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的主要进展,包括铀矿成矿理论创新、铀成矿类型和成矿区带划分、全国铀资源潜力评价、主要工业铀矿类型研究评价、相山科学深钻、零价态金属铀的发现及新矿物发现等;论述了砂岩型铀矿快速评价、热液型铀矿攻深找盲、大数据找矿、遥感高光谱、钻探工艺及分析测试等技术创新成果;概述了依据理论创新及技术方法集成创新在国内外铀矿找矿领域的重大突破;展望了铀矿地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在撰写《我国铀矿地质发展历程及主要经验》一书查阅相关资料时,未发现1989年以核工业地质局局长王陞学为团长的代表团到苏联进行访问情况的文字记载。这次访问是上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恢复后,中国铀矿地质界对苏联的首次访问,对中国铀矿地质发展的影响很大,是不能遗忘的一次铀矿地质考察。正是这次考察开始了中国与苏联新一轮的铀矿地质技术交流,中国铀矿勘查部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砂岩型铀矿是我国具有工业意义的铀矿床类型之一 ,是核工业目前主要勘查类型。本文在扼要概述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对当前研究现状 ,尤其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研究现状及地浸地质条件进行了评述。从多方面探讨了该类型铀矿床的发展方向及值得重视的基础地质研究及研究方法手段等。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我国铀矿地质勘查领域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砂岩型、热液型铀矿的找矿思路、找矿方向,引领、支撑了系列找矿重大突破,重塑了铀矿勘查新格局。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20余年来铀矿地质科研布局的总体思路与演进方向;然后总结了铀矿重大基础地质与成矿理论研究进展,系统凝练了地质、物化探、遥感、钻探工艺、分析测试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及核心勘查装备研制成果,梳理了铀资源预测评价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成效;最后,在重大基础前沿和成矿理论、先进铀矿勘查技术研发、非常规核能裂变资源勘查技术研究、数字铀矿勘查技术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未来10~15年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出在“双碳”目标和核能大发展对铀资源保障需求背景下,必须继续坚持并加强铀矿地质科技创新,高质量引领和推动“新区、新层位、新类型、新深度”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5.
发刊词     
为了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我国铀矿地质科学的学术水平和促进铀矿地质事业的发展,经国家科委批准,自1985年起,《放射性地质》改名为《铀矿地质》公开和广大国内、外读者见面了。铀矿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铀矿地质工作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铀矿地质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积累了大量找矿经验,探明了一大批有重要工业价值的铀矿床,提出了若干有独到  相似文献   

6.
《矿床地质》1989,8(1):1-2
黄劭显 Huang Shaoxian 黄劭显先生是我国知名的铀矿地质专家,为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黄劭显先生现任核工业部第三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铀矿地质》期刊主编、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7.
测井是铀矿地质勘查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因其基于特有的放射性原理和快捷准确且成本较低的特点,用于直接确定钻孔内铀矿(化)层的空间位置、品位及厚度,经放射性平衡系数等修正的γ测井解释结果一直用于铀资源量的估算。我国核工业地质系统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借鉴苏联技术的基础上,从60年代开始逐渐完善和创新发展了γ测井技术,形成了独立自主的γ测井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为铀矿勘查和铀矿资源储量估算提供了保障。文章从γ测井的仪器设备、方法技术、测井模型、解释修正和技术标准五方面,全面回顾了我国γ测井技术发展历程及其发展现状和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我国γ测井技术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新疆可地浸砂岩铀矿论文集,不是一般的地质研究成果集,而是我国铀矿地质事业自90年代中期以来进行找矿方向战略转移取得的首批重要成矿成果的反映,是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和科研上的创新,对今后我国铀矿地质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回顾了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铀矿地质遥感发展的创新历程,论述了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推动了铀矿地质研究的科技进步,探讨了未来如何持续发展铀矿地质遥感,使其在铀矿地质勘查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铀资源潜力概略分析与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金带 《铀矿地质》2004,20(5):260-265
本文通过对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和铀资源潜力的概略分析 ,提出铀矿地质勘查的战略是 :政府应对铀矿地质勘查进行长远规划 ,坚持“立足国内、增加储备”的基本方针 (“增加储备”应包括积极利用国外铀资源 ) ,以“主攻地浸砂岩型铀矿与积极探索其它经济型铀矿相结合”为基本勘查战略 ,以新的成矿地质理论体系为指导 ,运用先进的勘查方法技术体系、GIS预测方法体系和数字化地质图件系列进行铀矿地质勘查为基本技术思路 ,加快摸清和查明我国潜在铀矿资源 ,为核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1.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王正邦 《铀矿地质》2002,18(1):9-21
本文首先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分4个阶段概要回顾了世界铀矿勘查和科研工作发展的历史,总结了基本的历史经验。其次,全面阐述了当前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的现状,对砂岩型铀矿在世界铀矿在世界铀资源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矿床分类、时空展布特点和规律及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剖析,重点从构造条件、古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相古地理和岩性条件及铀源条件等5个方面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3类表生后生渗入型砂岩型铀矿的评价准则进行了概括性总结。以美国和中亚两个砂岩型铀矿主产区为代表,概述了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最后,在展望世界铀资源供需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明确指出我国铀矿地质战线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有针对性地论述了我们应采取4个方面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下庄地区"交点"型铀矿床的经济可采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瑞钦 《铀矿地质》2002,18(6):348-351,358
本文叙述了下庄地区“交点”型铀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从经济地质的观点,认为下庄“交点”型铀矿床矿体集中,埋藏浅,有一定储量,且矿石组分简单,品位富,铀浸出率高,有良好的开采利用前景,作者通过矿石加工试验及吨金属成本计算,进行了经济技术评价,认为该类型铀矿床应列为经济可采的矿床范围,及早开采利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铀矿床尤其是砂岩型铀矿勘探和开发的迅速发展,砂岩型铀矿沉积学的概念应运而生。铀矿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铀的成矿作用、形成环境、含铀岩(层)系特征,以及沉积作用控制下铀的富集机理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它综合了铀矿地质学、盆地分析等学科的内容,具有较明显的学科交叉特点。砂岩型铀矿沉积学是铀矿沉积学最典型的代表,它以盆地分析、砂岩型铀矿地质学为重要理论平台,结合沉积学技术方法,具体研究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物质来源、成岩作用与铀的预富集、沉积物的结构构造与渗透性、沉积体系与含铀岩系分析、流体作用与后期改造、层序地层与铀的空间分布、铀富集因素与沉积和古气候环境,沉积作用因素与砂岩型铀矿预测,以及管理信息化的三维可视化建模等。以新疆伊犁盆地、吐哈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等地区代表性砂岩铀矿为实例,从铀矿聚集与沉积物形成—演化过程、沉积物特征及沉积体系分析与铀矿聚集、层序地层学与铀聚集作用等方面分析了铀矿沉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认识。同时对铀矿沉积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砂岩铀矿“大规模成矿作用”和铀的“超常富集”关键地质环境、含铀岩系沉积与铀的空间分布、多种高新分析测试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将是铀矿沉积学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点。由于铀矿沉积学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的重要性,并且其涉及沉积学学科的方方面面,因此有理由相信,铀矿沉积学未来可能作为沉积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将得到更好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Following a brief biography, the scientific, administrative, and educational activity of F.I. Wolfson is described. Also considered are the principal lines of his research: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es of ore fields and deposits, the geology of uranium deposits, the theory of hydrothermal ore formation, and the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ore deposits. The immense contribution made by Wolfs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of the country (uranium, nonferrous metals, etc.) is shown and the continuing relevance of his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works in the field of geology of ore deposits is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15.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of Professor F.I. Wolfson to the orig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ssian science and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geology of uranium deposits is emphasized. Under his guidance, a team of highly skilled specialists on uranium deposits was gathered at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of Ore Deposits, Petrography,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in Moscow. Owing to their efforts, all significant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socialist bloc countries have been studied comprehensively. A theory of uranium ore formation was developed on this basis, and elaborate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promoted the creation in the Soviet Union of the world’s largest uranium resource sources. Today, Wolfson’s ideas and works are widely used in planning and carrying out complex investigations at operating uranium deposits and in new promising uranium districts.  相似文献   

16.
It is not occasional that uranium deposits and oil accumulation occur in the same depression in the Erlian basin, Inner Mongolia. Some evidences show certain relations between uranium and oil in origin.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evidence for the relations between uranium deposits and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geology, hydrochemistry and geochemistry. The paper also deals with 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uranium deposits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of significance to use uranium as an indicator to search for oil and vice versa.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铀矿类型,受到世界各国地质勘探部门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于盆地东胜地区也发现大规模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标志着中国该类型铀矿勘查取得重要突破。该文应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研究,获得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条件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参数。含铀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胶结物中的碳属于地幔碳、生物有机体和沉积的碳酸盐混合成因。通过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是原生的岩浆水上涌和大气降水混合形成的建造水,其中一部分有机质加入到成矿作用中来,这对于铀的还原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盆地的演化特点,建立了这种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球化学模型。笔者认为,其铀矿的形成机制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氧化过程,二是还原过程,成矿过程伴随各种微量元素和气液相分子的氧化、还原和迁移过程。该成矿模型的建立对认识盆地铀矿质的沉淀和富集规律以及在类似盆地寻找此类铀矿床,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铀—油相伴性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怀渊  张守鹏 《地质论评》2000,46(4):355-361
本文以内蒙古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内的铀矿床、油气藏为例,通过对这两种矿产在空间分布,地质、水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联系证据的分析研究,探讨其相伴性的成因机理,概括总结铀-油相伴性的机理模式,为这两种相关矿种互相指示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保源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葆墀  张待时 《铀矿地质》1995,11(5):266-272
在系统研究区域地质及铀矿化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本文通过铀矿床铀源、稀土元素特征,氢、氧、碳、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铀成矿年代学研究,提出了多期次累聚成矿作用(特别是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是形成该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较普遍而重要的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