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采自五台群底部的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样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工作,探讨了样品遭受变质变形的温度条件及样品中变形双晶类型和斜长石的晶格组构型式。研究表明:变形时的温度条件是影响变形双晶类型的主要因素,高温变形条件下趋向于形成肖钠双晶。随着变形温度的变化,斜长石的晶格优选和双晶滑移系也发生相应变化。本文论及的斜长石组构特点是较高变形温度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新的组构类型。  相似文献   

2.
石咀地区前寒武纪片麻岩内的斜长石大量发育变形双晶。在所统计的9个样品内,有6个榈的钠长石双晶几率高于肖钠双晶,其余3个榈的肖钠双晶几率高于钠长石双晶。这些样品的变形温度测定结果表明,变形时的温度对变形双晶的类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温时优先产生肖钠双晶,低温时优先产生钠长石双晶。据现有资料,这一温度界线大约在600℃左右。  相似文献   

3.
在中澳Woodroffe逆冲糜棱岩带内,斜长石及钾长石的重结晶作用涉及到亚颗粒的旋转和相关的颗粒边界或扭折带边界的膨胀,而与主颗粒至新颗粒之间的化学成分变化无关。亚颗粒和新颗粒的粒度沿糜棱岩带横向变化,明显是岩石应变速率和岩石含水量的函数。糜棱岩化过程中,渐进剪切作用和渐进缩短作用带内的变形分异控制了长石恢复和重结晶的位置。在发育完好的糜棱岩中,长石残斑的粒度受糜棱岩化早期阶段,也就是在大量能调节渐进剪切变形组分的细粒基质形成之前,就受到变形分异程度的控制。由于格子状双晶的长石新颗粒通常靠近格子状双晶的长石主颗粒,重结晶作用就发生在微斜长石中,明显地没有涉及到向单斜结构的转变。由XRD轨道计算出来的钾长石三针度从糜棱岩带边缘向内部增加,与变形强度相对应。斜长石主颗粒局部具有正长石或不具双晶的微斜长石核,核周围环绕具双晶的微斜长石慢,说明了格子状双晶的存在与钾长石三斜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斜长石双晶的种类较多,在中酸性岩中出现频繁,多年来人们通过对双晶类型与斜长石组分(An值)、岩石类型、晶出环境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的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作者对小秦岭地区五个中酸性浅成岩体及四个中酸性深成岩体中的斜长石双晶进行了测定,并获得了一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应用改进的费氏台双晶法测定岩浆岩同一薄片不同结构中的斜长石成分及其结构态,或者同一颗粒不同部分的斜长石成分及其结构态,从而获得有关岩石结构特征、形成过程和定位机制类型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斜长石双晶的种类较多,在中酸性岩中出现频繁,多年来人们通过对双晶类型与斜长石组分(An值),岩石类型、晶出环境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的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作者对小秦岭地区五个中酸性浅成岩体及四个中酸性深成岩体中的斜长石双晶进行了测定,并获得了一些资料,这些资料,与前人研究结论,有的相同或相似,有一些则不相一致.现整理成文,供参考.根据原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小秦岭研究组资料,本文共研究了九个岩体,其中华山、  相似文献   

7.
旋转台法鉴别斜长石双晶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上越 《矿物岩石》1990,10(3):33-40
用旋转台法鉴别斜长石双晶律,在A.C.马富宁“斜长石主要双晶鉴别图的基础上。把11种⊥a切面增为17种,并绘制了立体图.对比斜长石双晶律和系统研究斜长石特征,应分别采用A.李德曼法和D.B.斯利蒙斯法,并举例详述了后者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采用天然基性岩样品进行的流变实验中,存在因实验温度低而样品处于半脆性变形域与因实验温度高而样品颗粒边界出现熔体的矛盾。文献中给出的流变参数中,应力指数n的可靠性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激活能Q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重复性,而系数A重复性差。采用6种样品进行流变实验。结果表明,矿物成分对岩石流变的影响比根据端员组分确定的双组分和多组分岩石流变物理模型要复杂得多。由斜长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组成的样品中,当斜长石和单斜辉石含量接近,而角闪石含量低于10%,斜长石和单斜辉石控制了岩石的流变;如果样品中有超过10%的角闪石参与流变,角闪石在变形中所起作用非常显著。由斜长石、石英和角闪石组成的样品,当石英含量小于10%而斜长石和角闪石含量接近时,斜长石和角闪石控制了岩石的流变;当斜长石含量达到70%时,样品变形更接近长石特性;如果石英含量超过20%时,石英在变形中起到主要作用。选择与基性麻粒岩中主要矿物成分接近的天然辉长岩(辉绿岩),或者从天然基性麻粒岩中挑选出主要矿物,通过热压合成人工样品,进行高温流变实验是研究基性麻粒岩流变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造山带北部麻粒岩相岩石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对大别山造山带北部麻粒岩相岩石的地质、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物变质、变形等若干特征作了探讨。认为本区至少存在四种类型高压麻粒岩相岩石,形成的温、压条件分别为808-875℃和1.0-1.20GPa,并且早期可能曾经历过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主要韧性变形特征表现为紫苏辉石的碎斑结构、不对称压力影、解理弯曲;斜长石的碎斑旋转、不对称压力影、亚颗粒化、核—幔构造、双晶弯曲、变形双晶和扫描性波状消光(Sweepingunduloseextinction);石榴子石亚颗粒、核—幔构造、碎斑旋转与不对称压力影;富钛的红棕色黑云母解理弯曲、扭折等。由矿物共生组合及变质、变形特征等表明本区麻粒岩相岩石实际上是麻粒岩相条件下形成的糜棱岩。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滦平球状闪长岩作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并据此提出岩体中球状构造的形成机理。根据球核的不同,可将球分为三种类型,包括以同源岩浆组分为核的球、以异源捕虏体为核的球和没有明显壳层结构的球。球中壳层一方面表现为基本不含角闪石的浅色层和含有一定角闪石的暗色层交替发育的矿物组成韵律,另一方面表现为斑状半自形一它形斜长石梳状层与细粒半自形一自形斜长石层互层的矿物结构韵律。球中斑状斜长石显示清晰的格子双晶,而主岩和基质中的斜长石则为聚片双晶。研究表明,所描述的球状构造是通过岩浆同化捕虏体和岩浆结晶综合作用形成的。球壳的矿物组成韵律和矿物结构韵律受岩浆中水含量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玄武岩中的下地壳包体,由于从下地壳被快速携带至地表,因此保留了下地壳的直接信息.华北北部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除了含有丰富的幔源包体之外,还含有许多下地壳麻粒岩包体.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该区下地壳麻粒岩包体的变形显微构造和位错亚构造特征的详细研究,探讨下地壳的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光学显微镜下观测表明,下地壳麻粒岩包体的低温(<800℃)样品中确实发育显微破裂,但变形双晶、变形条带、扭折带也同样发育,动态重结晶作用也开始出现.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变形双晶、变形条带、变形纹、扭折带和重结晶新晶粒等塑性变形特征占主导地位,而显微破裂则主要表现为由塑性失配引起的显微破裂以及流体包裹体面.而明显不同于Ivrea带地体麻粒岩,在这些包体中未发现与韧性剪切有关的变形显微构造特征.透射电镜观测表明,包体中的斜长石和辉石颗粒普遍发育自由位错、位错列、亚晶界、新晶界、变形双晶、包裹体列和出溶片晶等位错亚构造.上述观测结果表明,下地壳变形作用以塑性变形为主而不是准脆性变形,其变形机制主要为位错的滑移和攀移机制,其中包括机械双晶作用和动态重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取自玲珑花岗岩、包体和胶东群变质岩的25个有代表性的样品,用费氏台测定了113个斜长石颗粒。本文根据测定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玲珑花岗岩斜长石成分、有序度、双晶类型、演化规律及其成因意义,并将玲珑花岗岩与金喆佑、舟桥三男(1972)建立的不同时代花岗岩模式进行了对比。上述研究的初步结果认为玲珑花岗岩属于元古代交代-深熔成因。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作者6年来应用费氏台改进双晶法测定广西、新疆等地各种花岗岩不同结构中斜长石成分与结构态之若干实例,得出相同的结论:根据斜长石成分和结构态特征,可以区别同造山、后造山、非造山等不同类型的花岩,同时还能鉴别A1、A2型不同成因类型的碱性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
赵珊茸  刘宇坤  徐畅 《地球科学》2022,47(4):1399-1414
斜长石双晶很常见,双晶律达10多种,但斜长石的各种双晶律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鉴别.基于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对产于大别山地区的3种岩石(花岗岩、闪长岩、变粒岩)中斜长石双晶进行了精确测定.3种岩石中均以卡-钠复合双晶(包括钠长石律、卡斯巴律、卡-钠复合律)为主,这种卡-钠复合双晶在光学显微镜下只表现为两个聚片...  相似文献   

15.
常子文 《地质科学》1959,2(9):280-280
前言关于花崗岩的成因問題,爭論了将近150余年,至今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問題。現在的情况是,火成論与变成諭的势力几乎不相上下,有各具其理、互不相让之势。本文是介紹变成論者牛来正夫用斜长石双晶法研究花崗岩問題的一种新方法。据輿論与实践的反映,此方法有其一定的意义及价值,因此介紹,以供参考。二、斜长石的分类牛来正夫把斜长石的双晶分为三个类型: 1.A 双晶常見于火成岩与变貭岩中,包括鈉长石,肖鈉长石,阿庫林(Acline)等双晶。  相似文献   

16.
横穿北京云蒙山东部的白垩纪大水峪韧性剪切带的云蒙峡剖面中,主体岩石为花岗质-闪长质糜棱岩,普遍发生了脆性-韧性变形。糜棱岩中的残斑为斜长石、钾长石,基质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糜棱岩中一类斜长石基质与斜长石残斑化学成分基本相同,是斜长石残斑机械破碎的产物,未经历动态重结晶。另一类斜长石基质的An值明显高于斜长石残斑的An值,表明此类斜长石基质经历了动态重结晶作用。糜棱岩中钾长石基质的Or值略大于钾长石残斑Or值。本文根据糜棱岩中经历动态重结晶的斜长石基质和钾长石基质,采用二长石温度计估算的糜棱岩韧性变形温度条件为450~630℃。发现随着背离云蒙山岩基的方向,自西而东,大水峪糜棱岩带的韧性变形温度条件有明显的递降现象。  相似文献   

17.
张磊  张波  张进江 《地质学报》2022,96(10):3639-3657
花岗质岩石的变形方式和过程决定大陆地壳的流变学特性。本文聚焦藏南拆离系超糜棱岩化的花岗质岩石,借助传统显微构造分析方法和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矿相自动分析系统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新技术手段,开展微观组分、结构、组构定量化观测和分析。超糜棱岩主要造岩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显微构造呈现为单矿物相域与多相矿物混合域交织结构。相平衡模拟与斜长石钙含量等值线变形温度估算结果为390~410℃。单相域的矿物集合体条带主要分为钾长石条带与石英条带,其中钾长石条带内变形颗粒呈现典型的核 幔构造。组构分析表明钾长石颗粒具有强烈的晶格优选定向,残斑与动态重结晶的钾长石颗粒具有相似的晶格优选方位(CPOs)特征。施密特因子法分析揭示钾长石残斑变形过程中主要活动的滑移系为(100)\[010\]、(010)\[001\]和(001)\[100\],基质钾长石颗粒形成机制主要为位错蠕变驱动的亚颗粒旋转重结晶。在混合相域,矿物颗粒发生强烈细粒化而只含有少量残斑,基质颗粒主要为斜长石,斜长石颗粒间广泛分布微米级黑云母颗粒。斜长石无组构或弱组构,主导变形机制为颗粒边界滑动。在单相域条带与混合相域基质内,石英颗粒均发生强烈细粒化,颗粒表面发育溶蚀结构以及细小的新晶晶核,石英<c>轴晶格优选定向及形态学长轴优选定向皆平行于线理X方向,变形机制为溶解 沉淀蠕变。这显示在由单相域向混合相域的演化过程中,流体作用至关重要,流体与单相域钾长石进行交代使其分解为细粒的斜长石与石英,并导致花岗质岩石变形机制由位错蠕变向非位错蠕变转换,并诱发岩石的流变弱化。  相似文献   

18.
开展断层脆塑性转化带的变形机制、断层带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断层愈合作用等研究,对理解间震期、同震加载、震后滑动阶段断层的变形机制转化、强震孕育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Carrara大理岩,在温度300~700℃、围压300 MPa和600~800 MPa、应变速率1×10-4/s~1×10-5/s和1×10-7/s~2.5×10-6/s、水含量0.005%~0.01%和0.1%~0.5%条件下,开展了轴向压缩变形实验与裂隙愈合实验。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研究了实验变形样品的微观结构与变形机制,讨论了水、温度、围压、应变速率对脆塑性转化和变形机制的影响,以及裂隙愈合对断层强度和流体压力变化的制约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Carrara大理岩在低温(300~400℃)、低应变速率和高含水条件下发生了压溶,其中,在低温低应变速率(1×10-7/s)条件下为压溶蠕变,在低温中等应变速率(5×10-7/s)条件下为压溶+碎裂流动。(2)在低温(400℃)、中-高应变速率和低含水条件下发生了位错滑移(双晶滑移、机械双晶)与碎裂流动,局部伴有压溶作用。(3)在中温(500℃)、各应变速率和各含水条件下发生了位错滑移(双晶滑移、机械双晶)与动态重结晶作用。(4)在高温(600~700℃)条件下,动态重结晶作用成为主要变形机制。(5)在压溶和动态重结晶作用下,在脆性变形阶段产生的裂隙与孔隙被愈合。断层强度恢复程度受裂隙和孔隙愈合程度控制。温度、水和应变速率对大理岩脆塑性转化和变形机制的影响非常显著,在相同温度与应变速率条件下,水降低了样品强度,促进了压溶和塑性变形。增加应变和水含量,能够显著促进裂缝和孔隙愈合。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快速变形的同震和震后滑动阶段,断层脆塑性转化带以碎裂变形为主;在缓慢变形的间震期,断层脆塑性转化带以压溶和动态重结晶为主。在塑性变形作用下,同震滑动产生的裂隙被愈合,不仅恢复了断层带强度,而且为断层带内部形成高压流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详细研究了,中国苏鲁毛北地区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的超微构造特征。在该金红石榴辉岩中发育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金红石晶体。第一种类型的金红石(Rt(A))与石榴石和绿辉石共生,其晶体内部发育有极密集的晶体缺陷,调制结构和变形双晶。变形双晶面分别为(100)和(010)。表明该类金红石晶体曾遭受过强烈的应力作用,推测它们可能是在大陆板块俯冲或折返过程中形成中发育的。而另一类金红石(Rt(B))存在于石榴石和绿辉石晶体中的包体,其晶格十分完整,没有变形痕迹。可能是由于该类金红石寄主于较大颗粒的石榴石或绿辉石晶体中,在大陆板块俯冲或折返过程中因受到寄住主晶的保护,没有发生晶格畸变。  相似文献   

20.
赣西北双桥山群岩石变质变形温压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38件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板岩样品,得到板岩中伊利石结晶度指数(Hb)为100~198,平均值为130.1,b0晶格参数值变化区间为9.006~9.042,平均值为9.026。结果表明,双桥山群岩石所经历的变质变形温压条件为中低温低中压条件。区域上由北向南伊利石结晶度指数值逐渐变小,b0晶格参数值逐渐增大,反映出岩石所经历的温度、压力由北向南呈增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