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尔却卡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铁、铜、铅、锌、金多金属矿集区,具有特征明显的构造-岩浆岩带。在分析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接触带等控矿因素与成矿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找矿标志;根据区内的成矿特征,初步认为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为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有斑岩型、夕卡岩型和蚀变岩型3种成因类型,形成斑岩-夕卡岩-热液成矿系统,成矿作用均与中-晚三叠世底侵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2.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与斑岩-夕卡岩成矿系统有密切联系的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床以夕卡岩—斑岩型铜钼铅锌(金银)矿体为主,其现阶段工业开采以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矿区受区域构造影响较大,其形成的次一级断裂及褶皱横穿矿区,并控制着成矿岩体的产出状态。而当前关于甲玛矿床构造控矿方面的文献见之甚少,因此本文从构造因  相似文献   

3.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铅锌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位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之间的世界级巨型铜多金属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中铅锌矿床主要有夕卡岩型(接触交代夕卡岩型和层控夕卡岩型)和充填热液脉型2类,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成矿时代分为中生代燕山晚期((157.41±1.20)Ma)、新生代喜山早期(65~40Ma)和喜山晚期(25~10Ma)等3期。其中,喜山早期为夕卡岩型铅锌矿床最重要的成矿期,喜山晚期为充填热液脉型铅锌矿床的主成矿期。赋矿地层主要为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其次为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矿床具有呈EW向带状、SN向串状分布的特征,在局部构造单元内矿床呈丛聚性分布规律。重要的地质事件控制着矿床的形成,是2期或多期地质事件联合作用的结果。层控夕卡岩型铅锌矿是冈底斯成矿带的重要矿化类型之一,往往由热水沉积作用、多期构造改造及岩浆热液活动相互叠加富集而成。  相似文献   

4.
祥霖铺夕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的中段,矿床产于NE向、NW向和EW向断裂的交汇处,矿化集中赋存于背斜的倾伏端附近.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燕山期构造运动所导致的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热源,区内的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中泥盆统棋梓桥组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在夕卡岩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矿物组合,成矿过程可以分为2个成矿期、4个成矿阶段;预测在矿区的西部有望找到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5.
安庆夕卡岩型铁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铁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安庆夕卡岩型铁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铁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岩成矿特征与典型的夕卡岩矿床有明显差别。本文通过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月山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以及夕卡岩分带特征与夕卡岩矿物学研究,指出岩体具高碱低铁的特征,夕卡岩矿物(石榴子石和透辉石)具富铁的特征,并有明显的逆向分带规律。并据此提出了铁质来源与磁铁矿的成矿作用的新观点,指出Fe质源自于形成岩体的富钠高铁的玄武岩浆;由于AFC作用,使FeNa分离,形成了富铁的成矿流体。而夕卡岩矿物的逆向分带和富铁夕卡岩矿物的广泛存在则是富铁流体参与夕卡岩成岩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夕卡岩矿床研究的某些重要新进展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赵一鸣 《矿床地质》2002,21(2):113-120
夕卡岩矿床是一种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矿床类型,是世界上富铁矿,钨、锡、铋、铅锌,金和金云母,透辉石,硅灰石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重要来源。这类矿床不仅分布广泛,矿物组合特殊,而且包含有内生成矿作用许多复杂的成因信息。因此,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上对夕卡岩矿床的研究长盛不衰,不断有所创新,文章回顾了近二十年来,在成矿的构造背景,矿床的多成因性,岩浆期和岩浆夕卡岩,碱交代与成矿,交代分带,含银铅锌锰质夕卡岩,含金夕卡岩和夕卡岩含矿性评价标志等方面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新疆伊吾县宝山铁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宝山铁矿位于新疆东准噶尔晚古生代岛弧岩浆-构造成矿带东部,位于琼河坝铁铜多金属矿集区.宝山铁矿为由热液交代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矿体和黄铜矿-磁铁矿矿体、贯入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矿体和热液充填型黄铜矿矿脉构成的铁矿床,目前开采的主要为磁铁矿型铁矿.矿区岩浆岩类型多样,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绿玢岩.从矿体被花岗岩穿插及贯入型磁铁矿中含Co高等特征推断,主成矿岩体可能为隐伏的辉长岩.矿区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含矿夕卡岩质成矿流体"生产车间",含矿夕卡岩质流体的形成与迁移是脉动的,成矿后期以铜的成矿为主.宝山铁矿下步的找矿重点应放在对露天采坑深部隐伏铁矿和矿区深部隐伏铜矿的预测与探查.  相似文献   

8.
辰山岩体周边白钨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在辰山岩体内外接触带相继发现多处层控夕卡岩型、接触交代型和石英脉型的大中型白钨矿床(点)。矿床多层位、多部位赋存并与一定的岩性、构造密切相关,为夕卡岩型白钨矿床。岩体和特定层位是主要的控矿条件。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同造山阶段后碰撞构造环境。沿岩体接触带形成的宽达数百米至数千米的角岩化带及夕卡岩化角岩带、夕卡岩带等蚀变带,以及W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和白钨矿重砂异常带(区)都是成矿的有利地带(段)。区域成矿潜力大,找矿前景良好。在勘查工作中,除对地表出露的夕卡岩化带开展直接找矿外,应加强隐伏矿床的找矿研究工作。辰山岩体外接触带层控夕卡岩型白钨矿床是岩体周边找矿勘查的主要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9.
安徽绩溪荆州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徽绩溪荆州银多金属矿产于蓝田组灰岩的似层状夕卡岩中,属于远离接触带的夕卡岩型矿床。蓝田组岩石中富含银、铜、铅、锌等元素,为银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矿质来源;区域上燕山期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热源、成矿介质和部分矿源;适宜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则提供了矿液运移通道和矿质沉淀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马关县都龙超大型锡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重要锡锌资源基地之一,夕卡岩化是矿床中最主要近矿围岩蚀变,近年的地质勘探与找矿过程中,发现了前人所忽视的符山石,该类夕卡岩矿物主要分布于无水夕卡岩与含水夕卡岩过渡部位,属于含水夕卡岩阶段的产物,并与Zn-Cu矿化关系密切,可以作为相关矿化找矿标志。本文通过LA-ICP-MS对该类矿物进行了原位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符山石中富集Zn、Sn、W和Bi等成矿元素,这些成矿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置换了符山石的晶格中的Mg2+和Fe2+,暗示在湿夕卡岩阶段成矿流体中已经大量富集了这类成矿元素,有利于后期相关矿化的形成。此外,该类矿物稀土配分模式为中等向右倾斜曲线,Y/Ho比值在22.3~34.4之间,与矿区深部燕山期隐伏花岗岩较为相似,表明其形成与该岩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安庆夕卡岩型铁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安庆夕卡岩型铁铜矿床中各成矿阶段的夕卡岩矿物、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为源自深部的岩浆热液,具高温、高盐度和富CF4等还原性挥发分的特征.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在夕卡岩期表现为高温(400~570℃)和高盐度(40%~46%NaCl)特征,代表了夕卡岩形成及铁矿化时的流体活动情况;在石英硫化物期表现出中低温(124~396℃),盐度变化较大(6%~38%NaCl)的特征,代表了铜矿化时的流体活动情况.从成矿早期到晚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都不断降低,且在铜的主成矿阶段曾发生过流体沸腾作用和混合作用.岩浆水在流体成矿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沉积地层与层控夕卡岩矿床间的成因联系至今尚未完全查明。在安徽铜陵地区广泛分布的志留系—三叠系沉积地层中发育有大量层控夕卡岩Cu(Au)矿床,这些矿床成为研究沉积地层与层控夕卡岩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的典型案例。岩石学研究表明,铜陵地区泥盆系至三叠系地层中存在3种岩性突变界面:粉砂岩与白云岩相变组合、灰岩(或白云岩)与硅质岩相变组合和白云岩与灰岩相变组合。其中,前两种组合是区内层控夕卡岩矿床的主要赋存层位。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各组地层沉积岩中的成矿元素含量较低,自身难以富集形成具规模的矿体。但是,在局部地区石炭系白云岩中的Fe含量较高,具有形成矿胚层的潜力。综合分析表明,铜陵地区层控夕卡岩矿床主要受控于矿胚层、构造-岩性组合、有机质和蒸发岩-膏盐层,其中,构造-岩性组合是主要控制因素(必要条件),而矿胚层仅为部分矿床的形成起到预富集作用,蒸发岩-膏盐层仅为部分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硫源以及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发挥吸附和还原作用,有机质也仅在部分矿床成矿过程中发挥吸附和还原作用。这些有益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总结层控夕卡岩的形成机理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实际材料,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红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滇西北中甸红山一带,其一直被认为是印支期夕卡岩型矿床。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山矿区存在两个成矿系统:1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有关的夕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系统,其典型矿床是与石榴子石夕卡岩伴生的含铜磁铁矿体与磁黄铁矿体;2与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Cu-Mo-Pb-Zn成矿系统,其包括地表喷溢沉积成因的含铁钙硅质岩、可能为流体通道相的Cu-Mo多金属石英网脉与大脉、充填于岩溶洞穴中的层状Pb-Zn矿体、花岗斑岩内部的浸染状Cu-Mo矿化、及岩体外接触带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含矿石英脉6个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介于75.46~78.46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77Ma,红山矿区花岗斑岩型Cu-Mo矿床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红山矿区晚白垩世花岗斑岩及其伴生斑岩型Cu-Mo矿床和大规模流体活动是滇西地区晚白垩世区域构造-流体-成矿体系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有关,据此可推断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作用及其伴生的大规模成矿作用在77Ma就已开始。红山矿区晚白垩世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系统的厘定对于斑岩型矿床成矿流体结构模型和区域成矿与构造学的研究具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藏林周县勒青拉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勒青拉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北矿带.文章在系统总结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勒青拉铅锌多金属矿床严格受地层一构造一岩浆岩三位一体控制,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成矿温度在423℃~290℃之间,成矿热液在接触带附近与碳酸盐地层发生接触交代作用生成夕卡岩型铁矿床,并经东西向断裂远距离运移至碳酸盐地层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夕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为喜马拉雅早期.  相似文献   

15.
邓军 《地质与资源》2012,21(6):552-556
大瑶山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主要由斑岩型、夕卡岩型、断裂-蚀变岩型3种类型的矿床(点)组成,矿种以金为主,伴有铜、银、铅、锌等矿化,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成矿系列组合,可划分2个矿床成矿系列和4个矿床成矿亚系列.成矿作用与浅成-超浅成岩浆岩关系密切.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热液.断裂构造提供了运移通道并控制着矿体分布.震旦系-寒武系是主要矿源层.建立了矿源层、构造、岩浆活动“三位一体”的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刘亮明  王建青  詹德光 《矿物学报》2007,27(Z1):515-517
夕卡岩型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历来是矿床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由于与这类矿床与夕卡岩及中酸性岩浆岩的密切空间关系,长期以来对于这类矿床的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夕卡岩及相关岩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成因关系,或者是与岩浆相关热液系统的热过程、化学过程和动力学过程(Einaudi等,1981;Burt,1982;Meinert等,2000).对于构造在成矿中的作用以及作用的机制却未予足够的重视,这无疑阻碍了对矿体空间定位机制的认识.本文主要在总结铜陵-安庆地区的几个典型夕卡岩铜矿床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矿体定位的空间规律,提出接触带-断层套合扩容构造控矿模式,并介绍了这一模式在铜山铜矿深部找矿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安庆夕卡岩型铁铜矿床中各成矿阶段的夕卡岩矿物、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显微激光喇曼光谱成分分析等研究,认为矿床早期成矿流体可能为深部岩浆熔-流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具高温高盐度和富CH4等还原性挥发分的特征;在燕山期复杂构造活动影响下,成矿流体在温度为220℃左右,压力为75 MPa左右的条件下发生减压沸腾去气作用,CH4等气体大量逃逸,由于大气降水的不断混入,最终演化为低温、低盐度的混和流体.  相似文献   

18.
安徽月山矿田夕卡岩型矿床形成的水岩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安徽月山矿田夕卡岩型矿床形成过程中水岩作用的类型和特征.估算和讨论了水岩作用过程中的质量-体积变化和动力学问题.结论认为:水岩作用对流体成矿系统中夕卡岩和蚀变矿化作用的发生、发展,成矿流体的形成,成矿物质的富集,矿床定位等具有重要意义;水岩作用的水岩比值(W/R)小于0.1;夕卡岩和矿化蚀变分带是开放体系一系列溶解沉淀波反应前锋发生水岩反应后矿物和元素组合的时空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冈底斯Cu-Au成矿带东南部的山南地区分布有克鲁、劣布、冲木达和陈坝等中到大型Cu-Au±Mo矿床。与含铜夕卡岩有关的侵入岩形成于20~30Ma之间,为高钾钙碱性中酸性浅成岩,形成于印-亚大陆碰撞晚期构造背景。矿化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下白垩统比马组的碳酸盐岩和其他钙质岩石内。主要矿化类型为夕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斑岩型,构成完整的斑岩-夕卡岩、热液脉状铜-金(钼)多金属成矿体系,矿化组合主要为Cu-Mo、Cu-Au和Cu。外接触带的蚀变以夕卡岩化、角岩化为主,而内接触带上主要为岩体的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等,内夕卡岩不发育。夕卡岩化可分为早期夕卡岩和晚期含水硅酸盐阶段。早期夕卡岩主要为钙铁、钙铝石榴石夕卡岩,含少量透辉石、磁铁矿等,晚期的含水硅酸盐阶段主要是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交代石榴石夕卡岩,并伴随含铜硫化物的沉淀,为本区夕卡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阶段。含铜硫化物以富含斑铜矿为特征,Au、Ag主要赋存于斑铜矿、硫铋铜矿及黄铜矿等矿物中。山南地区的夕卡岩型铜-金矿床均为浅部夕卡岩,在某些夕卡岩型铜金矿床中显示了斑岩型矿化的存在,可能暗示该区的夕卡岩型矿化与北带相似,具有统一的斑岩型-夕卡岩型成矿系统。因此本区具有在深部寻找斑岩型金矿的可能性,而且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夕卡岩型矿床的成矿作用和地球化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夕卡岩型矿床不仅仅发生在中酸性岩体与碳酸盐岩类的接触带上,在基性岩体的接触带上或者远离接触带的地层中也可以形成夕卡岩,成矿围岩也突破了碳酸盐岩类岩石的限制,在火山沉积凝灰岩等较活泼的火山沉积岩中也可以形成夕卡岩和夕卡岩型矿床;这类型的矿床大多数与陆壳俯冲带中的岩浆弧有关,其成矿温度以中低温为主,成矿深度从浅表成到中深成的环境为主,深成环境不利于夕卡岩的形成;夕卡岩型矿床的成矿物质以深源为主,部分可能有地壳物质的混入;而成矿流体的不同演化阶段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早期以岩浆水占优势为特征,并向天水方向演化,晚期主要以天水占优势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