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2010年8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强降雨导致红椿沟暴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冲出固体物质80.5×104m3,泥石流堰塞堵断岷江主河道,导致河水改道冲入映秀新区,淤埋了沟口213国道公路400m,掩埋了在建映(秀)-汶(川)高速公路引线路基及多个桥墩,造成17人失踪。据灾后调查,红椿沟泥石流为近几年暴发的较典型泥石流沟,地震诱发的集中物源特别丰富,暴发泥石流时一次冲出固体物质量巨大,沟内多点堵溃、拉槽下切集中启动物源的特征十分明显;本文重点分析了形成泥石流的三大条件及泥石流启动机理,反算运动特征参数,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汶川震区映秀镇"8·14"特大泥石流灾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川  李为乐  丁军  黄翔超 《地球科学》2011,36(1):172-180
2010年8月14日强降雨过程导致汶川震区映秀镇红椿沟泥石流暴发,泥石流堰塞堆积体堵断岷江主河道,导致河水改道冲入映秀新镇,引发洪水泛滥;造成映秀镇13人死亡、59人失踪,受灾群众8 000余人被迫避险转移.由于这场泥石流灾害发生在汶川地震震中区,是地震与降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研究其形成与成灾过程对于进一步认识强震区泥...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19,(2):319-325
"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内多地暴发过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其中,四川省内重要交通干线G213国道映秀至汶川县段,多次暴发了群发性泥石流灾害,规模巨大、造成危害极其严重。研究以高家沟泥石流2011年时暴发实例,从泥石流暴发成灾的内在因数和运动过程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从形成泥石流的沟域地形条件、巨量物源聚集内在因素出发,研究其启动时堵塞溃决、拉槽下切特点,从固体物质运移堆积特征,研究其暴发时阵性流特点;揭露此类泥石流沟大规模暴发成灾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内多地暴发过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其中,四川省内重要交通干线G213国道映秀至汶川县段,多次暴发了群发性泥石流灾害,规模巨大、造成危害极其严重。研究以高家沟泥石流2011年时暴发实例,从泥石流暴发成灾的内在因数和运动过程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从形成泥石流的沟域地形条件、巨量物源聚集内在因素出发,研究其启动时堵塞溃决、拉槽下切特点,从固体物质运移堆积特征,研究其暴发时阵性流特点;揭露此类泥石流沟大规模暴发成灾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8·13特大泥石流灾害特点、成因与启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许强 《工程地质学报》2010,18(5):596-608
2010年8月12~14日,四川省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在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的绵竹市清平乡、汶川县映秀镇和都江堰龙池镇诱发了极为严重的泥石流灾害。本次泥石流灾害表明:地震区和非地震区、震前和震后的泥石流在发育分布规律、启动条件、暴发规模、活动形式及其成灾方式和危害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别。通过对8.13清平乡泥石流、映秀红椿沟泥石流以及龙池泥石流的基本分析,表明8.13泥石流具有群发性、突发性、破坏性、灾害链效应等特点,同时还具有沿发震断裂呈带状分布、物源主要来自于汶川地震触发的崩滑堆积物、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拉槽"侵蚀等显著特征。震区异常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极端气候所造成的局地短时强降雨是泥石流暴发的根本原因。针对汶川地震区泥石流暴发的新特点,应进一步加强对震区泥石流的防治,尤其是针对具有重大泥石流隐患的沟谷,一方面应提高设防标准,强化工程治理和专业监测预警,另一方面更应引入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理念,注重"防""治"结合;"软""硬"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治理"与"管理"结合,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防范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6.
梁河县芒东镇章巴小砂河曾多次暴发泥石流灾害,以2016年8月5日最为严重,冲毁民房,淤埋良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在野外实地调查后,通过对流域形态、地形地貌、沟床特征、物源分布情况、交通条件及“8.05”成灾特征等综合分析后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并对其后续进行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章巴小砂河泥石流治理工程采用“中上游稳坡固源拦挡,中下游固床护岸+下游过村段排导”的系统治理措施,通过雨季考验、定性分析比对,章巴小砂河泥石流治理工程效果较好。对梁河地区泥石流治理项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谷坊、拦砂坝、排导槽等治理措施研究较多,但对滑坡型泥石流的治理研究较少。2008年9月24日,四川省北川县陈家坝乡黄土梁发生特大滑坡,诱发其下游的2~#沟发生特大泥石流,导致沟口103国道被掩埋,堵塞都坝河。为防止泥石流再次发生,对2~#沟泥石流进行了工程治理及治理效果评价。治理措施采用"2~#沟中游4座浅拦坝+2~#支沟中游3座浅拦坝+下游起点设置总长34.7 m束流堤,总长156.4 m排导槽,终点设置总长22.1 m导流堤,排导槽与103国道相交处,采用桥梁工程跨越排导槽",中游和下游统筹的治理方案,并分析了各分项治理工程的作用。与2008年9月24日暴雨相比,2013年8月7日和2016年7月21日2次强降雨活动未发生泥石流灾害,验证了黄土梁2~#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较好,为类似滑坡型泥石流工程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舟曲8.7特大泥石流调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舟曲县城后山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质和降雨条件入手,分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特征与成因: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形成区在2010年8月7日23~24时的1h降雨量达77.3m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两条沟内的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泥石流冲出总量和泥沙总量分别为 144.2104m3和97.7104m3; 泥石流携带具有强大冲击力的巨石冲毁房屋5500余间; 在白龙江内形成长约550m,宽约70m,高约10m的堰塞坝并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回水长3km,使县城一半被淹; 泥石流造成1744人死亡和失踪。分析研究表明,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如果在近期遭遇强降雨还会暴发泥石流,但规模比87特大泥石流小;如果强降雨发生在数年后,暴发的泥石流规模比87特大泥石流略小;在20a或更长的时期内,没有发生新的地震影响下,在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经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暴发后,泥石流的规模将回到汶川地震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5)
针对大夏河高阶地前缘地质灾害普遍发育,危害范围广,威胁对象多的特点,本文对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危害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以崔家沟作为典型泥石流灾害点进行风险评估,提出泥石流工程治理方案,建议在沟内修建拦挡坝稳坡、沟口修建排导堤或排导沟,同时配套相应的植树造林等水保措施,对崔家沟泥石流沟进行全面治理。  相似文献   

10.
2010年8月8日,舟曲县城北侧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暴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给舟曲县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基于对舟曲"8.8"泥石流灾害的现场勘查和治理工程设计项目,从施工的难易程度、工程投资、安全性和服务年限4个方面对拦挡坝的类型,以及从工程投资、占地和安全性3个方面对排导渠的路线进行了详细的论证,选取钢筋混凝土拦挡坝和在原有排导渠的基础上截弯取直修建复式排导渠作为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最优的治理措施,该措施的应用对同类工程地质条件下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方案的选择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石坎河小流域位于汶川地震发震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带上,强震后流域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显著增强。本文收集整理了震前、震后流域内地质灾害的数据资料,详细分析研究了流域内地质环境条件、震后9a内泥石流活动特征及其治理工程情况,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工程防治的最佳时机。通过研究得出:(1)石坎河流域支沟纵坡降大,主沟纵坡降相对较小,暴发多次泥石流灾害后支沟沟道多下切,主河道淤积严重,灾害叠加放大效应明显;(2)石坎河流域暴发多次泥石流灾害后河谷变宽,地形改变较大、物源减少明显,流域内暴发泥石流的规模逐渐减小,未来暴发的泥石流规模一般不会再超过2013年7月9日的泥石流规模;(3)石坎河流域泥石流工程防治最佳时机应为2013年7月9日泥石流灾害后。  相似文献   

12.
在汶川震区沟道型泥石流中,普遍存在一种窄陡沟道类型,窄陡沟道型泥石流具有沟道纵坡陡、平均宽度窄、流域面积小的地形特点,在震区容易瞬间汇流形成大规模突发性泥石流灾害。结合四川省都汶高速沿线2013年“7·10”特大群发性泥石流,重点以窄陡沟道型的磨子沟泥石流为实例,针对该泥石流对都汶高速、岷江等造成的冲击淤埋及堵塞问题,通过现场调查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采用大型流体动力学计算软件CFX模拟再现50年一遇暴雨频率下此类窄陡型泥石流的动力学过程,分析其危险范围、评价其冲击都汶高速桥梁,堵塞岷江,淹没岷江两岸居民安置点的破坏性影响,为提出针对性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安县茶坪乡干沟桥沟属于高频率泥石流沟,在近20年多次爆发过泥石流。汶川大地震后该沟道内发育有大量滑坡、崩塌,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源,震后多次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给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损失,并且在今后数年内都有再次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通过实地勘察,结合计算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为上游固底、中游拦挡、下游排导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28日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毁白鹤滩镇的一家酒楼,造成40人死亡失踪。经过现场调查,沟道内丰富的物源物质以及6月27日晚的局地强降雨是本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确定了本次泥石流具有物源区与流通区相叠加的特征。通过现场取样分析计算获得本次泥石流的容重为1.71g/cm3,属稀性泥石流;利用泥石流弯道超高计算公式反算获得本次泥石流的流速约为7.4m/s,并由此计算出泥石流的整体冲击力。由于目前沟内还存在有大量潜在物源,因此建议采用一定的拦挡工程,同时加强汛期排查值守,完善预警预报制度,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5.
甲勿沟泥石流距九寨沟“8·8”地震震中距离较近,地震致使流域内新增了大量松散物源,通过甲勿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新增物源增强了泥石流的易发性,降低了泥石流的激发雨强。在甲勿沟“8·17”泥石流的启动条件以及危害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沟域内现有物源分布情况,提出了“拦挡+固源+导流+防护”的综合治理方案,通过拦挡坝的拦挡削峰减流、谷坊坝的固源压脚、导流堤的引流、防护堤的护坡等作用来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22年8月23日德昌县乐跃镇群英村王家坡沟暴发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导致群英村至太平村的乡道严重堵塞,乡道两侧的耕地及经济作物大面积受毁。为揭示此次群发性泥石流的发育规律,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对王家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动力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泥石流在短历时强降雨情况下,坡面入渗迅速形成地表径流聚集于沟道,水流沿程掏蚀、侧蚀沟道岸坡形成大量的沟道松散固体物质,泥石流规模呈放大趋势冲出沟口形成泥石流灾害。该泥石流沟松散堆积物动储量为1.21×104m3,主要分为沟道物源、崩滑物源、侵蚀物源3种物源类型,其中沟道物源占比最大;最后计算了不同暴雨频率条件下泥石流的流量以及冲击力,为王家坡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受"8·20"特大暴雨影响,汶川县水磨镇杨柏沟爆发了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的发生引发了沟域内物源条件和沟道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根据"8·20"泥石流发生前的物源类型和泥石流中启动物源的类型以及"泥石流后剩余物源类型,分析了泥石流物源启动机理和模式,阐述了"8·20"前原防治方案并结合现有的沟道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置拦挡坝、防护提、排导槽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方案,以期为达到泥石流治理,类似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受"8·20"特大暴雨影响,汶川县水磨镇杨柏沟爆发了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的发生引发了沟域内物源条件和沟道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根据"8·20"泥石流发生前的物源类型和泥石流中启动物源的类型以及"泥石流后剩余物源类型,分析了泥石流物源启动机理和模式,阐述了"8·20"前原防治方案并结合现有的沟道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置拦挡坝、防护提、排导槽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方案,以期为达到泥石流治理,类似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岷江上游地貌侵蚀对泥石流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流域上游映秀镇银杏乡境内的兴文坪、磨子沟和野牛沟是3条紧邻的泥石流沟,其地质和降雨条件都相类似,但其中磨子沟的暴发频率要显著高于其余2条沟.本文通过对这3条泥石流沟地貌发育阶段以及地形条件的对比分析,证明了控制其泥石流暴发的关键因素是受地形条件的影响.从而为在某一区域内地质和降雨条件都近似的情况下,对地形条件最有利的泥石流沟进行重点防治和预警预报提供依据,并有效的减少突发性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强震区地震后大量的崩塌堆积体堆积于高陡斜坡中上部,堆积体远离居民点,一旦诱发为坡面泥石流,形成新的次生地质灾害,将严重威胁下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北川县开坪乡平石板坡面泥石流为例,平石板沟“5.12”地震崩塌堆积体在2010、2013年强降雨作用下失稳转变为坡面泥石流淤积场镇。在平石板泥石流暴发特征介绍基础上,通过粒径不均匀系数、堆积体启动判别指标、后缘汇水面积等来分析崩塌堆积体启动条件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此类灾害发育特征,提出了通过上游稳拦固源方法进行治理的防治思路。以期为研究高陡斜坡堆积体的启动机制及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