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林川滑坡是较典型的因不合理采石而形成的堆积体碎石土滑坡,其形成明显受人为活动影响。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滑坡的地质结构、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运用不平衡推力法计算天然和久雨状态下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A-A′剖面所在区域目前均处于稳定状态,C-C′剖面和D-D′剖面区域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久雨饱和状态下,滑坡三个剖面区域均处于不稳定状态。通过分析三个剖面各条块的推力计算数据,认为该滑坡失稳时可能不是整体滑动,而是在坡体中部滑面倾角变化较大处开始拉裂,裂缝下部坡体滑动,上部坡体保持局部稳定。根据该滑坡的变形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
D07号地块滑坡属于典型的玄武岩残坡积膨胀土滑坡。本文根据坡体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详细分析了滑坡成因。同时采用地质分析及量化评价方法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滑坡目前在天然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地震等不利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该水电站滑坡变形主要表现在滑坡的前、后缘及其两侧,目前该滑坡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对该滑坡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就尤为重要。该滑坡的形成机制为蠕滑—拉裂式,稳定性的地质分析和定量计算都表明:该滑坡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持续降雨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福建周宁县马头山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滑坡的形态、滑面滑床特征和变形特征以及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营力对该滑坡的影响,并对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形成过程及机理为:开挖-滑带土浸水软化、抗剪强度降低或丧失-坡面、坡顶开裂和坡脚剪切破坏-剪切破坏区向上发展与后缘张裂隙贯通-滑面贯通、滑坡产生。根据定量分析计算,在连续降雨或暴雨条件下,该滑坡整体超过临界稳定状态而处于不稳定状态,滑坡可能继续失稳破坏。根据滑坡特征,提出了采取削坡减载、排水及坡面防护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黄河上游某电站Ⅰ#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河上游某电站Ⅰ^#滑坡位于坝前约2km的左岸岸坡,滑坡地质条件较复杂且影响滑坡稳定的因素较多,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大坝的安全运行。文章根据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周围地质条件,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及今后可能的破坏方式,并根据滑床的特点按不同条件分段给出了滑带的力学参数,对滑坡天然状态、不同蓄水水位以及暴雨、地震、后缘加载、前缘塌岸等各种情况及它们组合情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Ⅰ号滑坡在各种情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对大坝的安全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6.
芦家沟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芦家沟滑坡为顺层土质老滑坡。坡体前后缘地形较陡.中部较缓。区内有公路和兰成渝输油管道经由滑坡中前缘通过。一旦滑坡复活,将会危及公路、输油管道及沿河下游村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芦家沟滑坡在天然或地震情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或暴雨 地震的情况下,处于蠕滑变形或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镇原县南川中学不稳定斜坡位于镇原县南川中学后部坡体,威胁南川中学在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不稳定斜坡工程地质勘查结果,对该研究区斜坡稳定性进行计算评价,分析其成灾的可能性及成灾条件,结果显示:不稳定斜坡整体在三种工况下均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局部坡段在工况Ⅱ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在工况Ⅲ下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暴雨对该不稳定斜坡稳定性的影响要大于地震对不稳定斜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木溪滑坡为一老滑坡。其前缘为滑坡强变形区;中部为弱变形区;上部为老滑坡区。滑坡复活始于1998年。2001年滑坡发生。造成5400m^2的建筑变形破坏,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老滑坡的形成是滑坡复活的基础条件之一。中部生活用水入渗滑体滑带,大量建筑物加载,修筑公路局部开挖坡脚,前缘通木溪河常年掏蚀坡脚及降雨冲刷坡体和入渗补给滑体滑带成为滑坡前部复活的重要诱因。目前,老滑坡处于稳定状态。弱变形区和强变形区处于欠稳定一基本稳定状态。滑体饱水及地震工况下,强、弱变形区均处于欠一不稳定状态,且强变形区稳定性最差。横向上,中部稳定性较两侧差;纵向上,滑坡中前部稳定性比后部差。因此,开展对该滑坡的形成机制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位于近坝库区的茨菇滑坡,在水库正常蓄水后有近1/3坡体浸没于水位面以下,蓄水前后的滑坡稳定性对工程影响很大。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滑坡成因机制为弯曲折断-滑移的地质力学模式。本文进行了对滑坡区扰动样滑带土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剪切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粘聚力与含水量相关性好,而摩擦系数则变化不大。结合极限平衡及有限元数值计算,对茨菇滑坡在蓄水前后天然、暴雨及地震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前滑坡处于稳定状态,水库蓄水以后,天然工况及暴雨工况下滑坡仍然处于稳定状态,地震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在1.0以下,滑坡可能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0.
以青海省南部省道红土山段滑坡为例,在分析区域地质概况和滑坡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机理及影响滑坡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滑坡滑动模式;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产生滑坡体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滑坡所处区域冻土深度较大,区域冬夏温差大,地表水下渗后冻胀,次年夏初消融,这使粘性土及泥岩泥化,粘聚力降低,周而复始,滑体不断蠕动下滑。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滑坡浅层滑面处于蠕动变形状态,深层滑面基本稳定;在考虑暴雨和地震的条件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依据滑坡体岩体破碎、地下水丰富、坡体含水量高、滑坡面积大、厚度小、稳定性差等特点,选取青海省麦秀山1^#滑坡为例。结合麦秀山地区的工程地质特点,利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基于强度折减法对该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对滑体岩土体强度指标的折减,模拟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当边坡的塑性区由坡脚贯通至坡顶、坡体上特征点的位移值产生突变,且无限制的增长时,认为边坡达到临界破坏状态,此时的强度折减系数即为滑坡的稳定系数,同时可得到滑坡失稳破坏的潜在滑动带,以揭示滑坡的失稳破坏机理。分析计算表明:强度折减法不仅能够模拟出滑坡渐进破坏的过程,而且所求得的稳定系数更符合滑坡的实际状态,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汶川八级地震触发何家沟碎屑流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造成大量次生斜坡地质灾害,包含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灾种,其中以滑坡分布最为广泛、破坏力最强,且多以高速碎屑流为表现形式,何家沟滑坡即是其中典型例证。滑坡距发震断裂——映秀-北川南枝断裂不足5km,震前斜坡为双向临空的单薄山脊,其走向与断裂走向小角度相交,岩层走向与坡面斜交,中风化基岩结合紧密,结构面延伸性较好,强风化基岩较破碎,浅表部残坡积物较为松散。调查分析表明:残坡积物与强风化基岩是碎屑流滑坡的物质基础;中风化基岩面构成碎屑流滑坡滑床;斜坡临空面是滑坡产生的地形条件;高强度、长历时强震是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因素。滑坡的形成经历以下4个阶段:强震导致坡体表层残坡积物与强风化基岩松弛和解体;在强震作用下滑体从高位整体下错;松散物质沿中风化基岩面溃滑形成碎屑流和碎屑流堆积阶段。碎屑流产生后,受地形限制,停积于沟床内,在随后的“9.24”特大暴雨过程中进一步转化为泥石流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13.
王振  叶晓明  刘永新 《岩土力学》2018,39(2):675-682
为考虑位移因素对于滑坡渐进性发育的影响,基于简布条分法基本原理,提出一个新的能够考虑滑带土抗剪能力与剪切位移关系的滑坡稳定性简化评价方法。该方法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简布条分法进行了改进:(1)将滑动面剪应力-剪切位移本构模型与沿滑动面的剪切位移模型相结合,以考虑滑坡随着变形发展渐进破坏的过程;(2)提出局部安全系数的概念并对整体安全系数进行重新定义,物理意义更加明确。推导了该方法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其迭代计算思路,并编制Matlab计算程序。通过计算实例表明,应变软化边坡的安全系数不仅取决于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还与其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密切相关,基于峰值强度的极限平衡条分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是偏于危险的。同时该方法还可以有效地模拟边坡从开始破坏到最终滑动面贯通的发育过程,实现了坡体位移与安全系数之间一一对应的定量关系,进而实现边坡的稳定性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4.
对一给定的滑坡(即滑坡坡率、坡高等已确定),稳定系数的影响因素有滑带土粘聚力、内摩擦角、滑体容重和孔隙水压力等。由于各因素对稳定系数的影响程度不同(即敏感性大小不同),因此,需要以定量的标准来找出其中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滑坡治理重点研究的对象,有效提高滑坡整治效果。本文以延安市宝塔区青化寺滑坡为例,采用正交分析法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各种组合的滑坡稳定系数,然后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因子进行敏感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位于西南山地堆积体滑坡常受到地震和强降雨的双重作用,查明此类滑坡变形破坏机理是地质灾害防治和风险防控的基础。文章的研究对象是鲜水河断裂带附近的炉霍县马居滑坡。研究表明,地震作用对位于斜坡地带堆积体滑坡体结构损伤明显,不但使滑坡整体稳定性下降,还促使坡体内裂隙大量发育,利于降雨入渗,进一步恶化滑坡的水文地质条件。强降雨形成的大规模洪水和泥石流下切坡脚沟道,牵引滑坡体整体向下。长历时强降雨入渗影响坡体稳定性,且在降雨结束后较长时间持续影响坡体稳定性。因此,对此类滑坡防治的对策应考虑坡脚防护和抗滑支挡设置。在对防治方案的有效性分析后,表明防护方案在极端条件下仍然能保障安全性,达防治和风险管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勘探成果资料,在对四川汶川县索桥滑坡产生的成因机理和破坏模式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对两个潜在滑移面在不同的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确定岩土交界面为最危险滑面.在此前提下对边坡发展趋势及激发诱因进行科学预测,认为在暴雨或余震等诱发下边坡极有可能失稳,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应急防治与永久根治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平推式岩质滑坡作为一类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典型滑坡,有其特殊的成因与变形破坏特征。以广元市剑阁县坟林岩滑坡为背景,研究了缓倾岩质滑坡的特征、成因模式和变形破坏特征。归纳总结出降雨是降低滑坡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滑坡体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评价。分析认为,此类滑坡产生变形的主要因素是后缘裂隙水位抬升,裂隙水压力增加,同时裂隙水渗透在滑面上形成扬压力,滑面抗剪强度降低,最终导致滑坡整体失稳。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整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以排水为主,支挡为辅的治理措施。在滑坡后缘设置截、排水沟,前缘设置抗滑键进行支挡。工程实施两年来未发现任何变形,达到了治理的目的,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强降雨作用下边(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四川汉源二蛮山滑坡为例,根据现场滑坡情况勘查及室内试验确定土体参数;选择内置VBA为开发工具,开发基于ArcGIS的边(滑)坡稳定性分析插件,并据此得出研究区域危险区划评价图.研究结果表明,特殊地形条件、震后地质构造、连续强降雨以及坡体非饱和渗流等,使孔隙水压力增加和土基质吸力迅速减少,导致坡体滑移面处土的抗剪强度降低而发生滑坡;基于ArcGIS软件得出研究区域危险区划评价图,与滑坡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吻合度.研究成果为深入分析强降雨对边(滑)坡影响及边(滑)坡预警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滑坡活动强度与几何要素之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滑坡发展过程中,滑坡的稳定性必然在其几何形态上有一定的反映。本文通过对滑坡展布面积、厚度、体积、长宽比、高度(即前后缘高差)及平均坡度等几何要素与滑坡稳定性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滑坡活动强度与滑坡规模、平面展布形态及其空间展布状态有如下统计规律,并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1)在滑坡规模方面,较小规模滑坡的体积越小,较大规模滑坡的体积越大,滑坡稳定性越差。(2)从滑坡形态方面来看,滑坡形态从横展型→等轴型→纵展型变化,滑坡稳定性增大。(3)对于滑坡的空间展布状态,高度减小与平均坡度增大,滑坡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20.
李传宝  徐彩风 《安徽地质》2009,19(2):129-131
芭蕉树滑坡位于云南省哀牢山东麓,发生于2002年8月14日。本文详细介绍了芭蕉树滑坡的基本工程地质特征,并由此概化出滑坡形成的地质力学模型;应用极限平衡法对天然状态及暴雨状态下斜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芭蕉树斜坡在不考虑暴雨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而在暴雨触发作用下将失稳滑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