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安塞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启动压力梯度大、天然微裂缝较发育和油井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下降等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日益突出,根据安塞油田多年实际注水开发试验,从注水参数优化、精细注水单元划分、注水剖面调整和优化注采井网方面分析总结了安塞油田注水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特点,在注水参数优化方面提出了超前注水及油井投产的时机选择,以及强化注水、不稳定注水的特点和方法,针对油层的非均质性提出了三分精细注水的核心和方法,对剖面调整技术和井网优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为油田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三塘湖油田西山窑组为"低孔、低渗、低压、高粘"复合圈闭砂岩油藏,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成南北向带状分布,储层非均质性强,开采难度较大。通过对该油田地质特征的分析,结合不同井网的实际生产情况、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合理优化井网类型,从而为新区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油田进入开发后期,调整挖潜的重点集中在低渗爱的低含水层位,这些动用差的储层主要是由于层间干扰所致。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藏工程师非常重视储层物性的非均质及其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而对层间不同含不率引起的干扰现象重视不够,笔者从理论到现场分析探讨了含水率差异引起的层间干扰问题,以指导油田高含水开发期的调整,挖掘潜力。  相似文献   

4.
女34断块水平井提高采收率开发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女寺油田女34断块是大港油区典型的低渗透块状砂岩断块油藏,由于储层严重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见效快、水淹快,并且形成油藏次生底水,作为水平井技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先导试验区块,经过深入地质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又相继完钻2口水平井,同时进行注采井网调整,编制了水平井和直井采油、直井注水的混合外网调整方案,方案实施后,断块采油速度由0.6%提高到2.6%,采收率提高8个百分点,开发效果显改善,实践证明水半井技术是改善低渗透非均质断块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非均质油藏高渗条带识别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均质断块油藏进入开发后期,如何对高渗条带识别,成为改善严重非均质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本文通过沉积微相法、测井评价方法、示踪剂监测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开展对高渗条带识别的研究,为下步措施安排提供了可靠的调整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陆相储层深度开发油藏剩余油分布零散,控制因素多,研究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单层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利用构造、储层非均质性、井网布局、水驱动态等4项剩余油控制因素建立模糊数学模型,根据生产井的单层开发动态资料、新井电测解释资料以及动态监测资料,定量给出各控制因素对剩余油的隶属度,通过模糊运算,求出油藏中各井点单层的剩余油。方法用于胜坨油田一区注聚先导区11层,建立的剩余油综合评价指数分布模型立足于油藏开发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为油藏的开发和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安塞油田具有三低和非均质强等特点,含水上升迅速,稳产难度大。本文通过对安塞油田化子坪桐沟区进行一系列综合调整,使区块储量动用程度得以提高,但由于受沉积微向等因素影响,开发中仍然存在注采井网不完善、注采对应率差和注水效率程度低等诸多问题,可进一步调整区块开发层系,通过完善井网方案和注采关系等措施提高区块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石南J2t2低渗透砂岩油藏含水变化特征及水淹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均质注水开发砂岩油藏的见水方向,是油藏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见水方向的准确判断是确定剩余油分布和制定油藏中~后期注采结构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会影响注水开发效果.这里针对石南J2t2油藏开发初期出现的部份井含水上升快,见水方向复杂的问题,综合研究了储层物性非均质特点,储层改造,裂缝产状和生产动态资料,总结出二种基本水淹模式.油藏水淹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应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目前预测的见水方向与油藏实际生产情况吻合,对油藏后期调整具有较好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M油层为一厚层块状砂岩油藏。由于沉积环境的影响,沉积物颗粒分选性较差,岩相变化快,加之后期成岩作用的差异,造成了油层平面井间和剖面层间的非均质性。本文以酒西盆地老君庙油田M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储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不同级别储层单元内渗透率的垂直和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M油藏全层和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矢量井网改善平面非均质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涌沂  李阳  王端平 《岩土力学》2008,29(1):135-139
平面非均质是河流相沉积的重要特征。如果采用常规等井距五点井网开发该类油藏,往往会导致注入水在高渗透方向的突进,造成部分生产井见水时间早,含水上升快,而渗透率较低方向上的生产井注水受效不明显,当井组内的综合含水达到98 %时,注入水在该方向上还没有突破,即注水驱替往往不均衡,开发效果差。在渗流力学基础上,推导了平面非均质油藏矢量井网的井距设计公式。根据矢量井网的井距设计公式,建造了物理模型,开展了水驱油对比试验研究,检验了用矢量井网开发平面非均质油藏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矢量井网能增大平面非均质油藏的波及系数,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大大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老油田的重要研究课题,对老油田调整挖潜措施并实现稳产、增产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油藏开发地质学方法,对吴起油田油水运移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找出该油田剩余油潜力部位,并针对不同潜力部位提出相应的调整挖潜对策,为进一步提高老油田开发水平提供了有益的挖潜经验,也为同类油藏后期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山东五号桩油田桩74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低渗透油田开发在中国石油工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将山东五号桩油田桩74块远岸浊积扇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3个亚相,其中扇中亚相划分为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侧缘、扇中前缘及叶状体5个微相类型;阐明了研究区特低渗透油藏内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特征;系统总结了微构造的类型及组合模式。在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及微构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静态结合的分析方法阐明了研究区特低渗透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揭示了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微构造及井网条件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根据剩余油分布的研究结果,结合相关资料,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有针对性地确定了剩余油的挖潜措施,为增加剩余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白马中区延长组长8油藏是典型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极高的储层非均质性和复杂的油水运动规律给注水开发方案制定带来较大困难。本次研究以生产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针对注水开发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政策,为油田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该油田在注水开发中存在三大矛盾,即注采井网与裂缝系统之间的矛盾,地层压力与单井产能之间的矛盾以及含水上升与注水参数之间的矛盾。研究结果认为深部调剖、高含水井转注、周期注水、优化注采参数、局部井网加密等开发政策的调整可以有效缓解上述矛盾。  相似文献   

14.
扶余油田断裂系统发育,属于裂缝性中孔中渗构造砂岩油藏。由于长期的注水开发,综合含水率已高达90%以上,油藏内部油、水分布变得异常复杂,控制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较多,严重制约着开发调整方案的有效制定。基于研究区密闭取心井的分析化验资料和实际生产动态资料,采用岩心、测井等静态分析与实际生产动态分析有机结合的手段,深入系统地剖析了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该油田开发程度的加大,剩余油分布不仅受储集层地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后期开发井网部署的影响;该油田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储集层物性、储集层韵律性、沉积微相、井网部署等方面的影响,沉积微相的控制作用最强、储集层韵律性次之,而井网部署和物性影响相对较弱。本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筛选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域,为制定稳油控水的治理措施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 ,非均质性较强 ,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 ,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用程度 ,提高油田产油量 ,降低含水率 ,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以阿 11断块的阿 11- 30 4井组 (其开发层位是 A上 油组 )为研究对象 ,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 ,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井组稳定注水的 6种方案 ,优化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16.
赵万优  马乔  何书梅  杨波 《新疆地质》2006,24(2):218-220
以解决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以非均质油藏——板北注水开发区为例,在总结该类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潜力类型基础上,针对油藏各类潜力的分布特点及其受控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调整挖潜方法,数值模拟及实际实施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的实施可明显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非均质油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目前江苏省杨家坝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阶段且非均质性严重.为了满足油田开发后期的需要,并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需要精细描述单砂体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研究平面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利用杨家坝油田的渗透率数据计算了不同层(重点按照沉积微相类型)变差函数的变程.通过变程反映变量的影响范围,对不同...  相似文献   

18.
李留仁 《西北地质》2000,33(3):36-41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运用程度,提高油田产油量,降低含水率,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以阿11断块的阿11-304井组(其开发层位是AI^上油组)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井组稳定注水的6种方案,优化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19.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用程度,提高油田产油量,降低含水率,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以阿11断块的阿11-304井组(其开发层位是A上Ⅰ油组)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井组稳定注水的6种方案,优化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20.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营组三段(以下简称东三段)为例,提出以非均质综合指数为表征参数,以其平面等值图为依据研究目的层不同开发时期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分析了开发初期、开发中期和开发后期的非均质特征,得到了不同时期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东三段储层的平面非均质程度随注水开发而变化;开发初期以中等—较强非均质性为主,开发中期非均质性增强,开发后期以较强非均质性为主;中部非均质性相对较强,西北部相对较弱;沉积微相主体部位的非均质性变弱,侧缘部位的非均质性变强;平面非均质性增强的趋势仍将持续下去。约75%的剩余油分布在较强非均质性的储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