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首届“国际水杉会议”于 2 0 0 2年 8月 5~ 7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召开。会议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美国 Andrew Mellon基金会、美国布莱恩特学院及中国古生物学会的联合资助下 ,由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美国布莱恩特学院联合主持。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家的 5 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其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缅因大学、布莱恩特学院、美国国家公园服务处等单位的国外代表有 2 5人。大会期间 ,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2.
朱敬民 《岩土力学》1989,10(2):88-89
第六属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于1987年8月31日—9月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持下,并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加拿大国家小组、加拿大冶金采矿学院和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协助下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577人,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冰岛等3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13人(台弯1人)。这次大会的召开正值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成立25周年,所以格外  相似文献   

3.
今年四月一日在塞浦路斯首都尼克西亚召开的国际蛇绿岩会议是一次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讨论会。它是根据“国际地球内部化学”、“火山学委员会”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三十九项,由“蛇绿岩委员会”倡议召开的。 这次会议有四十个国家,三百多名代表参加。其中美国、英国、法国、南斯拉夫、西德等代表团规模较大,达四十多人,我国地质学家代表团共七人,属中等规模。此外还有阿根廷、智利、加拿大、瑞典、南非、澳大利亚及阿拉伯等国家。参加这次会的有四十多名女代表,还有研究生、大学生随导师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4.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这次国际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学术讨论会历时4天,就要结束了。 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内外代表共145人,来自澳大利亚,荷兰,印度、意大利、日本、美国及联邦德国的学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我们还邀请了有关单位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令人高兴的是海峡两岸的学者也共聚一堂,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22-24日,“记录火星大气-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硫酸盐”研讨会在美国休斯敦的月球和行星研究所召开。会议由美国月球和行星研究所、NASA火星数据分析中心等单位主办。有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日本、西班牙等9个国家的作者向会议投稿,来自不同国家的9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邹知华 《探矿工程》1988,(1):60-62,18
第十三届世界采矿会议于1987年5月31日~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以瑞典为主并与芬兰和挪威的采矿协会共同组织的。瑞典、芬兰和挪威三国还共同组织了十条技术考察路线,供代表进行实地考察。参加这次会议有60个国家,共约900名代表,其中有西德、加拿大、英国、美国等,我国参加这次会议的部门有:冶金、煤炭、有色、核工业部、科委及地矿部,共29人。  相似文献   

7.
同志们: 筹备已久的冶金地质找矿成果奖励及经验交流会议,今天开幕了.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冶金地质系统找矿有功单位的代表,各地质勘探公司的负责同志和主要野外队的代表,黄金工程兵部队的代表,以及冶金地质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的代表,共计350多人.此外,还邀请了涂光炽、徐克勤、黎彤等著名专家到会指导,国家经委、国家计委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我们对他们不辞劳苦莅临会议,表示热烈地欢迎.  相似文献   

8.
1985年5月14日至5月20日在镇江召开了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遥感地质及数学地质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41个单位的9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遥感地质代表36名,数学地质代表54名.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中,除冶金部和有色金属总公司的遥感、数学地质工作者外,还有石油部、  相似文献   

9.
亚太地区洪水灾害分析讨论会于1982年9月7日至13日在泰国曼谷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孟加拉、缅甸、中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南朝鲜、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国家,联合国机构由救灾委员会、台风委员会、开发计划署、世界气象组织、亚太经社会等派员参加,代表共25人。我国派李曼卿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内容:1.洪水灾害分析的介绍;2.洪水灾害分析所需的资料;3.美国、加拿大和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1986,32(4):封三
这次会议是为纪念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校长,著名腕足动物学家威廉斯而召开的。会议于1985年9月9日—13日在法国西部海滨城布雷斯特市西布列塔尼大学召开,由国际古生物联合会主办。有100多位来自2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亚太地区铀矿地质界的盛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90年5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铀成矿省技术委员会会议是亚太地区铀矿地质界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也是近几年来世界上铀矿地质领域较大的一次国际技术交流活动。参加会议的有亚太地区11个国家主管铀矿资源的政府机构的代表和专家学者;法国、西德、瑞典、美国、苏联等国也派出政府部门官员或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加上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铀协会的官员,共有17个国家的32名外国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  相似文献   

12.
1991年4月27日至5月4日,我院高级工程师杨景元和闫积惠同志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参加第八届遥感地质专题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464人。  相似文献   

13.
由国际矿物学协会举办的第15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于1990年6月28日—7月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9名中外矿物学家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外国学者和代表294名分别来自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这次大会是国际矿物学协会首次在我国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也是该组织自1958年创建以来召开  相似文献   

14.
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矿床学术会议"于去年十一月五日在成都召开.冶金地质系统一百七十多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代表们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勘探公司、勘探队、矿山、科研设计部门和大专院校.中国科学院贵阳地化所和地质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收到基础地质、金属矿床地质和新技术、新方法及测试等方面论文二百  相似文献   

15.
第八届国际遥感地质专题会议于1991年4月29日至5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会议代表来自30个国家,共480余人。我国共派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们是作为核工业总公司的代表参加会议的。会议的大会共4天,分9个学术单元进行。在大会宣读的论文共60篇,展示论文250篇。这次会议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多彩,采用大会宣读和展示两种学术交流方式,专业覆盖领域全面,学术水平很高。这是一次具有十分重要科学意义的学术会议,一系列遥感地质新科技成果预示着遥感技术在地学科学中的地位及实际作用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次会议上给代表们印象深刻并有启迪意义的新科技成果及动向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了一次专家组会议,讨论矿物生产和消费统计名词以及术语的标准化问题。参加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来自中、关、英、法、苏(因故缺席)、巴西、印度及赞比亚等八国共七人。另有加拿大、意大利、欧州共同体、世界银行、世界铅锌研究组等国家和机构的观察员八人。此外尚有联合国有关官员及专家共约二十余人。会议采取集体研究讨论形式。它的任务是通过讨论内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提交一份关于矿物生产和  相似文献   

17.
第十五届国际地球化学勘查会议于1991年4月26日—5月6日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召开。 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学会主办,里诺会议执行委员会筹办的。大会分为会前考察、大会交流和会后考察三个部分。会间还有技术讲座。 会议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475名代表出席,美国和加拿大代表占会议代表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他代表分别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西班牙、委内瑞拉、南斯拉夫、牙买加、澳大利亚、伊朗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九日至十五日,水利电力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水利系统无线电通讯经验交流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各流域机构,各水利电力工程管理单位、水利水电工程局,以及水电厂等负责防汛、水文、通讯等方面的同志,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代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电子工业部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水电部有关司局的同志。会议代表  相似文献   

19.
IGCP220项目第2、4组联合会议是有关花岗岩与锡、钨成矿作用及资源评价对比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6月29日到7月3日期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国立大学内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西德、芬兰、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西兰、瑞士及东道主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85位地质学家出席了这次会议.我们有色总公司参加会议代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于4月30日至5月7日在成都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特邀代表、正式代表、列席代表和工作人员共计486人,还有近百名在川工作的地质同行到会听了学术报告.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相当广泛,他们分别来自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核工业部、化工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