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在微计算机上建立图象处理工作站,进行陆地卫星多光谱数据数字图象处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开发了磁带格式转换、图象显示、图象组合、边缘增强、图象变换等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参加陆地卫星武汉幅农业自然资源系列成图工作中,依地表自然景观要素的反射光谱特征,设计了19个波谱应用变量,包括陆地卫星MSS四个原始波段变量——MSS4、5、6、7;六个不可逆波段比值变量——4/5、4/6、4/7、5/6、5/7、6/7;九个提取地貌、第四系、植被、土壤等主要类型特征信息的复杂比值变量——4/(4+5+6+7)、5/(4+5+6+7)、6/(4+5+6+7)、7(4+5+6+7)、(4+5)/(6+7)、4/(6+7)、5/(6+7)、6/(4+5)、7/(4+5)。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上述19个应用变量进行最佳波谱变量选择,从中确定了适用于农业自然资源系列成图的最佳变量,并对所选取的最佳变量进行标准变量转换,求出空间线性转换的权系数。将上述处理结果用于“101数字图象处理系统”,收到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1972年美国发射“陆地卫星”1号(过去称“地球资源卫星”)以来,卫星遥感技术在矿产勘查及其他工程应用上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卫星遥感的优越性是获取地质信息面广、速度快和花费少,因此受到人们日益重视.但是,早先的卫星只装有一种多波段扫描器(MSS),仅能获取四种遥感影象,即红、绿和两种近红外光谱.许多地质学家惋惜这种遥感缺乏用于指示矿物和土  相似文献   

4.
遥感在若尔盖泥炭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供了一个遥感技术用于泥炭资源调查的实例。以若尔盖为研究区、通过对该区陆地卫星MSS资料最佳时相(10月成象)和最佳波段(MSS7)的选择,并通过对优选图象的光学处理、计算机处理、综合解译、光谱实测以及野外钻探验证,建立了泥炭沼泽区在MSS四个波段皆呈低反射率暗色调的信息识别标志,准确地圈定了泥炭沼泽区的分布范围;划分了泥炭沼泽类型;评价了泥炭资源赋存状况,共获得泥炭区总面积4058km~2,总储量50×10~8m~3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用航天遥感资料进行大面积小比例尺的泥炭资源调查是一种先进方法,可提高工效20倍。  相似文献   

5.
我校遥感地质研究室1986年引进了美国国际系统公司(I~2S)的S-575数字图象处理系统.已在今年7—9月进行了安装调试.现已投入验机运行.该系统与我校MV—10000主机联机,拥有雄厚的计算机资源.S—575系统亦拥有较完备的图象处理设备.M—75图象处理机具有12个图象和8个图形刷新存贮通道,红绿蓝流水处理线的运算速度可达30帧/秒(每帧为512×512象素点);通过磁带驱动机(四台)可输入MSS、TM、SPOT、NOAA、Daedalus等数字图象CCT磁带.电视摄象数字化仪也可实时输入处理各种航空、航天遥感图象(照片).各类地学专题图、岩石薄片、显微构造片、医学x片、指纹图等图象资料.所有处理结果均可  相似文献   

6.
李永娴 《中国岩溶》1986,(Z1):42-47
<正> 我部在1∶20万邵阳幅水文地质普查中,应用卫、航片解译配合水文地质普查,取得了一些成果。解译重点是碳酸盐岩分布区,解译工作大部分进行了野外验证,对具有特殊影象特征的地带,进行了重点的解译分析和详细的野外描述,并建立了专门的记录卡片。所用的卫片系美国第二颗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于1975年12月拍摄的邵阳分幅粗制片。航片为我国1955年拍摄,比例尺1∶4~1∶6万。  相似文献   

7.
星载数字图象——即陆地卫星(Land sat)多波段(MSS)影象是当代遥感技术取得的最新成就之一。它是地壳表层物质反射、发射、吸收、透射电磁波谱的真实记录。这一现代技术已逐渐进入地学研究领域,组成了新的学科——遥感地质学。它已成为地学研究定量化、自动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星载数字图象提供的信息十分丰富。它不仅是地表地物信息的反映,而且包含着地下深  相似文献   

8.
美国将于1991年6月发射6号陆地卫星。6号陆地卫星的轨道高度为705km,倾角98.2°,仍为太阳同步卫星。它所携带的传感器称为增强型专题成像仪(ETM),即改进型TM。除了TM的7个波段外,还将增加一个全色波段,分辨率为15m,覆盖面积185×170km,与TM的7个波段覆盖范围重迭。 6号陆地卫星还将携带一个海洋宽视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将可获得类似于目前NOAA系列卫星的甚高分辨率辐射计和海洋带彩色扫描仪所得到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成都地区构造上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带西侧的成都断陷盆地,市区则处于龙泉山背斜的西翼。 利用美国第二颗陆地卫星(LANDSAT—2)于旱季多波段扫描的CCT图象磁带(MSS—4、5、6、7)经S101计算机系统多种功能处理及光电解译,较好地突出了该区的“隐伏信息”—与成都市隐伏断裂直接相关的线形影象。另外五十年代拍摄的航片较多地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风貌,加上图象的宏观性和立体性,能排除城市建筑物的干扰,利于地貌、第四纪等的认识。经野外实地调查,并与物探及较多的钻探资料及已有地质资料对照综合,现对成都市地貌、第四纪地层与隐伏断裂及其活动性的认识简述如后。  相似文献   

10.
在遥感图象分类过程中,经常面临数据规模大(如一幅MSS图象有7.6×10~8个象元待处理)和通道多(如DAEDALUS多光谱扫描有十个以上通道)的问题,这给数字图象处理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此外,在非监督分类(聚类分析)中,初始值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分类的可靠性。为了尽量减少分类结果的随机性,我们希望有一种选择初始值的比较客观的办法。它不仅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并且还能使聚类分析的迭代次数大为减少。对应分析方法就是解决上述种种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法国遥感界颇为常见,现摘要介绍于  相似文献   

11.
德钦—下关地区铅锌矿控矿构造及成矿预测遥感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增池  罗朝舜 《云南地质》1991,10(2):207-229
该项工作利用美国一、二号陆地卫星MSS数字化磁带经I~2S_101图象处理系统作多种功能数字图象处理的卫星影象图进行地质解译。通过解译,区内共划分出18条线性构造密集带和8个环块构造发育区;4个I级、5个II级、6个Ⅲ级影象地质单元。铅锌矿化富集地段是在南北向线性构造密集带与东西向线性构造的交汇部位,若有北北东-南南西向线性构造复合,则可出现矿床。环形构造就发育在这些构造交汇部位。金顶特大型铅锌矿床即赋存在大环套小环,小环又叠置连生的环形构造发育部位。根据卫星影象解译所获得的地质信息,结合已知的铅锌成矿规律,进行了成矿远景预测区的圈定,共圈出A类3个、B类2个、C类13个。在A类预测区金顶铅锌矿床的外围,发现2个富银多金属含矿带,结合地表矿化,指出3个普查评价靶区。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地球资源技术卫星(FRTS)多光谱扫描(MSS)系统的相片,介绍入我国已有五年多时间。这项崭新的航天遥感技术资料,受到广大地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使用四川省地质局遥感地质站的IPOS/101图象处理专用设备对454/128-40(金华)卫星图象计算机兼容磁带(CCT)进行了处理。图象信息是美国地球资源卫星1号1973年12月22日记录的。 所选块区(BLOTCH)范围东经119°10′—119°15′北纬28°40′—28°55′,面积约900平方公里。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前中生代变质岩及晚侏罗世中一酸性火  相似文献   

14.
许仲路  刘亚平 《地质论评》1982,28(5):439-446
陆地卫星多波段扫描(ERTS MSS)像片,以大量遥感信息,显示各地区的自然景观特征,以及各景观要素的性质与分布。它以不同的色调、形态和花纹等,反映不同性质地质体在地表甚至在地下的分布.对于有线性形态特征的断裂构造,反映更为醒目。我们有可能利用成都幅卫片,目视解译川西平原地层,特别是第四系的分布和构造情况,并进而探讨川西平原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具有高分辨率的多波段热红外遥感是一项新技术,可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尤其在地质方面。室内一些热红外光谱研究成果促进了热红外航空遥感传感器的发展。航空热红外光谱扫描仪(TIMS)在火成岩地区从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区别岩性方面显示出优越性。TIMS应用成功之后,为满足EOS平台的需要配有多条光谱通道的第一台航天高空间分辨力的扫描仪(ASTER)正在日本研制。  相似文献   

16.
试验区面积约一千多平方公里,属大陆性半沙漠干旱气候的中低山丘陵地带,由于水源缺乏,草木难生,岩石裸露地表,是开展遥感地质工作的适宜区域。我们选用了1:2.5万的黑白航空照片和MSS多波段黑白、假彩色合成卫星照片进行了地质解译;并应用了IPOS101数字图象处理系统(简称S101系统)多种方法处理合成的彩色卫星照片进行了矿化预测,从而为普查找矿提供了依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应用部门提供了大量地球资源信息,遥感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已日趋成熟.对遥感数据进行特殊的增强处理从而提取矿产信息是遥感地质专业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美国地质调查所已把利用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数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褐铁矿露头圈定作为一种常规的地质手段.有人成功地在植被茂盛区进行了褐铁矿露头的圈定.北京大学刘燕君老师和首钢陈希华合作在密云一迁安铁矿区进行了铁矿信息的提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白云鄂博铁矿是世界上最大的含铌稀土铁矿之一,地处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稀少.矿体出露良好.笔者选择该区进行图象增强处理提取铁矿信息的方法探讨,已知的东矿、主矿、西矿都得到了彩色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18.
Kala  VS 刘永江 《世界地质》1991,10(1):135-136
晚元古代Bhima盆地沿印度半岛Dharwar克拉通的东北边缘出露,位于南部太古代结晶基底和北部(晚白垩纪~始新世)Deccan凹陷之间。借助于航空照片和陆地卫星MSS图像以及来自各种印度实验空间站的资料,对这一盆地进行了详细的填图工作(Peshwa等,1986)。 Bhima盆地呈狭窄状北东向斜列式展布。底部的Rabapalli碎屑建造和上部的Shahabad钙质灰岩建造构成了Bhima群。除了在断裂附近之外,这些沉积物均表现出  相似文献   

19.
光谱遥感找矿理论、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遥感找矿已由获取空间几何信息为主的间接探测发展到以获取成分信息为主的更为直接的光谱探测。主要发展的探测技术是高分辨超多道机载光谱扫描仪或成象光谱仪。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红外细分光谱扫描仪(2.0—2.5μm)在新疆北部黄金资源探测的研究,由已知区的试验研究进入未知区的应用推广,发现了新的金成矿带、区和点,显示出光谱遥感是地质找矿的有效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重大工程地下环境信息系统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下环境信息系统(GIS)是信息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产物,是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理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数学等多门学科理论。以GIS技术为基础,结合数据库处理、C++语言编程、OpenGL编程、三维图象处理技术建立了对地下环境信息进行数据管理和模型分析的大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介绍了地下环境信息系统的结构特点、数据特点、功能特点及操作应用特点,对其主要技术创新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