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南汝城高坳背钨-钼矿床是湘南地区近年发现的远景规模达大型或超大型的黑钨矿石英脉型热液钨-钼矿床,然而对该矿床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和钨-钼成矿年龄还缺乏研究.本文利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年龄测定, 获得其侵位年龄为222.1±2.0 Ma,其中还发现其锆石内核含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继承锆石.晚三叠世年龄的锆石具低的εHf(t)值(-4.7~-10.9)和1.6~2.0 Ga的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表明它们的岩浆源区主要以华南古元古代基底物质或者更古老的基底物质改造而成.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继承锆石中正的εHf(t)值(4.3~8.5)的存在,暗示形成这些古老继承锆石的初始物质中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利用辉钼矿Re-Os 等时线法,获得该矿的成矿年龄为157.3±6.6 Ma (n= 5, MSWD = 0.11).高坳背钨-钼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年龄、Hf同位素资料和钨钼矿成矿年龄表明, 花岗岩中存在古老地壳的残留锆石,说明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可能与华南古老的陆壳基底有关,钨钼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而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推测该矿深部有晚侏罗世的花岗岩存在.这些新的同位素年龄资料为研究华南同类矿床的形成演化与指导区域找矿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福建武夷山坪地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傅树超 《福建地质》2005,24(3):125-133
坪地钼矿位于福建武夷山五夫镇境内,由坪地、上西坑、东坑3个钼矿段组成.控矿地质条件有下元古界大金山组变质岩、晚侏罗世中细粒钾长花岗岩和南北向断裂构造.成矿可分为3个阶段,中高温热液成矿阶段形成坪地钼矿段,中温热液成矿阶段形成上西坑钼矿段.通过综合资料分析,表明坪地钼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钼矿床,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3.
湖南汝城高坳背钨—钼矿床是湘南地区近年发现的远景规模达大型或超大型的黑钨矿石英脉型热液钨—钼矿床,然而对该矿床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和钨—钼成矿年龄还缺乏研究。本文利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年龄测定, 获得其侵位年龄为2221±2.0 Ma,其中还发现其锆石内核含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继承锆石。晚三叠世年龄的锆石具低的εHf(t)值(-4.7~-10.9)和1.6~2.0 Ga的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表明它们的岩浆源区主要以华南古元古代基底物质或者更古老的基底物质改造而成。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继承锆石中正的εHf(t)值(4.3~8.5)的存在,暗示形成这些古老继承锆石的初始物质中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利用辉钼矿ReOs 等时线法,获得该矿的成矿年龄为157.3±6.6 Ma (n= 5, MSWD = 0.11)。高坳背钨—钼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年龄、Hf同位素资料和钨钼矿成矿年龄表明, 花岗岩中存在古老地壳的残留锆石,说明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可能与华南古老的陆壳基底有关,钨钼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而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推测该矿深部有晚侏罗世的花岗岩存在。这些新的同位素年龄资料为研究华南同类矿床的形成演化与指导区域找矿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中生代地质构造发展框架的厘定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属南岭中段北部,是研究华南中生代构造背景与演化的良好窗口.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区内中生代3个时代花岗岩的时限与构造环境,并结合对区内中生代不同时代陆相盆地和火山岩的性质与形成机制,构造变形和成矿作用的期次与特征等研究,厘定出研究区中生代地质事件序列的框架.从早至晚分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前造山阶段(Ⅰ)、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陆内造山阶段(Ⅱ)、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后造山阶段(Ⅲ)、白垩纪板内裂谷阶段(Ⅳ)等4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其中陆内造山阶段(Ⅱ)进一步划分为4个亚阶段(Ⅱ1~Ⅱ4).前造山阶段(Ⅰ)为稳定海相沉积阶段.中三叠世后期(Ⅱ1)为陆内俯冲汇聚高峰期,形成大量NNE向为主的逆冲断裂与褶皱,并使陆壳增厚.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Ⅱ2)挤压相对松弛,大量壳源花岗岩浆形成并侵位(233~210Ma).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Ⅱ3)为同造山上隆伸展环境,形成NNE向裂陷含煤盆地,高Na低K的拉斑玄武岩喷发.中侏罗世初期(Ⅱ4)为NNE向左旋汇聚走滑造山,发育逆冲断裂且前期裂陷盆地反转成为山前冲断收缩盆地.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后造山阶段(Ⅲ),大量后造山花岗岩侵位(174~135Ma),同时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侏罗纪末期发生过短暂的挤压事件.白垩纪板内裂谷阶段(Ⅳ)形成盆-岭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双峰式火山岩和次火山岩、酸性岩脉及具有AA型花岗岩特征的上堡小型岩体等组合.文章最后就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环境和中生代不同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特征的形成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运用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以构造岩浆演化为基础,对吉中- 延边成矿带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速度的制约,吉中—延边地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复杂,总体上可分为5次成岩成矿事件:① 晚三叠世初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形成红旗岭铜镍矿床等岩浆型矿床;②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初,吉中地区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兰家金矿床等岩浆热液型矿床,延边地区中低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前山金矿床等火山- 潜火山岩型矿床;③ 早侏罗世末—中侏罗世初,富铝酸性岩浆活动,形成大黑山钼矿床等斑岩型钼矿床;④ 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初,研究区以抬升剥蚀为主,成岩成矿作用较弱;⑤ 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吉中地区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二道甸子金矿床等岩浆热液型矿床,延边地区中低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小西南岔金铜矿床等火山- 斑岩型矿床。在建立吉中—延边地区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各亚系列在时间、空间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显示了成矿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高永宝  李文渊  李侃  钱兵 《矿床地质》2017,36(2):463-482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为典型的大陆边缘增生造山带,经历了漫长的古生代—早中生代增生造山过程,其中以早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最为发育。文章系统总结了区内早中生代侵入岩分布及成因,对与其相关矿床地质、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祁漫塔格地区早中生代大陆地壳增生过程中的壳幔混合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联。研究结果认为,中二叠世—早三叠世以俯冲阶段的侧向增生为主,中-晚三叠世以碰撞-后碰撞阶段的垂向增生为主,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中-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等,以I型、A型花岗岩为主,且多见暗色包体,Sr-Nd-Hf同位素组成表明其源于古陆壳物质的重熔,有地幔物质的参与,由地幔底侵古老陆壳,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花岗质岩浆发生不同程度混合作用而形成。与该时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的主要为斑岩型铜钼矿床、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层控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稀有金属矿化等。成矿时代集中于248~210 Ma,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区内中-晚三叠世大陆垂向增生过程中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为区域大规模金属成矿提供大量热能、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7.
南岭地区晚三叠世成矿规模较小且零散,而晚侏罗世成矿规模巨大,以往的研究较少关注两期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及与成矿的关系。湘东邓阜仙花岗岩体位于南岭地区中段,是具有晚三叠世、晚侏罗世两期岩浆活动的复式岩体,并发育有钨矿床。本文对区内花岗岩及蚀变岩型矿体进行了锆石/锡石U-Pb定年、锆石Hf-O同位素与全岩主微量分析,以期揭示两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联系和与成矿的关系。锆石SI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区内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28Ma和~153Ma。湘东钨矿的锡石U-Pb定年结果为154.4±2.1Ma,表明钨锡矿化形成于晚侏罗世。两期花岗岩均具有高硅、高钾、弱过铝质至强过铝质的特征,结合锆石的Hf-O同位素组成,指示它们具有相似的成因,均起源于中-古元古代基底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晚三叠世花岗岩混入了更多的成熟地壳物质,区域的富矿地层对于湘东钨矿形成的直接影响不大。邓阜仙晚侏罗世花岗岩更高的Fe含量和Rb/Sr、Rb/Ba比值,更显著的Eu、Ce负异常,指示其经历了更高程度的分异演化,两期成岩过程中的差异可能与区域上的晚侏罗世发生的太平洋俯冲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8.
杜兵盈  刘飞  刘勇  刘宇崴  高洪岩  甄淼  张铁安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02-2022010002
我国东北古生代—中生代洋陆构造演化存在较大争议。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二叠纪—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强烈、矿床发育,为我们认识中国东北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洋陆转换过程以及成矿地质背景提供了重要素材。本文在系统总结黑龙江省中东部的蛇绿岩、岛弧岩浆岩和矿床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并识别出洋内弧前弧玄武岩、富铌玄武(安山)岩和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等岩石类型,并将研究区二叠纪—早侏罗世洋陆演化与成矿划分为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早侏罗世三个阶段。(1)早二叠世佳木斯地块东侧的前弧玄武岩、富铌玄武岩和TTG岩类记录了古太平洋初始俯冲和洋陆俯冲,由于该西向俯冲导致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间弧后拉张形成牡丹江洋,这期间佳木斯地块上的金矿围岩花岗岩类为与古太平洋俯冲背景有关的I型花岗岩。(2)早—中三叠世牡丹江洋发生双向俯冲消减,其中与牡丹江洋西向俯冲板片后撤相关的成矿序列为斑岩型钼矿。(3)晚三叠—早侏罗世佳木斯地块东缘受到古太平洋持续俯冲,以及晚三叠世末期—早侏罗世早期牡丹江洋闭合,形成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同碰撞、碰撞后伸展以及古太平洋俯冲相关的岩浆事件,该时期主要形成早侏罗世斑岩型钼矿床和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9.
粤东嵩溪银矿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嵩溪银矿位于粤东晚古生代梅县-惠阳坳陷带的北段,晚侏罗世陆相火山岩盆地的边缘。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表明,晚侏罗世是粤东构造岩浆活动最强烈时期,火山岩的原始成岩物质来源于下地壳。地质勘探表明矿体在空间上呈脉状分布于早、中侏罗世的地层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的结构构造和蚀变的分带性说明矿床具典型的热液矿床特征。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具壳幔混合铅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和与成矿有关的石英脉的氢氧同位素、方解石脉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说明成矿热液以岩浆热液为主。根据矿床的矿化蚀变特征和成矿物质、成矿热液来源,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周边岩浆岩分布特征和岩浆岩成份及其来源的综合分析,认为嵩溪大型银矿床的形成与晚侏罗世陆相火山作用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陆相火山岩浆期后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0.
<正>青海省西秦岭鄂拉山构造-岩浆带地处青海省共和盆地西缘,位于中央造山带西秦岭与东昆仑结合部,受NNW向鄂拉山断裂带控制,由一系列长轴方向为NNW、NW向的中酸性、酸性深成花岗岩类以及同期陆相中酸性火山岩组成。鄂拉山构造-岩浆带内三叠纪中酸性侵入岩锆石U-Pb年龄集中在231~195 Ma,形成时代为中—晚三叠世,且绝大多数侵入体同位素年龄为220~200 Ma,以晚三叠世为主[1]。三叠纪,青  相似文献   

11.
Tin polymetallic deposi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ype of tin deposit in the Nanling region. Manyresearche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consider this type of tin deposit to be the product of differentiation andevolution of granite magmas resulting from anatexis of continental crust and to b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transformation-type (S-type) granitoids.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geological settings, petrology, REEgeochemistry and strontium and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6 granite intrusions associaied with tin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e Nanling region,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 ore-bearing granites of this type areprobably the products of differen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acid magmas resulting from 40-50‰ fractionalcrystallization of magmas form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e pre-existing intermediate-basic volcanic rocks ofmantle origin in the lower crust and a small amount of sialic material and belong to crust-mantle-derivedgranitoids (approaching I-type of B. W. Chappell and A.J.R. White, but being evidently different from theS-type granitoid related to W, Sn, Nb, Ta and REE deposits).  相似文献   

12.
东天山大南湖岛弧带石炭纪岩石地层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的地质解剖工作表明,东天山地区大南湖岛弧带石炭纪出露4套岩石地层组合,即早石炭世小热泉子组火山岩、晚石炭世底坎儿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晚石炭世企鹅山组火山岩、晚石炭世脐山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根据其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生物化石、同位素资料以及彼此的产出关系,认为这4套岩石地层组合的沉积环境分别为岛弧、残余海盆、岛弧和弧后盆地。结合区域资料重塑了大南湖岛弧带晚古生代的构造格架及演化模式。早、晚石炭世的4套岩石地层组合并置体现了东天山的复杂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梅劳特乌拉蛇绿岩中的白音瑞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火山岩成因、构造环境与贺根山缝合带后造山作用。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白音瑞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主要为流纹岩,岩石具有较高SiO_2、K_2O和Na_2O+K_2O含量,以及较高Ga/Al值,相对贫CaO、MgO、Sr、Ba、Eu、Ti和P的特征。稀土元素含量较低,配分曲线为微弱右倾的海鸥式分布。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为A型流纹岩,形成于后造山伸展构造环境,为后造山A型花岗岩浆作用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该流纹岩的形成年龄为158.0±0.7Ma,表明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喷发于晚侏罗世,反映了贺根山缝合带晚侏罗世后造山A型花岗岩浆作用事件。结合二连-贺根山缝合带石炭纪蛇绿岩、石炭纪—二叠纪岛弧岩浆岩和中三叠世—早白垩世后造山A型岩浆岩的时空分布与演化关系,认为二连-贺根山缝合带在中三叠世—早白垩世经历了后造山伸展作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主要呈双峰式火山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及A型花岗岩等形态产出。本文运用岩石学探针技术,通过早侏罗世火成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并与晚中生代火成岩作对比,提出早侏罗世火成岩的形成与南岭东段近EW向张性断裂活动有关,标志着印支挤压造山的结束;之后东南大陆进入晚中生代NE向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阶段,经历了挤压造山—剪切拉张过程,并在晚白垩世末期进入又一轮后造山拉张裂解阶段,即中生代时东南大陆边缘经历了早中生代(三叠纪—早侏罗世)和晚中生代(中侏罗世—晚白垩世)两期造山事件,其中早侏罗世的区域拉张作用是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前奏,构造域转换可能始于中侏罗世(165Ma)。  相似文献   

15.
大别造山带北缘中生代地层格架厘定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大别山北麓陆相中生代地层发育 ,由于缺乏可靠生物化石证据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直到现在仍然存在巨大分歧 ,这制约了造山带研究的深入。根据对发现的火山岩碎屑和 K- Ar同位素年代学数据 (10 3.6— 138.3Ma)研究 ,表明凤凰山组、周公山组和毛坦厂组同属于早白垩世 ,并且可能是同期异相产物 ;覆盖在毛坦厂组之上的黑石渡组亦为早白垩世。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同位素年龄数据和岩相对比 ,三尖辅组以中侏罗世为主 ,可能跨早、晚侏罗世 ,与防虎山组和圆筒山组为同期异相。已有的石榴石重矿物分析和孢粉研究支持上述结论。地层接触关系表明白大畈组为早白垩世火山岩。  相似文献   

16.
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及其年代学,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期关注程度较低的侏罗纪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性质。目前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未发现侏罗纪火山岩;在冈底斯东部地区,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于南冈底斯(叶巴组火山岩和鸟郁、尼木花岗岩类)、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宁中、金达、布久花岗岩类)和北冈底斯(聂荣花岗岩类),中晚侏罗世接奴群和拉贡塘组火山岩断续分布于北冈底斯,晚侏罗世岩浆活动零星分布于沙莫勒一麦拉一洛巴堆~米拉山断裂以北。将冈底斯侏罗纪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古地磁重建资料和其他新发现.认为冈底斯带侏罗纪这种岩浆活动的特点可用班公湖一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新巴尔虎右旗地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为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玄武安山岩组合。该套火山岩属高硅钙碱性系列,偏铝质,镁指数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左高右低缓倾斜分布,轻重稀土分馏较强,弱的Eu负异常(δEu=0.73~0.83)。综合前人及笔者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成岩年龄为166~133 Ma。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岩浆来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大陆岩石圈地幔熔融,与地壳物质发生混染作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塔木兰沟组火山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岩石圈伸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漠河盆地上侏罗统物源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晚侏罗世漠河盆地的构造类型,笔者等对其物源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古水流分析、母岩成分分析和源区构造背景分析认为:①晚侏罗世漠河盆地的物源来自南北两个方向;②北部物源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为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变质岩、中酸性火山岩、中基性火山岩和沉积岩;③南部物源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为下伏板块基底,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变质岩和沉积岩;④北部造山带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为早中生代的活动大陆边缘。晚侏罗世漠河盆地具有典型前陆盆地的双向物源特征,一方面来自北部造山带,一方面来自盆地下伏板块基底。根据物源特征、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俄罗斯上阿穆尔盆地(黑龙江在俄罗斯称为阿穆尔河)有关资料认为晚侏罗世漠河盆地可能为漠河—上阿穆尔周缘前陆盆地的南半部分,其形成和演化受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制约。  相似文献   

19.
NE China is the easternmost part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AOB). The area is distinguished by 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Phanerozoic granitic rocks. In the companion paper (Part I), we established the Jurassic ages (184–137 Ma) for three granitic plutons: Xinhuatun, Lamashan and Yiershi. We also used geochemical data to argue that these rocks are highly fractionated I-type granite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Sr–Nd–O isotope data of the three plutons and 32 additional samples to delineate the nature of their source, to determine the proportion of mantle to crustal components in the generation of the voluminous granitoids and to discuss crustal growth in the Phanerozoic.

Despite their difference in emplacement age, Sr–Nd isotopic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se Jurassic granites have common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They all have low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0.7045±0.0015), positive Nd(T) values (+1.3 to +2.8), and young Sm–Nd model ages (720–840 Ma).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indicative of juvenile nature for these granites. Other Late Paleozoic to Mesozoic granites in this region also show the same features. Sr–Nd and oxygen isotopic data suggest that the magmatic evolution of the granites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two-stage processes: (1) formation of parental magmas by melting of a relatively juvenile crust, which is probably a mixed lithology formed by pre-existing lower crust intruded or underplated by mantle-derived basaltic magma, and (2) extensive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of the parental magmas in a slow cooling environment.

The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of juvenile granitoids in NE China indicates a massive transfer of mantle material to the crust in a post-orogenic tectonic setting. Several recent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that juvenile granitoids of Paleozoic to Mesozoic ages are ubiquitous in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hence suggesting a significant growth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Phanerozoic.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满洲里地区灵泉盆地、包格德乌拉盆地及额尔古纳地区上护林盆地和恩和盆地及周边的原确定为古生代和中
生代的花岗质岩石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LA-ICP-MS U-Pb 年代学研究,以便揭示研究区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研究区内
12 个代表性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结合其较高的Th/U比值(0.31~3.63),暗
示其为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该区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可划分成以下三期:(1)中三叠世岩浆活动,可进一步划分
成241 Ma 和229 Ma 两期岩浆事件,241 Ma 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和229 Ma 正长花岗岩的存在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
境有关;(2)早- 中侏罗世岩浆事件,可进一步划分成(180±5)Ma 和(171±2)Ma 两期岩浆事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正长花岗岩组合,结合其斑岩型Mo 矿的存在,反映研究区处于活动陆缘的构造背景,可能与蒙古- 鄂霍茨克洋的俯冲作用
有关;(3)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可进一步划分成(140~150)Ma 和(134±2)Ma 两期岩浆事件,前者与区域内发育的
吉祥峰组火山岩形成时代相近,后者的火口充填型产状表明它们应是该期岩浆事件演化晚期的产物,该期岩浆事件在松辽
盆地以东地区的缺乏暗示它们形成于伸展环境,并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