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岩石学报》2005,21(6):1546-1546
11月15日至20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内地和港台地区46个单位参与合办的“2005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国内外和港台地区的300多位地球科学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我所翟明国副所长主持,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2.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5,24(3):215-215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数十家单位发起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岩石圈构造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 0 0 5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将于 2 0 0 5年 11月 4~ 1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希望地学界同行能积极支持和参与。本次会议的  相似文献   

3.
2009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定于2009年9月20日~26日在长春召开,会议由会前专题讲座、会议研讨和会后野外地质考察3部分内容组成。研讨专题包括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地壳深俯冲与造山带地质演化、青藏高原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造山带岩浆作用与大陆岩石圈演化、前寒武纪超大陆形成与演化、中哑造山带地质演化、构造域地质演化与成矿作用、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的沉积记录、计算与实验地球化学。请欲参会者尽快与会务组联系。  相似文献   

4.
9月8日至10日,60余名来自海内外的火山岩学者汇聚北京参加了由我会和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共同主办的“中国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及深源岩石包体国际讨论会”。这次会议总结交流了近几年来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推动我国与海内外学者的合作,促进国际岩石圈计划的深入开展。与会代表中,除大陆学者刘若新、从柏林、邱家骧、解广轰等教授及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校和国家地震局、地矿系统知名学者外,还有台湾著名岩石学家陈正宏教授、著名地球化学科学家孙贤鉥博士、江博明博士以及美、英、日、意、墨西哥等国的专家学者。代表们主要就下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圈的结构、化学成分、性质与演  相似文献   

5.
由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中国全国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共同主办的“中国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及深源岩石包体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9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目的是总结交流近几年来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我国与海内外学者的合作,促进国际岩石圈计划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大陆岩石围的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笫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于1937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市环柔县龙山宾馆召开。这次盛大的国际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学会同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起并得到国际联合会岩石圈委员会、环太平洋能原与矿产资源委员会、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构造委员会、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新构造委员会的支持共同召开的。  相似文献   

7.
王清晨 《地质论评》1991,37(2):191-192
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扩大会议以“中国岩石圈研究进展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为题,于1990年11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市龙乡饭店举行。这次会议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岩石圈全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马杏垣教授和秘书长孙枢教授在会上回顾了国际岩石圈计划执行10年来的情况,并介绍了今后5年的研究动向。来自国内30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上地幔特征与地球动力学讨论会于1989年10月10—14日在合肥举行,这次会议是由我会新组建的地幔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委员会与“1989年地球物理综合学术讨论会第六专题——岩石圈物质组成”和岩石圈委员会第二工作组“大陆岩石圈的热、力学、化学和岩浆演化”分组联合召开的,这一形式提供了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不同学科、不  相似文献   

9.
1.由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联合主办的“中国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及深源岩石包体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9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总结交流近几年来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我国与海内外学者的合作,促进国际岩石圈计划的深入开展。与会代表中,除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校、地矿部和国家地震局等系统的知名学者外,还有来自基层生产单位的代表。会议特邀了著名地球化学家江博明博士和英国学者Menzies博士出席,澳籍华人孙贤沭博士作为会议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在会上做了总结发言。此外,台湾著名岩石学家陈正宏教授和来自台湾大学的五名年青科学家以及美、英、日、意、墨西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中国大陆及邻海岩石圈研究的进展(1986—198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立言 《地质论评》1990,36(6):564-570
国际岩石圈计划与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于1983年,国际科学联合会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代表我国参加了本世纪80年代地球科学前沿的国际多学科《岩石圈动力学和演化:自然资源和减轻灾害纲要》计划。在这项6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合作研究中,我国是最早参加国之一。该计划是60年代国际上地幔计划和70年代地球动力学计划的继续。该计划的中心任务是阐明岩石圈的性质、动力学、成因与演化。作为固体地球石质外壳的岩石圈,既孕育着矿  相似文献   

11.
1991年3月9日,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举行了主席团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根据1990年11月17日全国委员会扩大会议纪要,商定下属机构的设立及其负责人选。主席团认为,除应设立与改组后的国际岩石圈委员会相对应的任务组和协调委员会(见附件一)外,还应针对中国大陆岩石圈的特色成立若干个工作组。本着成熟一个成立一个的原则,主席团决定成立一批任务组、协调委员会和工作组,并确定了负责人。这些任务组、协调委员会和工作组的  相似文献   

12.
华南变质基底构造与岩石圈──代序孙大中(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510640)《华南变质基底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1月5一8日在黄山召开,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安徽省地质学会共同发...  相似文献   

13.
北秦岭造山带榴辉岩及相关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新近在北秦岭造山带中发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和松树沟高压变质带代表性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这些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原岩多为基性火成岩。产在北秦岭造山带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东部产在南秦岭造山带的同类岩石有许多相似之处,推测秦岭--大别造山带从南到北是在同一个岩石圈上演化来的,不是不同地块拼接成的。  相似文献   

14.
规模空前的“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大会”,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怀柔县召开。这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得到了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石油学  相似文献   

15.
《浙江地质》2009,(6):8-8
6B16日至17日。“引钱塘江水入长三角可行性科学研讨会”在杭州隆重召开。研讨会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和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苏纪兰、汪集呖、刘昌明、薛禹群、徐世浙,国土资源厅李长江、朱川教授,省水利局伍远康总工程师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郑建平  路凤香 《地学前缘》1996,3(4):187-194
古生代含捕虏体的金伯利岩和新生代含捕虏体的玄武岩同出于华北地台,提供了研究自古生代以来岩石圈演化的深源探针。古生代含金伯利岩的侵位表明古生代时曾存在冷厚的岩石圈;而新生代含捕虏体玄武岩的喷发,表明新生代时存在热薄的岩石圈。岩石圈减薄与“大洋化”是层圈物质交换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中的反映。地幔流体是地幔演化产物,反之又作用于地幔演化。富含地幔流体的幔内剪切带及交代矿物层作为幔内软薄弱带,存在热、流体、化学及机械的耦合,是岩石圈减薄拆沉作用的重要界面位置。  相似文献   

17.
国际火山学及地内化学会议以古老火山作用和现代类比为主题,对地幔化学演化、火山作用模型、火山岩含矿潜力和火山灾害防治等15个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展示了采用多学科多手段研究古老火山和现代火山所取得的新进展,提供了火山学家、岩石学家、经济地质学家和环境地质学家相互合作的机会。将火山学研究与岩石圈深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相结合,以期建立较完整的有关岩石圈四维演化的总体认识。对大陆板内和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活动给予更多关注。对洋底火山作用有新的认识。有关火山岩成矿的交流侧重在金刚石、镍和铂族元素。强调对构造、火山和成矿三者的统一研究。对火山灾害的防治有了更多的技术和装备。会议还讨论了火山学和岩石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喜逢《国际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胜利召开之际,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全体同志,谨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并预祝大会在总结经验、检阅队伍、学术交流、国际交往、团结奋进、推动构造地质发展等方面取得新成就!本社竭诚为全国地质学界服务,并借此机会,将近期和即将出版的部分新书敬告读者,向构造会议献上一束小小的礼花。  相似文献   

19.
大陆山区地貌、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的研究与岩石圈的结构、形成、演化和动力学有着密切关系.会议主要讨论了三方面问题:1.这次学术讨论会的议题主要有新构造运动与地貌、火山活动、地震活动与地展构造、深部地壳结构、地热流的分布和地球动力学.2.苏联岩石圈研究概况.讨论岩石圈在纵向与横向上的不均匀性,软流层分布特征与地球物理模式.3.在地球科学领域里中、苏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表现出的岩石圈不连续,华北地区可区分出鄂尔多斯克拉通型、燕山-太行造山带型和华北平原裂谷型三类岩石圈。依据岩石学方法、壳幔演化模型、造山带形成过程以及地震波速与岩石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华北地区三类型岩石圈的壳幔岩石学结构和化学结构,讨论了不同岩石圈类型的壳幔物质结构、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厚度的地质含义、岩石圈不连续在划分岩石圈单元中的作用及不同类型岩石圈形成的大陆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