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原湖相沉积软土压缩模量偏低,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当量值有时会小于2.5MPa,超出了规范沉降计算经验系数计算依据的取值范围,且具有沉降量偏大的特点。本文根据昆明地区某软土地基实测沉降资料,分别运用了三点法、双曲线法、Asaoko法拟合了最终沉降量,并与规范分层总和法的地基沉降量相比得到了6个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值,据此分析给出了压缩模量当量值2.05~4.15MPa时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的拟合曲线方程,提出了压缩模量当量值1.5~2.0MPa时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的建议值,弥补了在高原湖相软土地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值范围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基沉降计算新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前地基沉降理论计算方法基本上把沉降分段计算,事实上,主、次固结沉降是同时发生的。本文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用静力触探法和瞬态R波法进行地基沉降计算,通过理论推导并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论证了这两种方法都是快捷有效且具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半刚性复合地基沉降实用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半刚性复合地基的沉降实用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将临界桩长问题引入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提出了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若干建议,构成了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计算验证,文中建议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甚为吻合。  相似文献   

4.
何宁  关秉洪  娄炎  吴毅  苏辉 《岩土力学》2006,27(Z2):86-90
利用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对保国寺旅游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进行计算分析。 对比该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观测成果,应用最小二乘法准则计算公路软土地基土性参数;根据所介绍的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计算出该公路9个典型断面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5.
艾传志  王芝银 《岩土力学》2010,31(2):541-546
在既有公路下进行浅埋隧道开挖会引起地层产生位移,导致地表沉降。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快速精确地计算地层位移及应力,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对浅埋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均十分重要。在镜像法原理的基础上,引入等效模量当层法,推导出了在有上覆不同材料下浅埋圆形隧道开挖引起地层位移、应力及地表沉降的解析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既有路基下开挖隧道引起地层产生的位移和应力解析解能够很好地体现上层高弹性模量路基对沉降及应力的扩散作用,可以求得隧道开挖后洞周地层包括上覆路基及下卧层中任意位置处的位移、应力以及地表沉降,为在双层地基材料中开挖浅埋隧道引起地层位移及地表沉降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荷载传递法计算降水引起的基桩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研究采用荷载传递法时均未计算桩体自重,若直接应用于国内软土地区超长桩基的沉降计算,其精度难以满足高速铁路线下工程严格的沉降控制要求。基于佐藤?悟双折线模型提出侧阻荷载传递函数的假定模式,引入桩体自重并对荷载传递法的基本微分方程进行修正和求解,结合降水引起的桩周土体沉降计算和基于端阻弹性模型的桩端土体沉降计算,获得地下水位变化诱发的基桩沉降计算方法;采用理论推导的基桩沉降解析解,并借助嵌入荷载传递函数的有限元方法,分别对单纯桩顶荷载作用和桩顶荷载与降水共同作用两种工况下的桩侧摩阻力、桩体轴力和基桩沉降进行算例对比分析;有限元计算因考虑了由桩体沉降产生的桩周土体附加竖向位移而与理论计算略有偏差,但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降水引起的基桩沉降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及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群桩沉降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乾青  张忠苗 《岩土力学》2012,33(2):382-388
将均质土和成层土中的单桩桩顶沉降分成桩端力引起的沉降、桩身压缩和桩侧阻力引起的沉降3部分分别计算,获得单桩沉降后,运用等代墩法可获得群桩的平均沉降。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可考虑桩端力与桩端位移的非线性关系和桩侧阻力引起沉降的非线性特性,同时计算方法可考虑桩身压缩对桩顶沉降的贡献。算例分析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和其他方法的计算值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FLAC有限差分在地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光源  刘丹 《世界地质》2007,26(3):326-329
介绍了有限差分法计算软件FLAC以及该软件在计算地基沉降时的步骤。通过对一个实际工程的计算对比,发现FLAC和分层总和法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地基沉降量结果之间的误差仅为1.2mm,满足地基设计的要求,且FLAC有限差分法计算地基沉降量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直观性和简便性。  相似文献   

9.
对深层搅拌复合地基的设计有4个方面,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复合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这种计算方法中的假想基因底面应压力验算公式,对复合地基的沉降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了沉降规律,进行了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10.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华  何腊平  张玲 《岩土力学》2010,31(3):839-844
深入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制,针对CFG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垫层相互作用特点,基于荷载传递法,通过简化桩土单元体竖向相对位移分布模式,引入弹塑性荷载传递模型,并考虑桩体的上刺与下刺变形,建立出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微分方程,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能考虑桩-土-垫层体系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采用该沉降计算方法对某试验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该方法计算工作量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结合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对北京地区特有地质条件下隧道盾构施工中的地表沉降进行研究。分析该类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阐述地表沉降与地层、时间和施工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正在遭受地面沉降的地质灾害,长三角地区尤为严重,其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带来的经济损失 巨大,无锡是长三角地区大规模地面沉降的典型代表城市之一。为此,本文利用 10 景 ALOS PALSAR 影像,基于短基线子 集(SBAS)干涉技术,评估了无锡市从 2007 年 1 月 12 日到 2011 年 3 月 10 日的地表时序形变。研究结果表明:惠山区沉降速率 较快;2007 年到 2009 年沉降空间格局发生了改变,2009 年到 2010 年监测结果出现异常陡降。实验证明利用短基线子集 (SBAS)干涉技术对大范围的长时间序列沉降监测可行且有效,其监测结果可以让决策者全面掌握地面沉降灾害的整体状 况,从而为地理国情监测以及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根据沉降规律追溯历史工程活动时间 。  相似文献   

13.
豫北平原是河南省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灾害较严重地区之一,快速全面掌握豫北平原地面沉降信息、有效防控地面沉降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中原城市群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借助中高分辨率RADARSAT-2雷达数据,基于SBAS-InSAR技术获取了豫北平原2014-2016年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表明:两年内豫北平原地面整体下沉,区内共圈定8个较明显的沉降区,总面积约3 006 km2,各沉降区沉降速率在25.00~114.85 mm/a之间;其中,除安阳县白壁镇-内黄县沉降区和辉县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分别达到95.36和114.85 mm/a之外,其余6个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均小于73.58 mm/a。根据沉降区现场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发现,豫北平原地面沉降主要是活动断裂、松软岩土、地下水超采、城市建设活动、石油和地热资源开采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将豫北平原地面沉降的防控重点放在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超采和城市建设引发的松软岩土层超量堆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断层对采空区地表沉降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是影响采空区地表沉降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矿山地层、断层和采空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对比有无断层时,采空区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并详细分析了断层倾角、断层与采空区相对位置关系、断层摩擦强度等因素对沉降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断层不仅对采空区沉降起放大作用,同时对地表沉降变形起隔断作用。断层的存在使地表塌陷盆地中心向断层方向偏移。断层倾角在40°~50°时,地表沉降量出现最大值;断层倾角在35°~40°时,采空区顶板下沉量出现最大值。随着断层抗剪强度的减弱,采空区地表沉降量增大;但当断层的内摩擦角大于或等于周围地层的内摩擦角时,断层内摩擦角的增大对地表沉降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地面沉降问题严重影响着鲁西南经济发展区交通工程建设。文中选择某线性工程两侧5 km范围作为研究区,文章收集RadarSAT-2(2017—2020年)、Sentinel-1A(2019—2020年)存档数据和沿线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矿产开发资料,采用时序InSAR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区沿线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及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地面沉降诱因是煤矿采空区塌陷和地下水超量开采,前者以矿区工作面为中心形成沉降漏斗,沉降速率变化和沉降中心移动与煤矿作业工作面挖掘进度和转移密切相关;后者沉降分布规律与地下水开采使用点相关,形成与地下水开采使用范围相近的沉降带。研究区在2017—2020年内持续发生沉降,最大年均沉降速率为136.5 mm/a,单年累计最大沉降量为220 mm。经同期CPI水准点观测结果校核,InSAR数据处理成果平均误差小于1 cm/a,相关系数到达70%以上。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及时准确反映出线路方案穿行研究区内各处地面沉降变化,为线路方案规划和地质灾害整治提供有效合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文中采用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获取平原区地面沉降空间分布特征,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将多种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别与PS-InSAR获取的地面沉降场形变信息进行耦合研究,查明地面沉降与多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发现:(1)北京市地面沉降发育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出现在平原区东部、北部以及南部等地,存在多个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速率达到152mm/a,区域不均匀沉降现象明显,并且有连成一片的趋势。(2)地面沉降分布具有明显的构造控制特性,沉降区多位于几大活动断裂交接部位的沉积凹陷地区,与第四纪沉积凹陷十分吻合。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与活动断裂的走向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在有活动断裂通过的区域,地面沉降剖面线上表现出明显的转折或突变,断裂两侧区域不均匀沉降十分明显。(3)地面沉降分层沉降量与对应层位上黏性土占比呈正比例关系,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与平原区的地层结构及可压缩黏性土层厚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沉降范围整体由北西向的单一结构区向南东方向的多层结构区扩张。沉降速率大于50 mm/a的沉降区大多分布在黏性土层厚度大于100 m的地区,几大沉降中心与黏性土层厚度较大地区吻合较好。(4)第二承压含水层(顶底板埋深100~180 m)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影响最大,沉降中心与该层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高度吻合,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贡献层位。  相似文献   

17.
高水材料充填技术在减小地表沉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水材料用于采空区充填有着工艺简单、凝结速度快、性能稳定等优点。采用建立地表沉降观测站方式,研究了用高水材料充填采空区后地表沉降变形规律。结果显示,充填后地表的下沉量明显减小。2009年5—12月,充填后地表最大下沉值为165.6 mm,月平均下沉20.7 mm。该方法用于减小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降,比传统的充填方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Matlab等软件,结合矿业开采沉陷理论,针对隧道双侧扩挖对地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隧道双侧扩挖对地表的影响范围。提出了沉降曲线拐点的概念及其特征,区分了沉降变化的低速区和高速区,为今后既有隧道扩挖的施工和监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外滩防汛墙二期工程防御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依据外滩防汛墙多年的沉降观察资料,对外滩防汛墙由地面沉降和结构沉降而出现的防汛能力降低的问题进行研究。综合结构沉降与地面沉降因素,分析了1984年和2002年黄浦江潮位标准下外滩防汛墙二期现有防御能力及其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开发利用和疏排水过程引起的地面沉降是一个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过程。基于算例模型,分别采用目前常用的基于渗流-沉降分步计算的土力学经验公式、渗流-沉降部分耦合的GMS软件中SUB模型以及目前少用的基于渗流-沉降全耦合的COMSOL Multiphysics模型对疏排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进行了计算。对比不同方法计算结果表明,COMSOL Multiphysics计算疏排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可行且计算结果较经验公式法、GMS中SUB模型的结果更为合理、更符合实际沉降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和GMS中SUB模型对比研究了不同渗透系数对地面沉降计算的影响,结果进一步验证了COMSOL Multiphysics求解疏排水引起地面沉降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