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在总结黑牛洞铜锌矿床随勘查工作基础上,讨论该矿床勘查类型主要参数及变化,提出将该矿床勘查类型第二勘查类型偏复杂型调整为第二勘查类型偏简单型,并提出不同勘查阶段的合理勘查工程间距,为勘查工作布署、勘查进展以及勘查资金有效、合理投入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九龙县黑牛洞铜锌矿床为一个产于前震旦系江浪变质核杂岩中的富铜矿床,受穹隆内发育的环状滑脱构造系统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氢氧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成矿热液是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组成的混合流体。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期,矿床的形成与区域构造-岩浆热事件相对应。黑牛洞矿床为中高温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马国桃 《地质学报》2009,83(5):671-679
四川省九龙县黑牛洞铜矿床为近期新发现的一个规模在中型以上,产于江浪变质核杂岩中的富铜矿床。本文测试了黑牛洞铜矿床中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黑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136.43±0.77 Ma,说明黑牛洞矿床形成于燕山中期。结合矿区附近李伍富铜床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年龄,表明黑牛洞铜矿床与李伍铜矿床为同一时期形成的矿床,两者成矿与松潘-甘孜造山带大规模岩浆热事件有关,这对于重新认识李伍铜矿床外围找矿潜力和进一步指导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棬槽白钨矿床为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近期新发现的一大型矿床。笔者在分析、总结该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重点讨论和确定了该矿床勘查类型主要参数。参照新规范确定高棬槽白钨矿床勘查类型为第一勘查类型,同时根据实际地质情况,提出了该矿床在不同勘查阶段所采用的勘查工程间距。这对高棬槽白钨矿床今后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对邻区同类型的白钨矿床勘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15,(4):540-542
黑牛洞铜锌矿床位于四川省九龙县江浪变质核杂岩穹窿韧性剪切带内,为中型铜锌多金属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研究,认为火山-沉积作用、韧性剪切塑性流变和脆韧性滑脱作用是黑牛洞矿床的重要控矿因素,矿体多分布在穹窿构造的转折端、早期韧性剪切带或与后期脆韧性滑脱带的叠加部位,火山-沉积作用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矿床的形成与区域构造-岩浆热事件相对应,黑牛洞矿床属中-高温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22-224
黑牛洞铜锌矿床位于四川省九龙县江浪变质核杂岩穹窿韧性剪切带内,为中型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表现出多期次、多成因的特点,与江浪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与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地质特征、构造样式解析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华力西期的伸展性顺层韧性剪切作用和燕山期脆韧性重力滑脱的叠加是黑牛洞形成富矿的根本原因。通过对黑牛洞铜锌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等构造成矿作用分析,探讨了黑牛洞铅锌铜矿床的成矿规律,为下一步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黑牛洞铜锌矿床位于四川省九龙县江浪变质核杂岩穹窿韧性剪切带内,为中型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表现出多期次、多成因的特点,与江浪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与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地质特征、构造样式解析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华力西期的伸展性顺层韧性剪切作用和燕山期脆韧性重力滑脱的叠加是黑牛洞形成富矿的根本原因。通过对黑牛洞铜锌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等构造成矿作用分析,探讨了黑牛洞铅锌铜矿床的成矿规律,为下一步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20,(2):222-223
黑牛洞铜锌矿床位于四川省九龙县江浪变质核杂岩穹窿韧性剪切带内,为中型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表现出多期次、多成因的特点,与江浪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与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地质特征、构造样式解析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华力西期的伸展性顺层韧性剪切作用和燕山期脆韧性重力滑脱的叠加是黑牛洞形成富矿的根本原因。通过对黑牛洞铜锌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等构造成矿作用分析,探讨了黑牛洞铅锌铜矿床的成矿规律,为下一步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铜矿床勘查工程间距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确定铜矿床勘查控制程度,为铜矿床勘查规范修订提供依据,作者收集了大量铜矿床勘查开发资料,开展探采对比研究。通过探采对比认为,现行《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确定的铜矿床勘查工程间距偏稀,需要适当调整,建议铜矿床第Ⅰ类型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不变,第Ⅱ类型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调整为80~100 m×60~100 m,第Ⅲ类型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调整为40~60 m×40~60 m,小型铜矿床勘查类型均确定为第Ⅲ类型。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22,(2):338-342
江浪穹隆位于扬子地块西缘,以发育"里伍式"富铜矿而著称。黑牛洞铜矿位于江浪穹隆南西翼,为一中型铜锌矿床。文章介绍了黑牛洞铜矿的地质特征和矿体分布特征,基于矿区补充勘查和生产探矿的钻孔数据建立了地质数据库,利用中段平面建立了两个主矿体的矿体模型。在建立块体模型后,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进行品位赋值。分别应用地质块段法和块体模型进行了矿体的资源储量估算,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利用块体模型显示铜矿化的空间分布,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1.
形成于燕山期的黑牛洞铜矿分布在江浪变质核杂岩的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内,变基性火山岩附近矿化和蚀变强烈。伸展型韧性剪切带晚期具有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叠加的构造特征。黑牛洞铜矿似属韧性剪切带型铜矿,其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矿床具有多成因的特点,而最终使其成为富铜矿的重要控矿因素则是燕山期的伸展型韧性剪切作用及其晚期的脆性断裂叠加。建议找矿在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内,有变基性火山岩发育,矿化、蚀变显示良好,晚期叠加张性或张扭性断裂的有利地段展开。  相似文献   

12.
黑牛洞铜矿床是里伍铜矿田找矿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文章对矿区内主要含矿岩系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内原岩为一套砂泥质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的沉积建造;浸染状矿石的稀土配分模式与片岩的相一致,反应其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原岩;脉状和块状矿石的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显示了硫化物的稀土元素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黑牛洞铜矿床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3.
黑牛洞矿床中的石榴石有三个期次:早期的石榴石呈顺片理拉长的条带,中期的石榴石呈颗粒碎块发育,硫化物常沿早期和中期的石榴石的裂隙和颗粒边缘填充,晚期石榴石呈完整细粒变晶产出。本文测得晚期石榴石的Sm-Nd年龄为101±26M a(初始143Nd/144Nd=0.511765±0.000025),其可能代表黑牛洞矿床最后一期中高级变质作用的时代,与形成富矿体的脆韧性变形作用同期。  相似文献   

14.
陈定雄  伍磊 《矿产与地质》2006,20(6):628-631
通过对桂平市四德铅-锌-铜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成矿物质来源等的研究,初步认为其矿床类型为热水沉积型铅-锌-铜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条件、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该矿床具大型规模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非硫化物型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强  李丽 《世界地质》2010,29(1):56-59
非硫化锌矿床通常被误称为“锌的氧化物”矿床。由于湿法冶金学的发展, 这类矿床正在成为引人注目的勘查目标。该类矿床通常被划分为浅成和深成两种类型, 浅成锌矿床是非硫化物锌矿床最常见的类型, 深成非硫化物锌矿床主要有构造控制交代矿体和富锰喷流型层状矿体。甘肃代家庄菱锌矿床为西成中泥盆统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 不同于一般的浅成非硫化物锌矿床, 可能为国内一种新类型的非硫化物锌矿床。  相似文献   

16.
安徽庐枞地区铁-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永宏 《世界地质》2010,29(3):372-382
构建庐枞地区燕山期Fe、Cu、Au成矿系列,根据成矿构造背景和含矿岩浆岩特点,将其划分为3个成矿亚系列:以矽卡岩型Cu、Mo、Au矿为主的亚系列,以矽卡岩型Fe及Fe、Cu矿为主的亚系列和以玢岩铁矿为主的火山--次火山岩型铁矿亚系列。该区具较大找矿远景的靶区有:①沙溪铜(金)找矿靶区;②清水塘—岳山铁、锌找矿靶区;③井边—巴家滩铜矿找矿靶区。其中,井边—巴家滩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深部存在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较大,具有寻找大型斑岩型铜矿的找矿远景,应对该区进行深入研究和普查评价工作,以实现庐枞盆地内部铜矿找矿的突破。经预测,应对泥河、罗河和龙桥等大型超亿吨铁矿外围进行勘探,以达到建立20~25亿吨大型钢铁基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岩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测试结果为基础,对广西象州县境内某铜铅锌重晶石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其成矿时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的矿化受构造破碎带控制;重晶石硫来源于泥盆系中封存的、与沉积物同时沉积的海水或膏盐;铜铅锌钡矿源层以泥盆系为主,部分来自深源的岩浆;含矿溶液为雨水经地下深循环形成的含矿热卤水;成矿温度约为170℃,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床形成时代为印支—燕山早期。研究结果为该铜铅锌重晶石矿的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