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峻  陈江峰  谢智  杨刚  喻钢  钱卉 《地球化学》2005,34(5):455-469
长江中下游地区繁昌火山盆地蝌蚪山晚白垩世玄武岩为硅饱和岩石, SiO2含量在 47.63%~ 50.02%之间,在 TAS图上位于碱性和亚碱性的分界线上,多数属于玄武岩,少数为粗面玄武岩. MgO含量较低( 3.72%~ 5.58%),但 Mg#值较高( 61~ 71).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Ba、 Th、 U、 LREE和 Pb,亏损高场强元素 Nb、 Zr和 Ti,具富集的 Sr、 Nd和 Pb同位素组成.初始 87Sr/86Sr(t)比值介于 0.706 5~ 0.706 6之间,ε Nd(t)值介于-5.5~-7.3之间.在 87Sr/86Sr(t)-ε Nd(t)相关图上投在富集的第Ⅳ象限,并趋向于 EMⅡ地幔端员. 206Pb/204Pb(t)、 207Pb/204Pb(t)和 208Pb/204Pb(t)比值分别为 17.928~ 18.311、 15.426~ 15.621和 37.785~ 38.525,在 Pb同位素相关图上处在 DMM和 EMⅡ地幔端员之间.蝌蚪山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始岩浆来源于岩石圈地幔,底侵到壳幔边界后曾有一段时间的滞留,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以橄榄石和斜方辉石为主的结晶分异,随后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壳物质的混染.本地区晚中生代时期陆下岩石圈地幔具有同位素富集的性质,曾受到过古老俯冲事件中析出流体 /熔体的交代.与本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性质的对比表明,从晚中生代至新生代,由于岩石圈拉张和软流圈的上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岩石圈的减薄,其过程和华北地块东部的岩石圈减薄事件基本一致.造成华北地块东部和华南地块东部的岩石圈减薄具有一致的动力学机制和背景,很可能是晚中生代时期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之下俯冲造成的弧后盆地的拉张减薄.  相似文献   

2.
黄陂-张光营辉绿岩脉位于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岩体东部的下庄铀矿田内,形成于142.6±3.0Ma。岩石化学呈现拉斑玄武宕系列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在蛛网图上,Th表现出正异常,而Ba呈负异常,P轻度亏损,无Nb,Ta,Zr,Hf异常;轻、重稀土之间分馏不明显,基本无Eu异常。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与板内玄武岩的相似;铅同位素具有典型的Dupal异常铅特征,ε_(Nd)(t)值为3.2~4.7,(~(87)Sr/~(86)Sr),为0.70446~0.70628;在Pb-Pb,Nd-Pd,Nd-Sr和Sr-Pb相关图解上,数据点都位于亏损地幔和富集地幔Ⅱ之间。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黄陂-张光营辉绿岩脉是在拉张的构造环境下由介于亏损地幔和富集地幔Ⅱ之间的、相对富集的地幔源区部分熔融形成的,而这种富集地幔可能是由俯冲带流体交代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湖南道县虎子岩地区采集了碱性玄武岩、橄榄辉长岩和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碱性玄武岩的斑晶为橄榄石(10%~15%),岩石K2O含量为2.88%~3.51%,Mg#值为80,具有洋岛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岩石具有富集的氧同位素组成(7.8‰~11.0‰),可能是其上升到地表后由碳酸盐岩组分的加入及后期风化蚀变作用造成的,其相对均一且为负的εNd(t)值和靠近EMⅡ地幔端员的特点,指示了该玄武岩是拉张构造环境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橄榄辉长岩具有弱富集的LREE(La/Yb)N=2.5~3.0)、弱的Eu正异常(δEu=1.03~1.06),其Sr-Nd同位素组成更靠近EMⅡ地幔端员,87Sr/86Sr比值、εNd(t)值及Nd模式年龄均高于碱性玄武岩,说明橄榄辉长岩是先形成的上述玄武岩浆在未到达地表之前局部发生结晶作用后形成的。基性麻粒岩捕虏体具较强的正Eu异常(δEu=1.42~4.41),其重稀土元素含量出现明显的分组特征,强烈亏损U、Th和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同时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其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本文结合已有研究结果,探讨了岩浆起源和演化,以及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有关的构造环境转换。  相似文献   

4.
诸广岩体南部的晚白垩世辉绿玢岩位于西部九峰岩体中部,呈近SN向展布.它具有较高的Al2O3(15.76%~18.70%),K2O(1.97%~3.17%),Na2O(4.20%~4.98%)含量和较低的TiO2(2.76%~2.84%),SiO2(46.75%~50.41%)含量.所有样品Na2O>K2O(Na2O/K2O=1.37~2.13)、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K,Th)富集明显、Cr和Ni的含量明显低于原始玄武岩浆的参考值;样品中稀土总量较高(158.4×10-6~191.6×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6.45~6.56),基本无Eu异常(δEu=0.93~0.96).且具有低的εNd(t)值(-0.9~-2.2)、较高的(87Sr/86Sr)I值(0.71276~0.71312)和典型的Dupal异常铅特征.在Nd-Sr和Nd-Pb图解上,辉绿玢岩具有DMM和EMⅡ端员混合特征.这种富集特征不是由地幔岩浆上升过程中与地壳物质之间的同化混染作用造成.而是归因于俯冲带流体对上覆地幔楔的交代改造.因此,诸广岩体南部的辉绿玢岩是在晚白垩世时期地壳伸展和岩石圈减薄的构造环境下,由具有DMM和EMⅡ地幔端员混合特征的富集地幔源区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保山卧牛寺组玄武岩为低钛拉斑玄武岩,具有大陆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总体与蛾眉山玄武岩中的低钛玄武岩相似。其分异程度较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Zr和Hf正异常,Eu无异常或弱负异常。该玄武岩由3个大喷发旋回形成3个岩石单元,其中下部早期第1单元由致密块状玄武岩、斜斑玄武岩、杏仁玄武岩和凝灰岩组成,第2和第3单元中见少量橄榄玄武岩和粒玄岩以及辉绿岩脉。有较高的^86Sr/^87Sr值(0.705966—0.706657)、较低的^143Nd/^144Nd值(0.512212—0.512283),εNd(t)多为负值,源区为介于EMI和EMⅡ端员之间的富集岩石圈地幔。上述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均可与蛾眉山玄武岩下部低钛拉斑玄武岩对比,表明该期岩浆作用可能同为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并暗示蛾眉山大火成岩省向西有很大的延伸。  相似文献   

6.
秦社彩  范蔚茗  郭锋  李超文  高晓峰 《岩石学报》2010,26(11):3295-3306
来自浙江文成和福建永泰两地的侵位于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地层中辉绿岩脉的形成于90~94Ma,为晚白垩世岩石圈伸展作用产物。两地辉绿岩的SiO2=48.61%~55.54%,Na2O=1.98%~3.89%,K2O=0.28%~2.26%,为钙碱性系列;岩浆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镁铁质矿物、斜长石和副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在微量元素特征上LILE(如Ba、Th)和LREE富集、HFSE亏损;具高放射成因Sr和低放射成因Nd同位素组成(文成辉绿岩:87Sr/86Sr(i)=0.7080~0.7097,εNd(t)=-7.7~-3.4;永泰辉绿岩:87Sr/86Sr(i)=0.7061~0.7062,εNd(t)=-1.2~+0.5),明显不同于亏损软流圈来源岩浆。地壳混染/AFC、岩浆混合等过程不足以解释这些辉绿岩的元素-同位素变化特征。结合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我们认为区域晚中生代辉绿岩为伸展拉张背景下,软流圈上涌与富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两种源区共同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其中文成辉绿岩有更大比例的富集岩石圈组分参与,而永泰辉绿岩的熔融源区中软流圈组分则更高。  相似文献   

7.
赣南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底部的玄武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72.6~175.6Ma),其Pb,Nd,Sr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为:富放射性成因铅((^206Ph/^206Ph)i=17.872~18.653,(^207Pb/^204Pb)i=15.434~16.131,(^208pb/^204pb)i=37.837~39.194),中等的εNd(t)(-0.4~+1.1,平均值为0.1)及较高的ISr(0.70835~0.71115)。玄武岩在Ph-Ph图解上均投影于NHRL上方,A7/4Pb值为0.19—61.7(平均值为22.1),AS/4Pb值为59.2~101.5(平均值为71.03),△Sr值为80.0~111.5(平均值为91.5),表明存在典型的Dupal同位素异常。根据Sr-Nd,Sr-Ph,Nd-Pb和Pb-Pb相关特征,判明赣南玄武岩是由亏损地幔端元(DMM)和EMⅡ型富集地幔端元在源区混合形成的。按Sr-Nd双变量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亏损地幔端元和EMⅡ富集地幔端元所占份额分别为58%~64%和42%~36%。赣南地区呈东西向展布的中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带反映了华南板块内部在燕山早期发生的一起重要伸展构造事件。根据Ph-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推测赣南中生代地幔源区中的EMⅡ富集地幔端元组分可能源自冈瓦纳古陆。  相似文献   

8.
江西会昌岽背地区晚中生代玄武岩的SiO2含量为49.06%~50.14%,K2O含量为1.26%~1.63%.其微量元素显示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尤以明显的Nb、Ta亏损为特征;REE总量为(135.5~146.8)×10-6,(La/Yb)N≈10,表现出LREE富集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且无明显的Eu异常;Sr-Nd同位素具有高(87Sr/86Sr)i(0.70678~0.70695)和低εNd(t)(-2.46~-2.18)的特征.据以上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反映出岽背玄武岩的源区可能为EMⅡ型富集型大陆岩石圈地幔,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较低的Nb/U比值(7~8)暗示该玄武质岩浆在形成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大陆地壳混染或与俯冲过程有关的物质的加入.岽背玄武岩具有陆缘弧型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会昌地区在晚白垩世晚期(约85 Ma)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该玄武岩的形成可能与燕山晚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消减作用关系密切.底侵作用可能为会昌地区燕山晚期成矿岩浆的生成提供了流体和热,有利于铜多金属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野外地质调查和SHRIMP锆石U-Pb地质年代学研究在藏南雅拉香波地区厘定了一规模较大,形成于273.0±2.2Ma的辉绿岩体。该辉绿岩体侵入到由页岩和细砂岩组成的特提斯沉积岩中,表明这些沉积岩形成时间早于晚二叠纪,而不是晚三叠纪地层。该岩体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1)富集LREE,亏损HREE;(2)高场强元素含量较高;(3)较高的Sr(87Sr/86Sr(t)=0.7063~0.7078)和Nd(εNd(t)=-1.1~-2.4)同位素组成,与西部同时代溢流玄武岩相当;及(4)较高的εHf(t)(+2.5~+3.9)。本研究及已有数据表明:沿新特提斯带发育一系列晚二叠纪基性岩浆岩,是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和新特提斯洋初始张开时深部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湘东南汝城地区发育一套由基性玄武岩和中酸性安山质-英安质岩石组成的火山岩建造,属于低钾拉斑系列,该火山岩系中两个玄武岩的K-Ar年龄分别为124.5±2.5Ma和127.6±1.9Ma,属晚侏罗—早白垩世产物。在主、微量元素上两者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安山质-英安质岩石具有高MgO特征,属高MgO岩石,LILE富集、Nb-Ta、Sr-P亏损强烈,(La/Yb)N=6.7~7.9,Eu*/Eu=0.74~0.85,具岛弧型微量元素配分型式,87Sr/86Sr(t)=0.71079~0.71118,εNd(t)=-7.64~-8.16,与adakites高Mg岩石有着明显的差别,可能是富集岩石圈地幔熔融后直接分异的产物;玄武岩LILE富集,Nb-Ta富集,(La/Yb)cn=4.0~4.3,Eu*/Eu=1.00~1.16,具OIB型微量元素配分型式,87Sr/86Sr(t)=0.70812~0.70832,εNd(t)=0.48~1.03,其源区具二元混合趋势,其源区可能是富集型岩石圈地幔端员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端员的混合产物。汝城地区晚中生代玄武岩和高Mg安山质-英安质岩石源区属性的限定及其相互的空间依存关系表明该区晚中生代时有着较薄的岩石圈厚度,处于岩石圈伸展减薄的大地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湘东北团山背金矿区辉绿岩脉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特征和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对采自该区的辉绿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辉绿岩形成于印支晚期(225 Ma),具有低SiO2(44.56%~45.91%)、高MgO(9.49%~10.60%)及高Mg#值(66.0~67.5)特征;富集K、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弱亏损Ta、Nb、P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LaN/YbN为6.83~8.73),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微量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辉绿岩具有高的(87Sr/86Sr)i值(0.706 52~0.711 05)和低的εNd(t)值(-1.64~-0.16);(208Pb/204Pb)t为38.40...  相似文献   

12.
晚白垩世(95Ma),白垩纪末(69Ma)和古新(6765Ma)玄武质岩石,呈脉状零星露头产于燕山期崂山岗岩体中,岩性分别为碱性玄武岩,碧岩和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和碧玄岩以高度富集LILE和LREE为特征,(La/Yb)N=25.5-46.6,两者表现为程度不等的Nb,Ta,Zt,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与我国华北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相比,Ba,Rb,Th更为富集,Sr,Nd同位素比值(碧玄岩)为^87Sr/^86Sr=0.705517,^143Nd/^144Nd=0.512777.它们很可能均起源一刊中生代扬子板块玄武岩类似,微量元素总量及LILE和LREE含量均较低,(La/Yb)N=4.7-6.4,其典型的微量元素比值(如Zr/Nb,Rb/Nb,Nb,Ta等)与EM1型OIB类似,^87Sr/686Sr=0.706054-0.706146;^143Nd/^144Nd=0.572387-0.512392,它可能起于受上涌软流圈交代的大陆岩石圈(软流圈顶部的“metasome”)的部分熔融,是软流圈流体与大陆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上述不同类型玄武岩的顺序侵位,可能反映在晚白垩世一早第三纪期间,本区曾经历地壳拉张强度逐渐增大一地壳持续减薄-软流圈不断上涌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陕西黄龙铺地区多处出露有花岗斑岩体和辉绿岩。花岗斑岩斑晶主要为石英和钾长石,基质为钾长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等。岩石具高硅、富碱、过铝质特征,属碱性花岗斑岩。岩石具中等Eu亏损(δEu=0.36~0.68);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及高场强元素Ta亏损,Th、U、Zr、Hf等富集的特征。碱性花岗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区内含钼花岗斑岩相似,暗示它们可能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辉绿岩主要由普通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组成;岩石的SiO2含量变化于48.78%~48.92%;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较一致的平滑右倾模式,无明显Eu异常;微量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Ta、Nb、Ti,及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此外,Ba表现明显的富集特征。辉绿岩的(87Sr/86Sr)ⅰ值介于0.718~0.762,εNd(t)值的范围为-19.53~-19.69,其高初始Sr、低εNd值的同位素特征揭示其可能来源于富集地幔。碱性花岗斑岩和辉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1±1)Ma和(129±2)Ma,形成于早白垩世,构造环境判别分析表明,两类岩体均形成于大陆板块内部伸展环境,与此时东秦岭岩石圈发生大规模减薄作用相耦合。  相似文献   

14.
莫干山花岗岩体位于东天目山晚中生代火山盆地东端,用LA-ICPMS进行锆石U-Pb定年得到年龄为128.1±2.1Ma,全岩Rb Sr等时线定年结果为135.4±4.3 Ma,表明其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莫干山花岗岩的Sr-Nd-O同位素分析结果为:初始87Sr/86Sr=0.70933;εNd(t)=-3.75~ - 6.4;δ18O=8.86‰~10.78‰,表明其成因类型属Ⅰ型花岗岩,是壳-幔物质混合形成的.按Sr Nd双变量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地壳端员和亏损地幔端员的贡献份额分别为47%~49%、51%~53%.莫干山花岗岩与建德群黄尖组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Rb Sr等时线年龄基本一致,其Nd-Sr同位素组成也很相似,表明它们来自同一岩浆源.  相似文献   

15.
余江盆地位于赣杭铀成矿带中段的西端,盆地内出露的铁镁质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全岩SiO_2含量为47.6%~52.1%(平均49.1%),全碱(Na_2O+K_2O)含量较低,变化范围为3.16%~4.11%(平均3.64%),K_2O/Na_2O比值高,变化于0.70~0.94之间(平均0.78),在TAS图解上落入亚碱性系列范围;TFeO含量为9.26%~11.2%(平均10.5%),且Fe_2O_3/FeO比值为0.30~0.59(平均0.43),MgO含量为6.39%~8.03%(平均7.34%),在AFM图解主要落入钙碱性系列范围。CaO含量为7.45%~8.89%(平均8.28%),Al2O3含量为14.3%~15.3%(平均15.0%)。稀土总量较低,变化范围为149~160μg/g(平均154μg/g),轻稀土富集明显,(La/Yb)N值变化范围为6.77~9.12(平均7.65),Eu和Ce异常不明显(δEu=0.86~1.09;δCe=0.89~1.0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Rb、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Ti、Y等。(87Sr/86Sr)_i值介于0.704634~0.705000之间(平均0.704741),(143Nd/144Nd)_i值介于0.512650~0.512674之间(平均0.512659),εNd(t)值变化范围是2.60~3.07,显示出亏损地幔源的特征;全岩δ18O值较高(6.99‰~9.90‰,平均8.21‰),可能与部分地壳物质的混入有关;(~(206)Pb/~(204)Pb)_i值介于17.659~17.875之间(平均17.768),(~(207)Pb/~(204)Pb)_i值介于15.255~15.292之间(平均15.272),(~(208)Pb/~(204)Pb)_i值介于37.854~37.994之间(平均37.933)。在(~(87)Sr/~(86)Sr)_i-(~(206)Pb/~(204)Pb)_i、(~(143)Nd/~(144)Nd)_i-(~(206)Pb/~(204)Pb)_i和(~(143)Nd/~(144)Nd)_i-(~(87)Sr/~(86)Sr)_i图解中位于亏损地幔端元和EMⅡ富集地幔端元之间,且更偏向于亏损地幔端元,表明源区可能有亏损地幔和EMⅡ富集地幔的贡献,且亏损地幔端元所占比例更高,暗示铀成矿作用与亏损地幔的关系比较密切,并且多类型的铁镁质岩浆活动可能有利于铀成矿作用。结合构造环境判别图分析,余江盆地铁镁质火山岩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由于岩石圈伸展减薄导致软流圈上涌所产生的结果,同时铀成矿作用可能与伸展构造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赣中早第三纪镁铁质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赣中吉安-泰和白垩纪红盆中发育有大量的镁铁质岩石,呈岩墙、岩瘤等多种产状,野外穿插关系和全岩K-Ar法年龄(为49—65Ma,相当于古新世)均表明它们形成于早第三纪,微量元素以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中度富集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为特征,无明显的Nb和Ta负异常,同位素具有相对较低^87Sr/^86Sr(0.7041~0.7064)和较高^143Nd/^144Nd(εNd(T)= 0.8- 6.2)的特征。赣中古新世镁铁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与岛弧玄武岩明显不同,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结合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发展史,认为赣中古新世镁铁质岩石的源区是EMⅡ型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DMM)混合,暗示古新世时太平洋板块对中国东南部的影响很弱,中国东南部自古新世初期进入大陆边缘的板内岩石圈伸展环境,岩石圈伸展与软流圈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17.
济阳拗陷第三纪玄武岩的Nd—Sr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报道了济阳拗陷29个第三纪玄武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该区早、晚第三纪玄武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变化且具有一定的区别:早经三纪玄武岩的εNd值为0.70481-0.70830;晚第三纪玄武央的εNd值为0.1-2.3,^87Sr/^86Sr比值为0.70421-0.70530。鉴于εNd与1/Nd有^87Sr/^86Sr与1/Sr之间不存在相关特征,Nb正异常以及SiO2与MgO,Fe2O3 FeO,P2O5呈负相关,与Al2O3呈正相关,但与K2I为不存在相关特征,因此,地壳混染作用并不是第三纪玄武岩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玄武岩^87Sr/^86Sr比值的升高是由热液蚀变造成的,而εNd值的变化而归因于源区混合。如果热液蚀变作用没有发生,这些玄武岩的所有数据点在Nd-Sr相关图上将可能位于地幔系列内部。这表明第三纪玄武岩主要是由DMM和EMI两个端员组分不同程度混合形成,EMII的贡献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8.
湘东北中生代基性岩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东北基性岩脉以 K2 O/ Na2 O<1,K2 O+Na2 O在 3.0 3~ 5 .5 7之间为特征 ,属陆内拉斑玄武岩系列 ,部分煌斑岩属于碱性系列。岩石富 L REE,δEu负异常不明显 ,其形成主要受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制约。岩石微量元素总体上具有富集地幔 (EMII型 )洋岛玄武岩 (OIB)特征 ,富集 Nd,P,Cs,而 K,Rb,Sr,U,Th等富集程度不明显 ,Ta,Nb略有富集。湘东北的北部地区基性岩脉虽表现出 Ta,Nb,Ti亏损 ,但 L IL E并不富集 ,可能反映地壳混染程度的增强 ,基性岩脉的特质组成与湘东南玄武岩类岩石基本一致。推测两者应具有同一个地幔源区。依据侵入关系和区域对比 ,认为湘东北基性岩脉的形成是早白垩世以后晚燕山期岩石圈拉张 -减薄作用产物 ,湘东北基性岩脉所处的构造环境应属于整个湘东南岩石圈伸展 -减薄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作为研究洋壳俯冲和壳幔相互作用理想对象的新生代玄武岩在福建省从沿海至内陆均有分布,根据地理位置这些新生代玄武岩可分成闽西、闽中与闽东沿海三个区域。本文对这些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全岩主、微量元素以及Sr、Nd、Pb、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新生代玄武岩主要为碱性玄武岩、碧玄岩和粗面玄武岩,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可见这些玄武岩自闽东向闽西具有年龄逐渐变小、碱性逐渐增加的趋势。Sr、Nd、Pb、Hf同位素揭示这些玄武岩具有亏损地幔(DMM)与EMⅡ型富集地幔组分混合的特征。闽东沿海玄武岩相较于闽西、闽中玄武岩具有更高的Sr、Pb含量,更低的143Nd/144Nd值和176Hf/177Hf值,更趋近于EMⅡ特征。从西至东富集组分EMⅡ的逐渐增多暗示陆源沉积物与俯冲效应有关,这些陆源沉积物极可能是由俯冲洋壳带入软流圈地幔的。整个新生代玄武岩的Zr、Hf、Ti负异常与Pb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俯冲沉积物中可能含有碳酸盐组分。闽中柳城地区玄武岩的喷发年龄与闽东沿海地区玄武岩的喷发年龄较为接近;闽中柳城地区玄武岩Sr、...  相似文献   

20.
根据赣南会昌地区中基性火山岩高碱、富钾、低钛、贫铁,岩石中斜长石斑晶具钾长石环边,基质中存在大量钾长石微晶,以及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确切厘定会昌地区的中基性火山岩为橄榄玄粗岩安粗岩组合,属典型的大陆板内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对会昌橄榄玄粗岩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其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07.3±2.3Ma。 会昌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SrONdPb 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为: 偏高的 ISr(0.7098~0.7115); 较低的δ18O值(5.3‰~7.0‰);中等的εNd(t)(-0.61~-3.60); 富放射性成因铅((206Pb/204Pb)i=17.32~18.29, (207Pb/204Pb)i=15.34~15.65, (208Pb/204Pb)i =37.51~38.60)。会昌橄榄玄粗岩的Δ7/4Pb值为-7.8~+16.8(平均值为+5.42), Δ8/4Pb值为27.3~97.3 (平均值为68.04), ΔSr值为96.2~114.1 (平均值为104.3),这表明存在典型的Dupal 同位素异常。根据SrO, SrNd, SrPb, NdPb, PbPb同位素相关特征, 判明会昌橄榄玄粗岩是由亏损地幔端元(DM)和岩石圈富集地幔端元(EM)在源区混合形成的。按SrNd双变量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亏损地幔端元和富集地幔端元所占份额各占50%左右。会昌早白垩世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带的形成反映了华南板块内部在燕山晚期发生的一起重要的伸展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