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彦 《地下水》2014,(2):47-48
根据无极县2002-2012年连续11年降水和地下水监测资料,绘制降水量和地下水位关系图,分析年际降水量变化、丰水年降水量变化、枯水年降水量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总结无极县降水量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3)
玛纳斯河流域莫索湾灌区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根据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中下游莫索湾灌区1998~2007年共10年的地下水观测资料,分析地下水年内、年际变化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水量均衡法对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年际变化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在人类活动与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年内变化特征明显,地下水资源处于负均衡状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与地下水埋深关系,得出莫索湾灌区地下水主要影响因素为灌溉用水量和蒸发量,各团场的地下水位变化驱动力不尽相同;研究莫索湾灌区地下水变化特征对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定襄县1998~2010年降水和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测资料,选取时序较长、较完整、其精度相对较高的DXX15#站和DXX27#站系列资料,作为孔隙潜水地下水年际、年内动态分析的代表站,绘制水位与降水动态变化关系图,分析了浅层地下水与降水关系。最终分析结果表明定襄县区域浅层地下水补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在丰、平、枯不同典型年降水量的影响下,地下水位发生相应的年内、年际周期性变化。在降水补给和农灌开采的影响下,浅层地下水在一年内出现两个相对的低水位期,丰水年汛期充沛的降雨在缓解开采强度的同时能使浅层地下水位迅速回升。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主要的供水水源,随着绿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加大了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导致了地质环境生态问题。本文结合实地调查、访问与统测方法,收集相关资料,测定地下水位,分析地下水位动态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认为腰坝绿洲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人工开采影响,总体趋势表现为持续下降,并在开采期局部地区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受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影响,绿洲防护林及周边荒漠植被处于衰退阶段,出现退化或大面积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5.
冀中山前农业区地下水位强降弱升特征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冀中山前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问题,采用时间序列异变特征和趋势分析方法,基于小时级、自记监测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通过农业区灌溉期、非灌溉期地下水位变化程度的差异特征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在主灌溉期呈"cm/d"级(大于1.0 cm/d)下降、非灌溉期呈"mm/d"级(小于1.0 cm/d)上升的特征,这些特征与降水量、年内降水分配状况及其影响的农业开采强度密切相关。前期降水偏枯,灌溉期地下水位下降过程线和年内水位上升过程线的大部分位于当地多年地下水位变化趋势线之下;前期降水偏丰,位于趋势线之上。农业集中开采是地下水位"cm/d"级下降特征的动因,厚大包气带是地下水位"mm/d"级上升特征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4)
渭南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为陕西省工农业重市。根据渭南市地下水位监测情况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收集该市近30 a地下水埋深及降雨量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按照地貌单元划分八个区域对地下水位变化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全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渭南市地下水动态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1985-2002年,由于开采量增大,地下水位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幅度为0.2 m。2003-2016年,地下水位基本平稳。通过对全市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分析研究,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水资源管理、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等职责提供技术支撑,防止因地下水超采或地下水位持续上升而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主要河流水沙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红燕 《水文》2015,35(3):84-91
以浙江省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选取11个水文控制站1956~2013年的水沙序列资料,对径流、悬移质泥沙输沙量进行年内变化、年际变化、代际变化的特征分析。运用改进的M-K趋势检验及线性滑动回归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6大主要河流水沙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水沙年内、年际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泥沙的变化幅度大于径流的变化幅度,径流变化趋势不显著,但73%的水文控制站的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王海涛  赵本龙  李丽芳 《地下水》2019,(1):51-51,78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地下水是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地下水开采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通过对雄安新区近年地下水埋深资料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地下水动态类型、地下水动态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雄安新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是降水入渗—开采型、河湖影响水文型、地下水动态年内变化1-3月降水虽少,为地下水位上升期4-7月为下降期,8-12月为稳定期,年际变化持续下降趋势,影响因素主要为降雨和开采量。从远期看,应防止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提高用水效率的措施,切实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柴娟  刘莎 《地下水》2018,(5):46-49
兴平市地下水位监测工作已经开展了40多年,监测区覆盖了全市所辖5个街道、8个镇。依据2007~2017年11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对黄土塬区和渭河阶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1)兴平市地下水位动态受水文地质条件、降水和开采条件的影响,不同地貌单元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各不相同;2)多年来,兴平市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兴平化肥厂水源地,水位下降幅度更大;3)近十年来,兴平市和兴平兴化一般超采区地下水位总体均趋于稳定略有下降,下降区集中分布在兴平市西部地区。4)兴平市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受降水量和开采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是西安市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本文根据西安市布设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长列监测资料为依据,对区域内33年间地下水位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上世纪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曾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本世纪初西安市采取多种措施,使地下水位开始缓慢回升,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1.
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不够完善,通过实施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项目,地下水监测站网布设日趋合理。监测站在阿克苏河、台兰河、渭干河、库车河等冲洪积平原区、乌什县河谷、拜成盆地、柯坪盆地和阿恰平原这几块地质单元上都有分布,可比较全面的反映阿克苏地区境内主要地下水开发利用区的埋深、水位变化特征。通过对阿克苏地区地下水监测工作进行探讨,重点对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和日常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近几年该地区地下水位年度监测成果,对区域地下水位状况和年内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大致可以看出区域内地下水总体呈下降趋势,冬季灌溉期结束后地下水潜水水位最高,3-4月份春灌开始后,地下水位总体下降,6、7月份受地表来水、灌溉等补给的影响,地下水又有一次集中上升的现象。研究结果为该区域地下水中长期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大凌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夏清 《水文》2017,37(3):84-90
以大凌河流域3个水文站的径流资料和15个雨量站的降水资料为基础,利用多指标、多方法分析了近50年大凌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凌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径流年际变化大。近50年来,大凌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流域径流量在1981年出现明显的减少突变,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特别是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是造成径流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6,(3)
研究降水与地下水补给滞后的关系,建立影响地下水位变化机理概化图,分析主要影响地下水位的因素。通过收集大气降水资料及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对降水采用频率分析法、坎德尔(Kendall)秩次检验法,分析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及趋势。以西安皂河二级阶地为例,对地层采用现场钻探法,分析地层的特征规律及岩土参数,研究认为降水对地下水补给滞后的原因主要是:降水历时、相对透水层和隔水层。  相似文献   

14.
黑河干流上中游径流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黑河干流出山径流控制站莺落峡、中游的高崖和正义峡等水文站的径流和区域内的气象资料,以及中游的地下水位资料,对黑河上中游来水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径流沿程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黑河干流出山径流自1945年以来整体上呈小幅增加趋势,其年内最大径流月份在进入21世纪后,由7月份推后至8月份,主要受降水的影响; ②高崖和正义峡断面的水量自1977年以来呈微弱增加趋势,前者增幅略大于后者;由于中游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用水增加,莺落峡至高崖区间的耗水量以每年近850×104 m3的增量变化,而高崖至正义峡区间灌溉回归水和地下水补给河道的水量与区间灌溉引水和其他耗水量基本持平; ③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黑河干流统一调度的压力,但不利于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研究成果对于今后黑河水资源科学配置、合理调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荒漠化防治中荒漠植物生长与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关系,在河西走廊荒漠区建立了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取得了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植物盖度、生物量等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对植物生长和水分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4年际变化上,土壤水变化最剧烈,降水、生物量、盖度变化剧烈程度极接近,且也较大,地下水位变化最缓和.盖度呈波动性增大趋势较明显,生物量略有增加趋势,降水、土壤水、地下水位变化呈波动性略有降低趋势,但不明显.在植物生长季的3-11月份期间,土壤各层含水率变化步调基本一致,生物量和盖度变化步调基本一致,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变化步调基本一致,年内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降水量 > 地下水埋深 > 生物量 > 平均盖度 > 土壤质量含水率.盖度、生物量模型均通过了R拟合检验、F方差检验、t回归系数检验,通过模型可预测变差的58.0%、98.7%,准确率可达52.0%、86.2%.研究成果可为荒漠化防治中的水资源管理以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对水资源影响评估等提供科技支撑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0,(4)
基于河北唐山1986-2016年降水和地下水监测资料,结合平原区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及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从年内地下水动态特征、年际地下水动态特征等方面对唐山市平原区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并确定了唐山市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地下水动态的成因类型。结果可知:唐山市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地下水呈逐年下降趋势,地下水下降速率由1996-2006年的0. 42 m/a减小到2006-2016年的0. 05 m/a,但近年来地下水位有小幅回升;该市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地下水动态类型属降水入渗-开采型,滨海平原区西部地下水动态类型属降水入渗-蒸发型,东部属降水入渗-蒸型。研究成果对制订合理可行的地下水开采技术和保障措施,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陕北沙地地下水位变化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书君 《地下水》2007,29(6):82-83
陕西榆林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近年随着工业建设、农业发展,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以前的明水海则滩现在成了干滩.为了科学高效地保护和利用区域地下水资源,在榆林市靖边县毛乌素沙漠腹地的海则滩,布设两眼地下水位监测井,展开了一个水文年的地下水位动态监测工作.依据监测资料,沙地区地下水位的年幅变化较小,而周边黄土梁岗区变幅较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沙地区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1,(1)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山东泰安市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泰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及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对研究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9-2019年泰安市平均地下水埋深在5.75~6.84 m之间,降水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降水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各季节降水量相差悬殊,年际地下水位的变化滞后于降水过程的变化。针对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具体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研究结果以期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有效保护水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亚洲中部干旱区的大尺度遥感积雪信息研究,可在跨界河流水资源分配利用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安全保障有重要作用。采用数据融合方法,将MOD10A2和MYD10A2数据进行融合去云处理,结合气象站点积雪数据评估去云后的积雪识别精度;提取积雪覆盖率(SCP)与积雪日数(SCD)信息,分析SCP与SCD年际、年内变化差异;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分析不同高程带下SCP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MOD10A2与MYD10A2融合去云处理,可有效去除云的干扰,准确提取亚洲中部干旱区积雪变化信息。(2)年内SCP最大值范围为55.7%~77.4%,最小值范围为1.6%~2.9%,融雪期SCP下降速率具有明显地域差异,总体SCP呈缓慢增加趋势。(3)总体SCD呈略微下降趋势,32.2%的区域呈下降趋势,30.9%的区域呈增加趋势,36.9%的区域保持稳定不变。(4)海拔1 000 m以下,SCP年内随季节变化呈U型,年际变化显著;1 000~4 000 m区域,SCP年内均随季节的变化呈现出V型,年际变化呈现出稳定性波动;6 000 m以上为永久性积雪,季节、时空变化差异性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4)
通过对哈密气象站1951-2015年降水量和蒸发量资料进行分析,给出该区域降水、蒸发的分布特征及年内、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哈密市降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速率为2.6 mm/10a,特别是1987年以后降水量增加更加明显,较1986年以前平均增加11.4 mm,增幅33.5%;蒸发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下降速率为168.7 mm/10 a,1987年后较1986年前平均减少586 mm,减幅为1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