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细浸染型金矿深源矿质和流体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秋霞  刘显凡 《贵金属地质》2000,9(2):97-99,104
在宏观和微观地质特征研究研究上,运用硅同位动力学分馏原理,结合硅质阴极发光分析。论证了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硅质、矿质和流体主要直接来源于上地幔分异或深部循环的超临界流体,并认为这种深部因素可能对形成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对该类型金矿的成因研究及找矿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戈塘金矿硅质角砾岩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矿区的角砾硅化灰岩、硅化黏土岩等蚀变地质体为热液成因,其中硅质来源可分为成岩期与成矿期:成岩期硅质来自热泉型生物沉积;成矿期硅质来自成矿流体。成矿流体是来源于深部流体与天水、地层建造水的混合作用形成的混合流体。根据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含金蚀变地质体产状特征,结合在戈塘地区茅口组底部及以下地层中新近发现呈筒状产出的含金蚀变角砾岩,认为戈塘金矿矿区含金角砾岩具有隐爆角砾岩的特征,得出戈塘金矿成因类型可能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的新认识。此认识可供黔西南金矿成矿理论研究、探讨新的找矿方向和成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南天山中段萨恨托亥大山口成矿带内的金矿赋存在浅变质浊积岩系碎屑岩内。本文以该带内2个典型金矿———大山口金矿和萨恨托亥金矿为例,对其成矿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金矿体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产状稳定,矿石类型简单,硫化物种类单一且含量较低。成矿可分为糜棱岩阶段和石英脉阶段,与控矿的韧脆性剪切带的发展演化各阶段相对应。成矿发生于中低温条件下弱酸性向中性环境过渡阶段,成矿流体是以深源流体(含岩浆热液)为主的多源混合热液(构造热液)。成矿作用为构造成岩成矿(韧性剪切带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4.
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区发育含矿和无矿石英脉,无矿石英、含矿石英及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所含包裹体捕获的流体成分有明显差异,分别代表了成矿前、成矿早阶段和主成矿阶段的流体特征。早阶段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机制为流体不混溶作用,形成含矿石英、含钠矿物和部分黄铁矿等;主成矿阶段则以流体浓缩及流体混合为主要机制,形成大量黄铁矿等载金矿物。萨瓦亚尔顿金矿的成矿流体成分特征与世界造山型的中温热液脉状金矿类似,尤其是与乌兹别克南天山造山带的穆龙套金矿类似,表明其为较典型的穆龙套式的造山型金矿床。Ⅺ、Ⅱ矿化带流体成分特征与矿化最好的Ⅳ带类似,勘探前景较好;相反,Ⅰ矿化带与Ⅳ带差异明显,不宜作为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5.
峪耳崖金矿的成矿时代裂变径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峪耳崖金矿含矿岩体中的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揭示了自中生代燕山期以来峪耳崖地区经历了频繁、多期次的热液活动,且与峪耳崖金矿的形成密切相关。锆石、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显示,金矿成矿时代主要为115~200Ma,成矿下限为82Ma。其中,115~190Ma是主要的成矿时期。成矿流体作用遍及整个岩体;流体的运移受到构造制约,具有NE—SW延伸的趋势;成矿流体具深部来源以及在地表水的参与下成矿。峪耳崖金矿的形成,与当时整个中国东部的动力学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6.
试论金山金矿成矿特征与成矿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金山金矿成矿控制作用,指出金山金矿的形成与富集主要受含矿变质建造和韧性剪切带控制。含矿变质建造作为金的矿源层,为成矿准备了物质基础;韧性剪切作用促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并构成矿质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含矿变质建造中的碳质成分则在成矿过程中起着对金的吸附和还原沉淀作用。最后,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吉林夹皮沟金矿带为例,通过板块碰撞或旋转所产生的磁斥力和电场来探讨流体中成矿元素运移和富集机制。基于块体转动与岩石剩磁磁斥力的产生,岩石电、磁场的形成和阴 阳离子相向漂移的地质证据及成矿流体与磁感应矢量、电导率间对应关系的讨论,表明:1)成矿元素的富集发生于新旧电、磁场交替变化过程中;2)岩石电场正、负极控制阴、阳离子作相向漂移运动,是流体中成矿元素运移、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3)深大断裂界面间的磁斥力是Au、Ag、Cu、Pb和Zn等有色多金属抗磁性元素成矿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8.
胶东金矿成矿模式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胶东是全球三大金矿集区之一,深入研究其成矿模式对于正确认识胶东金矿类型并指导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通过系统总结胶东金矿控矿构造特征与型式、构造与矿体的耦合关系、岩浆活动与金矿化的关系及其他成矿地质因素,在分析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金矿赋矿规律、成矿机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胶西北金矿和深部金矿成矿模式。综合分析后,提出了胶东金矿热隆-伸展成矿模式,其要义是:早白垩世,由于板块俯冲、回撤,诱发壳幔相互作用,产生大规模岩浆活动,引起广泛的流体活动;同时,地壳拉张和岩浆隆升,形成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出现大量铲式断层、拆离断层等。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高强度含矿流体活动和交代蚀变作用是胶东金矿大规模集中产出的基础条件,地壳快速隆升引起强烈减压、降温是大量金质从流体中析出、沉淀的重要原因,伸展构造则为大规模金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冀西北黄土梁金矿区成矿控矿构造的详细分析解剖,发现矿区成矿控矿构造为一铲状韧脆性剪切带。在该韧脆性剪切带上盘发育一系列与韧脆性剪切带呈入字型相交的近直立次级断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控制下,含矿流体沿韧性剪切带向上运移,并沿途萃取部分围岩中的成矿元素,在上盘断裂中沉淀、聚集成矿。因此,沿铲状韧脆性剪切带倾向方向深部仍有隐伏矿体,从深部布置的穿脉已打到新的盲矿体,且矿体厚大,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0.
佳木斯地块西缘金矿带的形成受左行走滑断裂带和深部流体控制,壳-幔作用和地球动力体制转换是成矿物质活化→运移→聚集→成矿的基本动力学保障,构造应力场转换是其重要表现形式。深切地幔牡丹江岩石圈断裂的活动发生了深熔作用,使成矿物质得以活化、运移的重要驱动力,是成岩成矿作用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地幔流体通过壳-幔相互作用形成了含矿流体,为流体成矿作用提供了矿源,并沿深断裂运移到更高的层位,在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时沉积成矿。佳木斯地块西缘金矿带是受深断裂控制的,矿床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在一个构造应力体制下完成它们的成矿作用的。北北东向和伴生的北西西向断裂,并有中生代浅成-超浅成岩体或脉岩侵位是今后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钱仕龙  刘静 《江苏地质》2017,41(2):177-182
宁芜地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认为铜、金矿找矿前景不大,但是,近年来在该区勘查工作中发现,雍镇矿田具有良好的铜金矿成矿前景,目前已发现小六房金矿、夏家庄铜矿等矿点。成矿物质来源应为深部,与燕山期整个中国东部岩石圈大灾变、地幔上涌等构造热事件有关,与岩石圈减薄、地幔上涌关系密切。含矿岩浆流体在上升过程中,由于顶部盖层压力大于岩浆爆破应力,产生气爆甚至是液爆,形成角砾岩筒,它与该区断裂、褶皱构造一起,为区内含铜、金矿液的运移及沉淀提供了良好的运移及储存空间,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2.
在宏观和微观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运用硅同位素动力学分馏原理,结合硅质阴极发光分析,论证了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硅质、矿质和流体主要直接来源于上地幔分异或深部循环的超临界流体,并认为这种深部因素可能对形成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对该类型金矿的成因研究及找矿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绝大多数独立金矿床,特别是脉状金矿的矿石矿物组合及其成矿阶段都是十分相似的.这种相似性与成矿构造脉动性的统一需要给予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最佳的解释是,成矿流体体系的分异及其分异出来的各个子体系有序的赋存层次决定了成矿阶段的有序性.因此,提出了金的液体矿源是通过运移→分异作用→成矿流体的汇聚过程,并构成了不同性状的含矿流体的子体系分层次赋存的成矿流体库.  相似文献   

14.
滇西北甭哥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与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和地幔流体交代引发壳幔混染叠加成矿的机理,为“小岩体成大矿”这一事实提供了理论依据.滇西北甭哥碱性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受到强烈的深部流体作用,且成矿物质并非岩浆本身所携带,相应引发矿质富集的流体作用与岩浆作用分属不同的体系,初步推测甭哥金矿成矿受制于透岩浆流体与壳幔混染叠加这一深部流体作用过程.其机制可以理解为含矿地幔流体与岩浆互不混溶并同步运移,伴随岩浆结晶成岩而交代岩体成矿,或在一定条件下与岩体分离,运移至物理化学边界层等有利部位聚集成矿,在此过程中,含矿地幔流体也可沿途交代、活化围岩,导致壳幔混染叠加使成矿元素进一步富集.基于此,该岩体具有良好的深部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造山型金矿是全球重要的金矿类型。造山型金矿包含三种类型:产于绿岩带的含金石英碳酸盐脉、产于浊积岩中的含金石英脉和产于条带状铁矿(BIF)中的含金石英脉。造山型金矿的形成受板块构造控制,处于压缩或者转换挤压的造山构造环境。造山型金矿中的绿岩带金矿主要受剪切带、转换断层控制,浊积岩型金矿受褶皱和层间走滑断层控制,而赋存于BIF中的金矿则受剪切带和断层所控制。在这些金矿床中发现了4类流体包裹体:H_2O-CO_2型、富CO_2型、气液包裹体和含Na Cl子矿物的包裹体。所有年代的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的成分均为低盐度的水溶液和富CO_2的流体,温度在200~400℃范围内。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造山型金矿的成矿流体源自变质流体和岩浆流体。金在成矿流体中的络合物应为Au HS~-或Au H_2S。虽然成矿流体中有丰富的CO_2,但Au在CO_2流体中的溶解度很低,有丰富的CO_2时Au在H_2S中的溶解度增大。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Au的成矿流体是Na Cl-H_2O-CO_2体系的流体,并在成矿过程中发生了相分离,即Na Cl-H_2O-CO_2流体分成两个流体:H_2O-Na Cl和CO_2-H_2O,Au的沉淀是在这种相分离过程中发生的。  相似文献   

16.
湖北崇阳方山背斜南东翼为鄂南片区的金矿聚集区,金矿床多分布于震旦系陡山沱组层间破碎带中。小水金矿是该地发现的一处小型金矿,含矿岩性以硅化碎裂页岩夹白云岩、硅化白云岩夹页岩为主。总结该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震旦系陡山沱组构成了该区金矿床的初始矿源层,矿体受层间破碎带及其次级构造裂隙控制明显,陡山沱组第二岩性段含泥质白云岩、页岩特有的岩性组合是成矿流体聚集和成矿金属卸载的有利空间。通过与我国典型卡林型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对比,指出小水金矿应属卡林型金矿,对方山地区金矿的成因认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区域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物源,成矿作用和构造控矿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桂西北隆或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2金矿床的穹隆构造,深断裂控矿,多层位赋矿和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中既具有普遍性,又表现出特殊性,其原生成矿硅质流体可能主要直接来自深部岩浆源分异作用,但由于是在地壳中成矿,不可避免地受到部分地层的物质和流体的混染,因而属于地幔上隆  相似文献   

18.
胶莱盆地含矿系与金矿关系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世桢  张竹如 《地质科学》1997,32(2):193-200
在胶莱盆地内,由富Au和富C有机的岩石组成的含矿系中发现金矿床。含矿系属下白垩统莱阳群底部,与胶莱盆地第1生油层同层位。金矿呈层状、似层状产于含矿系层间破碎带中。金属矿物组合:金银矿物一闪锌矿一方铅矿一赤铁矿一黄铁矿一磁铁矿一黄铜矿;成矿元素为Au一Ag-Zn-Pb-Cu-Fe。矿石中流体包裹体成分主要是H2O、CO2、CH4、C2H6、CH8、CH2=CH2:S及N.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矿源层形成一成岩改造一油油气运移富集一油田卤水改造的低温改造过程。胶莱盆地特殊的形成和演化条件使该类型层控金矿床具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大店沟金矿是西秦岭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金矿体赋存在下古生界丹凤群木其滩组绢云绿泥石英片岩中,叠加在北东东向脆韧性剪切带中的脆性构造为成矿结构面。在总结控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及成矿流体演化、矿床成因探讨,认为成矿期共分半自形黄铁矿、它形粒状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黄铁矿4个成矿阶段,其中它形黄铁矿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最主要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以水溶液包裹体、CO2三相包裹体和纯CO2包裹体为主,成矿温度集中在120~256 ℃之间,成矿流体盐度为4.03%~15.27%。H-O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热液主要为变质水混合大气降水,S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流体不混溶和沸腾作用是金沉淀的主要机制,矿床成因类型为造山型金矿。通过成矿结构面舒缓波状特征规律总结,判断成矿流体沿成矿结构面自南西深部向北东浅部运移、沉淀,形成分段富集矿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南金山金矿的含矿地层、控矿构造、侵入岩、矿质来源、含矿热液运移方式、矿体就位产状等成矿作用分析认为:南金山金成矿受含矿建造、岩浆活动和构造控制,据其归纳总结了主要成矿要素,揭示了典型矿床成矿的基本规律,尝试性的建立了南金山式火山岩型金矿成矿模式,以期指导矿产勘查和预测评价及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