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大量样品综合配套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南华北盆地晚石炭世太原组(C_2)富镜质组腐殖煤是一种新的煤型油源岩或生油煤。其特点是主要油源组分不是类脂组而是镜质组;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有少量类脂组“参与”的、主要由富氢镜质体构成的富镜质组腐殖型的生油煤。这种新型生油煤的发现和确定是“煤成烃”和“镜质组生油”领域的重要突破,具有全球性的科学与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镜质组类型基础上,把富氢镜质组(荧光镜质体)作为有折扣的富氢显微组分(类脂组)对待,提出了利用荧光显微组分丰度-FMT参数作为评价不同还原类型煤生烃,排烃的定量指标。煤岩学标志,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和热模拟实验产烃率数据为FMT值定量评价煤生烃排烃潜力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3.
应用煤岩学对强还原型腐殖煤系列样品(R_0=0.55%~1.01%)研究表明,它们含有较多的镜质组—类脂组过渡显微组分,这种组分的特征是:比基质镜质体反射率低,但荧光强度和生烃潜能较高。据显微特征可将其分为两种亚型——交织型和膨融型。它是荧光基质镜质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和强还原型腐殖煤生油的主要母质之一。  相似文献   

4.
荧光法判别镜质体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质组生油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地鉴别富氢镜质体与贫氢镜质体。通过原煤和镜质组样品热模拟液态烃产率与相对荧光强度的相关关系找出与达到生成、排出液态烃产率的要求值相对应的相对荧光强度界限值,并经热解分析的产油指数校验后,作为划分富氢与贫氢镜质体的定量界线和评价腐植煤生烃排烃潜力的另一个煤岩学定量标志。在一定的荧光测试条件下,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的富氢与贫氢镜质体相对荧光强度的界限值定为I546nm0.30%;I650nm0.46%。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煤成烃主要贡献组分剖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显微组分组成显示了“碎、小、薄”和过渡组分含量高的特点。结合显微和超微层次有机岩石学分析,在显微组分层次生烃组分主要为基质镜质体,碎屑类脂体、薄壁角质体、木栓质体和小孢子体在煤成烃中也有一定的贡献;超微层次生烃组分主要表现为分布于基质镜质体中的超微类脂体。煤中基质镜质体的高含量弥补了其单位生烃潜力低的不足,基质镜质体富氢成因在于生物化学阶段细菌等微生物对其强烈降解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惠永  翁成敏 《现代地质》1998,12(3):406-412
从显微煤岩学角度探讨了贵州六盘水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煤系煤的生烃状况。研究表明,树皮体和基质镜质体是研究区煤岩显微组成中主要的两种富氢组分,“富质镜体-较富树皮体”是主采煤层典型的煤岩组合特征,在成烃演化过程中,富氢镜质体和树皮体对生烃作出了主要贡献。渗出沥青体充填于镜质体微裂隙或细小孔洞以及丝质体胞腔中,这些微裂隙和胞腔和煤成油的保存,富集和运移起到关键作用。显微组分间的这种配置关系为煤成油藏的形居  相似文献   

7.
华北太原组镜质组中的超微类脂体及其煤性质异常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宇  傅家谟 《沉积学报》1995,13(3):107-116
利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分析技术,对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镜质组的超微结构和组分进行了分析,确认太原组镜质组中含有较丰富的超微类脂体,且超微类脂体主要来自菌藻类,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证实镜质体中超微类脂体数量和其化学性质紧密相关。从超微组分层次解释了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性质差异的原因,并分析讨论了太原组煤性质异常性的原因和煤还原程度问题,提出成煤过程中明显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太原组煤性质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分析技术,对采自华北东部鲁南和苏北18个矿区的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镜质组的超微结构和组分进行了分析,确认太原组镜质组中含有较丰富的超激类脂体,且超微类脂体主要来自菌藻类。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在数量上存在明显差异,证实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数量与其化学工艺性质紧密相关。从超微组分层次的角度解释了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性质差异性的原因,并分析讨论了镜质体类型、太原组煤性质异常性的原因,提出成煤过程中明显的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太原组煤性质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典型含煤段沉积成因标志的分析认为,南华北太原组属于比较典型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山西组则属于比较典型的三角洲成煤模式,而华南砻潭组基本上代表了泻湖沉积相当发育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反映成煤环境的综合标志的系列指标划分出三种四类基本煤相,即Ⅰ1-强还原型腐泥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Ⅰ2-强还原型富类脂组或富高氢镜质组的腐殖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Ⅱ-较强还原型腐殖煤煤  相似文献   

10.
从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分离富集了藻类体、孢子体、角质体、镜质体、基质镜质体和丝质体6种主要显微组分,进行了热解及热模拟实验,并对各显微组分热模拟生成的产物热解油进行了碳同位素组成等分析。各显微组分热解生烃潜力及其热解产物热解油的碳同位素组成表明,煤系有机质中藻类体的生油潜力最高,生成的液态烃类的碳同位素组成最轻;孢子体、角质体等陆源富氢组分生烃潜力低于藻类体,生成的液态烃类的碳同位素组成重于藻类体生成的液态烃类,与煤系含油气盆地中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这些富氢显微组分应该是煤系有机质中主要的生油显微组分。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的生油潜力相对较低,其生成的液态烃类的碳同位素组成比一般煤系原油重得多,而且这些组分本身对液态烃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尽管其在煤系有机质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仍然难以成为生成液态石油的主要显微组分,只能在高成熟演化阶段成为良好的生气显微组分。丝质体等惰性组分生烃潜力极低,不可能成为生油组分。此外,结合原煤的显微组分组成、生烃潜力和元素分析,提出仅仅以壳质组的含量高低来评价煤的生烃潜力不完全可靠,热解是经济、快速、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延斌  韩德馨  姜亮  杨青  王拯 《地球化学》2000,29(2):167-174
利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简称TOF-SIMS)对渤海湾地区C-P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基质镜质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接收到的正二次离子中都含有一定的烯基和烷基碎片,这些脂族碎片离子的出现说明它们具有富氢及较好的生烃性质。同时,该仪器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它对研究煤及源岩中有机显微组分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从显微煤岩学角度探讨了贵州六盘水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煤系煤的生烃状况。研究表 明‚树皮体和基质镜质体是研究区煤岩显微组成中主要的两种富氢组分‚“富镜质体 较富树 皮体” 是主采煤层典型的煤岩组合特征‚在成烃演化过程中‚富氢镜质体和树皮体对生烃作 出了主要贡献。渗出沥青体充填于镜质体微裂隙或细小孔洞以及丝质体胞腔中。这些微裂隙 和胞腔对煤成油的保存、富集和运移起到关键作用。显微组分间的这种配置关系为煤成油藏 的形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六盘水地区具有形成煤成油藏的母质条件‚同时在煤层中具 有较好的保存富集以及运移条件‚如果存在有利的地质背景与之相配合‚研究区煤成油藏的 勘探开发工作将具有十分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镜质组是腐殖煤中最主要的显微组分,其结构极为复杂。采用单一的实验手段,很难对镜质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采用低温热解、高温热解及TMAH在线甲基化热解3种瞬时热解方法,对镜质组结构中吸附烃、与大分子相连的支链基团中非极性及极性组分分别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吸附烃特征决定于镜质组类型及成熟度两种因素。均质镜质体吸附烃以芳烃为主,而基质镜质体吸附烃以正构脂肪烃为主。热解产物中,芳烃所占比例随基质镜质体成熟度的增加而变大;基质镜质体高温热解主要产物为正构脂肪烃,其次为芳烃和酚类,而均质镜质体高温热解主要产物为酚类,其次为芳烃,脂肪烃所占比例较小。TMAH甲基化研究表明,镜质组结构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而脂肪酸有可能是煤成油的主要母质来源之一。镜质组不同条件下的热解产物特征说明,不同镜质组具有明显的结构差异,并对其生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典型含煤段沉积成因标志的分析认为,南华北太原组属于比较典型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山西组(P_1 ̄1)则属于比较典型的三角洲成煤模式,而华南龙潭组(P2)基本上代表了泻湖沉积相当发育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反映成煤环境的综合标志(还原性质)的系列指标划分出三种四类基本煤相,即Ⅰ1─强还原型腐泥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Ⅰ2─强还原型富类脂组或富高氢镜质组的腐殖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Ⅱ─较强还原型腐殖煤煤相和Ⅲ─较弱还原型腐殖煤煤相。煤的还原性(类型)具有既能表征成煤环境又可反映煤质特征的双重功能。正是通过煤的还原类型(即煤型)才把环境与煤质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建立了沉煤环境-成煤煤型-煤质特征的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石炭纪—二叠纪煤的有机组分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斌  韩德馨 《地质学报》1999,73(4):370-375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石炭纪-二叠纪煤中主要有机组分进行显微傅里叶红外分析,揭示了孢子体,角质体,树脂体及基质镜质体等有机组分化学组成,结构的特点和对油气形成贡献的差异。结果表明,角质体,树脂体和孢子体都具有富氢指数高,富氧指数低的特点,但树脂体对油气生成的贡献更大而且时间较早,孢子体较差而且时间较晚,就基质镜质体而言,晚石炭世太原组(C2t)煤比早二叠世山西组(P1s)煤富氢指数高,富脂链参数也大,表  相似文献   

16.
在收集和整理大量山西省煤岩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的显微煤岩组分,并对各煤田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的R0,max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山西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显微组分一般以镜质组为主,并且有从北向南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惰质组次之,其趋势与镜质组相反,壳质组最少;太原组反射率值在0.6%~3.9%,整体上呈北低南高、西低东高的趋势,煤级从中煤级煤Ⅰ到高煤级煤Ⅱ都有赋存;山西组反射率值在0.6%~4.2%,其反射率变化趋势和煤级赋存特征与山西组类似。研究结果为评价和利用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煤岩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还原型腐殖煤的成烃潜力,较强还原型腐殖煤富含荧光镜质体,具较强的荧光性、较高的H/C原子比、较多的氯仿沥青和总烃、较大的热解生油潜量和较高的液态烃产率,均显著区别于较弱还原型腐殖煤。可见,较强还原型腐殖煤比较富烃,具有较高的成烃潜力,特别是生成液态烃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主要组分结构特征与生烃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高纯度煤岩显微组分分离富集的基础上,应用透射式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 (Micro FTIR),对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的主要组分-镜质体、丝质体、角质体、藻类体的结构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藻类体主要由长链脂族结构组成,芳香结构含量相对较少;角质体和基质镜质体中含有较丰富的芳香结构以及长链脂族结构;而丝质体则主要由芳香结构组成,脂族结构含量很少。显微组分的这种结构特征决定了藻类体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角质体和镜质体的生烃潜力中等、而丝质体的生烃潜力则很低。对于吐哈盆地煤成油来说,由于藻类体主要由长链脂族结构组成,并且生烃潜力也高,因此其具有高的液态烃产率、丝质体的产油率最小、角质体和镜质体的液态烃产率中等。由于镜质体是本区煤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因此,对于吐哈盆地所形成的具有工业规模的油田来说,镜质体应该是主要的贡献组分之一。但对于富含藻类体的厚层状烛藻煤,由于它类型好,品质高、生烃潜力大、以中长链脂族结构为主,是煤成油最理想的源岩。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有机岩石学一热解分析(ROCK-EVAL)热模拟分析方法对三种典型煤相和镜质组的产烃性质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产烃性质和有机岩石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同煤阶下煤和镜质组的产烃潜量S1 S2值气态烃和液态烃的产率以及湿气含量,得出煤相Ⅰ>煤相Ⅱ>煤相Ⅲ的特点:气态烃和液态烃组成上也有较明显差异.镜质组和煤的产烃潜量.S1 S2值与镜质组的相对荧光强度(I650nm rel%)和光变幅度(Ig/Io)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根据有机岩石学特征和产烃性质.镜质组可分为富氢镜质组和贫氢镜质组两类.在评价煤产烃性质时,必须考虑煤中不同煤相镜质组的还原类型。  相似文献   

20.
鲁南和苏北煤田,在相同煤阶下,强还原型镜质组显微组分及由其组成的太原组煤比弱还原型镜质组显微组分及由其组成的山西组煤具有的较高的氢含量、挥发分产率和焦油产率、较强的粘结性和结焦性及液化性能,从而论证了它们各自的煤质特征及合理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