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宇  邵拥军  全伟  刘忠法  刘清泉 《地质论评》2015,61(5):1168-1176
为了探讨新桥Cu—S—Fe矿床的形成是否经历过海西期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在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工作基础上,对层状矿体下盘石英黄铁矿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Rb-Sr同位素定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下盘石英黄铁矿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38.0±2.3Ma(MSWD=5.4),与矶头复式岩株的成岩年龄相近(140.4±2.2Ma),而且下盘网脉状矿化石英流体包裹体中流体的n(~(87)Sr)/n(~(86)Sr)初始值(0.71138±0.00014)和矶头岩株的n(~(87)Sr)/n(~(86)Sr)初始比值相近,说明下盘网脉状矿化为岩浆热液成因,并非为海西期海底喷流通道。与典型海底喷流沉积矿床进行地质特征对比分析也发现,新桥Cu—S—Fe矿床地质特征有别于典型的海底喷流沉积矿床。综合分析认为,新桥Cu—S—Fe矿床应属于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
对安徽新桥矿床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相学研究发现,层状矿体中的胶状黄铁矿交代矽卡岩磁铁矿矿体,为探讨层状硫化物矿床是早期沉积成因还是岩浆热液成因提供了新的地质约束。对铜陵矿集区内的新桥矿床层状菱铁矿矿体和凤凰山矽卡岩型矿体中的菱铁矿开展了Fe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新桥矿床菱铁矿与典型低温热液脉型矿床和沉积铁矿中的菱铁矿在Fe同位素组成特征上有所不同,而与凤凰山矽卡岩型矿床中的菱铁矿更为接近;新桥矿床中胶状黄铁矿和菱铁矿相对于磁铁矿富集Fe的轻同位素,表明磁铁矿不是过去认为的由胶状黄铁矿和菱铁矿矿胚层经热液改造形成,而是与典型的岩浆热液有关。新桥矿区层状硫化物矿体和矽卡岩型矿体中,近岩体矽卡岩和最早形成的金属矿物磁铁矿比岩体更为富集Fe的轻同位素,而赋矿围岩比岩体更为富集Fe的重同位素。同时,不同矿化阶段形成的含铁矿物和不同空间位置的硫化物中的Fe同位素组成呈现出时空分带现象,Fe同位素组成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流体出溶、流体演化非常一致,并且符合同位素分馏的基本理论,表明层状硫化物矿体和矽卡岩型矿体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来源,为同一流体体系演化的产物。新桥矿区岩相学的研究结果和Fe同位素组成特征均表明,新桥层状硫化物矿床不是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的产物,而是燕山期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为一个典型的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3.
<正>江西武山铜矿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中九瑞矿集区内典型的大型铜矿床。该矿床分为南北两个矿带,北矿带矿体赋存于晚泥盆世五通组、中石炭系黄龙组地层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南矿带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与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碳酸盐岩接触带,呈环带状、扁豆状,夹杂有透镜状、囊状捕虏体。前人研究表明,南矿带属接触交代成因,而对于北矿带主要有岩浆热液矿床、海底喷气沉积矿床和火山喷气-叠加改造矿床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南侧,为多因复成矿床,包括喷流沉积型Cu-Pb-Zn矿床和叠加斑岩-矽卡岩型W-Mo矿床。系统的野外考察发现,喷流沉积型Cu-Pb-Zn矿床主要以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和角砾状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棋梓桥组,具有典型喷流沉积型矿床特征;斑岩-矽卡岩型W-Mo矿床主要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体围绕大宝山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产出或叠加在喷流沉积形成的层状-似层状矿体之上。对矿区内斑岩-矽卡岩型W-Mo矿床中辉钼矿和喷流沉积型Cu-Pb-Zn矿床中炭质泥岩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63.6?1.0 Ma(MSWD=0.58),代表了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年龄;炭质泥岩Re-Os等时线年龄为387.6?9.9 Ma(MSWD=56),代表同沉积矿床即喷流沉积矿床形成年龄。这反映大宝山多金属矿床至少存在两期重要的成矿事件:斑岩-矽卡岩型W-Mo矿床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相关,层状-似层状Cu-Pb-Zn矿床形成与海西期海底热液喷流沉积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带南侧,东西向大东山-贵东花岗岩体与北北东向四会-吴川深大断裂交汇的部位。矿区内发育的斑岩型Mo-W矿床及矽卡岩型Mo-W矿床为岩浆热液矿床,而发育于泥盆系东岗岭组下亚组中的似层状Cu-Pb-Zn多金属矿床还存在着燕山期岩浆热液成因(黄书俊等,1987;徐文炘等,2008;王磊等,2012)和海西期海底-火山喷流成因(葛  相似文献   

6.
安徽铜陵马山金铜硫矿床产于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岩与灰岩地层之间,主矿体呈层状。矿石结构构造、成矿元素地层学分带、硫化物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硫、铅同位素等特征表明,该矿床是中石炭世海底喷流沉积的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后在燕山期又受到了石英闪长岩体的改造和叠加。在长江中、下游断裂拗陷带中有许多硫化物矿床在成因上与马山相似。研究表明,在晚古生代,有一片洋壳拖着扬子板块往北向华北板块俯冲,故这类矿床形成于扬子古陆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7.
滇西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火山喷流沉积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平掌矿床由上部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和下部细脉浸染状矿体组成,双层结构清楚。块状矿体中发育典型的草莓状和鲕状硫化物。成矿地质背景和矿石中的金属元素及REE配分形式、S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特征等均与黑矿型矿床及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硫化物矿床相似。矿床典型的火山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8.
铜陵天马山硫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马山硫金矿床的矿体分为层状矿体、接触带矿体和穿层矿体。层状矿体和穿层矿体受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地层层位和层间断裂控制。接触带矿体受接触带控制 ,具矽卡岩型矿体典型特征。矿床的形成受地层、构造及岩浆岩控制 ,矿床成因为层控矽卡岩型硫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高校地质学报1999年第一期发表了题为《安徽铜陵新桥黄龙组沉积期海底火山喷发沉积质疑》一文[1],对作者及其他研究者关于下扬子地区海西-印支期断裂拗陷带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在两个方面提出了不同意见,其一,认为石炭纪沿江地区是克拉通浅陆表海沉积区而非...  相似文献   

10.
穆家庄铜矿床矿物组构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家在铜矿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沿构造破碎带产出,矿物组物显示了同生沉积和改造特征,流体包裹体为高盐度的热卤水,矿石及围岩氧,碳同位素具同一来源,矿床成因属变质和构造改造的热水喷流沉积类型。  相似文献   

11.
从REE和硅同位素特征探讨西藏甲马矿床层状夕卡岩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床中层状夕卡岩的REE及Si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夕卡岩、典型热水喷流型矿床和现代海底热流体进行对比,显示该矿床层状夕卡岩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夕卡岩存在较大差异,而与现代海底热流体和喷流型矿床及其共生的热水沉积岩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认为,甲马矿床层状夕卡岩的形成与岩浆热液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而与古海底热水活动有关,应属热水喷流成因。这为其共生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青海锡铁山超大型铅锌矿床产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造山带中,发育一套完整的喷流沉积系统,包括管道相、近喷口相与远喷口相以及喷流沉积岩等。对不同对象中硫化物系统的铅同位素测定研究表明,锡铁山矿床铅同位素组成总体较集中,可细分为两组,均呈线性分布:大部分的样品,包括非层状矿、网脉状石英钠长岩、代表供给系统的脉体、基性岩等,以及绝大部分的层状矿体,组成一组,线性回归方程为(207Pb/204Pb)=1.254(206Pb/204Pb)-7.296,相关系数0.997。分布于铅锌矿体及大理岩上盘的含浸染状黄铁矿化的炭质片岩、一个层状矿体样品组成一组,线性回归方程为(207Pb/204Pb)=0.123(206Pb/204Pb)+13.347,相关系数0.902。两条直线交点的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253,207Pb/204Pb=15.590,208Pb/204Pb=38.370。结合成矿模型的研究认为,矿床的铅同位素具有造山带与上地壳混合来源的特点,显示喷流成矿过程中铅及成矿金属物质主要由喷流卤水提供,少量物质来自海水;在喷流系统的远端或喷流活动的间歇期,前寒武纪变质岩也可能提供了少量物质。而层状矿体与非层状矿体经历了相同的演化历史,均形成于喷流沉积过程中,非层状矿体属未喷出海底的热液矿体,而不是后期改造的结果。断层沟地区的矿化是后期改造重新定位的,铅同位素组成在改造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均一化。  相似文献   

13.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的矿体成因类型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青海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中,奥陶系滩涧山群3个不同层位(O3tn^b组片岩、O2tn^b组片岩与大理岩过渡带、O3tn^a-2组片岩)同时发育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大理岩中还发育不规则囊状矿体。通过对上述不同层位、不同类型矿体的分布特征、产状、矿石结构和构造的详细观察和研究发现.3个层位的层状矿体均是SEDEX型海底喷流沉积作用的结果。O3tn^b组片岩及其与大理岩过渡带中的层状矿体属近源(proximal)产物.与之伴生的脉状矿体则属该层状矿体的喷流沉积补给带;O3tn^a-2组片岩中的层状矿体属远源(distal)沉积,而大理岩中的不规则囊状矿体则是造山后深部流体活化围岩或再活化早期层状矿体中的成矿物质.并强烈交代大理岩的产物:北侧O3tn^a-2组片岩中的脉状矿体也为造山后流体叠加的产物,可能是大理岩中不规则囊状矿体的导矿通道。  相似文献   

14.
西秦岭南亚带的拉尔玛Se-Cu-U-Ni-Mo-PGE-Au矿床是迄今为止我国仅见的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的金矿床。它赋存于寒武系太阳顶群中,受地层控制明显。太阳顶群由硅岩、泥质硅岩和板岩组成,厚度近千米。现已发现的矿体,80%以上产于硅岩中。控矿的硅岩乃海底喷流的产物,海底喷流作用也导致了Au、PGE、Se以及其它成矿元素的富集,是贵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尤为重要的是,近来在硅岩中发现了Se的矿化现象。因此该矿床是一个较典型的、海底喷流成因的硒-贵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5.
锡铁山矿床两类喷流沉积成因的铅锌矿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发育有非层状和层状两种类型的铅锌矿体,通过对两类矿体产出地质条件与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非层状矿体分布于代表喷口系统的网脉状蚀变带的上方附近,其中发育有大量的热水爆破角砾岩,而层状矿体分布于远离喷口的外侧,属于远端沉积的产物。两者具有相同的矿物组合和成矿元素组合,自非层状矿体→层状矿体,矿石品位下降,Zn/Pb比值增高,黄铁矿相对含量增加。揭示出非层状矿体不是层状矿体后期改造的产物,而是形成于喷流作用阶段。考虑到锡铁山矿床中规模巨大的喷口系统以及厚层状的喷流成因大理岩,推断锡铁山矿床及周边地区还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找矿重点是层状铅锌矿床(体)。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黄岗梁锡铁多金属矿床层状夕卡岩的喷流沉积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内蒙古自治区黄岗梁矿床是大兴安岭中南段的一个大型Sn-Fe多金属矿床,燕山期火山侵入岩广泛出露,通过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得出的主要研究成果为:①与含微细浸染胶状锡的磁铁矿层共生的层状夕卡岩与海底火山活动关系密切,是一种很具特色的喷流岩;②REE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层状夕卡岩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夕卡岩存在较大差异,而与现代海底热流体和喷流型矿床及其共生的热水沉积岩有较大的相似性,应属热水喷流成因;③层状夕卡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关系可与许多沉积喷流型块状硫化物矿石及其共生的喷流岩相对比,暗示了两者具有相似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一套产于泥盆系五通组砂岩和石炭系黄龙组白云质灰岩层间的层状含铜硫化物矿体,对其成因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以产出典型层状矿体的武山铜矿为解剖重点,结合区域控矿地质要素、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矿石中黄铁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提出层状矿体是海底喷流同生沉积与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的产物。对武山铜矿层状矿体中的胶黄铁矿和黄铁矿、矽卡岩矿体中黄铁矿和脉状矿体中黄铁矿进行的稀土元素含量分析发现,从层状矿体胶黄铁矿、层状矿体黄铁矿、到矽卡岩和脉状矿体黄铁矿,稀土总量和稀土配分曲线显示递变规律,即层状矿体胶黄铁矿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和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的较平坦型配分曲线;而矽卡岩和脉状矿体黄铁矿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和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的右倾型配分曲线。层状矿体黄铁矿的稀土特征则介于两者之间,反映了岩浆热液的叠加作用。根据矿物组合共生关系及矿石结构构造的研究,可将武山铜矿黄铁矿分为3个期次:I期为微球粒、草莓状、条带状、纹层状沉积型黄铁矿; II期为半自形、自形粒状和港湾状黄铁矿,可见与长英质斑晶、岩屑或晶屑凝灰岩伴生或共生, 说明黄铁矿形成与同沉积期火山凝灰岩的密切关系。III期为块状、粗晶状、碎裂状黄铁矿。黄铜矿的形成晚于I、II期黄铁矿,成微粒状、脉状交错穿插或包裹早期球粒状、粒状黄铁矿及长英质矿物。对新发现的灰泥丘构造的详细研究表明,武山铜矿中含矿的灰泥丘与武山外围乌石街出露的不含矿的灰泥丘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前者具有封闭的孔洞系统,而后者为开放的孔洞系统。总之,武山铜矿控矿地质条件、矿石结构构造及不同类型矿石黄铁矿的稀土元素证据表明矿床存在两期成矿事件,即海西期海底喷流同生沉积成矿期和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期。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铜陵地区赋存于石炭系地层底部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模型;该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石炭纪海底热水活动有关,属喷流-沉积型(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下伏古生代地层是重要的成矿金属源区,海水硫酸盐是硫化物成矿的主要硫源。成矿热流体循环的动力学数值模拟揭示。该类型矿床底盘岩石中的流体活动和热影响范围主要局限在主排泄通道两侧较小的区域内;温度场和流场决定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底盘岩石中的蚀变和矿化强度不如以火山岩为容矿岩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伴随强大深部热流的张性同生断裂是控制喷流一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与分布的关键因素。海西期扬子板块北缘的张性构造体制为该时期喷流一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9.
林方成 《地质学报》2005,79(4):i0007-i000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川地矿局207地质队及地方采矿业在扬子地台西缘大渡河谷沿岸,相继发现了黑区—雪区、红花、白熊沟、核桃坪、养善坪—中溪坪—宝水溪—双凤沟等层状铅锌矿床及矿点。其中,黑区—雪区矿床的矿体地表露头长达6000m,估算的铅锌资源量达370万吨,达到超大型矿床的规模。不同的矿床、矿点的分布构成了长度大于50km的铅锌矿化带,预测铅锌资源量有望达1000万吨以上。各矿床、矿点产于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灯影组顶部麦地坪段含磷硅质白云岩的相同层位,矿化与硅质岩及角砾状白云岩层关系密切。矿床中发育层状、纹层状、条带状、同沉积角砾状、层间揉皱等构造,沉积特征明显。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著区别于区域上以往发现的产于地台盖层碳酸盐岩中具有明显后生成因特点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铅锌矿床,也有别于产于中元古界褶皱基底中的火山沉积块状硫化物型(VMS型)铅锌矿床。笔者的研究表明,与铅锌矿密切共生的硅质岩为典型的海底热水沉积产物,铅锌矿床属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SEDEX型);成矿作用受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北东东向延伸的汉源—峨眉凹陷及同生断裂带的控制。该类层状铅锌矿床可能是扬子地台西缘铅锌矿聚区中最具找矿潜力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20.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喷流沉积系统(SEDEX)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镇,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喷流沉积铅锌矿床。最新的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发育有完整的巨大的喷流沉积系统。本文的成矿流体初步研究表明,代表喷流管道相的网脉状蚀变岩的温度、盐度范围非常宽,多期次的流体活动强烈,具有喷流系统管道相的明显特征。代表近喷口相的产于厚层状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旁侧的碳酸盐中包裹体个体大,温度高,亦有明显的形成于未喷出海底的中-高温热液活动特征。碳酸盐(大理岩)与网脉状蚀变岩有相同的H2O-NaCl-CO2流体类型,温度稍低,流体从管道相流向非层状矿体,具有继承性。层状矿体流体的均一温度及冷冻温度范围与非层状矿体基本相同,但缺少大气液比包裹体,缺少含子矿物包裹体及流体中的CO2组分,均一温度略有降低。分析认为层状矿体的流体与非层状矿体有一定的继承性,可能来自喷流沉积系统的喷出海底的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喷流管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