗 《世界地质》1996,15(3):7-11
探讨了制约中国东部新生代上地幔物质组成不均一性和复杂多阶段演化史的主要因素。中国东部新生代上地幔物质组成特征主要为地幔部分熔融,地幔交代和软流圈底辟等作用所决定。这些深部地质过程与中新生低以来中国东部受相邻板块俯冲并导致岩石圈伸展,减薄等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地区的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吴福元  曹林 《世界地质》1999,18(2):1-13
东北亚地区由南部的华北地块、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块和其间的造山带组成,古生代期间基本完成块体拼贴的造山作用过程,中新生代期间受到东部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通过对近10年来新的研究成果的总结,作者对该区的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古老地块的性质及与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的关系、古生代造山作用的特点及地球动力学模型、中新生代东亚大陆边缘的地质演化格局、深部地质与地壳演化等,并讨论了该区在全球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域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新取得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以及对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域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提出断面域地质演化所经历的古生代古亚洲域和中新生代太平洋域两大阶段的地球动力学模型,前者主要表现为由微型块体的拼贴造山,形成软碰撞-弱造山性质的造山带;后者主要表现为中生代以走滑-伸展为主要地质演化标志的斜向俯冲活动陆缘和新生代太平洋板块的正向俯冲造成本区深部地幔主动向太平洋方向的蠕散,研究还表明,上地幔中滞留的太平洋板块是导致本区中新生代地质演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