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褐钇铌矿族矿物变生非晶态的高温相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贡伟亮 《矿物学报》1991,11(1):1-8,T001
采用高温X射线衍射分析和退火结晶实验,研究了褐钇铌矿族矿物变生非晶态的高温相变关系。确认自然界稳定存在T(四方)和M(单斜)两种变,体,高温下还存在另一个四方变体T′。T,M和T′三者间关系为:T>730-880℃/→T′<730-880℃/→/←M。相变湿度受A组阳离子的平均离子半径控制。进而讲座了T和T′的结构差异,并指出相对于T′的晶格畸变是T相室温稳定的原因。此外,还讨论了变生非晶态的结构,提出了鉴定变生非晶态原生相的有效方法,并在白云鄂博矿床中鉴定出本族矿物6种12个亚种矿物,首次给出了本族矿物新成员--T-褐钕铌矿的X射线粉晶数据。  相似文献   

2.
变生易解石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易解石族4个变生矿物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得出以下五点特性:1.差热曲线特征:没变生的易解石在700-800℃无放热峰,而变生的就有,变生程度越深,放热峰幅度越大;2.易解石变生程度越深,矿物加热处理恢复晶态的温度越高,但不能超过1200℃;3.易解石含放射性元素钍和铀量越高,变生程度越深;4.易解石变生程度与钍和铀的种类有关;5.4个易解石样品的化学成分:ThO_2和TiO_2、ThO_2和Nb_2O_5、Ce_2O_3和Nd_2O_3、TiO_2和Nb_2O_5都呈线型关系。  相似文献   

3.
测试山西代县碾子沟金红石矿床细晶直闪石中原生气体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790~825℃、756~780℃,分别代表了细晶直闪石化早期、中后期的温度。镁电气石中原生气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高于800℃,据气液比分析,相当于细晶直闪石化早期的温度,其形成的时空分离性主要由蚀变介质物质成分差异所致。类比分析了其它蚀变阶段的温度。总体上看,矿床蚀变属高温蚀变。蚀变温度明显高于围岩变质温度和高温热液矿床的温度,略低于矽卡岩化温度。高温使钛、铁离子的动能和活性大幅度提高,蚀变介质的存在使离子具备了良好的迁移条件,从而使钛铁离子完全分离、钛进一步富集并形成了金红石矿床。  相似文献   

4.
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是核工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榍石(CaTiSiO_5)因其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核素包容能力,被用作放射性核素固化的备选材料。在长期的地质处置过程中,榍石固化体中的放射性核素发生衰变,导致其晶格损伤,其中又以α衰变最为显著。为评估榍石固化体在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和长期稳定性,研究榍石的辐照损伤机理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榍石的晶体结构中放射性核素的可能存在位置、高温高压和辐照损伤引起榍石的结构相变、榍石的红外和拉曼光谱、核素固化体榍石的合成方法、固化体辐照损伤效应和机理、非晶态榍石的高温再结晶、氢在辐照损伤固化体榍石中的行为以及水或者溶液与固化体的反应等,并针对辐照损伤榍石在原子尺度上非晶态的结构问题、存在长期争论的辐照损伤非晶态和快速冷却熔融相的"玻璃态"之间的结构异同、榍石中锕系核素的氧化态、高温退火无法使辐照损伤榍石晶体结构完全恢复、低温水热反应能否使辐照损伤榍石再结晶等基础科学上的争议等进行了讨论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钕易解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解石为含稀土钛铌钽的复杂氧化物,钕易解石为化学组分中富含钕的易解石。即钛铌钽酸盐类矿物。钕易解石是比较罕见的矿物,它的发现和研究在理论和实用方面均具重要意义。 谢苗诺夫等最先确定出富钕的易解石,而列文星最早指出了命名的原则,谢苗诺夫则认为碱性花岗岩热液脉中或花岗伟晶岩中的易解石富钕。 本文对产自我国内蒙白云鄂博热液交代矿床中的钕易解石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碾子沟金红石矿床蚀变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矿区蚀变岩分为细晶直闪(片)岩、粗晶直闪(片)岩、绿泥片岩及滑石(片)岩4大类;一般绿泥片岩位于蚀变带边部,滑石(片)岩位于中部,直闪(片)岩位于二者之间;含矿岩石主要为直闪(片)岩、次为滑石(片)岩,绿泥片岩富含铁质矿物。蚀变作用过程划为细晶直闪石化、粗晶直闪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及斜长石化5个阶段,前4个阶段分别形成了上述4类蚀变岩,后一阶段仅形成了矿物细脉;形成金红石的主要为滑石化、次为粗晶直闪石化及细晶直闪石化,斜长石化形成的甚微。高温热液使深部及围岩中的钛向成矿部位富集,蚀变过程中铁与钛的分离及滑石化在直闪(片)岩等上的叠加,是主要成矿作用。据蚀变岩分布规律分析,碾子沟地区应有较好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贡伟亮  赵伟 《矿物学报》1993,13(2):104-108
作者进行了稀土铌钛氢氧化物共沉淀实验,对共沉淀物及其高温灼烧产物进行了XRD、IR、DTA和Raman研究,结合前人高温高压实验结果以及野外地质事实,提出了热液体系复杂氧化物矿物易解石和黑稀金矿的络合物高温水解、氢氧化物共沉淀、脱水去羟、聚合成核和结晶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8.
江西宜春高岭石的加热相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岭石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相变化,一直是粘土矿物学家颇感兴趣的课题。自从1887年Le Chaletier首次研究以来,对下述问题至今还未得到完整的解释:变高岭石的结构模型;高温阶段出现的立方晶相是γ—Al_2O_3  相似文献   

9.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之一。鹏姑山地区位于相山铀矿田西部,毗邻邹家山、居隆庵等大型铀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近些年,鹏姑山地区铀矿勘查取得重要突破,区内热液蚀变具有典型的高温蚀变特征,晚期叠加蚀变较少,是研究高温热液蚀变与铀矿化关系的理想场所。鉴于此,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岩相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鹏姑山地区高温热液蚀变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高温热液蚀变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鹏姑山地区高温热液蚀变主要以钠长石化、去硅化、绿泥石化和伊利石化为主,局部叠加有磷灰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硅化。铀矿化与钠长石化、磷灰石化、碳酸盐化和去硅化蚀变关系较为密切。研究区铀矿化属碱交代型铀矿化,形成于中高温的还原性环境,磷灰石化促使了高品位铀矿化的形成。在碱交代蚀变之上叠加的磷灰石化和碳酸盐化在矿体部位发育最强烈,可视为鹏姑山地区找矿勘查中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李倩  李克庆  倪文  李德忠 《矿物学报》2012,(Z1):148-149
作为外墙外保温材料,岩矿棉板是将各种生产原材料按一定配比熔融然后急速冷却成纤,再经过一些工序后制成。由于冷却时间较短,不利于结晶,所以岩矿棉的物相均为非晶态的玻璃相。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高湿、高压或长期室外条件等),岩矿棉板的这种相态就有可能会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全新世海滩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岛及邻近小岛沿岸,往往可以发现现代潮间带海滩上的砂砾石沉积物已被胶结成岩的现象。同样,全新世中、晚期形成的各种类型的滨海相沉积物,也经常程度不同地胶结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介绍该隧道大面积塌方后的小规模塌方施工处置方法。通过在渣体上方浇筑混凝土,形成保护壳体,再采用分部开挖的方法挖除渣体,并立即实施强支护,及时进行混凝土衬砌。施工通过检测确定,塌方段顶拱下沉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极震区的地震动与潜在震源区内重大工程安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潜在震源区是未来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震源所在地区 ,区内的地震属近场或直下型 ,其地震破坏和地震动特征相应于已发生地震的极震区。近期国内外诸多强烈地震的实际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表明 ,直下型地震不仅地震峰值加速度大 ,且竖向和水平峰值加速度比值也有别于远场地震的统计关系。文中从极震区岩土体破坏、地震动特点及地震地质灾害等方面对潜在震源区内的重大工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连山关铀矿床内的地下水和铀矿体中的12 9I和2 39Pu的测量结果。研究表明 ,铀矿床内的地下水把12 9I从铀矿石中淋滤出来 ,12 9I在地质环境中具有活泼的地球化学特征 ;铀矿体中积累的2 39Pu自该矿床形成 190 0Ma以来未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15.
沉积物-水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沉积物-水界面是天然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等方面差异性最显著和负责水体和沉积物之间物质输送和交换的重要边界环境。对沉积物-水界面生物地球化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它在水体微量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物质迁移方式、典型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转化反应(C、O、N)、界面扩散通量和表面扩散亚层的意义和估算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千牛年尺度气候变率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绍武  谢志辉 《地学前缘》2002,9(1):143-153
20世纪后期,千年(ka)尺度气候变率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格陵兰冰芯及深海沉积证明,在末次冰期中普遍存在平均周期为1.5ka的循环,有人认为全新世也存在这种循环,小冰期就是最近一个循环的冷期。(2)每个循环由1个相对暖期(间冰阶)及1个冷期(冰阶)组成,称为Dansgaard/Oeshger循环(D/O循环)。(3)连续几个D/O循环的冰附气湿愈来愈低,海因里希事件(H事件)就发生在最冷的冰阶之后。(4)自15kaBP到68kaBP共确定出6次H事件,分别称为H1…H6,有的作者认为新仙女木事件(YD)与H事件形成机制近似,可以称为H0。(5)D/O)循环与H事件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但热盐环流(THC)变化的学说得到了较多作者的承认。这个学说认为:北大西洋北部的大量融冰使海面为冷的淡水控制,影响了大传送带中海水的下沉,从而削弱了深水的形成。北大西洋THC减弱,使向北输送的热量减少。使北大西洋气候更寒冷。一旦深水形成再次增加,完成一个D/O循环。H事件形成的机制与之类似,不断过程变化更为激烈。(6)这样,THC有3种模态:现代模(北大西洋有两个泵)、冰阶模(一个泵),及H事件(无泵)。(7)海洋环流模式已经对THC的变化及模态之间的转换进行了模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了HTC的变化,在给定淡水输入的外强迫时,也模拟出了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17.
千年尺度气候变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 0世纪后期 ,千年 (ka)尺度气候变率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格陵兰冰芯及深海沉积证明 ,在末次冰期中普遍存在平均周期为 1 5ka的循环 ,有人认为全新世也存在这种循环 ,小冰期就是最近一个循环的冷期。 (2 )每个循环由 1个相对暖期 (间冰阶 )及 1个冷期(冰阶 )组成 ,称为Dansgaard/Oeshger循环 (D/O循环 )。 (3)连续几个D/O循环的冰阶气温愈来愈低 ,海因里希事件 (H事件 )就发生在最冷的冰阶之后。 (4 )自 15kaBP到 6 8kaBP共确定出 6次H事件 ,分别称为H1…H6,有的作者认为新仙女木事件 (YD)与H事件形成机制近似 ,可以称为H0 。 (5 )D/O循环与H事件的成因 ,目前尚无定论。但热盐环流 (THC)变化的学说得到了较多作者的承认。这个学说认为 :北大西洋北部的大量融冰使海面为冷的淡水控制 ,影响了大传送带中海水的下沉 ,从而削弱了深水的形成。北大西洋THC减弱 ,使向北输送的热量减少 ,使北大西洋气候更寒冷。一旦深水形成再次增加 ,完成一个D/O循环。H事件形成的机制与之类似 ,不过过程变化更为激烈。 (6 )这样 ,THC有 3种模态 :现代模 (北大西洋有两个泵 )、冰阶模 (一个泵 ) ,及H事件 (无泵 )。 (7)海洋环流模式已经对THC的变化及模态之间的转换进行了模拟 ,至少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8.
本砷钙铜矿发现于平桂矿区的岩溶堆积Au、Sn矿体的氧化带。经电子探针分析及湿法化学分析确定其主要成份是Cu、Ca、As,并含H_2O。计算的矿物化学式为(Ca,Mg)(Cu,Fe,Zn)(AsO_4,SiO_4,Al_2O_3)(OH)。单晶X射线分析测得晶胞参数a=7.33A,b=9.12A,c=5.79A,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2_12_12_1。  相似文献   

19.
古新世-始新世界线的全球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海钻探揭示的古新世-始新世界线许多全球性变化引起了地质学家的普遍关注。这些变化表现在岩性、粘土矿物组合、大陆植物群、大陆哺乳动物、钙质超微化石、底栖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大气环流强度、海洋环流模式、海平面等方面。通过对古新世-始新世地层沉积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和古海洋学的研究,确认古新世-始新世地层界线是全球构造事件的结果,表现为全球板块边界重组、扩张中心和转换断层模式改变、海底热液活动是一至二个数量级加强。  相似文献   

20.
沉积物-水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沉积物-水界面是天然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等方面差异性最显著和负责水体和沉积物之间物质输送和交换的重要边界环境。对沉积物-水界面生物地球化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它在水体微量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物质迁移方式、典型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转化反应(C、O、N)、界面扩散通量和表面扩散亚层的意义和估算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