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数字地质填图技术中的数字剖面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填图系统(RGMAP)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运用数字填图技术、自主研制开发的数字地质填图的GIS系统,它使传统的地质调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GMAP由两大部分组成地质路线系统和地质剖面系统;每一部分包含两个子系统野外掌上机系统和室内桌面系统。数字剖面系统的野外掌上机系统的使用,使实测剖面的全部野外观测记录实现了数字化采集。数字剖面系统的桌面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厚度,自动生成剖面图和柱状图,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剖面的测量与剖面图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2.
基于PRB数据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开始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在全国区调中全面推广应用,运用数字地质填图过程中获取的PRB数据直接构建浅部三维地质模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关键是三维地质界面的构建,本文重点阐述了断层面、第四系界面、地层面、岩体界面、残留顶盖界面、俘虏体界面等6种主要地质界面的构建流程与方法。面的构建时应先创建模型的边界面(DEM面、模型的底界面、模型的四周边界面),再建断层面,最后按地质体新老顺序依次构建其他地质界面,构建地质界面时应遵循"野外路线数据为主要数据,地下地质数据为约束数据"的原则。该方法建立的地质界面与地表填图数据和地下地质数据都能够完全吻合,建立的地质界面精度高且美观,但受地表产状可推测深度的限制,该方法仅适用于浅部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但构建的模型可以作为深部三维地质建模的参考与约束。建模单元可以与地表填图单元相同,也可以进行少量的合并,模型可达到的精度较高,模型的精度取决于野外填图路线数据的精度和数量,尤其是野外路线中的点间界线和有效产状的精度和数量。为了保证模型的精度,在野外路线填图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每条野外路线中的点间界线(B)都具有有效产状,在地质界线产状变化较大的部位需要适量增加产状数据。  相似文献   

3.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在浅覆盖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作为地质填图的辅助手段用于浅覆盖区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分析了地面能谱测量在浅覆盖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可能性,并使用圆滑处理手段束消除局部干扰,同时还分析了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在大兴安岭地区进行岩性划分的能力,为区域地质填图提供了一种高效、轻便、快速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民和县幅1:25万数字地质填图”项目实施两年来,在数字地层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地区浅覆盖层对地面伽马能谱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讨论在大兴安岭地区进行地质填图中浅覆盖层对伽马能谱测量的影响问题。通过放射性元素的取样分析、岩石—土壤的矿物分析以及实测剖面分析,得知了伽马能谱测量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应用伽马能谱测量解决地质填图中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地球物理资料稀少、钻孔数据匮乏的复杂造山带地区进行三维地质填图, 目前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我们的填图工作思路是: 以精细地表地质调查为基础, 在地质-地球物理-钻孔等多源数据约束下, 充分利用野外走廊带解析剖面、实测自然剖面、地球物理解释剖面等资料, 进行人机交互式三维地质建模, 并根据使用资料的准确性、空间分辨的精细程度等对模型的可靠程度进行分块评价.浅表层以地表地质信息(包括产状、地层层序关系、地层厚度、褶皱形态、断层性质与位移、局部和区域概念地质模型等)约束为主, 深部地质结构则主要依据地球物理剖面资料, 少量钻孔资料不仅用以校验地球物理资料解释的可靠性, 并对模型施加强约束.以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后山地区三维地质填图为例, 着重讨论了在三维建模中如何具体实现上述思路和约束方法.实践证明, 该填图思路和建模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7.
数字地质填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数字地质填图是指区域地质调查数据的野外获取及其成果的数字化统一性再现.当前数字地质填图现状和发展趋势已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填图系统的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分析和再现地质实体在地球表面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信息.在计算机辅助下, 通过野外观测路线的调查, 对地质、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多源地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地质制图.在掌上机WindowsCE平台上, 实现了数字填图所需的基本GIS基本功能(GPS定位路线采集、素描), 实现了遥感系统与数字填图系统的一体化整合.   相似文献   

8.
孙羽  李永军 《新疆地质》2012,30(4):487-492
数字剖面系统开发与应用实现了实测地质剖面资料数字化入库,及剖面图成图与制图计算机数字化操作。数字区域地质填图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现行推广的主要技术手段,数字剖面测制和成图方法为主要环节之一。在野外和室内资料整理与入库、后期剖面图成图与制图过程中,仍有需注意和易出错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PRB数字地质填图技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从近2 0年地质填图中计算机野外数据采集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 在确定地质填图空间数据表达的基础上, 遵循传统地质填图的规律, 在不约束地质学家地质思维的前提下, 既能满足计算机处理的需要, 又能保证地质工作者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观测数据, 在描述各类地质信息空间关系的基础上, 创建了数字地质填图过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PRB数字填图技术, 并对构成PRB数字填图技术、PRB数据模型、PRB基本过程、PRB基本过程组合的规则、PRB过程的公共机制、PRB过程基本程式、PRB数据操作、PRB字典、三级PRB体系、PRB数据流“栈”、PRB数据质量定量评价体系的PRB数字填图技术与方法体系进行了讨论.基于该项技术开发的数字填图系统和集GPS一体化的野外数据采集设备已在野外填图中推广应用, 实践效果很好.本文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对已有研究资料的进一步分析、总结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所构建的三维地表模型进行三维地质填图与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设计理念、开发环境、软件架构、关键技术、实现现状与应用前景。倾斜摄影影像经处理建模后构建的三维地表模型通常以OSGB格式保存,因此基于倾斜摄影成果的三维地质填图软件最好基于能直接读取、显示OSGB格式数据的OSG开源库,推荐VS2015+QT+OSG开发环境。该类软件的关键技术包括以Proj4为核心的坐标转换系统、地层界线的拾取与半自动追踪技术、基于反距离衰减函数的地层界面防穿透高程调节技术、切制地质剖面并由剖面修改地层界面的二三维联动编辑与修改地层界面的技术、在露头剖面上采集地层界线构建露头地层柱状图的技术。该软件的应用前景包括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煤田和油田等行业的野外地质填图,以及滑坡和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圈定。  相似文献   

11.
以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为核心的数字填图技术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得到完全应用,在1:5万哈珠南山幅区域地质调查中效果良好.本文以内蒙北山地区1:5万哈珠南山幅为例,系统介绍了数字填图前期工作准备、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整理和最终阶段成果数据库提交,说明了区域地质调查填图数字化准确性、高效性,同时也存在少量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成熟绘图工具AutoCAD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作为图件输出平台,以EXCEL表格形式整理输入数据及导出计算结果,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为开发语言,开发出了具有自动绘制实测地质剖面图、导线平面图功能的"实测地质剖面成图系统"。以西藏某矿普查地质剖面图绘制为例,对该系统绘制的图件准确性及精度进行了验证,满足了地质剖面图、导线平面图的制作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3.
曹希平 《地球学报》2007,28(2):205-208
标本信息是地质标本的价值所在.标本信息数字化是提高标本利用效率和使用价值的有效途径.数字博物馆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地质标本信息数字化的一个形态.它以计算机网络方式把分散的标本数字化信息源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并把这个整体以远程服务方式提供给全球的用户.在目前信息技术条件下,分布式数据源通过门户网站方式整合信息资源是信息共享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需求分析着手,利用3S技术、结合现代化的掌上电脑,从系统构成、野外数据采集模型、实体模型等方面对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讨研究。最后结合设计,利用国产的嵌入式GIS软件MAPGIS,实现了集野外数据的组织、采集背景文件的发布、采集数据收集一体化工作流程的地质灾害野外数据数字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5.
黄少芳  杜子图  谢晓波 《地质通报》2007,26(12):1703-1706
全国地质调查信息系统是为地质调查管理部门和决策机构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和工作部署提供依据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系统的开发建设对于提高地质调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信息系统(V1.0)的架构、关键技术和主要功能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滇中地区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滇中地区中元古界"昆阳群"的地层层序是长期争议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质调查工作的部署及勘查效果,也制约着滇中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在进行《云南省区域地质志》(第二版、修编)、1:5万二街等4幅区域调查子项目工作中,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及锆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在滇中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及时代、重大地质事件记录、早期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新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质遗迹是近30亿年来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现象,是重要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演化进程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山东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等七大类。本文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地质公园形成演化历史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地质剖面测制是一项必要的工作,而传统的导线法限制因素较多,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在导线法的基础上,基于野外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地质剖面测制新方法,即点坐标法。该方法的要点有:利用GPS获得地形控制点,以及分层、采样、产状、照相等位置的三维点坐标;构建一套函数公式,根据各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值,可计算获得点间平距、高差、方位角、坡度角等参数,从而投影绘制地质剖面图。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有:不再需要测绳,可从人工测量记录转变为自动测量记录,实现了测量数据的数字化;避免了导线终点与实际终点不重合的情况;每一个分层点都有GPS坐标,便于野外复查。结合点坐标法测制地质剖面的实例证明,点坐标法较之导线法有多快好省的优点,值得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填图数据集成服务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丰丹  李超岭  吴亮  李健强  吕霞 《地质通报》2015,34(7):1300-1308
应用数字填图技术形成了大量地质填图图幅数据,这些数据空间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特征并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供高效的数据服务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填图、数据集成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通过对数字填图数据特征的分析,在研究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大数据处理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相结合的有序化组织管理、发布与服务方法,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