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第二代《中国矿产图集》(以下简称《图集》)包括《中国黑色有色金属矿产图集》(刘兰笙等主编)、《中国固体燃料非金属矿产图集》(王永勤等主编)和《中国贵金属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图集》(刘梦庚等主编)3部,反映了除流体矿产和放射性矿产以外的中国所有主要矿产的分布,并简要介绍了各矿种的区域成矿特征,现均已公开出版。《图集》的编制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和原地质矿产部地质调查局(原直管局)主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负责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原地质矿产局(厅)参加。  相似文献   

2.
王岩  王登红  黄凡 《矿床地质》2021,40(2):402-402
为摸清中国矿产资源家底及其禀赋特征,主动对接服务国家规划,由陈毓川院士指导,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王岩、王登红、黄凡主编的,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产地质志"二级项目及国家出版基金联合资助的《中国矿产地质志·中国矿产地分省图集(2020)》于近期正式出版.图集为8开版本,100页,印刷精美,色彩适宜,首次印制2000套.这是中国第一个全面反映全国各省矿产资源全貌的大型图集,基本摸清了中国矿产资源家底,为国家及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矿产勘查部署等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和科学依据,为社会大众普及了中国矿产资源国情.  相似文献   

3.
白育坊  孙承晟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16-2023010016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于1903年在《浙江潮》发表《中国地质略论》一文,1906年与同到日本留学的顾琅合作出版《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一书。它们在中国地质学史上均具有开创性并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中国矿产志》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地质矿产著作。本文从中日地质学交流的角度,结合新发现的史料,通过文本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均是吸收当时日本的一些地学著作编写而成。《中国地质略论》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佐藤传藏的《地质学》(1898)一书;《中国矿产志》的导言部分是在《中国地质略论》的基础上拓展而成,增补的内容则参考了矢津昌永的《高等地理清国地志》(1905)、横山又次郎的《地质学教科书》(1903)以及石川成章的《地球发达史》(1904)等著作,本言部分主要参考了日本地质调查所1902年发表的《清国及韩国主要矿产颁布图说明——附清国主要矿产地名表》;《中国矿产全图》则是顾琅依据日本《清国主要矿产分布图》绘制而成。《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的编撰反映了20世纪初日本逐渐成为中国地质学知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肖琼 《中国岩溶》2014,(2):166-166
南袁道先院士主编,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阿地质勘查总院、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地质调查院、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广东省工程勘察院(原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二大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大学等单位共同合作的《西南岩溶石山地区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研究》一书,近日已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5.
<正>《化工矿产地质》(季刊)是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主办、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是化工系统唯一的地方科技期刊。《化工矿产地质》面向反映化工矿产西苑的蕴藏、分布规律、开发利用技术、学术动态及相关信息,是置身于化工领域的地学资源园地,《化工矿产地质》自1979年创刊以来  相似文献   

6.
《河北地质》2007,(3):30-30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增补、修编的《中国贵金属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图集》,现已公开出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质》2006,24(1):F0003-F0003
申茂德,男,汉族,贵州省佘庆县人,1962年4月出生,地质矿产教授级高工。1984年7月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原昆明工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4月毕业于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地质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总工程师,自治区专家顾问团成员。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申茂德同志一直从事矿产地质普查勘探、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因工作表现突出,1992年被自治区授予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称号。先后主持、参加了各类生产和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参与完成的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疆重点工程项目:“新疆…  相似文献   

8.
黄凡  王岩  蔺志永 《地质论评》2018,64(1):64010246-64010246
《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编制矿产地质志,全面反映矿产勘查成果和成矿规律”。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实施了《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工作,志书由“志、图、库、普”四部分组成。研编开展至今已有4年,46个全国性重点单矿种志书及30部省级志书,区域成矿规律总结和一些重要的专题研究等志书各项研编工作得到全部部署,矿产地质志研编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总结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的丰富地质成果,以适应地质工作迅速发展的需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持,于1971—1974年编制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集》。参加这项编图工作的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所、地质力学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以及各省、自治区地质局等共三十多个单位二百多人。  相似文献   

10.
陈启飞  陶平  李朝晋 《贵州地质》2023,40(4):353-361
本文以《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研编项目为依托,以近年来贵州省外生矿产勘查及研究成果为支撑,遵循《中国矿产地质志·省级矿产地质志研编技术要求》,系统开展了贵州省外生矿产的矿床(成因/工业)类型划分,包含一、二、三级矿床类型。对贵州省主要外生矿产的矿床类型、成矿环境、成矿作用、含矿地质体及矿床式、主要产区等作了进一步综合分析、整理和汇编。对贵州省外生矿产中,矿床类型及成矿作用等认识较模糊或有争议的矿种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讨论。这些研究成果,对贵州省外生矿产的研究及找矿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顺应多元化投资的市场需求,找准工程咨询行业的市场定位,本文通过对其他服务业经营模式变革的成功实例剖析,提出了一体化服务与“菜单式”经营相结合的经营理念,并对国有设计院经营模式的转轨与变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SCADA系统在陕京二线输气管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14.
"Red Beds" of Yunna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N.BIEN 《地质学报》1941,(Z1):157-201
正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so-called 'Red Beds" in Central andWestern Yunnan was first made known through the different reports of J.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论述了实践“三个代表”与必须抓住“第一要务”,“第一生产力”与“第一资源”的辩证统一关系,并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从“漏斗”到“天坑”看岩溶学术语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KRANJC Andrej 《中国岩溶》2009,28(2):169-174
岩溶学是一门发展变化的科学,岩溶学术语也与时俱进。以术语“漏斗(doline)”为例,它来源于斯洛文尼亚喀斯特地区的方言,在斯洛文尼亚语中,它(dolina,单数)的意思是谷地,主要指河谷。因此,在19世纪以前的斯洛文尼亚语的科学文献中,就是指谷地。随着19世纪上半叶岩溶学的发展,喀斯特高原的漏斗状地形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德语系的奥地利地质学家们将这种地形定义为“漏斗(dolines,复数)”,相当于德语的Trichter(漏斗),并声明是当地人的说法。因此,在19世纪下半叶奥地利地质学家的出版物中,普遍使用这一概念。如在Cvijic′的DasKarstp¨hanomen(岩溶现象)一书中,其漏斗(dolines)的概念可谓无所不包,除岩溶干谷和坡立谷以外,所有洼地都称为漏斗,不仅包括溶蚀漏斗和塌陷漏斗,也包括竖井、落水洞、天窗,甚至某些岩溶泉和洞穴洞口。同斯洛文尼亚语相似,在塞尔维亚语中,doline也是指一般谷地。因此,Cvijic′在塞尔维亚语文献中不再使用dolina表示漏斗状地形,而是用vrtaca,这是因为vrtaca和我们今天使用的doline的内涵非常相近,而且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英语、克罗地亚语均有相似的词汇。在20世纪中期以前,斯洛文尼亚的地理学家们为了避免使用dolina引起歧义,对于漏斗状的地形均用vrtaca表达。在19世纪下半叶,漏斗(dolines)的成因有两派理论,一种持塌陷成因,一种持侵蚀成因,后者包括侵蚀和溶蚀两种作用。前者以Schmidl为代表,后者支持者是Cox,Diener和Mojsisovics。根据漏斗的形态,Cvijic将其分为三种,即碗状漏斗、漏斗状漏斗和井状漏斗。随着对漏斗状地形的深入研究,V.Panos's根据漏斗的不同发育阶段、漏斗的成因、漏斗的覆盖类型、漏斗形成的气候因素、漏斗的沉积类型以及漏斗的形态,将漏斗分为30种。根据最新的岩溶百科全书,按  相似文献   

17.
18.
“未熟油”与“未熟生烃”异议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陈安定 《地质论评》1998,44(5):470-477
有关专家认为,“未熟生烃”是我国新生代盆地广泛存在的地球化学现象,本文剖析了这一论点背后隐含的矛盾,并以苏北盆地部分断陷中存在的“不等深等温”“不等深等熟”,成熟度指标与埋深关系的“平行变浅”分布等资料为依据,提出此现象当源于“古大于今”埋深史这一特定地质背景(或称为退化受热史)若以恢复的最大古埋深重新勾画产经曲线,所谓“低温早熟”现象即可消除,既然未熟生烃现象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未熟的石油,同时指  相似文献   

19.
铀"成矿壳层"与"热隆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铀富集成矿在垂向分布上受一定标高控制,形成具上限和下限的空间层带(俗称成矿壳层)。这个层带的出现受构造及地球化学环境的双重控制,下限面为韧脆性构造转换面,铲状断裂系的下铲面,以剥离断层为界面,是岩石温度变化的突变面、构造环境(压、张)反差明显的变化面,也是酸、碱分离及氧化一还原交替的地球化学环境变化的转换面,构成铀“成矿壳层”的底面;上限面为古大地水准面,是地壳表面重力向量的势能等值面,它控制了区域侵蚀基准面、潜水面、渗入水的氧化一还原渗透面、上升的深部溶液与下降水的混合面,是铀成矿壳层的上界面。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鸟类飞行起源的2种假说:"树栖起源"假说与"地栖起源"假说。详细讨论了2种假说的理论支撑点及存在的问题,认为鸟类的祖先和原始鸟类可以借助自然界中任何有利的地形和地物来帮助滑翔和起飞,而不是仅仅依赖直立高大的树木。"地栖起源"假说更合乎情理,也更接近或更符合客观事实,同时提出了"地栖起源"假说的新模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