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地热资源包括熔融岩浆、干热岩体和地下热水三部分。内陆山区型地热系统着重于地下热水资源的研究,主要包括热源、媒介、冷热水交换边界、热水道和地下热水富集区等要素。笔者通过对五台山地区地热异常反映、盆地边缘地下热水分布和垂直地温场特征等规律的分析,初步给出了五台山地区地热系统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贵州地下热水资源为低温及中低温地下热水,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开发价值.地下热水全属于板块内部地热区,分为地壳隆起地区和沉积盆地两个地质类型,按热储产出状态和热储岩层的结构构造特征分为若干类型.按地下热水系统的不同,分为循环型地下热水和封存型地下热水两大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黑龙江省地热勘查历史,阐述了成控地热的地质构造背景条件,继而对各构造单元的热源、热储及地下热水成生环境进行了分析。在地热资源及地下热水成生的背景基础上,推算地热资源量和推断地下热水分布、埋藏及其规模和开发远景。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武义县溪里温泉地热地质条件及成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武义县溪里地热区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等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地热地质调查、钻探及物探等勘查工作.基本查明溪里地热地质特征、热储结构与空间分布,证实溪里地下热水的分布受武义盆地断裂构造控制,且与萤石矿带的成因联系,热水由大气降水沿导水、储水的构造系统深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5.
岩溶型地热是地热系统的重要类型,岩溶介质的特殊性使得其形成过程中易与浅循环水系统发生更多的相互作用,而有别于其他介质地热系统。本文以四川盆地边缘的铜锣山背斜岩溶地下热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同位素等方法和手段,结合区内地热地质和岩溶地质条件,系统探讨了岩溶地热系统热水出露过程中的冷、热水混合作用,揭示了冷热混合作用对岩溶地热系统形成模式的遮蔽性,并建立了铜锣山岩溶地下热水成因模式。结果表明,铜锣山岩溶地下热水出露过程中冷热水混合作用极为强烈,冷水混入比高达73% ~89%;冷热水混合会破坏热水携带的地热系统信息,使得补给高程和热储温度分别被低估约78%和45%。铜锣山背斜岩溶地下热水形成模式为大气降水在北部2100~2400 m高程的岩溶裸露山区渗入地下,在深循环过程中被地温增温加热,岩溶热储层温度为128~172 ℃,热水受岩溶和构造控制由北东向南西径流,并沿裂隙和岩溶通道向上径流,在此过程中与岩溶槽谷背斜局部浅循环冷水大量混合,混合后的热水以38~62 ℃的温度自然出露于深切河谷地段或被人工揭露。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冀中坳陷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地下热水中氟分布特征及其风险评估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手段】本文以冀中坳陷地区地下热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砂岩热储层和碳酸盐岩热储层地热流体水化学数据,研究地热流体中氟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评价地热流体质量,提出地热流体开发利用相关建议。【研究结果】研究区地热流体以Na-Cl和Na-Cl-HCO3型水为主,基本为碱性水,优势阳离子为钠离子,氟含量较高,尤其碳酸盐岩热储地热流体氟离子含量集中分布在7.5~9.5 mg/L,最高达13.9 mg/L;弱碱性环境、水温和水岩作用是影响研究区氟离子富集的主要因素,砂岩热储中氟离子浓度与Ca2+、Mg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而碳酸盐岩热储中其相关性并不显著。氟的富集受到萤石等含氟矿物的控制,砂岩热储地热流体萤石饱和指数全部小于零,而氟离子浓度较高的碳酸盐岩储层地热流体萤石饱和指数普遍分布在零附近。【结论】研究区高氟地热流体不能直接用于生活饮用水、农田灌溉和渔业用水,在进行地热资源综合梯级利用时解决地热尾水除氟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境内赋存和分布有多种成因的地下热水资源,按地质构造和地貌可初步划分冀北山地区、冀西山地区、冀西北山间盆地区、河北平原区等四大地下热水区,各地已将地热直接用于地热供暖、浴疗保健、温泉洗浴、旅游、地热种植、养殖及工业利用等,但地热利用中存在着勘查评价程度差、开发利用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为了保护地下热水资源,做到有序、合理开发,还应加强我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热水资源,本文分析贵州地下热水资源的形成条件、分布、热储类型、热储结构类型和热储构造类型.在此基础上介绍贵州典型地热区,并对其地下热水资源分区.  相似文献   

9.
招远地热田位于胶东隆起区,元古代蚀变花岗岩分布广泛,地下热水微量元素丰富。为查明地下热水微量组分的赋存条件、花岗岩热储环境与地热资源量,利用地下热水水化学分析、热储分析及有效能源换算法,建立Gibbs模型,进行PHREEQC模拟并开展热储估算。研究结果显示:(1)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与海水水化学类型一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济南北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热特征、地热田控制因素及分布分析认为,该地区岩浆活动较为强烈,热储层以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岩层为最佳层状热储,奥陶系埋藏条件在区域北倾单斜构造的背景下,总体由南而北逐渐深埋。该地南部山区大气降水下渗向北径流,其中少量岩溶水在水头差作用下岩体继续向北径流,进行深循环加温,至地热田形成地下热水。在充分分析该地水文地质条件上基础上,根据它们分布和赋存深度,探讨寻找地下热水的区段及其方向,为区内地热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渭河断陷赋存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本文叙述了该区地热分布特征,阐明了区内地质构造、深部地质条件对地下热水赋存和水温、水量变化的控制作用,兼论了西安城郊区及地热赋存的地质构造背景.对指导当前和今后这一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辽东地区深部和浅部构造特点,研究汤岗子地热田的成因,查明地热系统的储、盖、通、源,建立热水系统的概念模型:深部构造是地热发育的重要背景条件,在其影响下的浅部构造体系构成了基岩地区地下裂隙水的运移通道和赋存空间,深循环水在运移途中接受来自深部的热流加热形成热水,并在一定条件下出露地表形成温泉,同一个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可以发育多个热储,各个热储之间存在间接的能量和物质联系。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临清市近年来在市区范围内陆续发现地下热水。本文首先通过区域地热地质背景分析、地热调查工作,建立了临清市地热概念模型。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体积法计算了热储层的热水静储量,并对地下热水进行质量评价。提出了地热开采、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21,(5)
广东省阳山县黄坌地区位于西太平洋活动陆源区,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合理选用多种物探方法有助于提高区域地热勘查效果。本文在分析研究区地热形成条件、地质构造和地层等特征的基础上,热结合伽马总量测量、土壤氡气和瞬变电磁等物探方法,对区内断裂位置和地热异常区进行圈定,基本掌握了区域地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阳山县黄坌地区地下热水分布多以温泉的形式直接出露于地势相对较低处的剥蚀堆积类型河谷地带,地下热水绝大部分为小于30℃~40℃的温水,属中低温型,区内地热温泉点主要与北东向断裂活动引起的地热增温和岩浆活动余热有关。通过伽马总量测量圈定的3处与构造有关的地热异常区与氡气测量圈定的3处异常区结果基本吻合,氡气异常与伽马异常的形态及分布位置与已知温泉点基本一致,二者异常范围相似,说明本区的异常圈定结果可靠,具有进一步勘查的潜力。瞬变电磁测量结果表明区内深部可能存在的隐伏岩体是区内热水或温泉的热源之一,F_1断裂深部与隐伏岩体相连,属控热导热构造。研究结果为区域下一步的地热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粤中隐伏岩体区地热赋存特征及热异常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热资源的本质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资源的赋存过程,本质上是地球内部热量向地表传递的过程。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热活动区,但东南沿海地温场分布特征如何,以及热传递的介质物性如何响应地温场的分布尚未有结论。本文通过对在从化—永汉地区采集的地热水和地下冷水样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热水普遍具有偏碱性、溶解氧含量低、相对地下冷水偏还原环境的特点,热水水化学类型以Na HCO3和Ca·Na- HCO3为主,热储温度范围为83~146℃。总结了从化—永汉地区的水热成因模式,周边低山区的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后沿断裂向深部运移,并不断接受来自地球深部地幔热量和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与围岩热交换并升温,热水以北西向断裂与北东向主干断裂交汇部位作为升流通道向上运移,出露地表或被钻孔揭露形成温泉或地热井。结合东南沿海莫霍面埋深、酸性岩体分布和岩石圈结构等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背景条件分析,菲律宾板块的NW向挤压作用对包括研究区在内的东南沿海地区地热系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可为今后东南沿海地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近几年对临清地热田地下热水热储特征、化学成分、地热温标、热水演化及起源的勘查研究,笔者认为地下热水的形成受区内深大断裂和基底构造对地热形成的控制,地下热水成分以Na+、Cl-、SO42-为主,矿化度较大为咸水,PH值呈弱碱性。热水中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热水起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成因,并形成于弱还原环境。在其运移过程中,随深循环深度的增大不断从岩石中获取热量逐步加热,在断裂带附近沟通深部热源形成由赋水性强的砂层所构成的深部低温热储系统。  相似文献   

17.
重庆温泉及地下热水的分布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庆地区地下热水资源较为丰富,且地下热水的分布也比较特殊。着重对重庆温泉及地下热水的分布特征、水化学特征、热储构造、形成条件和成因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总结。重庆附近地下热储为三叠系中、下统碳酸盐岩,地下热水的分布受到背斜构造控制,温泉大多在高隆起背斜轴部、两翼及倾末端出露,与常见的受断裂控制的断裂-深循环型地下热水的分布不同,属于盆地-出露型的地下热水分布类型,水温为32~64 ℃,属于中低温温泉。受背斜构造的影响,地下热水主要溶滤三叠系中、下统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碳酸盐岩,TDS为2~3 g/L,水化学类型多为SO4—Ca型,长期溶滤作用使地下热水趋于淡化,但尚未达到淡水阶段。地下热水热源主要为正常的地热增温,大气降水为其补给来源,补给区高程约为670~1 500 m。大气降水在重庆各背斜核部岩溶露头区入渗,地下水沿着背斜两翼向热储层深部径流并获得加热后,顺构造线方向自南、自北向背斜中部或向背斜倾末端径流,在河流深切的峡谷地段碳酸盐岩裸露区或埋藏区出露成泉,或在背斜两翼人工揭露形成钻井温泉和坑道温泉。  相似文献   

18.
卞跃跃  赵丹 《地球学报》2018,39(4):491-497
康定地热田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于高热流背景上的深循环高温地热系统。本文以康定地热田地下热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地热田内的主要两个热显示区(榆林河和雅拉河地区)的温泉和地热井的地下热水样,进行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其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和热储温度。雅拉河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型水,榆林河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l-Na型水,均显示了深部地下热水沿断裂上涌与浅部冷水混合的特点。根据地下热水同位素的结果分析计算,康定地热田地下热水的起源均来自大气降水,雅拉河地下热水的补给高程为5 600~5 900 m,榆林河地下热水的补给高程为5 300~6 300 m,来源于南部的贡嘎山的可能性较大。榆林河地下热水具有明显的氧-18漂移现象,其原因为较高的热储温度,二氧化硅温标和阳离子温标的结果证明了这个判断,雅拉河地下热水的热储温度为172~188℃,榆林河地下热水的热储温度为192~288℃。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9,(6)
溪沸地热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菖莆镇沸溪村,为研究溪沸地热区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应用区域物探工作成果和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查明溪沸地热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并计算确定了地热储量和地热流体可开采量,研究结果显示:地下热水主要受控于断裂带岩石的破碎程度,断裂带岩石破碎程度不同,其地下热水通道、连通程度存在差异性,F2断裂破碎带是溪沸地热区热储层地下热水的主要通道,研究区外东北部,大气降水沿着F2断裂破碎带呈低温上升泉出露和低温异常显示;通过估算地热田地热资源的潜力可知,区内地热田热储中储存的热量和水量分别为2.175 6×10~(16) J和4 808.08×10~4 m~3,而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694.75 m~3/d(8.041 L/s)。研究结果为岳西县溪沸地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玉溪市北城区地热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溪北城地区地热为活动性深大断裂导热类型,地热分布于沿普渡河断裂的南延部分,隐伏于玉溪盆地北部地段。分析地下热水形成机理及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