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刘梦醒  郝芳  王奇  牛成民  田金强 《地球科学》2021,46(10):3645-3656
为了明确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大气田的地化特征和成因,选取研究区潜山凝析气藏7个凝析油样品进行全油色谱分析,剖析其轻烃组成特征,探讨轻烃参数在该区的地质应用.结果表明:渤中19-6凝析油的Mango轻烃参数K1和K2值相对稳定,表明研究区原油成因类型基本一致.C6~C8组成中正构烷烃具显著优势,甲基环己烷指数平均为39%;庚烷值与异庚烷值,正庚烷/甲基环己烷(F)比值较高,反映它们较高成熟度;轻烃参数计算原油生成温度为125.8~128.1 ℃,其相对偏低,可能与取样过程中凝析油的相态变化有关;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比值高,K2值低;凝析油正构烷烃摩尔浓度呈三段式分布,甲苯/正庚烷和原油蜡含量随深度而增加.结合饱和烃参数以及金刚烷参数揭示渤中19-6潜山油气为湖相腐泥Ⅱ1型母质在高成熟阶段(Ro=1.05%~1.30%)的产物,气藏形成后发生一定程度分馏造成油气组分调整.   相似文献   

2.
金刚烷类化合物在原油及烃源岩中被广泛检出.由于其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抗生物降解能力,金刚烷参数通常被用作高成熟原油及烃源岩的成熟度评价指标.传统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测定金刚烷类化合物.本研究发现在测定较低含量的金刚烷类化合物的原油样品时,一些金刚烷类化合物的GC-MS 谱图与相应的金刚烷类化...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盐湖相原油中脱羟基维生素E类化合物(MTTC)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本文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西斜坡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原油为例,对MTTC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其绝对浓度与原油成熟度、母质沉积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研究区原油中MTTC绝对浓度与其母质沉积环境密切相关.不同沉积环境样品中的MTTC指纹特征近似,而绝对浓度差异极大,故建议对原油母质沉积环境刻画时最好有MTTC绝对定量数据,而不能仅仅依赖于MTTC指纹特征.此外,MTTC不仅存在于未熟、低熟样品中,在成熟样品中也有检出.当成熟度未达到高、过熟阶段,对于成熟度相似的样品,古盐度是其生成、保存的主控因素.高盐环境更有利于MTTC的生成和保存.  相似文献   

4.
轻烃在天然气中含量虽低,但因其含有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在天然气成因等研究方面引起了关注。作者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成气和雷三段油型气为例,采用GC和GC-IR-MS技术对煤成气轻烃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煤成气C7轻烃组成具有甲基环己烷分布优势,在甲基环己烷、正庚烷和二甲基环戊烷相对组成中,甲基环己烷含量最高,分布在48%~73%,平均为63.9%,煤成气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重,δ13C分布在-25.1‰~-20.0‰之间,大部分分布在-23.0‰~-21.0‰。轻烃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天然气成熟度对轻烃中芳烃含量变化影响复杂,在成熟和高成熟阶段,天然气轻烃中芳烃含量低,成熟度对芳烃的含量影响较小,而在过成熟阶段,芳烃含量高,成熟度对芳烃含量影响大。通过凝析油和天然气轻烃组成对比,蒸发分馏作用对热演化参数Ctemp和庚烷值、甲苯/正庚烷等影响较大,但对成因类型参数如(2-MH+2,3-DMP)/C7与(3-MH+2,4-DMP)/C7,P2/C7与N2/P3,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相对含量关系等影响小。天然气成因类型对轻烃Mango参数K1值、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相对含量关系以及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影响大,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参数进行天然气成因类型判识。  相似文献   

5.
胡庆油田湖相原油咔唑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庆油田湖相原油成熟度低,多为低成熟原油,生物降解作用轻微,原油中含有丰富的咔唑类化合物。分析表明,原油成熟度对咔唑类化合物含量及相对组分影响明显,源岩沉积环境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而生物降解作用对咔唑类化合物含量及相对组分影响很小。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含量、链基咔唑/苯并咔唑及苯并咔唑比值受原油成熟度与沉积环境影响明显,已不适合用来指示油气运移距离,而二甲基咔唑同分异构体比值所受影响小,仍可作为油气运移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6.
芳烃作为原油和烃源岩中可溶烃的一个重要组分,能提供烃源岩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热演化程度和油源对比等多方面信息,并且其比饱和烃具有更强的抗生物降解作用的能力,因此广泛用于生物降解油的相关研究。生物降解油广泛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为了有效开展羌塘盆地油源对比研究工作,本文对隆鄂尼地区油苗开展了系统的芳烃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样品中检测出的15类化合物系列中菲系列含量极高,其次为三芴系列,萘系列含量较低,但同样检测出一定量的源于陆源高等植物母质的化合物,如卡达烯、惹烯和海松烯等,这表明羌塘盆地生油母质以海相低等水生生物为主,同时有一定量陆源高等植物输入。芳烃成熟度参数研究表明,甲基萘指数由于受到混源影响而不能单独用于成熟度评价,而甲基菲指数和甲基二苯并噻吩指数是羌塘盆地原油成熟度研究的有效指标,综合各类成熟度指标研究表明,羌塘盆地原油属于成熟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烃源岩和原油样品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地区的原油主要分为四类,Ⅰ类原油来自该地区沙四段烃源岩,其γ蜡烷指数中等,重排甾烷不发育,4-甲基甾烷丰富,且具有C_(35)升藿烷"翘尾"特征,表明其母岩沉积于高盐度还原环境,这类油主要分布在大王北地区;Ⅱ类油来自沙三段烃源岩,其γ蜡烷含量较低,Pr/Ph、重排甾烷较高,且成熟度较高,母质沉积环境为淡水-微咸水、弱氧化-弱还原的沉积环境;Ⅲ类原油来自该地区沙一段烃源岩,具有高γ蜡烷含量、低4-甲基甾烷、低Pr/Ph、低成熟度的特征,其母质以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为主,且颗石藻与硅藻类对其贡献较大,烃源岩沉积环境为半咸化还原环境;Ⅳ类原油各参数值介于Ⅱ类Ⅲ类原油之间,为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混源供烃,该类油主要见于大王北地区。车西地区以沙三段烃源岩为主力油源。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四口井(库南1井,轮南46井,塔中12井和塔参1井)寒武-奥陶系12个碳酸盐岩烃源岩(泥灰岩,泥质灰岩和云岩)岩芯样品抽提物芳烃组分中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组成和丰度变化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Ⅰ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型;Ⅱ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三甲基芴混合物型;Ⅲ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三甲基二苯并噻吩型。研究的塔北、塔中隆起11个海相油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分布类型均为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三甲基二苯并噻吩型,和海相烃源岩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第Ⅲ种分布类型完全相同。据此推断:塔北隆起8个海相油可能主要来源于塔北轮南地区下奥陶统;塔中隆起3个海相油可能来源于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向深层拓展,油气成熟度及油藏保存成为研究焦点。金刚烷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笼型分子结构,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抗生物降解能力,在深层油气勘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叙述了实验室检测金刚烷化合物的样品预处理及检测方法;总结了金刚烷化合物在地质体中的成因和演化过程;综述了金刚烷化合物在判识成熟度、原油裂解程度、生物降解作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和蒸发分馏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由于金刚烷化合物成因不明,制约了其在油气地球化学的应用。提出开展不同沉积环境、不同类型烃源岩及原油中金刚烷化合物演化过程的对比研究,研究不同沉积盆地原油的甲基双金刚烷基线,有利于补充和完善金刚烷化合物的实际应用,对了解深部油气成藏过程、指导深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突泉盆地突参1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突泉盆地牤牛海坳陷南部突参1井的1684.5~1698.2m深度段侏罗系万宝组发现轻质原油,揭示了该区较好的油气勘探新领域。对该井原油和主要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族组分稳定C同位素等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原油为轻质高蜡原油,C31升藿烷、C29甾烷异构化等成熟度参数显示该原油为成熟原油。正构烷烃呈单峰前峰型,姥鲛烷较植烷占绝对优势(Pr/Ph2.5),C29规则甾烷含量远高于C27甾烷,伽马蜡烷含量低,表明该原油生烃母质形成于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的偏氧化沉积环境,原油来自该区侏罗系万宝组煤系泥岩。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地区中、新生界地层中有登娄库组、营城—火石岭组、青山口组、嫩江组 4套主要烃源层 ,目前已在长岭地区北部及东部地区的青山口组中发现了工业性的油气层或含油气显示。分析了主要烃源层的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条件 ,并系统地剖析了青山口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 ,青山口组存在两类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原油 (Ⅰ类、Ⅱ类 ) ,其中Ⅰ类原油主要分布在大情字井的青二段—青三段的中部 ,Ⅱ类原油主要分布在大情字井的青二段—青三段的上部及大老爷府—双坨子构造中。通过油源对比分析表明 ,Ⅰ类原油主要来源于青山口组的中部 (青二段、青三段 ) ,并与储层互层的烃源岩。Ⅱ类原油与青山口组下部的青一段烃源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推测其油源主要为这套烃源岩 ,其次可能是下白垩统烃源岩 ,嫩江组烃源岩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2.
经勘探证实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带已有奥陶系潜山、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岩段及下第三系三个含油气层位。其烃源岩为石炭—二叠系煤系和下第三系暗色泥岩。本文根据各含油气层中的油气及烃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确认奥陶系及二叠系中的原油来自石炭—二叠煤系烃源岩,属煤型油。下第三系原油来自本身的烃源岩。奥陶系和二叠系中天然气的成因类型为凝析油伴生气,由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提供,属煤型气。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突泉盆地侏罗系油气发现及工作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泉盆地是公益性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在大兴安岭中南部火山岩覆盖区已发现的油气新区,有望成为实现松辽外围侏罗系油气新区、新层系勘探突破的远景盆地.基于突泉盆地地质背景、沉积特征与烃源岩发育特征,阐述了突参1井和突D1井的地质设计思路及其油气发现情况,并从原型盆地恢复、烃源岩评价、火山岩覆盖区勘探方法以及非常规致密油的超低孔、超低渗储层等方面,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色谱-质谱分析,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35个原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将之分成4类.Ⅰ类原油是贝尔凹陷原油主体,占分析样品的77%,特点足菲系列含量高,平均值为64.7%,三芳甾类化合物和三芴类化合物含量次之,分别为11.42%和11.81%.Ⅱ类原油为高三芳甾类原油,三芳甾类化合物占芳烃化合物的53.9%,是该类原油的主要成份,非系列化合物含量较低,为32.5%,萘系列含量和三芴化合物含量最低,分别为0.6%和3.54%.Ⅲ类原油为高菲系列和高萤蒽含量原油,菲系列为64%,萤蒽含量高达11%,是其它原油的16倍以上.Ⅳ类原油具有高萘、高三芴化合物和低菲系列化合物的特点,分别占原油芳烃馏分的30%、32%和26%,三芳甾类化合物含量低,占3.6%.这充分说明海拉尔箍地烃源岩沉积期间有不同的沉积环境,原油有不同的牛烃母质.Ⅱ类原油以藻类为主要生烃母质,Ⅲ类原油以高等植物为主,Ⅰ类原油介于Ⅱ类和Ⅲ类原油之间,为混合型生烃母质.Ⅳ原油沉积环境和前三类原油明显不同,为咸水强还原湖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5.
LD湾JZ25-1地区沙河街组二段、三段原油,具有低硫、中高含蜡、凝析油~轻质油的特点。原油未受到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正构烷烃有微弱奇偶优势。原油的甾萜烷特征表现出中等伽马蜡烷丰度、4-甲基甾烷含量高,甲藻甾烷丰富,规则甾烷C27、C28、C295α(H)、14α(H)、17α(H)指纹呈不对称的"V"型分布特点,甾烷异构化参数表明原油为成熟原油。原油主要来源于淡水~微咸水的还原环境,富沟鞭藻以水生生物为主混合型输入的有机相。JZ25-1地区沙河街组二段及三段,正常原油与LX凹陷沙三段有很好亲缘关系,其主要来源LX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也有少量来自沙河街组一段。沙河街组二段凝析油主要为LX凹陷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产生的低熟凝析油,也有少量来源于LX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河南舞阳和襄城两凹陷未熟—低熟油形成模式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河南舞阳、襄城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为一套含膏岩、盐岩的暗色泥岩生油建造 ,大部分暗色泥岩属较好和好的烃源岩 ,生油母质以Ⅱ1型为主 ,烃源岩大部分处于未熟—低熟演化阶段。两凹陷在已钻探的井中见到丰富的油气显示 ,并试获少量原油 ,均属未熟—低熟油 ,但是至今未发现工业油流。通过与江汉盆地的对比研究 ,认为舞阳、襄城两凹陷具备形成中小油气田的地质条件 ,有望获得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17.
通化盆地是发育在中生代基底之上的断陷盆地,勘探程度低,在该盆地三棵榆树凹陷钻探的通地1井发现油气显示,但油气来源尚不清楚,制约着盆地后续油气资源勘探部署工作。本文通过对通地1井原油和岩心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分析对比,发现通地1井原油与下白垩统下桦皮甸子组和亨通山组黑色泥质烃源岩具有类似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推测三棵榆树凹陷原油主要来自下白垩统下桦皮甸子组烃源岩,也可能来自亨通山组烃源岩,这一成果扩展了通化盆地及周缘油气勘探领域,为通化盆地下一步油气基础地质研究和勘探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宾参1井是松辽盆地北部宾县断陷中的第一口参数井,钻遇白垩系地层,自下至上依次为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和青山口组。在对宾参1井白垩系暗色泥岩进行一系列有机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的基础上,从有机碳(TOC)、氯仿沥青"A"、有效碳(PC)、生烃潜量Pg(S1+S2)、热解峰温Tmax值、镜质体反射率(Ro)、烃源岩气相色谱特征、干酪根碳同位素特征、干酪根元素特征和源岩甾萜烷特征等方面着手,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三个角度认识该井白垩系烃源岩,并进行烃源岩的初步评价,认为:(1)青一段干酪根主要为Ⅱ1和Ⅱ2型,其中、下部已进入生油门限,属于非—差烃源岩,个别深度段为较好烃源岩,其上部及青二、三段处于未成熟阶段;(2)泉头组和登娄库组干酪根主要为Ⅲ型,已进入成熟生油阶段,前者属于非—差烃源岩,后者属于差烃源岩;(3)营城组和沙河子组干酪根主要为Ⅲ型,有些层段为Ⅱ2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生气为主。对该井白垩系烃源岩的认识和初步评价为勘探程度极低的宾县凹陷含油气前景的评价预测和石油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reactions of a terminal alkene (1-octadecene) and a polymethyl phenol (2,3,6-trimethylphenol) on activated carb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closed system pyrolysis experiments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170-340 °C. The reaction products of 1-octadecene included methane, isomeric octadecenes, methyl substituted alkanes, alkyl aromatics and an homologous series of n-alkanes with carbon numbers indicative of progressive single carbon depletion of the reactant. The reaction products of 2,3,6-trimethylphenol also contained methane, as well as C1-C4 methyl phenols produced by demethylation and methyl transfer reactions. A carbon surface reaction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a reactive single carbon intermediate (i.e. methylene/carbene) is proposed. This reaction accounts for the products observed from the pyrolysis experiments and also is consistent with liquid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s found in petroleum basins. Methane was the dominant (ca. 85% of C1-C4) gaseous hydrocarbon product of 2,3,6-trimethylphenol but accounted for only ca. 17% of the C1-C4 hydrocarbons from 1-octadecen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ingle carbon surface reaction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ochemical formation of crude oil and natural gas and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ource material and therefore the type of organic compounds undergoing such reactions, influences the hydrocarbon gas composition in sedimentary bas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