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举办的“在可溶岩上建筑的工程地质问题”讨论会,于1981年9月14—1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召开。参加这次国际讨论会的有29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其中土耳其国家以外的代表有70名,我国派出代表6名。国际工程地质协会名誉主席M.阿诺(法国),主席Y.M.谢尔盖夫(苏联)、司库兼代理秘书长M.朗格(西德)参加了会议,土耳其国家的能源、自然资源部部长及伊斯坦布尔市市长等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 讨论会开始前的两天召开了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的理事国  相似文献   

2.
在一九八二年八月一日至八月九日,在苏联莫斯科召开了第十一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委员会(INQUA)代表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国家有四十多个,正式代表近一千人。这次代表大会正值INQUA  相似文献   

3.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地质矿产部、核工业部、有色金属总公司和国家建材总局等单位共二十五人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1984年11月14日至12月3日参加了在印度举行的第十世界采矿会议在1957年由波兰发起组织。我国是最早成员国之一。现在这个组织成员国发展到三十六个。世界主要的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参加了。过去十一届会议分别在十一个成员国家召开。这次会议在印度召开,共有四十多个国家参加,外国代表约七百余人,印度代表一千人。  相似文献   

4.
世界气象组织水文委员会第七届会议于1984年8月27日至9月7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有51个国家,共10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另外还有12个国际组织的观察员13人参加了会议。我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议程共20项,主要内容是: 1.讨论世界气象组织长期规划中的水文和水资源计划:  相似文献   

5.
亚太地区铀矿地质界的盛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90年5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铀成矿省技术委员会会议是亚太地区铀矿地质界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也是近几年来世界上铀矿地质领域较大的一次国际技术交流活动。参加会议的有亚太地区11个国家主管铀矿资源的政府机构的代表和专家学者;法国、西德、瑞典、美国、苏联等国也派出政府部门官员或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加上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铀协会的官员,共有17个国家的32名外国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河北省地质学会联合组织的全国基性超基性岩、蛇绿岩及有关矿产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17日—23日在河北省隆化县召开,有24省(区)的科研、教学及地质生产等40多个单位126人参加了会议,共提交学术论文及论文摘要共计80余篇。会议除了大会学术交流之外,又分岩石与矿床两个专业大组进一步交流讨论。会议后期还专门组织到驰名的“大庙铁磷矿区”现场参观。代表们普遍反映这次会议开得很好,讨论气氛很浓,充分体现了党的“百花齐放、白家争呜”方针。会议当中各项活动亦组织安排的很好。与会同志认为会议效果与早年第一次会议相比有非常明显地提高,研究程度大大深入了一步。造过会议交流讨论,使大家的思路和视野更加开阔,例如,有的代表提出蛇绿岩的研究要建立中国自已的模式,甚至可以建立蛇绿岩热侵入的模式;还有一些代表认为基性超基性岩的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月球和行星科学大会于2008年3月10~14日在美国德州休斯敦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除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家的代表外,还有来自日本、印度、中国、韩国等国家的代表.通过参加这次会议,收获良多,这里仅就以下几点感受与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8.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第三届国际大会于一九七八年九月四日至八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共有五十五个国家,约八百余名代表参加。大会由西班牙工程地质协会具体筹备。 由国家地质总局、国家建委、中国科学院、水电部、交通部、铁道部等部门的十六名代表组成的中国工程地质学家代表团应邀参加了这次大会。刘国昌教授和谷德振研究员分别担任正、付团长。 我国代表二人应邀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了九月二日  相似文献   

9.
吴顺宝 《地质论评》1980,26(4):356-356
1980年2月11—24日,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与新西兰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召开了第五次冈瓦纳讨论会(Fifth Gondwana Symposium)。我国以杨遵仪教授为团长的中国地质学家代表团共三人出席了会议,受到热烈欢迎和普遍注意。参加大会的还有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印度、英国、苏联等18个国家,156位正式代表。  相似文献   

10.
第26届国际地理大会于1988年8月21日至26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共有71个国家1130余名代表到会。以著名地理学家吴传钧为团长、黄秉维为顾问的中国地理代表团(45人)参加了这次大会。 会议期间代表分成14个专业组进行学术交流,内容包括地貌学、气候—水文—海洋—冰川学、生物地理与土壤学、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二年九月六日至十二日于苏联第比利斯城召开了第六届国际矿床成因讨论会,会前、会后组织了高家索、哈萨克、吉尔吉斯等地的地质旅行。会议规模七百余人,来自苏联以外的三十一个国家的代表约一百五十人。我国由中国地质学会派出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代表团由郭文魁、陈毓川、杜琦、杜乐天、何知礼、李兆麟六人组成,郭文魁教授任团长。  相似文献   

12.
1985年5月14日至5月20日在镇江召开了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遥感地质及数学地质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41个单位的9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遥感地质代表36名,数学地质代表54名.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中,除冶金部和有色金属总公司的遥感、数学地质工作者外,还有石油部、  相似文献   

13.
第十五届国际地球化学勘查会议于1991年4月26日—5月6日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召开。 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学会主办,里诺会议执行委员会筹办的。大会分为会前考察、大会交流和会后考察三个部分。会间还有技术讲座。 会议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475名代表出席,美国和加拿大代表占会议代表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他代表分别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西班牙、委内瑞拉、南斯拉夫、牙买加、澳大利亚、伊朗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属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水文地质专业组,在1980年9月19至25日于南京召开了“冶金水文地质学术情报交流会”。 参加会议的有冶金勘察、勘探,科研、设计、矿山、院校系统的代表,还有地质、煤炭、建工、水电、一机部的代表,计93个单位136人。这次学术会议是冶金工业部各系统水  相似文献   

15.
1985年7月28日至8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城召开了国际第8届粘土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37个国家共469名,我国被邀请参加会议的有地矿部、科学院及冶金部系统的5名代表.这是我国第二次参加国际粘土学术会议.上届是1981年在意大利召开的.本届会议的筹备委员会由美国粘土协会等单位的11人组成,J·B·Hayes博士任主席.会议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会议收到的论文并经挑选编入《国际第8届粘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的共273篇.这些论文在会议期间有的进行了大会宣讲,有的在小组会上宣读,有的在展览厅展览,有的进行了个别交换.内容涉及到粘土  相似文献   

16.
首届“国际水杉会议”于 2 0 0 2年 8月 5~ 7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召开。会议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美国 Andrew Mellon基金会、美国布莱恩特学院及中国古生物学会的联合资助下 ,由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美国布莱恩特学院联合主持。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家的 5 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其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缅因大学、布莱恩特学院、美国国家公园服务处等单位的国外代表有 2 5人。大会期间 ,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17.
第一届国际古生态学会议在法国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7月18—23日在法国里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古生态学会议,这是首次在国际范围内召开的古生态学会议,这标志着古生态学发展的新阶段。会议受到国际古生物学会的赞同和支持,并纪念苏联科学院院士,古生态学家盖格尔教授。这次会议是各国古生态学家的一次盛会,会议云集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三百多位代表,我国也派了以杨式溥教授为首的古生态学家代表团,代表团一行七人分别来自地质部、煤炭部和石油部,他们是杨式溥、项立文、  相似文献   

18.
国际矿物学协会第十四届大会已于一九八六年七月十三日到十八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召开。与会代表701人,来自34个国家。中国矿物学家代表团20人。由于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并提交了论文“中国金矿物产出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1986年7月13—19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召开的国际矿物学协会第十四届大会盛况空前,来自世界各国的七百多名矿物学家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我国选派了由二十多人组成的中国矿物学家代表团参加会议。国际矿物学协会金属矿物学委员会主持、讨论交流了以下三大方面的论文,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届大会于84年8月4—14日在莫斯科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国家有106个,代表5500余人,我国代表团约80人。主要会场设在莫斯科大学,开幕式与闭幕式在克里姆林官举行。大会收到论文共4821篇,在大会与分组会上报告的约2500篇。大会还举办了地质旅行、地质展览、地质电影会与各种专门性学术讨论会。许多国际性地质组织也借此机会,召开了120多个小型会议。因此,这次大会既是交流四年来地球科学成果的会议,又是名目繁多的工作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