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的构造格局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穆册二长岩体为该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穆册岩体主体为黑云角闪二长岩,边部见二长斑岩,并被同期二长花岗岩脉侵入。二长岩的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为2172±8 Ma(MSWD=058,n=17)和2186±7 Ma(MSWD=0.60,n=19),二长花岗岩年龄为2174±8 Ma(MSWD=0.45,n=19),显示该二长岩体形成于古元古代。穆册二长岩不仅具有造山后地球化学特征,还具有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穆册二长岩可能在古元古代经历了岛弧和裂谷两种环境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发育众多斑岩- 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由于缺乏精确的成矿时代数据,制约了对这些矿床成因和动力学背景的认识。通江岭铜钨矿位于长江中下游Fe- Cu- Au成矿带九瑞矿集区北侧,为近期新发现的斑岩- 矽卡岩型矿床,经济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少量白钨矿,呈细脉状和浸染状产于斑岩与矽卡岩中。本文对赋矿岩体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和含矿矽卡岩中石榴子石进行LA- ICP- MS U- Pb同位素精确定年,锆石206Pb/238U的加权年龄为146. 3±0. 9 Ma(2σ,MSWD=1. 13, n=33),石榴子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2. 9±2. 1 Ma(2σ,MSWD=1. 2, n=17),表明矽卡岩和岩体形成时代相近,成岩成矿作用过程连续。通江岭铜钨矿成岩、成矿时代与九瑞矿集区典型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一致,同时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陵、安庆和部分鄂东南的典型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基本一致,均属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多金属成矿作用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赵泽南  魏民  杨建坤  倪克庆  张建珍  申晋青  刘腾飞  葛斌 《地质论评》2022,68(5):2022102018-2022102018
阿巴嘎旗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位于贺根山蛇绿岩带北侧。为了确定该碱长花岗岩体的岩石成因类型,探讨其构造环境,对该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锆石LA- ICP- MS U- Pb测年表明,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为310. 7±2. 6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2、Na2O+K2O含量和较高的Ga/Al、(Na2O+K2O)/CaO值,相对贫CaO、MgO、Sr、Ba、Eu、Ti和P。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稀土配分曲线呈海鸥性,负铕异常明显(δEu=0. 15~0. 37)。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碱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形成于弧后伸展构造环境,为晚石炭世古亚洲洋向西伯利亚俯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笔者等选择大兴安岭北段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 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区域侵入岩成因类型、岩浆来源及构造环境。该区侵入岩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正长花岗斑岩和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对其中正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A- ICP- MS锆石U- Pb测年表明,正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29. 5±0. 4 Ma,应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内侵入岩与地层相互接触关系,本区侵入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区内侵入岩具有富硅(SiO2= 67. 36%~74. 09%)、富碱(K2O+Na2O= 8. 88%~9. 34%)、高铝(Al2O3= 12. 56%~16. 15%),低MgO、TiO2、CaO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为0. 94~1. 31,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富集Rb、U、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Ti、Nb、Sr、P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Rb/Sr为0. 9~2. 0,Sr/Y为4. 2~7. 2,显示出高Sr、低Y的特点,指示岩浆源区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在早白垩世之前已结束碰撞,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刘建栋  张焜  王秉璋  王春涛  李五福  张新远  曹锦山  袁锦鹏  李青  陈丽娟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19-2023010019
本文对东昆仑拉陵高里河沟脑花岗闪长斑岩开展详细的全岩地球化学、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成岩构造背景。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231. 1±1. 2 Ma,指示其侵位于晚三叠世早期。全岩K2O/Na2O值为0. 69~0. 71,Mg#值为40. 5~41. 6,里特曼指数σ为1. 90~2. 09,A/CNK=1. 01~1. 03,属弱过铝质中—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N值为19. 54~25. 52,具弱负Eu异常(δEu为0. 96~0. 9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具有高的Sr含量(606. 0×10-6~647. 9×10-6)和Sr/Y值(60. 38~62. 99),较低的Y(9. 62×10-6~10. 66×10-6)和Yb(0. 86-6~0. 92×10-6)含量,显示Adakite(高锶低钇中酸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同位素εHf(t)值介于-6. 93~-2. 94,地壳模式年龄(TDM2)范围为1. 45~1. 70 Ga。综合分析表明,拉陵高里河沟脑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东昆仑洋壳俯冲末期至局部碰撞的转换阶段,岩浆源于高压条件下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6.
杨长青  巴燕  王艳慧  何凯  白国典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11-2023010011
通过高精度的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测年,在太行山南段河南安阳县岭头一带白垩纪闪长质侵入岩中获得一批443. 6±6. 1 Ma(MSWD=6. 3)的年龄数据,相当于晚奥陶世晚期,这是在华北克拉通内部发现的首例反映加里东期岩浆侵入活动的高精度锆石U- Pb定年数据,为揭示华北克拉通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提供了依据。结合区域上同期构造岩浆事件的特点,认为443. 6±6. 1 Ma的锆石可能为华北克拉通板内裂解拉张作用的产物,它是奥陶纪晚期(440 Ma前后)古劳亚大陆分裂,华北克拉通漂离加拿大地盾和北美内陆地台,同时形成北太平洋——这一影响全球的构造地质事件在华北克拉通内部的响应。鉴于稳定克拉通地区奥陶纪岩浆侵入活动与金刚石原生矿存在极高的关联度,本次发现也为在鹤壁地区寻找金刚石原生矿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治华  李碧乐  李鹏 《地质学报》2020,94(12):3625-3642
本文报道了柴北缘滩间山地区独树沟金矿区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 Pb定年和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全岩化学分析显示岩石具有富硅(SiO2=75. 23%~77. 28%)、钠(Na2O/K2O=1. 71~2. 41),贫铁(TFe2O3=1. 04%~3. 24%)、镁(MgO=0. 28%~0. 39%)、钙(CaO=0. 23%~0. 75%)、铝(Al2O3=13. 09%~13. 73%)的特征;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K、Th和U,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 P,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岩石具有较强的Eu负异常(δEu=0. 49~0. 53),分异指数DI为90. 76~93. 71,指示岩石发生了较强的结晶分异作用,通过与邻区花岗岩进行特征对比,判断独树沟花岗斑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锆石U- Pb定年显示,独树沟花岗斑岩形成于350. 8±1. 7Ma;锆石Hf同位素显示,独树沟花岗斑岩的锆石εHf( t )值为+1. 82~+9. 19,平均值为+6. 85,二阶段模式年龄( t DM2)为768~1238Ma,独树沟花岗斑岩的Hf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指示其源区物质组成较为复杂,以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为主,有中元古代甚至更古老的地壳物质存在。结合柴北缘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独树沟花岗斑岩形成于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之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梅劳特乌拉蛇绿岩北侧的白音呼舒奥长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LA- ICP- MS U- 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成因、构造环境及二连—贺根山洋俯冲消亡过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白音呼舒岩体富硅(SiO2=66. 50%~73. 04%)、高铝(Al2O3=15. 11%~16. 75%)、富钠(Na2O=3. 50%~6. 16%)、低钾(K2O=1. 46%~2. 38%),相对高锶(Sr=167. 0×10-6~441. 0×10-6)、低钇(Y=5. 30×10-6~9. 51×10-6),富集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和HREE,无明显Eu异常。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音呼舒侵入岩体属于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onalite—Trondhjemite—Granodiorite,TTG)岩系,与高Si 高锶低钇中酸性岩(Adakite,埃达克岩)类似,形成于大洋俯冲带岛弧环境,为俯冲洋壳脱水熔融的产物。锆石LA- ICP- MS U- Pb测年表明,白音呼舒奥长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309. 2 ±1. 6 Ma,表明该岩体侵位于晚石炭世,反映了贺根山缝合带晚石炭世大洋俯冲带TTG岩浆作用事件。结合二连—贺根山缝合带石炭纪蛇绿岩、石炭纪—二叠纪岛弧型岩浆岩和中生代后造山A型岩浆岩的时空分布与演化关系,表明古亚洲洋二连—贺根山洋盆在晚石炭世并未关闭,而是处于大洋俯冲消减和陆壳增生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藏东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成岩成矿系统时间跨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藏东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是目前西藏发现的最大斑岩铜矿床,含铜岩体主要由早期石英二长斑岩及晚期正长花岗斑岩组成。本文用LA-ICP-MS法测定早期石英二长斑岩及晚期正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及Ar-Ar法测定钾质蚀变带黑云母的Ar-Ar年龄,发现玉龙含矿斑岩体早期石英二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41.3±0.3Ma, MSWD=0.92)与晚期正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41.3±0.2Ma, MSWD=1.24)基本相同,也和黑云母Ar-Ar坪年龄(41.7±0.8Ma)及等时线年龄(41.3±0.8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玉龙斑岩铜矿早期及晚期岩体锆石U-Pb年龄一致表明含矿岩体在地质上的早期及晚期主要是岩浆在较短时间内脉动侵入所致。玉龙含矿岩体锆石U-Pb年龄(封闭温度约800℃)、39Ar-40Ar 年龄(封闭温度约300℃)及前人获得的Re-Os年龄40.1±1.8Ma(封闭温度约500℃)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含矿岩体岩体快速冷却,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成岩成矿系统时间跨度小于1Ma。  相似文献   

10.
笔者等通过岩石学、锆石U- 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对大兴安岭中段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通过锆石LA- ICPMS U- Pb定年法,得到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年龄为124. 4±1. 0 Ma,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属碱性、准铝质岩,里特曼指数σ为3. 86~5. 10,K2O+Na2O=9. 14%~10. 35%,钾钠比为0. 93~1. 0,A/CNK=0. 76~0. 93,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岩石富集La、Ba、C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Hf、Zr等高场强元素;(La/Yb)N=11. 72~13. 90,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Nb、Ta负异常,具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δEu=1. 00~1. 59。\[n(87Sr)/n(86Sr)\]i=0. 705065,εNd(t)=1. 93,源区可能为上地幔。结合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地壳演化背景,认为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形成于与洋壳俯冲有关的火山弧环境,区域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岩浆源区为上地幔。  相似文献   

11.
许晨  陈衍景  周振菊 《地质论评》2022,68(5):2022102011-2022102011
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岩类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广泛分布,记录了区域岩石圈演化的重要信息。通过对小秦岭地区南部沿小河断裂出露的花岗岩类的锆石LA- ICP- MS U- 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为小秦岭地区古元古代晚期的地壳演化提供了依据。自西向东,小河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小河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贵家峪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831±32 Ma、1860±13 Ma和1811±10 Ma。3个花岗岩体均以富硅(67. 4%~76. 0%)和高碱(7. 47%~9. 33%)为特征,属于高碱钙碱性到钾玄岩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个小河花岗岩体属I型花岗岩,具有碰撞型花岗岩特征,其中形成年龄为1831 Ma花岗岩具有高的Sr/Y(26. 56~49. 52)和(La/Yb)N(31. 35~236. 71)值、Eu负异常(0. 42~0. 68),表明源区残留有石榴子石和少量的斜长石;贵家峪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的FeOT/MgO比值(17. 7~29. 2)和10000Ga/Al比值(2. 95~3. 17),表现出造山后A2型花岗岩特征,与1831Ma的地壳相比,地壳厚度明显减薄。三个岩体的岩浆锆石εHf(t)=-10. 5~-4. 5,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2781~3122 Ma,全岩的εHf(t)=-7. 5~-4. 5,DM2=2667~2888 Ma,均指示了其物质来源于中到新太古代古老基底的部分熔融。这期岩浆事件可能是小秦岭区域对1. 85 Ga吕梁运动的响应,反映了碰撞造山作用地壳增厚向碰撞后地壳伸展减薄这一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许晨  陈衍景  周振菊 《地质论评》2022,68(6):2053-2073
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岩类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广泛分布,记录了区域岩石圈演化的重要信息。通过对小秦岭地区南部沿小河断裂出露的花岗岩类的锆石LA- ICP- MS U- 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为小秦岭地区古元古代晚期的地壳演化提供了依据。自西向东,小河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小河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贵家峪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831±32 Ma、1860±13 Ma和1811±10 Ma。3个花岗岩体均以富硅(67. 4%~76. 0%)和高碱(7. 47%~9. 33%)为特征,属于高碱钙碱性到钾玄岩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个小河花岗岩体属I型花岗岩,具有碰撞型花岗岩特征,其中形成年龄为1831 Ma花岗岩具有高的Sr/Y(26. 56~49. 52)和(La/Yb)N(31. 35~236. 71)值、Eu负异常(0. 42~0. 68),表明源区残留有石榴子石和少量的斜长石;贵家峪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的FeOT/MgO值(17. 7~29. 2)和10000Ga/Al值(2. 95~3. 17),表现出造山后A2型花岗岩特征,与1831 Ma的地壳相比,地壳厚度明显减薄。3个岩体的岩浆锆石εHf(t)=-10. 5~-4. 5,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2781~3122 Ma,全岩的εHf(t)=-7. 5~-4. 5,TDM2=2667~2888 Ma,均指示了其物质来源于中到新太古代古老基底的部分熔融。这期岩浆事件可能是小秦岭区域对1. 85 Ga吕梁运动的响应,反映了碰撞造山作用地壳增厚向碰撞后地壳伸展减薄这一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莹  谢磊  王汝成  胡欢  车旭东  田恩农  向路 《地质学报》2018,92(10):2120-2137
大湖塘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西北部三县(武宁、修水、靖安)交界处,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钨矿床,与燕山期含钨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发现该区还存在含铌钽花岗斑岩,利用全岩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的结构和主微量元素成分、以及锆石和铌铁矿族矿物U- Pb同位素年代学,对比含铌钽花岗斑岩和含钨似斑状花岗岩成岩成矿特征,以探讨两类不同成矿花岗岩的成因及成矿联系。研究得出: WingdingsAB@ 含铌钽花岗斑岩的U- Pb LA- ICP- MS锆石和铌铁矿族矿物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46±2 Ma和144±5 Ma,与含钨似斑状花岗岩的成岩成矿年龄(150~140Ma)接近;②含铌钽花岗斑岩全岩的Nb/Ta和Zr/Hf比值分别为1.7和13,云母为含锂白云母,Li2O和F含量最高可达2.1%和3.8%,K2O/Rb2O比值24,而含钨似斑状花岗岩中具有相对较高的Nb/Ta(~4.8)和Zr/Hf(~30)比值,云母也以白云母为主,含有0.32% Li2O和1.5% F,K2O/Rb2O比值88,表明含铌钽花岗斑岩的演化程度比含钨似斑状花岗岩更高;③两类花岗岩中的成矿指示性矿物有明显差异,含铌钽花岗斑岩中包括具有岩浆成因特征的铌铁矿族矿物、钨铌锰矿、锡锰钽矿、含铌钽黑钨矿、含铌钽金红石和富集稀有金属元素的含锂白云母;而含钨似斑状花岗岩中主要体现为热液期形成的黑钨矿、白钨矿、金红石和锡石。本次研究认为,含铌钽花岗斑岩的原始岩浆中富含铌钽钨等元素,高挥发组分和岩浆流体的作用有利于岩浆期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发生;而含钨似斑状花岗岩中钨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作用的后期,与后期流体作用相关性更大,这些信息也验证了大湖塘矿床发生了多期多阶段钨锡稀有金属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则不吓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西藏谢通门县境内,矿区发育大量钾长花岗斑岩,其与铅锌成矿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对其开展岩石学、LA- MC-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区内钾长花岗斑岩岩石成因、侵入时代及其与铅锌成矿之间的关系。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钾长花岗斑岩具高硅、富钾而贫镁特征,A/CNK值介于1. 08~1. 38之间;REE具有较明显中等负Eu异常,总体呈现右倾的轻稀土富集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K、U、Th、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Ba、Sr和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钾长花岗斑岩属分异的S型花岗岩。锆石U- Pb测年结果显示,钾长花岗斑岩侵位年龄为14. 18±0. 15 Ma,系中新世岩浆作用产物,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伸展背景下的引张构造有关,并与冈底斯成矿带中新世大规模斑岩侵位时代和相关斑岩型铜(钼)矿化时代一致,可能具有相同的成岩成矿环境,这为在该成矿带西段寻找与斑岩有关的铅锌矿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祁连南缘柴达木山花岗岩岩体,位于青海省大柴旦镇,岩性主要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环斑花岗岩等。本文选择代表性岩石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旨在说明其岩浆成因、构造环境及意义。结果表明,柴达木山岩体K2O/Na2O比值变化为1. 11~4. 41,里特曼指数介于1. 31~2. 20,A/CNK介于1. 06~1. 6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柴达木山岩体具有高钾钙碱性、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征。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分布图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Cs、Pb、K等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Y、Yb,具有明显的Ba、Nb、Ta、Sr、P、Ti负异常。稀土元素总量为207. 94×10-6~418. 40×10-6,LREE/HREE稀土元素之比为5. 67~10. 29,(La/Yb)N比值为5. 88~13. 84,δEu介于0. 09~0. 50显示负异常,δCe介于0. 99~1. 36,Sr/Y介于0. 87~3. 47,Rb/Sr介于1. 22~15. 45,Nb/Ta介于0. 63~11. 88,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型式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且Eu负异常较明显。选取其中四个样品进行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斑岩(D3755- 1)206Pb/238U年龄范围为400Ma~407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04. 6±2. 9Ma(MSWD=0. 094);花岗斑岩(PM11- 1)206Pb/238U年龄范围为413~424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18. 4±3. 0Ma(MSWD=0. 30);二长花岗岩(D1028- 1)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426Ma~436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34. 3±2. 0Ma(MSWD=0. 21);花岗闪长岩(D1506- 1)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434Ma~439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37. 2±2. 6Ma(MSWD=0. 076),暗示柴达木山岩体的结晶年龄至少为404. 6Ma~437. 2Ma,形成的地质时期为早志留世- 早泥盆世。祁连南缘- 柴北缘早古生代岩浆活动持续时间长(372Ma~473Ma),具有多期次,主要年龄段为450~470Ma、430~450Ma、410~430Ma、400~410Ma、370~400Ma,其中430~450Ma、400~410Ma分别代表了花岗岩类侵入的两个主峰期。早期(430~470Ma)反映了南祁连洋板块向北俯冲于祁连陆块之下,柴达木陆块的继续俯冲,祁连陆块由北向南逆冲到柴达木陆块之上形成了陆陆碰撞带等一系列持续的岩浆侵入活动;晚期(370~430Ma)反映了柴达木陆块与中南祁连板块碰撞后深俯冲板块拆沉- 折返及碰撞后造山带上不同块体之间的伸展、滑塌等一系列岩浆侵入活动。在空间分布上,柴北缘赛什腾山- 嗷崂山代表了岩浆早期活动,主要为I型花岗岩;绿梁山- 大柴旦地区- 锡铁山- 都兰一带,代表了岩浆晚期活动,具有I和S型花岗岩特征。柴达木山岩体代表了祁连南缘岩浆多期活动,与柴北缘岩浆活动具有同时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华南广泛分布火山- 侵入杂岩体,其中个别岩体中伴有火山岩型铀矿床的产出,因此如何区分含铀矿与不含铀矿岩体成为矿床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相山地区含铀火山- 侵入岩以及周边不含铀矿侵入岩为例,开展锆石LA- ICP- MS U- Pb年龄和微量元素研究。结果显示含矿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为133. 7±1. 6 Ma(云际),含矿碎斑熔岩的形成年龄为132. 8±1. 5 Ma(邹家山),不含矿花岗斑岩的年龄为134. 9±1. 3 Ma(七琴)和133. 3±1. 3 Ma(桃溪),其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含矿与不含矿岩体的锆石Ce4+/Ce3+比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邹家山22. 12~68. 75(平均值为45. 61),云际19. 02~43. 48(平均值为27. 64),七琴7. 99~22. 03(平均值为15. 63),桃溪9. 70~22. 40(平均值为16. 19)。锆石Ti含量温度计结果显示含矿岩体锆石的结晶温度比不含矿岩体的锆石结晶温度相对更高。结合晶格应变模型和锆石Ti温度计,获得前者的绝对氧逸度亦高于后者。本研究发现相山地区含矿火山- 侵入岩体中锆石的Ce4+/Ce3+比值普遍大于22,笔者提出锆石氧逸度可以作为判别火山- 侵入岩体是否含矿的一个可能指标。此外,含矿与不含矿岩体中全岩铀含量的高低与氧逸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我们推断含矿岩体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可能指示了其岩体母岩浆相应地具有更高的铀含量。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笔者发现含铀岩体的氧逸度明显低于斑岩型铜- 钼矿,但与花岗岩型钨矿以及火山岩型银- 铅- 锌矿类似。因此,氧逸度的相对高低对铜- 钼、钨- 钼、铀及银- 铅- 锌赋矿岩体的差异性成矿有明显制约作用,可能还间接反映了地幔物质贡献比例的多少。  相似文献   

17.
德兴花岗闪长斑岩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和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38  
德兴斑岩铜矿区的成矿斑岩的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铜厂、富家钨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铜厂花岗闪长斑岩样品中锆石15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为165~177Ma.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71±3 Ma;(2)富家钨花岗闪长斑岩样品中锆石15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为166-177Ma,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也为171±3 Ma。因此,德兴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71±3 Ma)。该年龄与德兴斑岩铜矿区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173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暗示了成岩成矿的一致性。德兴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时代与华南地区许多A型花岗岩,双峰式或板内火成岩和矿床的形成时代也大致一致,同时也与赣-杭裂谷带的活动时间一致,表 明德兴斑岩铜矿和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一个伸展的动力学背景下。另外,德兴花岗闪长斑岩很少有老的继承锆石以及其高的εNd(t)(-1.14- 1.80)和极低的初始87St/86Sr比值(0.7044-0.7047),暗示古老的地壳物质对其贡献并不明显,地幔物质可能在德兴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再结合其具有的埃达克质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德兴花岗闪长斑岩很可能由拆沉下地壳物质的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18.
从滹沱群底部四集庄组不同的分布区选择了1件正长花岗斑岩、1件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砾石及1件侵入于蒋村四集庄组的正长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Hf同位素分析。获得正长花岗斑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砾石的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 507±14 Ma和2 519±35 Ma,推断花岗岩砾石的物源可能为五台新太古代晚期峨口花岗岩和兰芝山花岗岩;侵入于四集庄组的正长花岗斑岩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2 157±15 Ma。结合四集庄组、五台地区高凡群火山岩年龄结果和华北克拉通2.2~2.0 Ga地质事件的性质,认为滹沱群底界可能为2.2~2.18 Ga,顶界时代约为2.0 Ga,其沉积对应一期强烈的陆内裂谷伸展过程。新太古代花岗岩砾石和古元古代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结果指示,五台地区新太古代早期出现明显的地壳生长,新太古代晚期也存在地壳增长。  相似文献   

19.
郑小明  管诰  王宏伟  刘志强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09-2022112009
本文以出露于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南侧的英云闪长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LA- ICP- MS U- 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成因、构造环境及红石山洋俯冲消亡过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红石山南英云闪长岩体富硅(SiO2=63. 95%~66. 22%)、高铝(Al2O3=15. 31%~16. 61%)、富钠(Na2O=3. 73%~4. 33%)、低钾(K2O=1. 00%~1. 85%),相对高锶(Sr=246. 0×10-6~417. 0×10-6)、低钇(Y=8. 83×10-6~11. 80×10-6),富集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REE相对亏损,无明显Eu异常。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俯冲洋壳脱水熔融的产物。锆石LA- ICP- MS U- Pb测年表明,红石山南英云闪长岩体的形成年龄为306. 9~309. 9 Ma,表明该岩体侵位于晚石炭世,反映了红石山—百合山缝合带晚石炭世大洋俯冲带岩浆作用事件,进一步约束了红石山洋俯冲时限。结合红石山—百合山缝合带石炭纪蛇绿岩、石炭纪—二叠纪岛弧型岩浆岩和早二叠世末期(275 Ma)的辉长岩和花岗岩侵位及早—中二叠世双堡塘组下部的角度不整合均反映了红石山洋盆的闭合过程(辛后田等,2020),表明红石山洋盆在晚石炭世并未关闭,而是处于大洋俯冲消减和陆壳增生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鄂东丰山矿田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鸡笼山、丰山和李家湾等大-中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组成。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体与三叠系碳酸盐岩接触带中,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作者采用锆石SHRIMP U-Pb定年方法对鸡笼山和丰山矿区成矿斑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鸡笼山和丰山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微区原位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138±2Ma(95%可信度,MSWD=5.1)和137±2Ma(95%可信度,MSWD=1.4),与前人已报道的鄂东南矿集区内典型铜-金-钼-(钨)矿床中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140Ma±)吻合,表明丰山矿田成岩成矿事件均发生于早白垩世。本次研究还在鸡笼山花岗闪长斑岩体中发现了新太古代锆石年龄信息,证实了扬子陆块北缘可能存在新太古-古元古代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