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产建新区塞392油藏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油藏前期地质研究及油藏开发动态资料,从油藏研究(储层物性、沉积特征、砂体展布)、产能建设(井网井距、超前注水、储层改造)、油田开发(递减状况、压力状况、见效状况)等方面入手,剖析产建新区油藏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本质,总结影响产建新区高效开发的主控因素,提出产建新区开发合理技术,确保油藏高效开发,得出产建新区油藏高效开发的基本模式,为该区产能建设和油田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油田开发实践表明,在非均质油层中,井网调整对油藏采出程度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油田开发后期,井网调整对油田开发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油田井网适应性研究和调整是油田必须研究的课题。安塞油田化子坪油藏现已处在开发的中后期,由于地层情况复杂,油田开发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地区井网需进一步调整。经过实践调研分析,研究区是建立在老井网之上的注采体系,后期调整非常困难,而研究区裂缝较多,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为后期井网调整埋下隐患。需加快研究井网调整措施,为下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普遍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但采油井等缝长压裂将导致非均匀驱替,当油藏物性各向异性时,非均匀驱替现象更加明显。以往针对菱形反九点井网的研究主要基于等缝长压裂,未考虑利用不等缝长设计改善开发效果。根据某各向异性低渗透油藏基本参数建立数值模型,进行不等缝长设计,分析油藏渗透性各向异性及油水井压裂情况对菱形反九点井网水驱效果的影响。随着储层Kx∶Ky的增加,角井裂缝优化穿透比减小,而边井裂缝优化穿透比增大。在相等Kx∶Ky条件下,注水井是否压裂对角井裂缝优化穿透比影响较小,对边井裂缝优化穿透比影响较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各向异性低渗透油藏中进行不等缝长优化设计,能有效改善菱形反九点井网的开发效果,优化结果对于各向异性低渗透油藏的水力压裂设计以及井网布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SW103区块位于十屋油田北部梨树断陷代家屯岩性圈闭内,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主要为粉砂岩、细中砂岩为主,储层裂缝分布较普遍,充填程度较高。本文从类比国内外同类型油田注采井距开发效果入手,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对井网形式、合理注采井距、压力保持情况及注水开发效果开展研究实验,为实现超低渗油藏经济有效动用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渤南洼陷罗151块火成岩油藏特征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罗151块火成岩油藏是近年在济阳坳陷发现的中型油藏,油藏埋深3150m;在研究罗151井区火成岩成因、侵入期次、岩相学及储层非均质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火成岩储层概念模型,划分出角岩微孔隙型油藏及辉绿岩溶蚀孔隙-裂缝型油藏两个类型,纵向上分为4个带,平面上分为3个区;预测了火成岩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部署了合理的开发井网,钻探后,完钻新井14口,平均单井日产油27t,取得了显著效果;火成岩油藏初期产能高,产量递减快,弹性产率低,依靠天然能量开采,最终采收率只有14.1%,可以进行注水开发,注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化子坪区长2油层属于低渗、低产、低丰度的"三低"油藏。随着开发的进行,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油藏采油能力不断下降,开发政策亟须调整。本文以化109区长2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际生产数据和数值模拟技术,分析油藏开发现状,论证不同开发方案,提出相应开放政策。结果表明:经过多年注水开发,目前油藏年递减率为9. 2%,含水率91. 5%,年含水上升约0. 7%,开采程度10. 5%,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较高。油藏剩余油丰富,主要集中在河道交汇处(河道边部)和井间微型正向构造处。经过油藏工程论证,油藏开发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应为100%,合理注采比应为1. 0,合理注水强度应为4. 9 m3/m·d。应从扩边调整、注水调整和治理低产低效井三个方面调整注水开发政策,提高油藏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7.
扶余油田断裂系统发育,属于裂缝性中孔中渗构造砂岩油藏。由于长期的注水开发,综合含水率已高达90%以上,油藏内部油、水分布变得异常复杂,控制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较多,严重制约着开发调整方案的有效制定。基于研究区密闭取心井的分析化验资料和实际生产动态资料,采用岩心、测井等静态分析与实际生产动态分析有机结合的手段,深入系统地剖析了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该油田开发程度的加大,剩余油分布不仅受储集层地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后期开发井网部署的影响;该油田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储集层物性、储集层韵律性、沉积微相、井网部署等方面的影响,沉积微相的控制作用最强、储集层韵律性次之,而井网部署和物性影响相对较弱。本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筛选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域,为制定稳油控水的治理措施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经过多期构造岩溶作用形成的缝洞,为储集体以缝洞单元为基本开发单元,平面上连续性极差,具底水但没有统一油水界面,具正常温度、压力系统,低饱和弱亲油性油藏.不同部位油井产能差异较大,高、低产井穿插,油井采油指数相差数百倍.根据油藏描述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研究及油藏开发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筛选,认为递减法较适用.随着近两年来对该类油藏的注水开发试验,油藏逐渐表现出明显水驱特征.本项目尝试用水驱法进行试算,与递减法计算结果对比,探讨试算方法的可行性及应用范围,进一步论证目前计算的可采储量是否能反映地层现阶段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9.
稠油热采数值模拟及调整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玛依九区稠油油藏具有整装,构造简单,开发时间长,经历蒸汽吞吐,蒸汽驱等多开发过程。这里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开发历史进行精细数值模拟,分析储量动用状况、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利用密闭取心、测试、测井、生产动态资料进行检验分析。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修正后的预测模型,进行调整方案论证,优化调整方案,并提出完善井网,提高排液量,汽窜封堵和间歇汽驱的整体调整技术措施,来改善和提高浅层稠油开发效益。开发方式及措施可提供同类油藏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10.
油田在注水开发阶段,注采比是最重要的注水参数之一,若注采比控制不合理,则会产生高渗带水淹加剧、注水利用率降低、水驱波及状况变差、地层压力亏空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本文以L油田为研究对象,对注采比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在深入分析油田地层压力和注采比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油田实际注采比影响因素,建立注采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改善油田水驱开发效果为目的,将甲型水驱规律与注采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结合确定合理注采比,研究表明:该方法符合基本水驱规律,结果与油藏数值模拟计算合理注采比的结果一致,确定研究区现价段合理注采比为1.05。对研究区今后开展安全合理注水开发、改善水驱开发效果起到指导性作用,对其他相似油田和其他类型油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5,(5)
油藏地质特征是认识与研究油藏开发的基础,是静态资料与开发动态相互验证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油藏开发的始终。根据岩心观察、薄片观察、地面露头观察及钻井和注水开发动态资料,对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物性特征、沉积微相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安塞油田局部发育鼻状隆起,对油气富集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该区储层物性较差,油气储集性能主要受成岩作用控制,研究区主要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油气主要储存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及河口坝体。  相似文献   

12.
安塞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启动压力梯度大、天然微裂缝较发育和油井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下降等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日益突出,根据安塞油田多年实际注水开发试验,从注水参数优化、精细注水单元划分、注水剖面调整和优化注采井网方面分析总结了安塞油田注水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特点,在注水参数优化方面提出了超前注水及油井投产的时机选择,以及强化注水、不稳定注水的特点和方法,针对油层的非均质性提出了三分精细注水的核心和方法,对剖面调整技术和井网优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为油田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广泛使用菱形反九点井网,但针对不同位置生产井及注水井的裂缝缝长配比关系还缺少广泛深入的研究。基于长庆油田某低渗透油藏参数,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在菱形反九点井网中分别设置不同的边井、角井和注水井裂缝穿透比,研究不同裂缝配置模式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流线模拟及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注水开发中,注水井缝长是影响油田产液量及水驱效果的关键因素;边井裂缝较角井裂缝更易见水,对油田综合含水影响较大,在菱形反九点井网中需要进行不等缝长优化设计;边井裂缝缝长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分为早、中、晚期(Ⅰ、Ⅱ、Ⅲ)曲线段,随着注水井裂缝穿透比增加,早期(Ⅰ)曲线段增长,中期(Ⅱ)曲线段缩短,而晚期(Ⅲ)曲线段变化较小;随着角井裂缝穿透比增加,采出程度逐渐增大,当角井裂缝穿透比较大时,存在“反转”现象;随着注水井裂缝穿透比增加,角井裂缝优化穿透比减小,而边井裂缝优化穿透比增加。该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裂缝优化设计,提高波及系数和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油气田开发阶段的构造地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东部复杂断块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需要提出的小断层数量与可能分布位置的定量预测及其导流性研究,对油藏渗流系统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油层和储层顶面的微幅度构造研究,对油水运动规律和油田开发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储层中裂缝的分布影响着低渗透油田开发井网的部署及注水开发的效果,对裂缝参数的定量描述与井间预测以及分组裂缝渗透性的综合评价是低渗透油田合理高效开发的关键.古构造应力场控制了储层构造裂缝的形成与分布,现今构造应力场影响着各组裂缝目前的保存状态及其渗透率各向异性,同时还是确定合理注水压力、射孔方案和压裂改造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特低渗砂砾岩的储层条件下,采用长井段压裂水平井弹性开发时,常出现产能随地层能量衰竭较快,难以收回开发成本的问题,采用多相渗流理论和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以盐家地区特低渗砂砾岩油藏盐227块为例,根据现场实际资料,建立油藏数值模型,对盐家地区砂砾岩油藏的注水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基于不同开发方式的渗流机理和开发规律,研究了常规注水、超前注水、注水吞吐开发等措施的合理性,提出了针对特低渗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的有效开发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与弹性开发相比,采用注水开发能解决地层能量衰竭较快的问题的同时,增大了储层动用面积及驱替时效;注水吞吐的最终含水率比常规注水降低25%左右,超前注水在前期能提高常规弹性开发产量的30%左右,可见这两种新型开发方式有利于抑制水淹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滴西12井区勘探开发中可能存在的储层伤害问题,通过开展储层敏感性特征、注水适应性评价及防膨稳定剂效果评价等综合研究,结合该区块储层具体情况,明确现场注水伤害类型及程度,推出相对合适、匹配、经济实用的防膨稳定剂,减小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敏感性伤害,增强注水开发效果,从而达到高效、合理开发滴西12井区油藏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强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水洗程度的加深.高渗层水淹严重,低渗层无法动用或动用程度较低,油层平面及纵向动用差异日益增大,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以强非均质油藏板9断块为例,针对油藏本身的流体特性及注水开发特点,从油、气、水三相渗流达西运动方程和物质守恒角度出发,建立了该断块油藏三维三相渗流数学模型.优化设计合理的网格系统以及算法组合对该断块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准确描述剩余潜力分布.有针对性的提出综合治理措施.使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为同类断块油藏的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称之为FAME(混相三次采油的预测分析)的软件,用于协助管理大型气混三次采油工程。该软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局部井网数值模拟或油田资料的动态拟合,从机械驱油特征上进行油藏动态预测。软件所具有的显著特点是:1.诸如井网布置、溶剂分布及波及程度等重要注水参数,都依赖油藏范围内的流体运移和井网间的相互作用,而这些又依赖于注采流程和注水工序;2.气混三次采油过程中,重力上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7,(2)
近几年来,每年国内的探明总储量中低渗透油田大约占70%以上;而低渗透油藏储量中未动用的部分约占60%以上。要提高我国的油田原油生产能力,主要途径就是开发低渗透油田,而井网及其适应性研究已成为低渗透油田开发创效益的重中之重[1]。白豹油田长3、长4+5、长6等均为低孔低渗-超低孔超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且发育裂缝,这就很大程度地扩大了渗透率的方向性。所以,注采井排在布设时应平行裂缝走向,使注采驱油方向延垂直裂缝走向,可以极大地使基质孔隙的波及体积提高[2-3]。这一点白豹油田做得很好,开发初期采用菱形反九点面积注采井网,注水、采油井排基本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微裂缝走向)平行,虽然如此,白豹油田实际开发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通过综合经济分析法对白豹油田水驱开发区块的合理井网密度进行再一次研究,为下步井网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岭油田木34区延10油藏目前处于开发前期阶段,为了延长低含水采油期,需要确定与之配套的前期开发技术。采用油藏工程论证及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木34区合理井网密度为15口/km2,射孔程度应控制在20%以内,地层能量下降到原始地层压力的80%~90%时转入注水开发较为合理,合理注水强度为2.7 t/m.d,合理采液强度为0.8 t/m.d,油井井底合理流压为3 MPa,合理生产压差控制在1.5~3 MPa,更加有针对性的挖潜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