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渤海湾西岸滨海盐渍土的盐渍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湾西岸滨海盐渍土的盐渍化特征与滨海平原的地面高程、气候条件、盐渍土的理化性状、地下水的矿化度及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就土盐渍化的程度而言,地面高程较高处的土高于地面高程较低处的土,上层土高于下层土。受蒸发和降水影响,地下水位以上土的盐渍化敏感深度为1 m左右。随着气候的变化,滨海盐渍土显现出春季蒸发,上层土积盐;夏季淋洗,土中盐分向下移动的盐渍化特征。随着深度的增加,土的含盐量逐渐减少,至地下水位附近出现轻微增长。从剖面上地表至地下水位间可划分为3个不同聚盐形态和含盐量的土盐渍化程度分区带,即土蒸发浓缩聚盐带、土盐化变动带和土饱水溶盐带;平面上向海岸线方向延伸,土逐渐由非盐渍土变为弱盐渍土、中盐渍土和强盐渍土,含盐量和盐渍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地下水位浅和地下水矿化度高,则上层土的盐渍化程度就愈高。  相似文献   

2.
陈小强 《地下水》2008,30(5):130-132
塔里木河流域的环境地质条件决定了区内表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表层岩土易形成盐溃土。本文分析了表层地下水的矿物成分、盐渍土的分布和盐分,评价了其对混凝土的腐蚀性,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静海县土壤盐渍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静海县土壤中实测的C1和S元素含量推算其全盐量,并利用该指数探讨了县内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结果表明:该县土壤全盐量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分别为1.365%、0.045%和0.183%;盐渍化土壤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4%,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盐渍化面积分别是37%、6%和1%,且轻度及中度盐渍化面积均高于天津市平均水平.土壤盐渍化的形成受地形地貌、地下水矿化度及人工灌溉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合理开发使用地下水和完善灌排系统等措施可有效地综合治理盐渍土.  相似文献   

4.
天津滨海地区土壤剖面盐渍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渍化是由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一种环境风险,对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在天津滨海地区布置了6条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盐渍化剖面,选取其中4个剖面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按月采样监测。研究发现,除了BHY6土壤剖面由于长年耕种,表现为平衡型土壤剖面形态之外,其余基本表现为底聚型土壤盐渍化剖面形态;从剖面中下部直到底部浅层地下水位附近,土壤中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或Cl-+HCO-3为主,尤其在浅层地下水矿化度显著偏高(达盐水程度)的地区,土壤中Na+、Cl-所占比例具有绝对优势,具有滨海盐土的基本发生特征;气候因素、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及埋深、表层土壤植被都是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表层土壤表现出春季积盐、夏季脱盐、秋冬季缓慢积盐的特征,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越高、埋深越浅,其土壤剖面含盐量越高;果林地和长期耕种的土地可以降低土壤盐分的活性,有效抑制盐分的累积,降低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保护和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黄河北矿区土壤盐渍化现状及特征,采用野外调查、钻探、现场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等手段获取了土壤盐分含量和地下水特征数据,分析了区内土壤盐分含量、空间分布、垂向变化及与浅层地下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主要以潜在盐渍土和轻度盐渍土为主,土壤盐分中阴离子以重碳酸根和硫酸根离子为主,阳离子以钠和钙离子为主。土壤垂向上显示表聚性(0~20 cm),表层盐渍化严重,深部盐渍化程度有所降低。研究区土壤盐渍土与浅层地下水存在内在的自然的直接关系,土壤全盐量与地下水中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而与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区煤炭的开发利用,将加剧和恶化土壤盐渍化程度,煤炭的开采需要合理确定地表塌陷的程度,以此来倒逼煤炭的开采开发模式,从而减缓土壤盐渍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壤盐渍化敏感性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疏勒河流域的昌马灌区为例,运用遗传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方法探讨各影响因子对土壤盐渍化的敏感程度。模型考虑了降水量、蒸发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地面坡度、粘土层顶板埋深、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等因子。结果表明: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对土壤积盐影响最大,是最灵敏的因子,其次分别是地下水埋深和蒸发量。粘土层埋深对积盐过程起到较大的作用,其影响仅次于蒸发量,降水量和地形坡度的灵敏程度基本相当。分析结果可以为灌区土壤盐渍化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疆阿拉尔地区土壤盐渍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拉尔地区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由于研究区盐渍化程度及分布情况认识不足,制约了研究区的农业发展。针对阿拉尔地区盐渍化土壤现状,借助统计学与野外实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利用SPSS2. 0数据分析软件,对阿拉尔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尔地区盐渍化表聚强烈,盐渍化类型以硫酸盐型为主,不同深度的土壤盐渍化特征不同,0~0. 2m、0. 6~0. 8m土壤盐渍化以中等盐渍化为主,1. 4~1. 6m以轻度盐渍土为主,整体轻度盐渍土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与地下水特征关系密切,地下水矿化度 3g/L,对应盐渍化多为中度-重度盐渍化,地下水埋深1~3m,盐渍化多为中度-重度盐渍化。  相似文献   

8.
赵东辉 《地下水》1992,14(2):112-115
宁夏银北灌区是土壤盐渍化较重的地区,该区属季节冻土区,土壤盐渍化发生和演变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在冻结期土壤冻结过程中,伴随着水分和盐分迁移,把高矿化度的地下水引向地表,导致表层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产生积盐,而冻结期过后的春潮期是春小麦生长的苗期,耐盐能力最低,所以这时是防止土壤返盐的关键时期。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冻土中水分迁移和积盐与地下水埋深有很大关系。控制冬灌后和春灌前地下水位是防止土壤积盐的有效时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在分析河北平原近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丰富电测深和电测井资料基础上,结合水文地质和遥感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所总结出的第四系不同岩性沉积物、各种矿化度地下水、土壤积盐临界深度内不同程度盐渍化土的电性参数,以及利用物探资料解决河北平原浅层水文地质分区、山前平原浅层水富水性分区、查明咸水体分布规律、咸水区内浅层淡水发育情况及盐渍土分区范围等水文地质问题时,所取得的成果。反映了河北平原第四系含水综合地质体的区域性电性特征,显示了物探方法解决有关水文地质问题的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兵团222团灌区西部为弃耕地和未开发耕地,通过对该区域进行土地盐碱化勘察,得出项目区土壤类型为亚粘土,主要积盐方式为洪积积盐;土壤盐渍化的等级为强盐渍土和盐土;项目区盐碱类型为钠盐型,属碱化-硫酸盐型和碱化-氯化物、硫酸盐混合盐渍化类型存在,针对项目区土壤盐渍化化学性质及其分布特点,提出对项目区土壤盐渍化的改良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西北旱区湿地周边农田易盐渍化,合理实时控制和降低地下水水位是实现湿地保护及其周边农田盐渍化防控“双赢”的有效途径。选取西北石羊河流域邓马营湖湿地与农田之间过渡带为示范研究区,通过分析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及其与表层土壤盐分的协同关系,确定生态水位阈值,并基于该阈值研发了由虹吸辐射井群为支撑的地下水“水位-水量”智能双控技术,其关键点是:采用一井虹吸联通多个辐射井,用于增大弱透水层区单井涌水量,实现水位面状控制;利用电系统、信号系统和控制器集成智能控制子系统,实现地下水水位和水量的实时控制。该技术示范应用结果表明:随地下水埋深增大,农田盐渍化风险和湿地植被芦苇覆盖率均降低,农田盐渍化防控和湿地保护的地下水埋深阈值为1.9~3.0 m;每年7—8月的潜水蒸发阶段是表层土壤主要积盐时段,期间智能双控系统可将地下水埋深调控在水位阈限范围;该双控作用不仅能够控降灌溉引起的表层土壤电导率的增大幅度,而且还能有效降低表层土壤的积盐速率;相对微咸水,淡水灌溉条件下智能双控技术的淋盐和控盐效果更明显。因此,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地下水水位精准调控,对旱区湿地保护及其周边农田盐渍化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疏勒河中游地区气候干旱,而灌区及周边地区范围地下水埋藏较浅(大部分地区2 m左右),强烈的蒸发积盐作用形成了大面积的土壤盐渍化。分析疏勒河流域中游昌马及双塔两灌区盐渍化形成的条件、盐渍土类型及分布规律,根据前人试验成果和实际调查结果,提出灌区内土壤盐渍化改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疆焉耆盆地博斯腾湖东岸几种不同地貌单元中,盐渍土发育强烈。在研究区内自北至南50km的地段呈线性分布。以刻槽法分5层连续采取0~1.00m深度土壤样品,分析易溶盐含量,判断盐渍土的含盐类型。平面上,从冲洪积扇前缘的细土平原到冲积-湖积平原,盐渍化程度呈增高趋势。盐渍土的含盐类型,沙垅段主要为硫酸盐,东南岸冲积-洪积平原主要发育亚硫酸盐和硫酸盐,其余地段盐渍土类型以氯盐和亚氯盐为主。剖面上,除沙垅段外,各个地貌单元土壤盐渍化表聚性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4.
依据实际观测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地下水特征对天然植被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研究区近10a间地下水位及水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地下水位约下降了1m左右,地下水矿化度平均降低0.54g·L-1,地下水变淡与地下水水位下降有着较好的相关性.由于地下水埋深较浅,渭干河-库车河冲积扇下部荒漠区矿化度较大,地表积盐,地下水水质成为天然植被的限制因素.由于防治土壤盐渍化,灌溉排泻地下水,在绿洲区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以及河水对地下水补给不断减少等原因,造成三角洲下部绿洲外围荒漠区的地下水位逐渐下降,致使绿洲周边天然灌丛及草本植物的衰退.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黑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福  杨小荟 《西北地质》2007,40(3):105-110
黑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受径流蒸发和溶滤作用的控制,地下水水化学最重要的特征是自补给区至排泄区具有典型的水平分带性和垂直倒置分异规律。水平方向从祁连山山前洪积扇顶部到冲、洪积细土平原北部的盐沼(盐地),表层地下水的矿化度随着径流长度的增加而增高,由淡水过渡为咸水并达到卤水阶段,化学组分亦相应的由HCO3--Na -Ca 型递变为SO42--HCO3--Na -Ca2 型、SO42--Cl--Na -Ca2 型直到Cl--SO42--Na 型、Cl--Na 型,每个水化学带与一定的地貌单元相联系。垂向上在淡承压水分布的区域,上部潜水矿化度0.5~4.0g/L,下部承压水矿化度小于1g/L,且随着深度的增加矿化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焉耆盆地绿洲区近50年地下水文时空变异及水盐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统计学理论和焉耆盆地绿洲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不同时期(1960年和2005年)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取得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焉耆盆地绿洲区地下水矿化度和埋深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性.在空间尺度上,地下水矿化度在开都河中下游地区及其两岸灌区有增大的趋势;在时间尺度上,地下水随时间推移向盐化加重方向发展.近50年水盐动态表明焉耆盆地一直处于积盐过程,而绿洲区则处于脱盐过程,盐分都积累在博斯腾湖区,在1982年后转移至孔雀河流域.焉耆盆地地下水盐化态势表明,近年来地下水各项离子质量浓度都在积聚.绿洲区水土资源开发不仅改变了水盐分布,而且也深刻影响了地下水水体.  相似文献   

17.
分析土壤盐渍化与地下水特征之间的关系对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利用136个土壤剖面的540个土壤样品及相应地下水观测数据,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对伊犁河流域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分析了防止土壤盐渍化的地下水临界深度。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含盐量随地下水矿化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加的趋势;各土层含盐量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呈对数下降的趋势;当地下水矿化度介于1~3g/L、3~6g/L、6~10g/L与1~10g/L时,盐渍化土壤出现频率峰值所对应的地下水埋深分别为1.44 m、1.65m、1.83m与1.63m。为了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当地下水矿化度介于1~3g/L、3~6g/L、6~10g/L与1~10g/L时,地下水埋深分别控制在2.06m、2.49m、2.66m与2.24m以上。地下水矿化度越大,可在较大的地下水埋深范围内发生土壤盐渍化。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分析结果与对数拟合曲线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研究结果是可靠的。地下水埋深2.5m可作为防止土壤盐渍化的临界地下水埋深。  相似文献   

18.
赵成 《甘肃地质》1997,6(A00):92-97
疏勒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正在实施的疏勒河流域农业灌溉开发工程项目区,盐濑讲坛亍开发面积之60%以上,盐渍土改良和盐渍化防治问题直接影响效益目标的实现。在论述流域水循环系统及其对土壤积盐规律控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灌溉工程实施后水循环系统的变化,对一些可能出现盐渍化问题的地区,进行了相应的预报。针对不财区盐渍化具体问题提出了改良方案和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区盐渍土分布范围较广,尤其以死亡之海著称的罗布泊地区,盐渍土现象更为突出。哈密至罗布泊沿线路段地处在温差大,地下水矿化度高,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的自然环境下,这种自然环境易导致出现各种盐渍土病害。盐渍土地带的病害主要有盐胀、翻浆、溶陷和腐蚀等类型,其中盐胀和溶陷对路基的影响尤为严重。本文将通过对沿线盐渍土特征的分析,为哈罗沿线的公路、铁路等工程的盐渍土病害防治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仲德春  田明亚 《青海地质》2000,9(1):65-68,72
西宁地区次生盐渍土主要分布于山麓斜坡带高阶地和河谷高漫滩,前者属中~弱硫酸、亚硫酸盐渍土,且多具中等~强烈温陷性,盐份主要来自斜坡后缘含盐碎屑岩风化物及易深盐;后者为中等亚氯、亚硫酸盐渍土,深于土中的盐份系浅层咸地下水常年毛细上升蒸发所致。其次生盐渍土的松胀性、溶陷性、腐蚀性较强,工程建设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