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河内蒙古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概念、新问题,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协调及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水文学和生态学原理,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建立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将评价结果分为优、中和差3个等级。以黄河内蒙古段为例,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2006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最终得分为0.558,处于中等健康状态。提出了改善黄河内蒙古段健康状况的对策和建议,评价成果为黄河内蒙古段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红色风化壳地区是一个典型的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妨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广东省花岗岩风化壳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从岩性土质、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森林植被、人类活动等方面分别论述了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最后以广东省五华县为例,分析了其水土流失严重性及治理,以期为以后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概念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是目前生态与环境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阅读和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健康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指出引入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目的是要得到一个重要生态指标清单,以此开展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然后,总结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3种主要方法:指示物种法、指标体系法和指示区域法,并以代表实例阐述了此3种方...  相似文献   

4.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璐璐  朱丽东  吴涛  赵鑫  陈瑞  郦坷飞 《水文》2017,37(3):7-13
流域生态系统评价体系是评价研究流域是否健康的基本依据,其评价结果为流域生态系统保护措施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础。在介绍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前提下,总结了国内外流域生态系统评价理论和评价指标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整合出目前较为流行的评价体系,并着重阐述了五类实用模型,分别为:水基系统评价模型、改进物元分析、生物完整性指数法、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及景观格局分析法。针对不同的流域环境选择合适的评价体系是准确评价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根本。总结得到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物理、生物、社会环境、生态功能及社会功能等五种指标,在明确指标后按评价流程对流域进行系统评价。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孙超  陈文  刘逸凡 《水文》2016,36(3):56-60
流域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是流域内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1]),也是流域生态健康状况的一种系统诊断方式。在确定疏勒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各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疏勒河流域健康程度隶属度为0.4219,属于亚健康(0.4~0.6)状态,依据评价结果,分析该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神府矿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区生态系统健康对矿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对神府矿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了2000-2006年神府矿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变化轨迹。结果表明:神府矿区的生态系统健康整体状况基本呈现逐年改善趋势,健康状况从疾病上升到一般疾病。对5个要素变化过程分析得出,矿区生态系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活力和恢复力3个因素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呈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7.
综合已有的生态学数据和知识,对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的评估,以确保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人类福利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结合国际上“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的最新成果,对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之间的联系是生态系统评估的核心,因此,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框架主要包括: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人类福利与消除贫困、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变化的驱动力、生态系统不同尺度间的相互作用和评估,以及生态系统的价值与评价等基本概念。对以上基本概念和内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是开展生态系统评估的前提条件。当前,在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评估的综合性、驱动力分析和评估尺度的选定等方面尚面临挑战,仍需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光前  高新才 《冰川冻土》2012,34(1):196-200
随着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的急剧恶化, 迫切需要开发出可操作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标, 科学掌握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变化, 以便及时改善生态系统状况, 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综述了生态系统健康定义的历史沿革, 回顾了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各类指标, 并以Costanza的定义为例, 指出要评价健康必须从多个尺度对系统的活力、组织和恢复力进行综合测量, 进一步介绍了如何根据该定义构建指标体系. 最后, 以Ulanowicz的信息指标为例, 说明如何从系统层面评价生态系统健康, 提出了用信息指标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共同责任。开展全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已成为生态学领域国际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Costanza等于2014年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运用居民消费指数、人民币和美元购买力指数,建立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价模型,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并采用热点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2019年度中国大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5.79万亿元人民币。中国青海省属于热点区域,黑龙江省属于次热点区域,贵州省和重庆省属于次冷点区域,陕西省属于冷点区域。【结论】针对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海岸带等“两区三带”地质本底和生态特征,提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地质调查建议:一是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开展冰川冻土消融、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调查;二是在东北地区开展森林质量、生态多样性和湿地资源调查;三是在黄河流域开展上游生态退化、中游水土流失和下游湿地萎缩调查;四是在长江流域开展上...  相似文献   

10.
王浩楠  余凡  李军 《水文》2023,43(1):78-83
对长江经济带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预测分析,为该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压力-状态-响应”(PSR)为框架,选取12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同时将湿地健康状况划分为“健康、亚健康、脆弱、疾病、恶劣”五项;通过综合评价指数(CEI)对其健康进行分析,并利用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预测2025年湿地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湿地健康综合评价指数在2005—2017年从0.475 5增长到0.613 7,健康等级从“脆弱”转变为“亚健康”,到2025年综合评价指数预计超过0.700 0,继续保持“亚健康”状态。在压力、状态、响应三项准则层中,压力子系统有相对风险,状态和响应指标应继续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在12个评价指标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湿地面积变化率及自然保护区数、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和湿地管理水平、生态环境恢复是影响长江经济带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总被引:84,自引:3,他引:8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公认的河流管理目标,采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来研究城市河流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内涵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水量、水质、水生生物、物理结构与河岸带5大要素的指标体系及其"很健康、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病态"5级评价标准,建立了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程序与模型。并以宁波市河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明确各河流的健康状况及限制因子,为其保护、维育与修复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尝试性地提出岩溶水生态系统的概念,从系统的特征、功能和面临的威胁三方面论述了其内涵,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构建了岩溶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用综合评价法确定岩溶水生态系统所处健康状态,并将其分为很健康、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病态五级。并以晋祠泉域为例,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确定岩溶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级。结果表明:泉域煤矿开采区处于不健康状态,东部平原区和中部径流区均处于亚健康状态,碳酸盐岩裸露区和汾河周边区域处于健康状态,分别占晋祠泉域总面积的29%、31%和40%。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5)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是河流生态系统特征的综合反映。本研究探讨了灰关联和层次分析模型在流域生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以石羊河流域为例,构造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依据评价值,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依据评估结果提出意见建议,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多层次多指标的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体系,并给出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标准以及相应评价指标的量值。应用物元概念和可拓集合关联函数,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可拓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大同矿区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通过关联度计算,得出该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关联度为-0.023,健康等级为Ⅲ级,属于合格水平。该可拓学评价方法能够准确、科学地区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等级,为矿区生态系统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地球关键带(简称关键带,Critical Zone)对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生存起着决定性作用。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喀斯特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与人类活动引起的关键带土壤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平衡破坏有关。当前关键带土壤演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关键带土壤形成机制、成土速率及其控制因素、土壤地表和地下侵蚀速率及其控制因素,以及土壤演化的控制机制等方面。然而,针对不同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区域的关键带土壤演化及其模型预测方面的对比研究还比较少。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未来还需要重点针对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关键带开展土壤演化及其模型预测的对比研究,为关键带形成、演化与维持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恢复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4)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给旅游地区带来GDP的同时也会对旅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能只看到经济增长却没能看到经济增长的背后所带来的危害,要对旅游业及旅游地区做出合理规划,这样才会降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健康理论作为生态环境研究的切入点,尤其是在水库旅游领域还未深入展开。本文以锦凌水库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水库旅游区生态系统的特征、基本概念及其运行规律,引入水库旅游调控机制,并对水库旅游区生态健康概念以及DPSIR概念模型进行结合,建立一套健康评价体系。进行健康诊断与调控实地试验,对水库生态现状进行判断,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项目针对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编写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健康综合报告》的核心内容。报告表明:① 生态系统及其服务是人类生存和维持健康的根基,但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多是间接性的,可能出现时空移位,而且还会受到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因而对其认知难度较大;② 在过去的50年中,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系统变化,一方面显著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人类也为此付出了日益昂贵的代价,并对未来的人类健康构成了新的威胁;③ 对于未来50年(2000—2050年)的生态系统变化与人类健康状况,虽然MA的4种情景的模拟结果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一致认为人类对食物和水资源等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长,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快速转化将会持续,而且难以实现食物安全及消除儿童营养不良等目标;④ 长远来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与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但是,为了实现改善人类健康和保育生态系统的双赢目标,必需对现行的管理、制度、法规和政策等进行一系列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是一种累进性地质灾害 ,其实质就是土壤侵蚀作用。陕西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黄河中游共有 1 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 ,而我省境内就有 4 8个。剧烈的水土流失使得地区生态平衡失调 ,土地资源遭到破坏 ,各种灾害频繁发生 ,严重阻碍地区经济发展。近几十年来 ,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加大了治理力度 ,但效果不尽人意。因此 ,需要研究水土流失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因素 ,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湿地汞环境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汞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过程是汞全球循环的组成部分,并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分析了湿地环境过程研究的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湿地汞环境过程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在湿地汞来源、含量、赋存形态,迁移、转化、界面反应等方面。指出由于湿地独特的水文过程和环境条件,汞的累积、迁移与转化过程具有与其它生态系统不同的特点。湿地能吸收大气沉降和地表径流的汞,是汞的汇。汞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呈富集状态。湿地具有较高的汞累积速率和甲基汞生产能力,湿地的氧化-还原条件和丰富的有机碳有利于汞的甲基化。湿地甲基汞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威胁人类的健康。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和臭氧层耗竭可能增加湿地汞的生态环境风险。提出应开展湿地特定环境条件下汞的循环及其在汞全球循环中作用的研究,并关注湿地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
湖南洛塔岩溶山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灾害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侵蚀区土壤退化、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岩溶石山区石漠化,而且还会通过淤积河道、污染水质等过程来破坏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文根据湖南洛塔岩溶山区不同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监测成果,对岩溶山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湖南湘西及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建设,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