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矿山工程的特点:①建设项目分散;②地质环境条件相对复杂;③各功能区对地质环境的要求及破坏程度差异较大。针对矿山分项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指导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河南某地石灰岩矿山为例,着重介绍矿山分项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的基本思路、分析方法及防治对策。在查清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现状基础上,结合采矿工程破坏性强、爆破材料仓库对环境要求高等分项工程的特点,以表格的形式分别对矿山工业广场、采矿场、碎石车间、爆破材料库、矿石库、废石场等分项工程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根据地质灾害的危害对象、危害程度和期望价值损失率对分项工程建设场地的危险性及适宜性进行评估,并分类、分项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实践证明,以分项工程为研究单元的矿山地质灾害逐项分析预测模式,所得结论与建议,便于矿山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人员对地质灾害评估成果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为原则,结合工作实践,尝试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进行了强调与细化,对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的关系、评估范围的确定方法、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划分方法、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评估标准等几个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作了若干探讨。对提高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系统论述了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的工作内容、方法、评估范围等关键技术问题。文章提出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兼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区地质工程环境条件评价的双重目的,为植被恢复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设计依据。分区、分段、分单元全方位地质灾害调查和综合评估是开展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有效方法,最后分析和讨论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以及适宜性评估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新的工作,矿山范围的保护对象是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价值取向.是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和安全合理性的价值尺度。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是评价矿山开采适宜性非常重要的概念,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内涵及其分析方法的提出,对于一般性地认识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指标体系研究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矿山环境治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山开采活动直接导致地质环境的破坏,而地质环境的改变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只有对地质灾害体类型、规模、影响范围、稳定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准确评估后,才能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本文以某矿山旅游改造项目为例,探讨了矿山因开采诱发的崩塌,不稳定边坡和泥石流灾种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定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并针对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为矿山编制旅游改造控制性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在类似矿山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永高 《地质与资源》2011,20(5):391-395
以广西某石灰岩矿山为例,着重介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思路、分析方法及防治对策.在了解矿山基本情况和查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采矿工程场地地形及工程活动特点,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4个方面,对矿山配套工程逐项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评估区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3个防治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新江  王广辉 《地下水》2012,(2):171-173
通过分析评估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确定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由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结合建设项目本身重要性确定该地质灾害评估级别。在分析评估区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及评估区地质环境的条件下,依据工程项目的类型、规模,分析工程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现状、预测评估,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并提出了合理性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某山区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工程实例,基于现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并结合山区场地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拟建项目的特点,确定地质灾害类型,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与建议,同时探讨了在山区开展风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宋文玲  李文俊 《吉林地质》2023,(1):74-79+89
本文通过对芹菜沟水泥用灰岩矿的地质环境条件的综合研究,从地层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三个方面的叙述,认定芹菜沟水泥用灰岩矿工程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进而对评估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综合其评估情况,提出了评估结论和防治措施,总结了岩溶地区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贺玲 《山东地质》2014,(1):37-40,44
通过了解矿山气象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特征、水文特征和岩土工程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实际情况,从矿山现状和预测等方面进行了矿山地质灾害评估。现状评估表明,该矿山主要发育有滑坡;预测评估表明,该矿山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和滑坡,加剧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和地(路)不均匀沉降。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挡护工程、排水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等防治措施,对该矿山地质灾害作出有效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雷志强 《江苏地质》2011,35(1):104-108
镇江是江苏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城市,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建设绿色矿山入手,介绍镇江在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为有效保护地质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陈万利 《江苏地质》2014,38(1):165-168
以徐州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为依据,总结了徐州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归纳分析了徐州市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诱发因素、发育现状及造成的损失。根据近年来省内外尤其是徐州市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邳州石膏矿区地面塌陷现状及预防措施的建议,结合徐州市地质灾害隐患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制度建设、宣传培训工作、科学部署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程、强化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西气东输工程(甘肃段)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现状,本文重点论述了影响管线施工及运营安全的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洪水冲蚀、风蚀沙埋、特殊岩土灾害的分布和发育特征,并结合线状工程的特点及各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危害程度,提出了防治措施,为管道沿线防灾、减灾及灾害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野外调查、区域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工程地质等资料,对长虫山郊野公园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景区公园的规划建设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对同类景区地质环境的评估有部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肖进  李辉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4):532-539
汶川地震发生在地质环境脆弱的山区,震后内外地质营力加速了灾区地质环境变迁,在变迁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本文通过研究灾区地貌变化、地表破坏、山体震裂、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等地质环境现状,分析震后斜坡演化过程、地表地质环境变迁过程、外界因素的影响、崩滑流地质灾害转化关系,总结了地质环境变迁过...  相似文献   

16.
矿山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势必形成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恢复生态、兼顾景观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的相关规范与要求,以汶川某废弃露天矿山为例,从矿山环境角度介绍了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开展矿山斜坡整体稳定性、采场边坡稳定性、弃渣堆稳定性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划分治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3个基本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防治区。结果表明: 矿山斜坡及弃渣堆现状基本稳定、采场边坡稳定性较差、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中等; 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可划分为一般防治区和较严重防治区,其中一般防治区面积约554 m2(矿区无因采矿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影响区内无居民居住,无威胁对象,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矿业活动对水土环境影响程度为影响程度小,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活供水)、较严重防治区面积186 m2(矿区与影响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的“坡面浮石清理+清除建筑垃圾、块石+植被重建”等修复建议,为同类型矿山绿色开采及地质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的重要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类活动是加剧矿山地质环境演化的“催化剂”。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必然性、综合性,对环境的影响有链式放大效应和滞后效应。从项目需求出发,利用遥感技术对湖北省东部矿山开发占地、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行了遥感调查,查明了2013年湖北省东部矿山开发总占地面积为7339.29hm2,2014年较2013年总占地面积增加了1065.44hm2。矿山地质灾害61处,矿山塌陷地质灾害分布具有地理空间差异性,主要分布在鄂城、铁山、金山店、灵乡、殷祖和阳新6大岩体边缘地带。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迫切要求人们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变发展思路,保护好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结果表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矿山复绿工程执行时存在区域不平衡性;武汉市、黄石市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与矿山复绿的强度、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其近城区的矿区治理力度大、复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唐兴元  徐宁  蒋为民 《江苏地质》2009,33(4):423-425
由于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基本建设的项目不断增加,在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地质灾害也越来越多。从地质因素在城市建设中的表征入手,论述了开展城市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的必要性及可操作性。依据江苏各大城市的地质构造特点及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提出了对城市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常成操 《吉林地质》2013,(4):129-131
在系统整理、综合分析伊通满族自治县煤矿二井勘探、矿井建设生产各阶段所获得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从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方面,按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各项划分要求,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提出伊通满族自治县煤矿二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型的结论从而分析和评价矿井水害危害程度,经济合理地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