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黄玺  郑义  虞鹏鹏  曾长育 《地球化学》2021,50(4):365-380
粤西-桂东交界的庞西垌-金山矿田位于扬子和华夏地块构造结合的钦-杭成矿带内.矿田主要包括庞西垌、金山、中苏、竹根坡、高村等银金矿床,已探明银储量超过1400 t,平均品位195 g/t,金储量超过10 t,是我国重要的银金成矿基地.该矿田中,庞西垌-金山断裂带是主要的控矿和含矿构造;矿体与该断裂韧脆性特征密切相关.本文对庞西垌断裂带与围岩的接触带做了详细的野外地质剖面测量,发现断裂中心部位为糜棱岩往北西及南东是对称的碎裂岩、花岗片麻质压碎岩(或压碎状花岗片麻岩),接触带两侧为未经蚀变和变形的花岗片麻岩和花岗岩.蚀变带岩石成分迁移结果表明,庞西垌矿区Th、Al、U、Hf、Na和Nb相对迁出、Fe相对迁入,其余元素如Ca、Mg、Y、Ba和K在压碎岩中相对迁入,碎裂岩中相对迁出;金山矿区Si、Ca、Fe、Mg、Y、Nb、Ta和Mn均相对未蚀变岩迁出,Th、Al和Rb则相对迁入,U、Hf、Na和Ba的迁入迁出状态取决于何种蚀变岩性.前人研究表明,庞西垌矿床主成矿期包裹体具有富CO2特点,表现为中低温、低盐度特点,与典型造山型金矿一致.庞西垌和金山矿床矿体产出位置与花岗片麻岩关系密切,矿体稀土元素特征与花岗片麻岩相近,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围岩花岗片麻岩类似,表明矿质可能来源于断裂带接触的花岗片麻岩.结合庞西垌-金山矿田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矿体就位与断裂带燕山期韧脆性剪切带形成的破裂面密切相关,高孔隙度的压碎岩、碎裂岩为流体的迁移和沉淀提供了极佳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粤桂边境庞西垌—金山银金矿床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西垌—金山银金矿床位于广东廉江县与广西博白县的交界,是一个以银为主,含有金、铅、锌等伴生有益组分的银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是中低温蚀变构造岩型银金矿床。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系—寒武系变质岩系,燕山期英桥花岗岩浆活动提供了热源,驱使以大气降水为主含有岩浆热液的混合水循环并对围岩进行淋滤,形成成矿溶液体系;成矿溶液沿多期次活动的庞西垌—金山断裂带运移,在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蚀变作用,矿床最后定位,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庞西垌-金山银金矿床位于广东廉江县与广西博白县的交界,是一个以银为主,含有金、铅、锌等伴生有益组分的银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档是中低温蚀变构造岩型银金矿床。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寒武系-寒武系变质岩系,燕山期英桥花岗岩浆活动提供了热源,驱使以大气降水为主含有岩浆热液的混合水循环并对围岩进行淋滤,形成成矿溶液体系;成矿溶液铅多期次活动的庞西垌-金山断裂带运移,在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蚀变作用,矿床最后定位,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庞西垌银(金)矿床是粤西北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产出受前寒武系及下古生界混合片麻岩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之间的接触带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严格产于断裂带内部,呈脉状、透镜状.研究表明,控矿断裂的形态、产状变化对矿体空间定位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多组控矿断裂的交叉复合是矿体加大变厚的直接原因.矿体产出与断裂构造内部特定的断裂构造岩、蚀变岩及其分带有关.  相似文献   

5.
钦杭成矿带南段的庞西垌-金山银金矿田位于粤东与桂西交界处,包括庞西垌、金山、中苏、竹根坡、高村等银金矿床及一系列银金矿点,是20世纪80年代规划的十大银矿基地之一。庞西垌地区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尤其发育。印支期以来,可识别出3期主要构造:第一期为右行韧性剪切,前人利用糜棱岩中白云母测得时代为221 Ma;第二期为左行韧脆性剪切,北东向的庞西垌-金山断裂带反映最为突出,切过燕山晚期花岗岩;第三期为脆性走滑。银金矿体及矿石结构、构造主要受第二期左行韧脆性剪切带控制。应用里德尔剪切体系对控矿构造的分布特征分析显示,银金矿脉主要赋存于里德尔体系的D、R和T裂隙中;D裂隙是最重要的赋矿构造,热液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体呈透镜状左行斜列于主断裂面中,沿走向往南西侧伏;R和T裂隙主要发育梳状含金石英脉。R裂隙呈密集剪破裂产出,与主断裂面夹角15°~35°;T裂隙呈雁列状等距分布,与主断裂面夹角约为45°。这些矿脉就位体系,可以为该区进一步找矿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曾淑明  韩润生  张艳  刘飞  王明志  吴子卓  田映天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01-2023010001
翁孔坝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滇西南地区新发现的矿床之一。尽管前人在区域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该矿床却鲜有涉及,因其热液蚀变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不明,制约了该矿床的深部找矿勘查工作。笔者等在矿化—蚀变矿物组合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内典型纵向剖面中各蚀变带的样品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定量分析,采用质量平衡计算方法和热液蚀变指数定量分析手段,研究矿化蚀变带中元素迁移特征。结果表明,热液蚀变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特征,可划分为强方解石化带、绿泥石化带和弱硅化带。其中,强方解石化与铜矿化密切相关,方解石化和绿泥石化与铅锌矿化密切相关;从玄武质安山岩(围岩)至强方解石化带,热液蚀变指数(AI)整体呈递增趋势(74.85%75.85%76.29%78.98%),指示蚀变强度逐渐增强。CaO的迁入率(4.03%0.66%15.20%)、Cu的迁入率(154×10-6124×10-6642×10-6)、TFe2O3+MgO的迁入率(-1.34%4.48%2.48%)和Pb的迁入率(-961×10-6795×10-64×10-6)整体上均呈正相关,反映出强方解石化和绿泥石化热液蚀变是该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耿欣  王正海  方臣 《江苏地质》2012,36(1):60-63
以庞西垌地区为研究区,根据金属矿化蚀变岩的光谱特征,选取ETM+影像,采用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阈值分割等方法增强处理,提取矿化蚀变信息,结合研究区地质构造及成矿信息,圈定成矿远景区,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华山  曹新志  张科 《地质与资源》2005,14(1):23-27,52
从成矿学角度,控矿断裂一方面起到了容矿空间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成矿物质发生迁移、富集和沉淀的重要原因.从成矿预测角度,查明和获得找矿信息或找矿标志,尤其是那些容易识别的宏观找矿标志是找矿人更加关心的问题.庞西垌银(金)矿床是粤西北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产出受前寒武系及下古生界混合片麻岩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之间的接触带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严格产于断裂带内部.断裂的形态、产状变化对矿体空间定位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多组控矿断裂的交叉复合是矿体加大变厚的直接原因.矿体产出与断裂构造内部特定的断裂构造岩、蚀变岩及其分带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青海铜厂沟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化蚀变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提出该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从已查明南、北矿带的矿化特征分析,指出西部具有存在较大规模矿化体的前景,应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的勘探及研究力度,以期获得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0.
粤西庞西垌银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粤西廉江庞西垌银矿床不同地质岩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围岩花岗岩的成因以及矿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讨论,认为英桥花岗岩体为壳幔混合源同熔花岗岩。银矿床中矿化蚀变岩继承了原岩的稀土特征,热液成因石英脉的稀土元素特征与混合岩基本一致,反映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混合岩。  相似文献   

11.
大坪金矿是近年在江西东部灵山铌钽矿聚集区,通过研究毗邻的金山金矿田成矿地质特征,采用地物化遥等综合手段方法,目前发现的唯一金矿床。通过研究毗邻的金山金矿田成矿特征,对比大坪金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及金矿化特征,对大坪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总结研究,认为该矿床产于近EW向区域动力变质带内,矿体定位于次级断裂构造和密集裂隙带发育的变质安山岩和碎裂蚀变安山岩中,蚀变类型有硅化、长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矿床类型属蚀变岩型金矿。沿区域动力变质带走向东西两端和深部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地学前缘》2017,(2):140-150
胶东金矿是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区岩浆期后中温热液蚀变脉状矿床。前人曾认为该类金矿属于壳源深融花岗岩-热液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近期研究表明,胶东金矿围岩蚀变年龄的测定,对于矿床成因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为解决胶东区域断裂热液蚀变年龄问题,对胶东半岛主要断裂矿化蚀变带开展如下相关研究:(1)选择胶东地区各蚀变岩带普遍发育的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带和强钾长石化蚀变岩带作为取样目标,进行区域对比;(2)该两类岩石中的蚀变矿物受到脆性断裂影响较小,能够得到蚀变阶段的稳定化学成分;(3)该两类岩石中的蚀变矿物发育有与蚀变同期的韧性变形,能够揭示蚀变阶段的构造应力应变状态。对样品中的钾长石和斜长石颗粒进行K-Ar法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蚀变岩同位素年龄数据。测试结果显示,胶东区域构造热液蚀变作用时期为(148.3±4.3)~(52.03±0.70)Ma,即早白垩世燕山晚期;同位素年龄自西向东逐渐变小,证明胶东西部地区的热液蚀变作用早于东部地区。通过分析已有的构造、热液成分和成矿物理化学参数等资料,结合本研究的最新成果,总结出区域成矿时代与成矿规律:胶东区域断裂蚀变系统中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流体温度压力条件和成矿元素的分布与变化控制了热液蚀变成矿规律。上述地质特征显示,胶东金矿床是复成构造热液作用下的一种新型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3.
云南西盟锡矿阿莫矿段控矿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矿体产于蚀变片岩中,矿床形成严格受有利地层岩性、构造和蚀变等地质条件的控制,矿床应属岩浆期后气成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玲南金矿的成矿特征及断裂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曹新志 《地球科学》1992,17(6):657-667
在对玲南金矿床的成矿特征、控矿构造、矿化及蚀变产物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论述和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破头青断裂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主导控制作用。认为矿化和蚀变产物的形成在时间上相近、空间上叠加;它们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矿床成矿演化历史的实物记载;成矿期断裂的多次活动及第Ⅱ、Ⅲ阶段矿化的叠加发育,分别为玲南特大型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铂族金属资源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叙述了我国对铂族金属资源量的需求、保证程度,并对比分析了各种类型铂族金属矿床的资源发展趋势;重点对我国攀西-滇中地区诺里尔斯克苦橄质火山-侵入岩型铜镍铂矿床、上扬子湘黔地区黑色页岩型钼镍铂矿床和四川会理构造蚀变岩型铂族元素矿床进行了资源前景分析,并认为极有可能在这几种类型中取得找矿突破,其中黑色页央和构造蚀变 型铂族金属矿床是近期发现的新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结合矿床的蚀变特征,对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和沙洲矿床不同标高的赋矿围岩及矿石样品进行了常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以制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典型常量元素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相山矿田垂向蚀变分带明显,邹家山矿床浅部出露的蚀变岩以"碱性"蚀变为主,而沙洲矿床出露的蚀变岩以"酸性"蚀变为主,证实了相山地区蚀变"北碱西酸...  相似文献   

17.
大尹格庄金矿床是胶西北地区的特大型金矿床,为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研究大尹格庄金矿构造蚀变分带规律,对胶西北地区矿床研究及深部外围找矿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尹格庄金矿床构造蚀变分带特征,以及各带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应力测算的系统研究,揭示大尹格庄金矿构造蚀变成矿的构造地球化学和构造物理化学过程。研究表明,(1)矿床断裂下盘由远矿围岩到矿体的构造蚀变分带模式为:弱钾化花岗质蚀变岩带→强钾化花岗质蚀变岩带→绢英岩化钾化花岗质蚀变岩带→黄铁绢英岩带(金矿主要发育带);(2)金矿由远矿蚀变带→黄铁绢英岩带,古构造差应力值呈现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3)由远矿蚀变带→黄铁绢英岩带,Si、Na、Ba、Sr迁出,K、Fe、Cu、Zn、Pb迁入,Au含量不断增加,在未蚀变到弱钾化阶段,元素总体含量变化幅度较小,而在强钾和绢英岩化阶段变化幅度较大。成矿过程中构造应力场与岩石组分迁移具有耦合关系,绢英岩化阶段古构造差应力值较大,岩石破碎产生张性空间,同时元素含量变化幅度大,热液活动强烈,易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8.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可形成于太古宙至现代各个地质时期.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是赋存于海相火山岩系中的古代VMS矿床成矿作用的再现.VMS矿床可形成于多种构造环境,但均与拉张背景有关.按照构造环境和容矿岩系将VMS矿床分为黑矿型、塞浦路斯型、别子型和沙利文型.VMS矿床的热液蚀变由下盘蚀变带和上盘蚀变带两个结构单元组成.下盘蚀变一般有两种类型:(1)不整合的蚀变岩筒,直接产在块状硫化物带的下方;(2)半整合或层控的上盘蚀变带,并可以在区域范围内展布.与下盘蚀变类似,上盘蚀变也具有蚀变岩筒和半整合的蚀变带两种类型.成矿金属主要有两种可能的来源:(1)在岩浆侵入体和浅位岩浆房之上被加热的循环海水对含矿火山岩系及下伏基底物质的淋滤;(2)深部岩浆房挥发分通过释气作用直接释放.下渗的海水是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同时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资料显示岩浆流体对成矿流体系统亦有较大贡献.VMS矿床具有明显的金属分带现象,其金属序列组合从下至上依次为Fe→Fe-Cu→Cu-Pb-Zn→Pb-Zn-Ba,这种金属分带的演化反应了流体的演化和块状硫化物丘的生长机制.根据成矿流体温度变化而不断演化的4阶段成矿模式可以很好的解释经典丘堆式矿床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胶东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金矿集中区,矿床位于花岗岩与老地层之间的区域剪切断裂带,围岩是在花岗岩区段的断裂破碎蚀变岩带,成矿作用与岩浆期后热液交代直接有关。区域构造-流体研究的一个难题是:如何选择既能保证流体包裹体分析质量,又可以观测交代蚀变阶段构造应力应变的岩石样品。本文选择断裂蚀变带中钾长石化和绢英化两个蚀变岩带采集样品,试图解决区域流体研究中的问题。研究发现,胶东区域断裂蚀变岩带构造与热液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具有规律性:在钾长石化蚀变阶段,西部构造强度更强,而在绢英岩化蚀变阶段,东部构造应变值相对更大;钾长石化阶段的流体温度西部低东部高,绢英岩化阶段西部高东部低,显示了热力来源东部更强。胶东区域主要断裂蚀变岩带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从西到东逐渐降低,表明区域成矿热液的流动方向为自西向东。绢英化蚀变岩流体成分的区域变化显示:Na+/K+变化预示,胶东西部K+富集,有利于金的富集成矿,而胶东东部Na+富集,利于成矿流体的迁移;CH4和CO2等流体成分的含量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与金元素富集正相关。胶东区域断裂蚀变岩带的构造-流体特征揭示了成矿热液在胶东地区自西向东运移的趋势。这种趋势影响了这一地区金矿床的规模、矿床类型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德兴市金山金矿田是与赣东北深大断裂带内次一级剪切带有关的中温热液矿床。其矿石类型主要由与断裂充填有关的小尺度石英脉组成,这些石英脉主要呈纹层状。不同尺度的构造研究表明,金山金矿是同构造的产物,递进变形作用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在成矿过程中,普遍发育压溶作用,导致早期的石英颗粒发生溶解以及形成黄铁矿压力影。金山金矿蚀变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说明成矿流体中硫主要以H2S和HS-形式存在。断层阀机制引起压力波动,进而导致成矿流体的相分离和水—岩反应,是金山金矿的主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